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黃鶴樓、廣陵、李白孟浩然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試著理解詩歌。
師——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匯入
師:上課前,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樂曲,看你們從中能聯想到我們以前學過的,或你讀過的那首詩(教師播放《送別》曲)
誰願意跟大家交流一下?(生說想到了什麼)
師:同學們,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他們分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他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方式,並且成了當時的一種習俗,也成了詩人筆下常見的一種題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指導書寫“陵”
二、解題
1、師:讀讀看看題目中送了哪些內容?從他的回答中,我們知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廣陵是要去的地方。
2、師:黃鶴樓知道嗎?說說看;百聞不如一見,這就是黃鶴樓(課件出示圖片)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使黃鶴樓名聲大振。
3、師:有同學查到廣陵的資料嗎?(指名交流資料)
4、師: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在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流域。(畫長江簡圖並標出武漢揚州位置從黃鶴樓順流而下就能到達揚州。
5、如果我們再來了解李白孟浩然的一些情況就更好了(交流李白孟浩然資料。)
師:詩題裡面的關鍵詞我們都理解了,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師:詩題的意思理解了,也就是詩文大致要講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就從具體詩句來看看李白送別好友時的那份真摯的感情。
三、理解詩意。品讀詞語、感悟詩情
(一)引導自學
1、師:同學們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詩,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讀一讀了,自己先放聲多讀幾遍。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2、老師看到大家讀的有滋有味的,那誰來給大家讀一讀呢?
3、看來大家讀的不錯。讀通詩句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看看同學們能否讀懂詩句的意思?現在,老師要送給同學們兩個友情提示,誰來給大家讀一讀:(教師課件出示)
(1)自由地朗讀古詩,並結合課文註釋插圖,讀懂詩意。
(2)把學習中的收穫及時記錄下來,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並與同桌討論交流。
(二)引導彙報。
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大致意思?
彙報的同學先讀古詩,再說詩意。其他同學仔細傾聽,看看你畫的問號在他的回答中能得到答案嗎?
師:同學們,學貴有疑。你們提出的這些字或詞語,正是是詩句中用得好的詞語,堪稱點睛之作。下面我們再次讀讀詩文,看看這些詞語好在哪裡?
(三)品讀體驗,感悟事情
交流“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1“故人”是好朋友吧?李白和孟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呢?
師:據說李白常和孟浩然在黃鶴樓上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他們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所以詩中稱“故人”
“故人”人可以換個說法嗎?(情深意重/患難之交/親密無間)帶著對“故人”的理解再讀詩句。
2.‘煙花三月”詩中三月指什麼時候?想一想,春天來了,你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能用語言描述一下嗎?(學生交流)詩人的眼中和你們一樣看到了一個百花爭豔繁花似錦的春天,為什麼不用“百花、鮮花”而偏偏用煙花那,在這裡你覺得有那些可能?生交流
3、師:今天老師特意為大家帶來了煙花三月的圖片請欣賞,此時你想到了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或古詩。(生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這如詩如畫的秘境中,詩人本該和朋友一起踏青遊玩、飲酒賦詩。可是那麼好的朋友卻要去繁華的揚州了,分別之際,李白會對孟浩然說些什麼呢?
小結:從他們分別的話語中你聽出了什麼?這兩句是人在平淡的敘事中卻透露出它們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4、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帆”在這裡指一隻小船,當時正是大唐盛世,長江上應該是百舸爭流,千帆如雲那,怎麼會只有一隻小船呢?
“碧空盡”:“盡”什麼意思?什麼消失了?從哪個詞語讀出的?
孤帆遠影:開始的時候作者還看到了帆船,漸漸地只剩下一點小影,慢慢地消失了。再來讀讀古詩想象以下畫面。此時假如我們和詩人一同站在江邊:船開了好一會了,李白還在望呀望呀,他心中不禁湧起——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船越走越遠,只變成一點影子了,可李白捨不得走呀,他很想讓他留下來呀,他還在望呀望呀心中默唸著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船已經消失在碧水藍天的盡頭了,李白想起了昨日的種種,想起了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牽掛之情油然而生,他不僅脫口而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帆雖盡,情未盡呀,此時在詩人的心中,永遠不能消失的是什麼?所以作者用了一個“唯”字突出強調了這眼前的江水,古人常常寄情于山水,在這裡作者又想借江水說明什麼呢?
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學生理解。看一看這面前的江水,猜一猜有多深,想一想面前的長江長不長,有多長,可是在詩人的眼裡卻比不上……他們之間的這份珍貴的友情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我們看這兩句,表面上寫景,但卻字字句句隱藏著朋友間的那份深情,這就是借景抒情,詩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同學們在以後的習作中也可以嘗試運用。“天際流”向天際流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還有什麼?下面請同學們試著度讀詩句,讀出這份情深意長
師:那滾滾的長江水不正象徵著他們深厚的友情綿綿無盡嗎?
師:是啊!你們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深厚友情。
師:女同學站起來送送孟浩然,齊讀。(師放課件生在樂曲聲中讀)(這是柔情的相送)男同學你們來送送。(這是豪壯的相送)大家一起來送送孟浩然!同學們讀的多麼投入啊,會背的請站起來,不會背的拿著書讀一讀,讀出你的情感來。
四、課後作業,拓展延伸:
1繼續積累送別詩,並背一背。
2、把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鶴、孟、陵、辭、唯”五個字,會寫“孟、浩、陵”等三個字。
2: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結合註釋、工具書、畫面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4:積累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從中感受友愛、友情的溫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目標2、3。
一、 回顧舊知 匯入新課
1、 同學背誦學過的古詩。
2、 透過《贈汪倫》引出新課。
二、 初讀古詩 讀準讀通
1、 生試讀全詩。教師板書全詩。
2、 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重點學習“陵”字。
3、 再讀,體會並劃出詩的節奏和重音。
4、 師範讀,生自讀,指名讀。
三、 學習古詩 總結學法
1、 “知詩人 解詩題”
(1) 學生交流對詩人李白和孟浩然的認識。
(2) 齊讀詩題,解釋“之”,標註在詩題中。
(3) 請同學說說詩題的意思。
(4) 總結學法“知詩人 解釋題”。
2、 抓字眼 明詩意
(1) 學生以組為單位,找出應該抓的字眼並劃下來。
(2) 以組為單位,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出字的意思並把它們移注到詩行中。
(3)
讀懂詩句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彙報交流(如:介紹李、孟,說詩句的意思,逐句朗讀解釋,結合畫面闡述,表演等形式)。教師檢查——投影出示練習。出示圖片,繪製地圖。
(4) 總結學法。
3、 入詩境 悟詩情
(1)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 結合圖文並茂的板書創設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 投影出示練習。
(4) 總結學法。
4、 歸納古詩學習三步法: 一、“知詩人 解詩題”
二、“抓字眼 明詩意”
三、“入詩境 悟詩情”
四、 背誦並默寫
五、 拓展知識 誦讀古詩
課下蒐集表達送別之情的詩歌整理、背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在送別好友孟浩然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濃縮了詩人對友人無限的依依之情,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但同時又有一種開闊大氣的意境。詩的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李白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而不露,餘味無窮。
在教學這首詩前,我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他們能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充分理解詩人的情感。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及文中的有關注釋,自己嘗試著逐步理解詩歌中的字詞以及句子的意思,再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情朗讀。最後把詩歌描繪的靜態畫面具體化,活躍課堂,激發想象。
如在體會詩歌情感、意境時,以“帶著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他望到了些什麼?”這個問題為發散點,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啟用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有學生回答:“李白站在江邊,望到了一望無際的天空以及滔滔的江水。”也有學生提到了詩歌中的“孤帆”一詞,為此,我馬上提問:“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為什麼只見“孤帆”?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用這樣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開啟學生思維,實現讓學生與文字對話,與詩人對話。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並且透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捨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引領學生感同身受,與詩歌達到共鳴.
課後我想,古詩教學只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才能促進他們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和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樣,學習古詩也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討,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能將詩中所蘊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深深紮根於他們的心靈深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4個生字,瞭解古詩大意,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多種形式反覆朗誦古詩,從而理解領悟詩意;組織學生自主合作細品古詩,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詩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瞭解大意,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學生:①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課文。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備註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4個生字,瞭解古詩大意,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一、匯入
師:上課前,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樂曲,看你們從中能聯想到什麼?
(教師播放《送別》曲)
誰願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麼?
(生說出想到了什麼)
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分離與相聚切割又彌合著漫漫人生。從古到今,離別往往是最讓人感慨萬端的一件事。不僅有歌唱離別,更有很多詩詠離別。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堪稱送別詩極品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師提示注意讀準題目中的生字)
二、新課
(一)圍繞課題質疑。
師:很好,都讀正確了。詩的題目中出現了一個“送”字,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了。那圍繞這個“送”字你們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誰送誰?
師:真聰明,我把這個問題記下來(板書)。誰接著提?
生:在什麼地方送?
師:好的,也記下你的問題。板書:在哪送
生:在什麼時候送?
師:也不錯,也記下。板書:何時送
生:怎麼送?
師:太好了。這是個最棒的問題。板書。
生:送到哪?
生:為什麼送?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圍繞一個詞提了這麼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詩文中。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認真讀讀詩,把答案找出來了,詩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二)品讀古詩
1.指名讀-評議-再指名讀(老師範讀)
2.學生朗讀-同桌互讀
3.讀詩擂臺賽-齊讀
(三)、彙報交流, 理解詩意 。
1.透過剛才反覆的讀古詩,你都解決了哪些問題?
預設:①李白與孟浩然是好朋友,感情深。(故人)
②“煙花三月”的時候,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揚州)去
③黃鶴樓(湖北武漢)。廣陵、揚州(江蘇,漢時稱呼,唐時稱呼)
師:請同學們看,這就是黃鶴樓(課件出示圖片)
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誰能接著彙報?
④重點字意:“之”到,“辭”辭別、離開,“唯”只,“帆”小船。
2.藉助註釋或字典理解詩的大意。(獨立-討論-反饋)
古詩大意(一):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老朋友離開西邊的黃鶴樓,在煙花三月的時候乘船去揚州。
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消失在水天相接處,最後,只看見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古詩大意(二)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李白目送好友的小船越行越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長江之水向天邊流去。
第二課時
一、齊讀古詩,複習鞏固。
二、二、入詩境、悟詩情
1、“ 師;什麼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你們想知道麼?老
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揚州三月的圖片,你們看看還可
以用什麼樣的詞描繪這揚州的煙花三月?
(出示課件)
生:是百花盛開的三月。
師:百花盛開用得好。謝謝你,我明白了。還可以說是什麼樣的三月?讀明白這個問題的同學可以繼續告訴我。
生:我來,是細雨如煙,繁花似錦的三月。
生:是百花齊放的三月。
生:是細雨濛濛,花紅柳綠的三月。
生:陽光明媚的三月。
生:是細雨綿綿,柳暗花明的三月。
生;是百花爭豔,鳥語花香的三月。
(板書:煙花三月)
師:煙花三月的景美,你們的語言也很美。那你們能不能把這兩句詩讀得也很美呢?
(出示前兩句課件)(指導朗讀,指名讀)
2.討論: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畫,長江的江面船隻如雲,
那為何作者看見的是孤帆呢?
“孤帆”:並不是說廣闊的長江之上只有一隻帆船,而是說詩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隻小船上。
3.細品最後兩句的詩境、詩情。
師:透過最後兩句詩你知道了什麼?
生1:好友孟浩然已漸漸遠去了,李白依依不捨。
生2:李白的目光追隨著好友孟浩然,別的什麼都沒有在李白眼中停留。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李白看見了好朋友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遠,越走越遠….
最後---
生:看不見了
師:朋友的船再也看不見時,他只看見了-----
生:長江水在往天邊奔流。
師:你獨特的感受力令老師吃驚!那李白為什麼如此久久佇立江邊送孟浩然呢?
生:因為李白和孟浩然是很好的朋友。
生: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陸的時候,那年李白大概20多歲,而孟浩然40歲左右。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李白專程前往鹿門山拜見孟浩然,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孟浩然大加讚賞李白的詩,而且盛情招待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師:說的對。看來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誼深厚,是忘年之交。
生:幾年以後,兩人互相思念,於是相約來到江夏(今武昌),共同遊山玩水,賞月看花半個多月。最後,孟浩然要去廣陵,於是二人在黃鶴樓相別。李白就在那個時候寫下了這首詩。
師:那同學們想象一下,當時的李白心情怎麼樣?
生:傷心 難過 依依不捨
(板書:依依不捨)
師:如果那一時候,站在江邊送別那麼好的朋友的人是你:朋友登上了孤獨的小船,風鼓白帆,由近漸遠,最後消失在水天之間。你不忍離去,久久佇立岸邊,目送千里。深情地凝視著水天一色的地方。那滾滾的東流江水不正象徵著你們的友誼麼。那時那地,你將會怎樣吟詠出這兩句詩呢?(出示後兩句的課件)
生:指名誦。
師:是啊!你們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這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4.指導朗讀
師:人們常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李白目送“孤帆遠影碧空盡”有青山為據,流水為證,茫茫的長江水已為李白的真情所動容。如此的深情厚意李白用僅僅28個字
就表達得淋漓盡致,可謂字有數而意無窮啊。其實朗讀也是一種表達感情的好方法,你們能把自己從詩中感悟到的情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麼?
(師放課件 生在樂曲聲中練讀,再指名讀,評價)
師:剛才我看見好多同學已經熟讀能誦了,還沒有做到的同學加把油!
(指名背誦)
三、拓展
交流積累
背誦得真好,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
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在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詩詞當中,歷朝歷代的贈別送行的詩文不可勝計。同學們平時是不是也積累了一些送別詩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指名背收集的送別詩)
師 :看來同學們平時有積累的習慣,非常好。有的
詩意同學們可能還不太懂,你們可以運用我們這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古詩,如果沒有註釋,你們可以自己運用字典或者到課外蒐集資料,自己做必要的註釋,這樣就能讀懂了。
四、小結
師:對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間一壺酒,友情是江上一葉舟,友情是月夜獨登樓,友情是庭深小徑幽。對於我們,友情是什麼呢?要靠我們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
創設情境,使學生順利投入到學習中來。
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才會更積極的解決問題。
在交流中實現對古詩的感悟。
透過對重點詞語得理解,加深對古詩的感悟。
考查學生的詞語積累。
聲情並茂的朗讀,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課前佈置學生全面瞭解兩位詩人的關係,才能順利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在讀中實現情感的昇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5
一、話別情,解詩題
1.匯入送別: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⑴上課前,請大家猜一猜,這是什麼字?答案就在詩題裡。
【師】這是篆書“送”字,原來是指兩個人打著傘送新娘出嫁,漸漸演變成送別的意思。字的左半邊,讀“chu”,是走走停停的意思。
⑵這一路走,一路停啊,你想起了哪一次送別?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⑶把這個“送”字放進詩題中,把你的感受也放進詩題中,齊讀詩題。
2.詩的題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
⑴詩題中的“之”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看註釋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謝謝你的提醒。
⑵詩的題目中有兩個表示地點的詞,分別是——黃鶴樓和廣陵。
黃鶴樓在哪?
廣陵就是哪裡?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師】你把題與詩聯絡起來了,從詩中發現了這個秘密。好!
3.仔細看看這個“陵”字,這就是我們——銅陵的“陵”字。
⑴那我們可要寫好這個字,寫這個“陵”需要注意什麼?
【生】“陵”字左小右大,右中間的撇點要小一點,最後寫“折文”。
⑵伸出手,咱們一起寫。
⑶開啟作業單,把“陵”字寫三遍。
⑷習字展示: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你們覺得他寫得怎麼樣?
還有誰想展示?誰來評一評?你平時是怎麼練字的?
【師】說得好!只要我們堅持一看二寫三比較,每位同學都能寫出一筆好字。
二、讀古詩,初體會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開啟課本,放出聲音自由讀,反覆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試著讀出詩的節奏。
【學生自由練讀】
2.朗讀指導:
⑴誰能字正腔圓地讀一讀,讀準字音。
⑵誰能有板有眼地讀一讀,讀出節奏。【師】聽出節奏了嗎?
⑶誰能把詩的節奏讀得再誇張些? 【師】畫節奏線。節奏出來了,詩的味道就有了。
⑷就像這樣讀,一起來試一試。
你們讀每句詩的前四個字,後三個字我來讀。詩的題目一起讀。
調換一下,我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後三個字。
3.詩的韻味有了,情感也出來了。說說看,你感覺到了什麼?
【預設】難過 傷心 孤獨……
【師】這是你的感覺。
還有不一樣的感覺嗎?
三、想畫面,悟詩情
1.如果說文字是詩的外衣,那麼情感就是詩的靈魂。【板書:情】讀這首詩,有人讀出了哀傷,有人讀出了嚮往,有人讀出了失落,有人讀出了思念。這些複雜的情感都藏在詩裡,可是詩中有 “情”字嗎?那作者把他的“情”藏在哪兒了呢?
2.出示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讀——
⑴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①李白在哪兒送別孟浩然?在書上圈出“黃鶴樓”。
②為什麼說“西辭”呢?誰能在把“黃鶴樓”和“揚州”放在地圖上?
【師】你說說,“西辭”是怎麼回事呢?
【生】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西辭”就是指孟浩然面向西邊辭別了黃鶴樓。
【師】同學們,孟浩然面向西邊辭別黃鶴樓,那就是在辭別黃鶴樓下的誰呀?
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師】名樓美景依然在,故人已到分別時。
指名讀——
③李白稱孟浩然為故人,“故人”就是老朋友。他們究竟是怎樣的老朋友呢?
【生】
【師】這才是李白心中的“故人”,是好友,是手足,是先生,更是知音知意知心人。
情到深處不忍別,離愁更苦。 一起讀——
⑵品讀:煙花三月下揚州
①這難捨難分的送別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樣的三月?在書上圈出“煙花”。
【師】“煙花”是什麼意思?
【師】你心目中的“煙花三月”是怎樣的?
【師】繁花似錦,草木蔥蘢,像煙,像霧,這“煙花三月”給你一種怎樣的印象?
②想去看“煙花三月”嗎?
【師】黃鶴樓下,長江兩岸,春天勃然怒放。櫻花開遍了山林,一簇簇,一叢叢,如
煙似霧,雲蒸霞蔚。油菜花秀滿了田野,杜鵑花染紅了山坡。江邊,桃紅柳綠;
江上,霧靄迷濛。這是花團錦簇的三月,這是詩情畫意的春天。
③煙花三月美如畫,你能美美地讀嗎?
【生】……【師】真美呀!
【生】……【師】聽著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了煙花三月。
黃鶴樓下花似海。老朋友,揚州更美! 女生讀——
揚州城裡柳如煙。孟夫子,一路順風! 男生讀——
兩位詩人一路走一路說,走進滿目青翠的春天裡,走進一望無邊的花海中。
這是詩意的送,這是浪漫的別。 一起讀——
3.聽到濤聲了,看到小船了,孟浩然真的要走了。故人一別,千山萬水相隔,沒有手機電話,就是寫封信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收到。此時的李白縱有千言萬語,也只能望著,望著。出示第二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起讀——
⑴李白站在江邊,看到了什麼?在書上圈一圈。
【生】孤帆、遠影、碧空、長江、天際。
【師】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一說。
【生】
⑵我發現:大詩人也有出錯的地方。你想想,大唐盛世,長江兩岸應該是遊人如織,千帆競渡才對,怎麼可能就一艘孤帆呢?【板書:孤帆】
【師】千帆過盡都不見,一心只為孟浩然。原來,這個“孤”字,並不全是眼前景,更是一份依依不捨的情啊。
指名讀——
⑶孤帆遠影碧空盡。【板書:盡】“盡”是什麼意思?什麼消失了?這些景物帶著誰一起消失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4.透過拓展學習其他的送別詩,瞭解古人送別的方式
【教學重點】
1、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2、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難點】
1、體會“西辭”“煙花”的意思。
2、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學習,理解詩題。
1、師: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難再見面。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你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一首李白的送別詩嗎?生答《贈汪倫》。(在音樂聲中吟誦《贈汪倫》)
2、師:自古重離別,記載流傳下來的作品,可以說不可勝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們,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讓我們來看這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引導學生理解詩題:
①師:這個詩題用現在的話怎麼說呢?(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關鍵字:“之”的意思是去、往;
②誰?(李白)介紹孟浩然《贈孟浩然》。
③題目為我們交代了送別的地點。介紹黃鶴樓(圖片)
④再讀詩題
二、通讀古詩,理解詩意。
1.自由讀,把詩歌讀正確,多讀幾次,讀出正確的節奏來。
2.指名初讀課文,師生合作讀。
3、自學詩句。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預設】
1、理解“西辭”。
因為黃鶴樓在西邊,然後人在東邊,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到廣陵,西辭的意思就是離開黃鶴樓到廣陵
“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其實詩句裡面已經告訴我們了。
既然是之廣陵,又說是下揚州,看樣子這個廣陵就是……
2、理解“煙花”。(理解煙花的古今異義。)
師:哦,離開了西邊的黃鶴樓道別了。沒錯,此時的孟浩然就要沿長江自西向東順流而下。所以詩中還說道煙花三月下揚州。說到煙花,我們現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裡,還經常放,見過嗎?
生:見過,那是煙花爆竹,這裡是指“花太多,太繁茂了。”
師:我們從註釋當中也看到了。花太多,太繁茂了。此時的長江兩岸,那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春意盎然,使我們感到千里鶯啼綠映紅。(播放課件)
師:就在這煙花三月的美好季節,可是好友孟浩然卻要離開詩人遠去揚州,這怎麼不令人惆悵呢?來,帶著你的惆悵讀一讀這兩句!
生讀
師:煙花三月的美景,李白此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麼?
四、品讀古詩,感悟情感。
(一)透過“孤帆遠影碧空盡”體會離情
1、師:故人,老朋友走了,誰都會感到不捨。詩歌最美的在於它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現在大家再認真讀讀,看看詩的後兩句都描寫了哪些景物?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孤帆 碧空
長江
3、“孤帆”也就是——(孤單單的一條小船)
4、此時此刻,你的腦海裡有沒有產生什麼疑問呢?(孩子們,古時的長江可以說是“千帆駛過”,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卻只有那一艘船,孤帆遠影,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5、師: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板書:目光送 )是啊,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有孟浩然。此時此刻,詩人看不到煙花三月美如畫,看到的只有這——;看不到長江上來來往往的船,看到的只有那——,他的心都跟著——(板書:心相隨 )
6、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個“孤帆”,從這個“孤“字,你讀出了什麼?
7、這小小的一個“孤”字,把詩人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再來讀
(二)透過“唯見長江天際流”,理解深情。
1、師:那孤帆遠影都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李白卻仍然久久地佇立著,佇立著,誰能讀一讀最後一句話?(指名讀)
2、李白可能在想什麼?(再也沒有人與我……再也沒有人……再也……)
師:從孤帆離開,由近到遠李白在看,遠到消失,李白在看,後來一直在看,從中你感受到什麼?
3、補充:李白與孟浩然分別後的第二年寫的《江下行》。
4、指名讀全詩
5、齊讀全詩
(三)朗讀指導
1、師:詩雖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情,可我們在字裡行間卻分明看到了詩人的這顆心,感受到了這份情。自古離別多傷悲,“孤帆遠影碧空盡,”而不盡的卻是這濃濃的離愁,李白吟誦到,女生讀——
師: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別中。這滾滾湧動的是詩人的情意,帶著這深深的情意,李白吟誦到,男生讀——
2、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對朋友之間的友情是多麼感人啊!讓我們再用情地讀讀詩歌吧!(配樂朗誦)
五、藉助詩境,訓練說寫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麼?
六、拓展,瞭解古人送別的方式
1、自古多情傷離別,送別時刻以詩相贈,寄以深深的情意,讓我們走進送別詩,看看古人都是以什麼樣的方式送別。
《送元二使安西》 《贈汪倫》 《折楊柳》(留與“柳”諧音“)
2、每首以什麼樣的方式送別。
3、積累:背誦抄寫
4、總結: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著詩人的深情厚誼。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七、作業練習:
1.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碧空 長江
孤帆
目光送,心相隨
依依惜別
情深意長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學寫生字。
2、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 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讀熟課文。
2、教師:
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匯入新課
1、你們學過李白的那些詩歌呢?比比看,哪個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看到題目,你想提什麼問?
生:黃鶴樓在那裡?
生:煙花三月是什麼時候?
生:碧空會有盡頭嗎?
3、師:很好,今天我們一邊欣賞,一邊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主讀詩,把字音讀正確。
2、檢查讀,賽讀。
3、學生交流讀後感悟。
4、自由讀全詩,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三、自主感悟,探究詩意
1、導語。
2、個性化閱讀,感悟詩意。
3、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4、總結:
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的地方,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具有詩意和浪漫色彩。
四、讀中品析,再現意境
1、過渡。
2、學生讀詩,滲透學法。
3、利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送別情。
4、看課文插圖,表演體驗送別情。
5、解決疑難:
⑴ 故人:
老朋友。
⑵ 西辭:
告別後向東而去(揚州)。
⑶ 煙花三月:
春天煙籠春花。絢麗無比。
⑷ 孤帆遠影:
一片孤帆消失在遠方。
碧空盡:
在天邊消失了。
惟見:
只見。
天際流:
天邊流。
⑸ 抽生理解詩意。
6、小結:
正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讓我們一起來讀!
五、配樂朗讀,昇華情感
1、過渡:
真正瞭解了詩歌以後,就要把自己當作詩人去讀詩,再現詩人依依惜別之情。
2、學生練讀全詩,小組賽讀:
總結:那麼,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簷凌空的黃鶴樓,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1、交流送別詩,體會送別情。
2、選擇個性化作業:
⑴ 畫一畫:
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場景。
⑵ 演一演:
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情景。
【板書】
下 (去)
(西) 黃鶴樓──揚州 (東)
(湖北省)
【作業】
1、抄寫生字。
2、背誦課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解題
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我們來交流一下。
2、解釋題意。
3、唐朝的詩歌浩如煙海,著名的詩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傑出的兩位。
你能不能揹你所學過的一些李白和孟浩然詩句給大家聽聽。生背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回顧以學知識,激發他們對李白和孟浩然的敬佩之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助於下文的學習。)
唐朝大詩人李白在這裡送別他朋友孟浩然,還寫了一首詩。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
師簡單介紹“文包詩”這種體裁:本課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意境。故事是詩歌的擴充套件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
(文包詩是小學語文課本中不常見的一種體裁,在這裡結合課文對此作一介紹)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畫出本課生字詞,並熟讀生字
(2)聯絡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詞語:
膾炙人口 餞行 佇立 凝視 暫時 孤帆 唯見
(3)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投影出示生字詞,指名讀詞語
(2)理解詞語。
透過剛才自學,你弄懂了哪些詞的意思,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提出來交流一下。(不懂的聯絡上下文理解)
(3)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一些句子的朗讀。
如:1、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送行。
二、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
四、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如還有一些句子的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隨機指導。
(不適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三、總結、過渡。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生字詞,朗讀了課文。生字,我們不僅要會讀,也要做到正確書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寫這些生字。
四、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課後習題)
1、 學生認真觀察生字,思考:在寫每個生字時,應注意些什麼?
每一個生字生先說,教師進行總結,範寫。
如:孟:上下結構,“子”、“皿”形扁,並且“子”、“皿”中的二橫一樣長。
餞:左窄右寬,左邊“飠”的橫鉤不宜長,豎鉤的豎稍長,右邊的二橫稍短並略向上翹,撇畫要放開,落筆在豎提的交界處。
酒:左窄右寬,右邊的第五筆是豎彎不是豎,第六筆不連左右,最後一橫既連左又連右。
飲:左部與“餞”的左部一樣,右部第三筆撇要對準上面兩筆相連處起筆,豎撇,撇到豎提交界處。
暫:上下結構,“車”和“斤”要緊湊,“車”的末筆是提。下面的“日”稍扁。
帆:左部窄瘦,中間一豎直,右部的“凡”的撇為豎撇。
膾:左窄右寬,左邊的二橫連左不連右,右邊的“人”的撇、捺要放開。
炙:撇和橫撇稍平,下面“火”的點略低,撇略高。
孤:左窄右寬,左邊的末筆是提不是橫,右邊的第一個撇是平撇,第二個是豎撇,豎提的豎要稍長,捺要豎一點,成一弧度捺下來。
2、 學生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
(認認真真讀好書,端端正正寫好字,是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課後也有這樣的練習,所以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當然學生不可能觀察得那麼仔細,教師可和學生共同去完成。
這些生字的出現可用多媒體出示,這樣就更形象、生動了。)
五、佈置作業。(課外)
體會人物感情,練讀課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9
教學設計
教材說明:
這兩首詩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都是送別詩,一首描繪的是詩人告別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
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中的每一首詩都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著詩人真摯的情感。《贈汪倫》一詩展示出一幅離別的畫面:詩人乘船正要離開桃花潭的時候,好朋友汪倫深情地長著歌來送行,他踏地為節奏,邊走邊唱邊揮手。這幕送別的情景出乎詩人的意料,使詩人感動不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願離去。孤帆漸漸消失於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孟、帆、唯”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贈汪倫》。
3、瞭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匯入: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並匯入新課。
二、授新:
1、出示《贈汪倫》,指讀,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交流詩意。(學生先回憶歸納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結合課文註釋、、結合插圖、查閱背景資料等。)
5、大組彙報詩意,其他人補充糾正。師相機點撥引導,理解詩意;並貫穿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讀反饋。
8、指導、練習背誦;默寫。
9、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用剛才的學法,小組內自學。師巡視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自主性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10、大組彙報。
三、拓展:交流積累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別董大》,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
板書設計:
教學實錄
一、激趣匯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塊文化瑰寶。我們學過不少古詩,誰來背一背?喜歡的同學可以跟著一起背。
二、授新:
1、出示《贈汪倫》,指讀。
2、自己把這首詩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我們以前學習古詩時,是用哪些方法學習詩意的?
學生回憶歸納,如:結合課文註釋、、結合插圖、查閱背景資料等。
5、先把這首詩多讀幾遍,再在小組內用這些方法自學交流詩的大意。
6、大組彙報,其他同學補充糾正。師相機引導。
生:我透過註釋,知道第一句話中的“欲”就是“要”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李白乘船正要離開。
師:很好,能借助書中註釋理解字詞的意思;而且,先抓住重點字眼,再理解整句詩的意思,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生:我從“忽聞”這個詞中,能體會到作者當時很意外。“忽聞”就是“忽然聽到”的意思,可見作者當時沒想到汪倫會去送他,而且以邊踏拍子邊唱歌的方式。所以讀的時候應該突出“忽聞”,讀出作者的驚喜,我來讀一讀,……。
師:真棒!你不但理解了詩句的意思,更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感情,並透過朗讀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這種學習方法值得每一個同學學習,並在今後的學習中加以運用。
……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有和好朋友分別的時候,當時是怎樣的情景、心情?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詩人和汪倫分別時的心情,說一說。
……
6、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體會作者和汪倫之間的深厚友情。
7、指讀反饋。
8、練習背誦,指導默寫。
9、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用剛才的學習《贈汪倫》的方法,在小組內自學這首詩。
師巡視指導。
10、大組彙報。
三、拓展:像這種表達友情的古詩,還有很多,如《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指讀;齊讀。理解詩的大意。讀一讀,背一背。
交流其他此類古詩。
教學反思
針對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做以分析,談一下個人淺顯的看法。
首先,承接上一組元對學生收集資料、選擇資料能力的培養,這節課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資料,包括背景、解釋、評價等,讓學生篩選使用。課內就可以用交流資料的方法,幫助理解詩句意思了。
其次,要調動學生用多種方法學習理解古詩、體會感情。如藉助註釋、,還有利用插圖、結合生活實際、設身處地地推想。在學習下一首古詩《回鄉偶書》時還可以採用編故事、演故事的方法。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針對不同內容的課文,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
朗讀是最好的學習理解文字的方法,所以朗讀訓練要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並透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僅學習古詩如此,每一篇課文都要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學習古詩最容易走的極端是,咬文嚼字。學生對古詩的內容、感情、意境、韻味的感悟,不必逐字逐句地進行串講和賞析,而需要日後咀嚼,需要人生閱歷來豐富。所以學生只要能瞭解詩的大意就可以了。
此外,現在的古詩教學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重視了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卻忽略了寫作方法的賞析。如學習《贈汪倫》,就可以結合課文插圖,抓住“行”“聞”“深”“送”等詞語,描述李白與汪倫道別時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想象離別畫面及情感。再如,作者寫桃花潭水時用誇張的手法,“深千尺”,以此與汪倫對“我”的感情做比,突出那真摯深厚的感情。賞析詩人寫法上的精妙之處,有助於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對情感的體會,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還更能從中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準確、形象美、意境美,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增強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0
【設計意圖】
詩的語言的獨特性決定了,在教學古詩時,要充分感受詩的語言的魅力。如何挖掘簡單的字眼背後的東西,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筆者認為,在解決重點,克服難點的過程中,應該創設詩中的情景,品悟詩中的蘊涵的深情。讓古詩教學既充滿靈動飄逸、灑脫不羈,又洋溢書畫香氣,且蘊涵深情,是筆者追求的古詩教學的境界。
【學習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
2、培養學生多角度欣賞詩的能力。
3、感悟送別的不捨情結。
【課前準備】
收集寫送別的詩句。
【教學流程】
一、初步感受離別詩的情
1、喚起對離別的感受:
過渡:有過與人別離的經歷嗎?當時的感受如何?
2、學習古詩:
王維的《渭城曲》。
過渡:古人與友人相別是怎樣的感受呢?我們學過一首關於送別的詩,詩是王維寫的,詩名叫作《渭城曲》誰來背一背?
出示: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談感受:你能感受王維的心情嗎?
3、小結啟發:
離別之際有千言萬語,送別總是件難過的事情!
二、揭示詩題、解題
過渡:今天我們又要去目睹兩個好朋友之間的離別。
1、出示詩題並讀詩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解詩題:
⑴ 透過讀詩題你知道了什麼?
⑵ 補充介紹“黃鶴樓”、“ 廣陵”的知識。
三、讀通詩句,初感詩的意境
過渡:這首詩到底寫了些什麼呢?讓我們自己去讀讀!
1、單個自瀆。
2、正音朗讀。
3、齊讀。
四、再讀探索──明詩眼、尋依據
過渡:透過多次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
1、交流肯定所學。
2、小結提示:全文就記述了自己送別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索詩眼:
過渡:本詩是圍繞哪個字寫的?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引導歸納:
⑴ 靜態:
① 送別的時間──煙花三月。
② 送別的地點──黃鶴樓。
③ 送別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 送別的情景──長江天際流。
⑤ 送別的心情──孤。
⑶ 動態:
① 送別的原因──故人西辭下揚州。
② 送別的經過──孤帆遠影。
③ 送別的結果──長江天際流。
4、理解感知,配樂讀詩句:
過渡:既然詩是圍繞“送”寫,那就讓我們一起送別這樣一位故友,齊讀!
五、煉情品詩意
1、感受詩中的畫意:
過渡:喜歡這首詩嗎?能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嗎?
注意引導詩的美:
⑴ 緩緩西辭,隨江南下,似乎讓你看到了什麼?
⑵ 煙花是什麼季節,她讓你又想到了什麼?
⑶ 孤帆遠去,你還能見到什麼?
⑷ 長江是怎樣在天際流的?
2、感受詩中的情意:
過渡: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哪裡讓你感受到了情?
⑴ 緩緩西辭,隨江南下,那是不捨。
⑵ 在煙花中送別,那是無可奈何。
⑶ 孤帆遠去,那是孤獨寂寞。
⑷ 長江獨自在天際流,那是悵惘,失落。
注意:可畫意先上,然後上情意,(對稱結合上),也可邊說詩中畫意邊說情意(結合)。
六、延伸鞏固入詩境
1、過渡:
這樣的別離,真的讓人難過!古詩中有很多“送別”的詩。你找到了嗎?
2、交流:
⑴ 自讀: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⑵ 四人小組,合作研究一首詩,解決這是怎樣的別離!
作業:將古詩改寫成現代的散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1
一、談話激趣
1、你知道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是誰嗎?
2、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麼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後人望塵莫及。當時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詩人賀知章(也就相當於我們今天建設部的副部長吧),讀了他的詩作,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拿去換酒與他共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對李白說:“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間?”因此,李白又被人稱為——詩仙。(板書:詩仙)
3、除了寫詩厲害,你知道李白還有哪些超人之處嗎?他喝酒也非常厲害。他在《將進酒》裡寫道:“會須一飲三百杯”,杜甫也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又被人稱為——酒仙。(板書:酒仙)
4、喝酒寫詩,無人能比。但李白還有一樣本領,卻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劍術,當然是整個唐朝排名第二。(在裴旻之下)年輕時候的李白還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劍相助的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俠客。(板書:俠客)
5、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仙、酒仙、俠客李白的詩作。
二、循序漸進,讀懂詩題
1、讀準詩題
(1)誰來讀讀詩題?
(2)詩題中有三個生字,誰來讀讀?
鶴:第四聲,發音要到位。指生讀。
孟、陵:都是後鼻音,注意孟的寫法,第一筆是橫撇。指生讀。
2、個性讀題
(1)這首詩題目很長,共有十個字、五個詞。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詞重要就著重讀哪個詞,試著讀一讀吧。
(2)生自由練讀後師指名讀,相機點撥:
☆聽出來了,你想強調“黃鶴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知道黃鶴樓嗎?(位於湖北武漢市的長江之濱,是中國三大名樓之一)
☆他強調的是“送”,為什麼呢?( 對,這是一首送別詩。)
☆同學們聽出來了嗎?他強調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誰?(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強調“廣陵”,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揚州。揚州可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也是當時國際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輕的時候曾經到揚州遊玩過一段時間,他說他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熱鬧的城市。盛夏時節,他和朋友“繫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
☆ “之”是什麼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自已再讀一讀題目。
(4)同學們,你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了嗎?
3、感性讀題
(1)古代交通不便,離別之後就很難再相見。於是,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時尚,當時的送別詩差不多和我們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像《送友人》《別董大》《山中送別》《易水送別》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三名一別”。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他們兩人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風流瀟灑,他們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間恨晚,無話不談,彼此不再寂寞。快樂相處之後的離別,顯然是那樣難捨難分。
(2)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讀詩題嗎?指生讀後齊讀。
(3)對,我們這才算真正的“讀懂詩題”。(板書:讀懂詩題)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
三、自主學習,讀通詩句
1、自由讀
學好古詩的第二步是讀通詩句,讀通詩句的要求是“認清字形,讀準字音”,你能做到嗎?來,自由的讀一讀這首詩。(板書:讀通詩句)
2、指名讀
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強調生字的讀音要準。“辭”平舌音,“唯”)
3、讀出詩的節奏感
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奏。誰能接著往下讀?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奏(範讀),想讀的接著讀吧!
4、古詩還講究押韻,這首詩的一、二、四行的最後一個字,讀一讀,你發現什麼?它們的韻母相同或相近,是這首詩的韻腳。我們在朗讀時對韻腳要恰當重讀,非韻腳音讀得輕一點兒,更能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誰來試試看?
(詩人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音嫋嫋。)範讀。
5、齊讀。
四、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詩讀通了,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學好古詩的第三步就是理解詩意。(板書:理解詩意)
怎樣讀懂古詩,你有什麼好方法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註釋。藉助註釋,我們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讀懂古詩。)
2、請大家藉助註釋,自己試著說說每行詩句的意思。
3、四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故人西辭黃鶴樓”:故人?辭?何謂西辭?(簡筆畫:長江、黃鶴樓、揚州)老朋友辭別了西邊的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三月”告訴了我們什麼?下?(相當於詩題中的?為什麼用“下”比如說咱們去北京說不說下北京?從“西”和“下”看得出來作者用詞特別準確。)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乘船)到揚州去。
“孤帆遠影碧空盡”:盡?什麼消失了?孤帆指的是?消失在哪兒了?碧空?
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碧藍的天空裡。
“唯見長江天際流”唯?天際?唯見什麼呢?
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5、指生連起來說詩意。
五、展開想象,體驗詩情
1、學好古詩,咱們不光要理解詩句,還得體驗作者蘊含詩句字裡行間的情感。(板書:體驗詩情)讀了這首詩,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2、惜別
(1)故人。李白年輕時瀟灑倜儻,挎一把寶劍,帶上他最心愛的酒壺,離家出走,雲遊天下,在路過湖北襄陽時,認識了當時譽滿天下的大詩人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一起遊山玩水,飲酒作詩,成為了親密的朋友。李白曾寫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意思就是說“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這麼親密的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們怎麼捨得呢?讀出不捨。
(2)孤帆。長江自古就是黃金水道,交通要塞,怎麼會只有一隻帆船呢?(作者只關注友人的這隻船,江帆點點,只見一船。)讀。孤還有什麼意思?(孤獨、寂寞。沒有了好朋友的親密相處,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獨寂寞的。)讀。讀出孤獨。
(3)盡。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獨立江樓,目送友人。朋友看不見了,他看著逐漸變小的船;船看不見了,他看著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見了,他仍不肯離去,孤獨的站在那裡,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東邊流去。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目送之中!讀。
3、感悟
多麼真摯的情意,多麼感人的畫面!李白有多少話想對孟浩然說啊!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最想說什麼呢?
4、昇華
(師範讀,生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長江天際流。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六、小結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關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下節課還將學習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還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駱賓王的《易水送別》。大家不妨找來對比著讀一讀,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結合課文註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的意境。
2、體會末兩句詩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學生:①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過李白寫的一首詩《贈汪倫》還記住嗎?(學生背)這首詩寫的是誰送誰的呢?(汪倫送李白)
2介紹李白(多媒體)
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裡哪裡,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這千古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 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 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這首送別詩寫的是 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送誰到那裡。
三、預習檢查:
3、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 唯(wèi)。
四、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2、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3、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前兩行: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詩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後兩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五、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 (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六、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註釋或,理解詩句的意境。
七、作業練習:
1、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依依惜別。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走進詩句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蒐集相關的人物、地點的資料,讀熟詩句。
教學過程:
一、 【匯入】背誦古詩大比拼
1、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
2、師說詩題,學生背詩。
3、師說詩句,學生說詩題和作者。
4、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它堪稱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初讀詩題。
二、【新授】
1、讀懂詩題。
A、出示生詞卡片“孟浩然”“廣陵”,誰來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
B、題目共有10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重讀哪個詞,讀出自己的感受。
C、介紹寫作背景,帶著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讀詩題。(教師板書:讀懂詩題)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款待了李白,並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之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再讀讀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讀明詩句。
A、讀通詩句。
出示朗讀的階梯等次表,請學生自己對照要求自由朗讀古詩,認為自己讀到第三階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
指名朗讀,請學生相互評價。
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現在我們一起合作來讀讀古詩,好嗎?老師讀前四個字,你們接讀後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好,現在換過來,你們讀前四個字,老師接讀後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真好,現在我們一起來讀整首的詩,老師只讀詩題和作者,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四三節奏讀整首詩,聽明白了嗎?——讀
B、理解詩意。
詩讀得這麼好,詩句的意思能讀懂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註釋,藉助註釋,我們就可以讀懂古詩。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結合書上的註釋,把自己讀懂的句子說給其他同學聽;不懂的句子互相討論。
C、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指導。(教師板書:讀明詩意)
3、品悟詩情。
A、出示課文插圖,請結合圖畫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個故事。相機用ppt出示課件:(說話練習)
B、引讀:
那離別的惆悵啊,全都凝結在那了李白那目駐神馳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無盡的不捨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漸行漸遠的孤帆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深厚的情誼,那樣真摯的情感啊,全都託付給了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板書:品悟詩情)
三、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教師板書:品悟詩情)
同學們,離情別愁是每個人固有的情感,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離別。所以,古今中外,寫離別的詩歌成千上萬、數不勝數。老師從中選出了幾篇,我們一起來看看——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是的,孩子們,一樣是送別,卻因送別的時間、送別的人等各種各樣的因素,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懷。這節課,我們透過“讀懂詩題——讀明詩句——品悟詩情”這樣的方法讀懂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們也可以嘗試著用本節課學到的方法去品讀王勃的、高適的或者是其他詩人的離情別愁。
四、佈置作業。
1、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嘗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讀詩題——讀詩句——悟詩情”,預習《送元二使安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緩解學生緊張氣氛 烘托課堂氛圍
同學們,與往常相比,我們的教師裡發生了什麼變化?班長閆興回答說:“今天我們這節課來了幾位聽課老師,那作為班長,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歡迎聽課老師呢?班長閆興帶領大家鼓起掌來。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上完體育課和做了課間操,同學們累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送別》(師唱)有的同學隨同老師一起唱,唱完之後,同學交流感受,有的同學說出與親人分別時傷心、難受……進而匯入新課,今天老師與大家來共同學習一首送別詩,並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詩題、說詩人
1、解詩題:
透過思考,能說出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廣陵去。
2、說詩人:
學生預習,知道本詩的作者是李白,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唐代詩人,我們學過他的詩有《早發白帝城》、《贈汪倫》。老師補充:黃鶴樓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
四、品讀詩句,走入詩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點名學生讀,讓學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詩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學生回答:黃鶴樓和揚州。教師板畫黃鶴樓、長江水、揚州。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學生能夠說出“西辭”的含義:詩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黃鶴樓分別了,由黃鶴樓向東乘著小船經過長江到揚州去。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現象:
老師讓同學們說出“煙花三月的揚州”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學生說出:繁花似錦,草木茂盛、漂亮、美麗……教師藉機嚮導,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裡,李白有心情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嗎?學生回答:沒有。教師:那我們帶著何種心情、用什麼語調來讀這兩句詩呢?
⑷ 學生試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看三四句詩,點名讀,讓學生找出用得較好的詞語。
學生:孤帆、遠影、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孤帆、盡:
① 品“孤帆:
教師:在那浩瀚的長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個小船嗎?
學生:不是。
教師:那為什麼李白這樣說呢?
學生1:因為只有一隻小船載著孟浩然溪流而下。
學生2:因為只能看見一隻小船。
教師:在煙花三月的日子裡,李白沒有心情觀看其它風景,他佇立江邊,只能看見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說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捨不得離開孟浩然。
② 思“盡”:
教師:那第三句中的“盡”指的盡什麼,我認為它有一個沒有“盡”,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師:能具體的說一下嗎?
學生:是孟浩然載著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見了。
教師:那什麼沒有“盡”呢?
學生:是李白與孟號然的情感。
教師板書:情永在
⑶ 欣賞第四句詩:
教師:這個時候,詩人李白還能看見什麼呢?
學生:一江春水。
教師:那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學生:裡面還有與好友依依不捨的感情。
⑷ 換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師:假如你現在是李白,說一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1:難受。
學生2:捨不得離開。
⑸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⑹ 對全詩劃分節奏,進行朗讀。
五、精確概括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
學生:重視友情,朋友的友誼不能忘……
教師板書:珍惜友情
六、教師總結
在人世間,有很多情,有一旦與他人結交就產生的友情,有你每日來到學校,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恩情、親情;有同學們成家之後,就產生的愛情,無論哪種情感,我們都要好好珍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5
一、匯入
1、師:聽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他是唐代著名詩人,好飲酒。酒後絕妙的詩詞隨口成誦,人們盛讚他“斗酒詩百篇”,稱他為“詩仙”。
生回答:李白。
2、師:真棒!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難再見面。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送別詩嗎?
生答《贈汪倫》。
教師叫生齊背。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送別詩的傳世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1、齊讀詩題
師: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因此,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請同學們藉助註釋,想想題目講的什麼意思。
2、指名講題目意思。
板書:李白送孟浩然
三、初讀
1、師:李白為好友孟浩然送別,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聽聽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範讀動畫:
2、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學生讀古詩。
3、指一名學生:老師見你讀得津津有味,能給大家讀讀嗎?(學生讀。)
4、師:真不錯!第一次就讀得這樣好!誰想再讀讀?(2-3名學生讀。)
師:一起來一遍。
學生齊讀全詩。
5、大家讀得真好!只是每行詩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請你們對照註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
6、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生字動畫進行以下教學活動:
首先學習第一、二行詩。
(1)自由讀這兩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學生質疑。)
(2)指名講詩意。(2-3名學生講。教師引導學生把話講通順。)
(3)齊讀這兩行詩。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詩意。
7、學習三、四行詩。(用學習一、二行的方法進行。)
8、師: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1-2名學生講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詩情。
1、師:大家學得真好!請默讀古詩,找出哪兩行敘述了李白與孟浩然送別的事情,哪兩行寫了李白送別時看到的景色?
提示:第一、二行。
2、師:讀得真細緻。知道他們分別的時間嗎?
生:煙花三月。
師:能描繪一下煙花三月的具體景象嗎?
學生口頭描繪。
3、師:我們來看看幾幅圖片:
師:這就是“煙花三月”,你們看“煙花三月”的揚州美不美呀?
生回答:美!
4、師:是呀,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飲美酒,吟詩作賦。這是多快樂的事情啊!但今天,老朋友卻離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會怎麼樣呢?
提名學生回答。
師:你們看,詩人在平淡的敘事中,依依惜別之情自然地流露出來。
5、師:下面我們再來品品後兩行詩,這兩行詩明著是寫景,其實更寫出了詩人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1)生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師:“盡”的是什麼?不“盡”的又是什麼?
提示:“盡”的是帆船和孟浩然的身影。不“盡”的是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友情。
(3)師:是啊。李白目送著孟浩然走到江邊,登上小船;目送著帆船緩緩離岸,漸漸遠去,看不見朋友的身影;目送著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見一片兒白帆;最後連那點兒白色的帆影也不見了。此時,李白離去了嗎?
生:沒有。
師:他在幹什麼?
生:他久久地不願離去,仍注視著帆影消失的地方。
師:李白看見了什麼?
生:滾滾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4)師:這滾滾流去的僅僅是長江水嗎?大家來討論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討論後彙報。
(5)師:李白獨立江邊,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緊緊與朋友相隨。他們真是“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他們的友誼真是“情深意長”。
五、背誦古詩
1、師:我們已體會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假如我們現在就站在江邊,看著好朋友乘著帆船漸漸遠去,心中感慨萬千,吟出這首送別詩吧!女同學先來。
女生齊讀。
2、師: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來讀一讀。
男生齊讀。
3、這是豪壯地送別。
4、一起來吧!能背就背,不能就讀。
5、齊背這首詩。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後來又為這次送別寫了一首五言詩。
板書: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這首詩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這首詩的註釋。來,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兩遍,把詩抄寫在書旁。
2、提名學生說一說這首《江下行》的意思。教師指導並相機板書:
板書:
目光送
李白情深意長孟浩然
心相隨
七、作業
1、查詢有關送別的詩句。
2、小練筆
同學們,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傷心,你會對他說什麼?請你寫下來。
八、總結
師:李白和孟浩然之間那種真摯的友情感人至深,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這種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