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
【設計思路】
這首古詩大致按照讀詩文──解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方法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古詩多讀幾遍,讀通讀熟。再引導學生藉助課後的註釋試著弄懂每句詩的意思。在此基礎上,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進入古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心情,入情入境地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營造詩意氛圍
1、背誦《贈汪倫》:
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品讀詩題:題目告訴我們些什麼呢?
(學生自由談談對古詩題目的理解。)
3、教師小結:
(一邊講述,一邊板書。)
送孟浩然去廣陵的,這是誰呀?──(李白)
孟浩然是李白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著名的大詩人。這一次,孟浩然去的地方是──(廣陵),廣陵也就是詩中的揚州城,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在黃鶴樓的下游。說起黃鶴樓,那可是武漢的驕傲,(課件出示黃鶴樓圖片)誰來給大家自豪地介紹一下?
(學生簡單介紹黃鶴樓。)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詩意
1、教師引導:
一位大詩人送別另一位大詩人,從江南名樓到江南名城,那將是一場怎樣的送別呀?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看看註釋,還可以問問同學,問問老師。開始自己學習。
2、自讀自悟:
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
3、查讀正音:
透過指名朗讀古詩,及時正音。
4、集體交流:
你讀懂了這首詩的哪些地方?
(教師重點提示:“西辭”、“碧空盡”、“天際流”的意思。)
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的意思。
三、重點引導,入情入境
1、賞析“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⑴ 教師引導:
不僅僅是兩位大詩人,不僅僅是名樓名城,這場送別還發生在一個美好的季節,什麼季節?──(煙花三月)
⑵ 展開想象:
想象一下,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
(引導學生對春天美好景象進行充分的想象。)
⑶ 觀看欣賞:
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季節裡的揚州城。
(課件播放揚州風景,教師在《春江花月夜》的曲調中介紹:在唐朝,揚州是江南最繁華最迷人的城市,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到揚州一遊。而三月,更是揚州最美的時候,瘦西湖畔,楊柳依依,從寧靜的樓閣向外望去,一片煙雨迷濛,一湖春水之上,小船在慢慢悠悠的搖晃著,等到百花盛開之時,整個揚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
⑷ 指導朗讀:
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這樣一個地方,李白的心裡會怎樣想?那我們來讀一讀前兩行詩。
(指導學生讀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讀出李白的嚮往,讀出詩句的美麗。)
2、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 拓展想象:
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的情景。
(教師引導: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的心裡很羨慕,很嚮往。但是,當李白看著孟浩然漸漸遠去的時候,他的心裡又是什麼滋味?要知道,離他而去的是誰呀?──(孟浩然)在詩中,李白稱他為──(故人),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兩位好朋友,兩位詩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⑵ 自讀自悟:
在讀中去感受李白送別孟浩然的情景。
(教師引導: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現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們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後兩行詩,看看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
⑶ 集體交流:
從這兩行詩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
教師在學生的理解中抓住“目送”重點引導:
① 情境體驗:
讓我們隨著李白的目光,一起讀:(手勢提示)孤帆──遠影──碧空盡;隨著李白的目光,再讀:孤帆──遠影──碧空盡;隨著李白的目光,再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② 內心體驗:
李白久久地望長江水,望著滾滾的長江水流向天際,他的心裡在想些什麼?
⑷ 指導朗讀:
這深深祝福,這依依不捨,這濃濃情意,像這滾滾長江水連綿不斷。把這兩行詩讀出來。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朗讀全詩:
李白的情深義重感動了我們,感動了孟浩然,感動了千百年來的中國人,人們深深地喜歡上了李白的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一起讀整首詩。
2、練習背誦:
我們把這美好的情感,把這千古佳句永遠地留在心中,好嗎?那趕快背下這首詩。
3、背全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2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低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絡、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詩人李白在送別朋友孟浩然去揚州時一方面年輕的他一方面嚮往揚州的繁華一方面又捨不得朋友的離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是這樣做的:匯入時,我給學生提醒同學們回憶已知的關於朋友相送的古詩,並說說你喜歡它的原因,由此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魅力。接著,我給學生讀詩的目標是:讀準字音。透過各種讀詩方式,指導學生把詩詞的字音讀準,中間插入認讀字卡的環節,幫助學生把字音讀準,並透過組詞練習初步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然後,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理解詩意。在這裡,我讓同學說說自己不懂的詞語,先讓學生自己說說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給學生三種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詩意的方法:可以邊讀詩邊看插圖,再思考;可以查字典和參考書;還可以求助自己班上裡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們可以透過自讀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詩的意思。再透過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感悟作者當時的情懷,感受詩句韻律的優美。最後,我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作業,鞏固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回認字,會寫要求的生字。
2、自讀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你知道哪些關於朋友送別的古詩?
2、為什麼喜歡它?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4、解題:
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裡?“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誰嗎?
6、黃鶴樓在哪兒呢?師生交流,激起同學們對黃鶴樓的嚮往之情。
(出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圖。)
二、流利地讀詩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卡片:鶴浩陵辭州孤帆碧惟際每個字讀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認字組詞;結合詩中詞語,對比古今詞義的不同:
浩:這裡指名字中的一個字;
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孤:聯絡孤帆來解釋;
惟:聯絡惟見來理解。
5、再讀古詩,注意它的停頓。
6、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理解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麼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⑴ 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⑵ 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⑶ 求助學習古詩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裡的老師。
4、生開始自主學習,老師也和你們一起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穫,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煙花:柳如煙,花似錦。
三月:陽春三月。
下:順流而下。
碧空:藍天。
盡:消失。
惟見:只看見。
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裡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老師說的跟同學們講的有什麼不一樣呢?
9、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拓展賞析
1、師給出一首送別的詩:
長江之濱母送別,荊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學成歸,寸草才可抱春暉。
2、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是講什麼的?
3、喜歡嗎?為什麼?
4、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揭示謎底,是老師自己寫的。
5、師小結:
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
六、佈置作業
1、檢測本課生字詞,讀字組詞。
2、今天你想做什麼作業?
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願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3
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著詩人真摯的情感。詩中勾勒的是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願離去。孤帆漸漸消失於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孟、浩、唯、鶴、陵、州”
2、會寫“州、帆、孟、陵、樓、浩、唯、鶴”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匯入: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並匯入新課。
二、授新:
(一)生字教學
1、教讀生字,糾正每一個字的字音,平翹舌、邊鼻音。
2、書寫生字,規範的填寫在田字格里。
(二)古詩教學
1、範讀古詩,初步感受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結合課文註釋、查字典、結合插圖在老師帶領下學習詩句,逐字逐句學習,理解。
5、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8、指導、練習背誦。
三、拓展: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是情,古人寫離別的詩詞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注意平時的積累。交流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黃鶴樓》,拓展學生的知識範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資料:1、(敘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故人——————老朋友。
西辭——————辭別了西邊的。
2、(寫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站在江邊,目送有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連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孤帆———————好友乘坐的那條船。
碧空———————碧藍的天空。
盡———————消失。
唯見———————只見。
天際——————天邊。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三首古詩,結合註釋或查字典、詞典,瞭解詩句意思。
2、多誦讀,並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3、瞭解詩人怎樣在寫景、敘事中抒發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還記得李白嗎?哪位同學能夠起來為大家背一首他的詩呢?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李白寫的又一首表現朋友相送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黃鶴樓最早建於三國時期,有“天下絕景”之稱,歷代詩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詩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誦孟浩然的詩,如《春曉》。
之:往,去。
廣陵:地名,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漢朝時稱“廣陵”,隋唐時稱揚州,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都市之一。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出來。
(提示:是誰送誰,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去。)
三、自學古詩、自主探究
1、自由練習朗讀古詩。
2、藉助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自學古詩,記下不懂的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
4、彙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⑴故人西辭黃鶴樓:
“西辭”,如圖,由圖可見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點明送別地點。
⑵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花三月”,三月,過去人們稱之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節,在草長花開的季節,空氣溼度增大,遠望去好像有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著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第二句點明送別的時間。
在黃鶴樓這樣的千年勝地,又正值繁花似錦的春天,朋友們正應愉快地聚會,可“故人”卻要辭別遠去了。這兩句在敘事之中流露出惜別之情。
⑶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在碧波盪漾的江面上,一隻帆船逐漸向前移動,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見了,老朋友不見了,只有江水層層湧向天邊,李白仍呆立江邊。
⑷這首詩前兩句敘事,後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5、指導感情朗讀,體會老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6、練習背誦。
四、總結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裡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時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五、作業
1、課外閱讀李白、孟浩然寫的其他詩。
2、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完成一幅古詩配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
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讀熟課文。
2、教師:
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式】
一、揭題、解題
(2分鐘。)
1、揭題。
2、讀題。
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15分鐘。)
1、學生自學古詩:
(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⑴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同學講解古詩;
⑵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6分鐘。)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五、藉助詩境,訓練說寫
(14分鐘。)
1、引導: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
2、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指令碼,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指令碼。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3、理解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重難點】
目標3。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題
1、師:聽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他是唐代著名詩人,好飲酒。酒後絕妙的詩詞隨口成誦,人們盛讚他“斗酒詩百篇”,稱他為“詩仙”。
2、師:真棒!一猜就準!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難再見面。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送別詩嗎?
(生答《贈汪倫》。教師叫生齊背。)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送別詩的傳世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螢幕出示全詩。)
二、解題,介紹背景資料
1、齊讀詩題:
師: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因此,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請同學們藉助註釋,想想題目講的什麼意思。
2、指名講題目意思:
相機板書:
李白 送 孟浩然
三、初讀,理解詩意
1、師:李白為好友孟浩然送別,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學生讀古詩。)
2、指一名學生:老師見你讀得津津有味,能給大家讀讀嗎?
(學生讀。)
3、師:真不錯!第一次就讀得這樣好!誰想再讀讀?
(2~3名學生讀。)
師:一起來一遍。
(生齊讀全詩。)
4、大家讀得真好!只是每行詩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請你們對照註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
5、首先學習第一、二行詩:
⑴ 自由讀這兩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詞。
(學生質疑。)
⑵ 指名講詩意。
(2~3名學生講。教師引導學生把話講通順。)
⑶ 齊讀這兩行詩。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詩意。
6、學習三、四行詩。(用學習一、二行的方法進行。)
7、師: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
(1~2名學生講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詩情
1、師:大家學得真好!請默讀古詩,找出哪兩行敘述了李白與孟浩然送別的事情,哪兩行寫了李白送別時看到的景色?
2、師:讀得真細緻。知道他們分別的時間嗎?
(生:煙花三月。)
師:能描繪一下煙花三月的具體景象嗎?
(學生口頭描繪。)
3、“煙花三月”是美呀!唐代詩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向人們展示了江南春天秀麗的風光。
出示: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⑴ 教師讀詩,讓學生體會江南美景。
師:大家想讀讀嗎?
(學生齊讀。)
⑵ 老師講解大意:
詩中的江南,無邊的翠綠映襯著鮮豔的春花,到處鶯歌燕舞。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酒旗在微風中輕輕的飄舞。多麼明麗的江南啊!後兩行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朦朧迷離的江南雨景:一座座樓臺被迷濛的煙雨籠罩著,若影若現,似有似無。多麼詩情畫意的江南的春啊!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江南的美景吧!
(生齊讀《江南春》。)
師:是呀,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卻離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會怎麼樣呢?
(學生作答。)
師:詩人在平淡的敘事中,依依惜別之情自然地流露出來。寫法太絕了!
4、後兩行詩寫景,更是絕妙!來品品吧:
⑴ 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師:“盡”的是什麼?不“盡”的又是什麼?
⑶ 是啊。李白目送著孟浩然走到江邊,登上小船;目送著帆船緩緩離岸,漸漸遠去,看不見朋友的身影;目送著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見一片兒白帆;最後連那點兒白色的帆影也不見了。此時,李白離去了嗎?(生:沒有。)他在幹什麼?(生:他久久地不願離去,仍注視著帆影消失的地方。)師:李白看見了什麼?(生:滾滾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⑷ 師:這滾滾流去的僅僅是長江水嗎?
(學生分組討論。)
生討論,彙報。
⑸ 對!李白獨立江邊,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緊緊與朋友相隨。他們真是“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他們的友誼真是“情深意長”。
五、朗讀並背誦古詩
1、師:我們已體會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假如我們現在就站在江邊,看著好朋友乘著帆船漸漸遠去,心中感慨萬千,吟出這首送別詩吧!女同學先來。
2、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
3、這是豪壯地送別。
4、一起來吧!
(能背就背,不能就讀。)
5、配樂齊背這首詩。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後來又為這次送別寫了一首五言詩:
(《江下行》。)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這首詩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這首詩的註釋。來,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兩遍,把詩抄寫在書旁。)
2、老師給你們推薦一首流行歌曲。這首歌的詞兒是根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的。聽了會幫助你們更深地理解這首古詩。播放吳滌清歌曲《煙花三月》。
【板書設計】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長 孟浩然
心相隨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7
教材說明:
這兩首詩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都是送別詩,一首描繪的是詩人告別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
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中的每一首詩都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著詩人真摯的情感。《贈汪倫》一詩展示出一幅離別的畫面:詩人乘船正要離開桃花潭的時候,好朋友汪倫深情地長著歌來送行,他踏地為節奏,邊走邊唱邊揮手。這幕送別的情景出乎詩人的意料,使詩人感動不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願離去。孤帆漸漸消失於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孟、帆、唯”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贈汪倫》。
3、瞭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匯入:
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並匯入新課。
二、授新:
1、出示《贈汪倫》,指讀,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交流詩意。(學生先回憶歸納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結合課文註釋、、結合插圖、查閱背景資料等。)
5、大組彙報詩意,其他人補充糾正。師相機點撥引導,理解詩意;並貫穿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讀反饋。
8、指導、練習背誦;默寫。
9、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用剛才的學法,小組內自學。師巡視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自主性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10、大組彙報。
三、拓展:
交流積累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別董大》,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描寫的是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寫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篇深情寄託在動態的自然景物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卻餘味無窮。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相關文字材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學過很多古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讓我們動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句令我們落淚,“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詩句催我們奮起……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境,來體會李白的心路歷程。
二、淺嘗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引出課題:
過渡: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麼“詩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後人望塵莫及。他詩篇的內容豐富多樣,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
背景材料:詩人李白所在的唐朝,歷史上地域遼闊,交通極不便利,親人朋友一旦分別,再相見,極為困難。李白有一位摯友叫孟浩然。孟浩然是何許人也?“詩仙”李白對他的讚美是“吾愛孟夫子”;“詩聖”杜甫對他的讚美是“清詩句句盡堪傳”。由此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和才華確實天下聞名,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李白望著孟浩然漸行漸遠的船隻,不禁動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信同學們瞭解了這樣的一段背景資料,再來品讀詩句就會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詩句:
指名讀古詩,糾正讀音。
題目中的“之”是什麼意思?(解題)
廣陵是指揚州。古代的別稱。
之:到,去。
試著連起來解釋題目的意思。
全班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句。
學生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辭”、“煙花三月”、“下”…
地名:揚州
4.學生質疑:為什麼是“西辭”呢?(點名答)
A、孟浩然向東而去,與地處西方的黃鶴樓漸行漸遠,是向西辭行的意思。
B、詩中還有這樣的詞語,注意到了嗎?下:順流而下(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煙花:煙霧迷濛,繁花似錦。
5、讓學生根據這些重點詞,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6、指名答,看書上配圖。
三、品讀古詩。
1、自由讀詩,讀完之後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這首詩。(依依惜別、難捨難分、依依不捨……)
過渡:面對離別,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上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背景材料: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 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過渡:如今又將面臨分別,這時候的李白,面對孟浩然這位朋友,兄長,老師,會說什麼?相見時難別亦難,不忍別,終須別。孟浩然還是坐著小船走了,李白這時候在幹什麼?他看到了什麼?(他沒有走,站在江邊,目送孟浩然離去。)
(出示課件)
齊讀最後兩句。讓學生試著理解後兩句是什麼意思。
解釋“盡:窮盡,消失”“天際:天邊”的意思。
2、學生質疑:
a、.長江之上,過境千帆,為什麼李白卻說是孤帆呢?
b、為什麼又唯見呢?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再自由讀詩。
指名回答問題a和b。
3、師總結。
雖然是過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見孟浩然。“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再創情境。) 深情朗誦全詩。
( 師生同讀)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老師也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四、精彩回顧
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讀出這對好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全班配樂誦讀。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與詩人對話,得到了語言的滋養,情感的薰陶,友情的珍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課的課後小練筆是把古詩中動人的友情寫出來,可以加上自己大膽的想象。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煙花三月
黃鶴樓————————→廣陵
李白 依依惜別 孟浩然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緩解學生緊張氣氛 烘托課堂氛圍
同學們,與往常相比,我們的教師裡發生了什麼變化?班長閆興回答說:“今天我們這節課來了幾位聽課老師,那作為班長,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歡迎聽課老師呢?班長閆興帶領大家鼓起掌來。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上完體育課和做了課間操,同學們累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送別》(師唱)有的同學隨同老師一起唱,唱完之後,同學交流感受,有的同學說出與親人分別時傷心、難受……進而匯入新課,今天老師與大家來共同學習一首送別詩,並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詩題、說詩人
1、解詩題:
透過思考,能說出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廣陵去。
2、說詩人:
生預習,知道本詩的作者是李白,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唐代詩人,我們學過他的詩有《早發白帝城》、《贈汪倫》。老師補充:黃鶴樓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
四、品讀詩句,走入詩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點名學生讀,讓學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詩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學生回答:黃鶴樓和揚州。教師板畫黃鶴樓、長江水、揚州。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學生能夠說出“西辭”的含義:詩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黃鶴樓分別了,由黃鶴樓向東乘著小船經過長江到揚州去。
板書:
名樓送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現象:
老師讓同學們說出“煙花三月的揚州”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學生說出:繁花似錦,草木茂盛、漂亮、美麗……教師藉機嚮導,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裡,李白有心情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嗎?學生回答:沒有。教師:那我們帶著何種心情、用什麼語調來讀這兩句詩呢?
⑷ 學生試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看三四句詩,點名讀,讓學生找出用得較好的詞語。
學生:孤帆、遠影、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孤帆、盡:
① 品“孤帆:
教師:在那浩瀚的長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個小船嗎?
學生:不是。
教師:那為什麼李白這樣說呢?
學生1:因為只有一隻小船載著孟浩然溪流而下。
學生2:因為只能看見一隻小船。
教師:在煙花三月的日子裡,李白沒有心情觀看其它風景,他佇立江邊,只能看見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說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捨不得離開孟浩然。
② 思“盡”:
教師:那第三句中的“盡”指的盡什麼,我認為它有一個沒有“盡”,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師:能具體的說一下嗎?
學生:是孟浩然載著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見了。
教師:那什麼沒有“盡”呢?
學生:是李白與孟號然的情感。
教師板書:
情永在
⑶ 欣賞第四句詩:
教師:這個時候,詩人李白還能看見什麼呢?
學生:一江春水。
教師:那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學生:裡面還有與好友依依不捨的感情。
⑷ 換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師:假如你現在是李白,說一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1:難受。
學生2:捨不得離開。
⑸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⑹ 對全詩劃分節奏,進行朗讀。
五、精確概括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
學生:重視友情,朋友的友誼不能忘……
教師板書:
珍惜友情
六、教師總結
在人世間,有很多情,有一旦與他人結交就產生的友情,有你每日來到學校,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恩情、親情;有同學們成家之後,就產生的愛情,無論哪種情感,我們都要好好珍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透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黃鶴樓送別》
(齊讀課題)
2、誰來把題目擴充得具體一些?(學生在說的時候適當提醒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前往揚州而餞行)
這麼一擴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了嗎?教師適當板書:(李白、孟浩然)誰再來說一說。
3、過渡:暮春三月,長江邊柳如煙,花似錦,年輕的李白在黃鶴樓為好朋友孟浩然餞行,老朋友乘舟漸行漸遠,面對著一江浩蕩的春水,李白心情異常激動,隨口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詩)
4、誰來讀——你讀——你在讀——我們一起讀
5、同學們你讀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板書:依依惜別)
6、是啊,一首詩就是一段情,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個故事,用心感知這依依惜別之情。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詞語、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詞句好好讀一讀,細細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二、學文悟情
(一)(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1、你讀出了什麼?那些字詞觸動了你的心絃?“藏”了什麼?(不忍,不願,不捨)帶著你的感觸在讀這句話。
2、看著這段話,還有誰也想說說? (引讀:一會兒。.....一會兒。......)他們在幹嘛?
3、是啊!江邊的景色的確很美,文中有好多詞句描寫了這美景,誰找出來讀讀?
煙霧迷濛 繁花似錦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這就是“煙花三月”,也叫“暮春三月”的美景)
4、這麼美的景色,要是平日,李白與孟浩然會在黃鶴樓上幹什麼?
飲酒、吟詩、聊天、賞景。.....多麼瀟灑,多麼愜意。
5、而今天呢?這些景還能入他們的心嗎?(他們是借欣賞美景來隱藏內心的傷感。)
6、李白,你在想?你呢?孟浩然,你呢?(這份情很深,這份情很濃)
7、指導朗讀:這真是“眼前有景無心賞,惜別之情心中藏”!你讀。
誰也不願提起“分別”,誰也不想表現出“傷感”,都把這份情默默地藏在心底?誰還想讀?
(二)過渡:可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感情,千言萬語湧上了心頭,(出示終於,李白……)——指名讀
1、從李白的言行中,你讀出了什麼?(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
敬仰之情
A(“您”)生活中我們總對什麼人尊稱您?
李白一口氣用了六個“您”,足見李白對孟浩然十分的(敬仰),請你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段話。
B你從哪裡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孟夫子”)
夫子——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你的知識真淵博,請你讀一讀這段話。
C還從哪兒讀出尊敬?(“兄長和老師”)
(出示補充資料,指名讀)這段文字讓你明白?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長,就是他的——老師
D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麼呢?(人品和詩篇)
E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孟浩然的詩篇?(譽滿天下)
F什麼叫譽滿天下?你能幫他找個近義詞嗎?
G是啊,說到孟浩然你一定會想到一首詩——《春曉》,從幾歲的孩童,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幾乎人人都能吟誦,誰來背一背?(指名背),孟浩然些的詩還有許多,你知道?
H他一生寫了260多首詩。詩聖杜甫這樣評價:(出示)清詩句句盡堪傳(讀),意思是說孟浩然的詩清新優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傳。這就叫——齊讀。因此,李白說——您的詩篇譽滿天下。
2、李白不僅敬仰他的詩篇,還敬仰他的人品。李白這樣讚美孟浩然(出示《贈孟浩然》,)
a看看,上面的註釋,能讀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麼樣的人品嗎?
b就是這樣一個風流瀟灑,不羨權貴的孟浩然怎能不讓李白深深的敬仰呢?吾愛——讀
c其實,我們大家知道,李白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風流瀟灑,不羨權貴,因此李白和孟浩然不僅是朋友,用王勃詩裡的一個詞他們更是心靈相通,志同道合的——知己。
d指導有感情朗讀:假如你就是李白,自己十分敬仰的兄長、老師,知己即將離去,你會怎麼說?——誰來讀?誰還想讀?
3、從李白的言行中還讀到了什麼?(不捨之情)
A是啊,在交通落後的古代,和我們交通便利的現代大不一樣,今天我們分別了,也許明天就能再見,而在交通極其落後的古代,這一別也許——永遠也見不了。
B同學們這杯中盛的難道僅僅是滿滿的酒嗎?李白把對友人的深情厚誼不僅融在真摯的話語中,也浸在了醇醇的酒中。
4、那孟浩然呢?你讀。
A從他的言行中你又看明白了什麼呢?他想告訴李白什麼?
B指導朗讀:孟浩然真不愧是一位兄長和老師!誰來做孟浩然來安慰一下李白。
C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
指名讀,男女生讀。
(三)知已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師範讀(岸邊楊柳依依,教師出示影片。)
1、你感受到了——(指幾名學生說)
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2、同學們,現在你就是岸邊的李白,面對著浩蕩的江水,你的心情也會像這江水一樣波瀾起伏,你回想起哪些美好的畫面,又有哪些話要對你的好友傾訴呢?閉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書上。
學生交流
3、此時的江水成了什麼?(李白的祝福,李白的牽掛就伴著這滾滾的長江水一起送友人直到揚州。)
4、一切景語皆情語你怎樣理解“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5、所有的景物都帶上了依依惜別之情。我們再讀這小節。
(四)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再次出示這首詩,齊讀)
1、學到這兒,這首古詩的意思懂了嗎?誰能結合文中的話來說一說。
2、“孤帆”是什麼意思?
老師忽然產生了一個疑問,長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而揚州又是繁華的都市。此時,長江上來來往往的帆船應該許多,但李白為何說長江上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隻小船呢?
3、引導有感情朗讀: “過盡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一個“孤”字就像這首詩的眼睛,向我們傳達詩人對好友的一片深情,誰要讀?
4、李白將一切對好朋友孟浩然的不捨、牽掛、祝福。......都吟在了這首詩中。誰還想讀?
5、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但黃鶴樓卻見證了一場千古送別,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唱。同學們,假如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面對滔滔的江水,飛翔的沙鷗,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兩個人——(指板書),你一定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指板書),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地吟誦道——(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生活就是這樣,今天聚,明天散,為此,許多詩人都把這感人肺腑的情境凝結成一句句詩文,你知道——我羅列了幾句,我們一起讀。
2、讓我們記住這一句句的經典。下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詩,把握詩的節奏美,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等詞語意思。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2、學生會吟誦,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學生會根據吟誦知識吟誦,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讀中悟情,吟中生情。
教學用具
課件吟誦音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贈汪倫》
聽過這首詩,老師的心中有種淡淡的哀傷,這讓我不禁想起畢業時與好友分別的場面。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那麼,在“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同李白一起登上黃鶴樓為好友孟浩然餞行吧!
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師:讀完題目你知道了什麼?(請你來說)(誰送誰、在哪裡送?“之”的含義、誰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板書:送別李白—————孟浩然)
介紹李白情況(PPT),講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
(看來蒐集資料,是我們理解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三、讀詩、誦詩。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千古送別,去感受那濃濃的離情別意。
1、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老師範讀。
3、請李然同學讀古詩,師評價。
過渡:古詩有節奏美,誰來劃分一下節奏。
出示古詩(劃好節奏)指名朗讀,齊讀古詩,拍手讀古詩。
四、吟詩(給詩標註平仄。要求:平長仄短,入短韻長。)
指名兩位同學黑板上標(口訣:135不論,246分明。)平聲用“—”,仄聲用“│”入聲字用“!”韻字最長,用長橫。(標過糾正對錯,手勢吟誦,明白依字行腔)
過渡:老師覺得將古詩標出平仄還不夠,要想有感情地吟誦出來,還要理解它的大概意思。(這就是依義行調)請大家藉助下面的註釋,然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的大概意思。
1、學習一、二兩句。
師:誰來說前兩句的意思?(生: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
師:這裡的“西辭”你怎麼理解?(PPT地圖)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老朋友辭別西邊的黃鶴樓,去東邊的揚州,所以詩人說故人—————————(生接)西辭黃鶴樓。
孟浩然要在煙花三月前往揚州,三月的揚州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圖片)你們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美麗的景色?
柳絮如煙、繁花似錦。
師:真是太美了,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卻要與老朋友分別,怎能不讓人心酸呢?李白心中除了傷悲,還有更多的話想要說,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會對孟浩然說什麼呢?
練習說話:
生:孟兄,在這繁花似錦的煙花三月,我們本可以在這黃鶴樓上飲酒作詩,可如今你卻要離我而去,心中真不是滋味啊?(孟浩然聽了又會怎麼說呢?)
生:李兄,不要太過傷感,王勃曾經說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師:是啊!千言萬語都難以訴說自己心中的那份離別之痛,帶著這種情感再來吟誦這兩句詩。
2、學習三、四兩句。
師:後面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千古傳誦,其中蘊含的深意你能讀明白嗎?
生: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水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孤船”是誰的船?(孟浩然的船)自古長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有許多,為什麼詩人只看到了一隻船呢?(因為詩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
師: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誰來吟誦這兩句詩。
師:從你的吟誦中老師聽出來了,好友的船雖已消失,但是對孟浩然的(思念、友誼)卻沒有消失?
過渡:是啊,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所以在李白的眼中:離別就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不捨;
過渡:同學們眼看孤帆漸漸消逝,李白仍然佇立在江邊,久久不忍離去,此時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李白的心情嗎?(依依不捨、難捨難分、依依惜別)
師:你能吟誦出這份依依惜別之情嗎?(板書:依依惜別)(兩名學生吟,師評價。)
3、手勢齊吟全詩。提問吟誦。
五、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在古代,因為交通的不便,人們一旦分別,相聚就遙遙無期,所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你們都知道哪些送別詩?
學生反饋,老師相機出示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用剛才學習吟誦的方法唱出來。
結束語:同學們,離別是一段情,離別是一首詩,離別是一支歌,古人離別贈詩,我們再來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古詩涵蓋面寬,意韻深遠,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字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唱響“讀”的主旋律,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在讀中悟美,在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學習“孟、浩、陵、辭、唯”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在老師的指導下,藉助工具書、註釋、圖片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感悟詩歌的內容,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能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閱讀了解古代送別詩相關內容,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蒐集相關內容。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景匯入,揭示詩題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指名背誦《贈汪倫》、《別董大》。
【設計意圖】
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鋪陳一種調子,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初步感知古人送別的深情。
3、介紹詩歌創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爭相歌詠的題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詩堪稱送別詩中極品,被人們傳誦至今。
4、板書詩題,學習“孟、浩、陵”三個生字,瞭解詩題中有關“送”的內容:誰送誰?在哪裡送?朋友要到哪裡?
【設計意圖】
40分鐘的課堂是有限的,教師應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此環節緊扣題目,隨文識字,從詩題入手,設計幾個問題,幫助學生初步瞭解詩歌講述的故事。
二、互動交流,分享資訊
1、課件展示黃鶴樓名樓風采,認識這座江南名樓。
2、出示地圖,瞭解“黃鶴樓”與“揚州”的地理位置,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
3、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李白與孟浩然的資料。
【設計意圖】
古詩的創作年代距學生較遠,長江簡圖板畫不但助於學生明確地理位置,更有助於理解詩中“西辭”等意思。互動交流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為深悟詩情奠定基礎。
三、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古詩,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名朗讀全詩,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藉助註釋等方式瞭解詩的大意。集體交流:
⑴、指名概述詩的大意。
⑵、引導學生質疑。
⑶、結合板畫弄懂“西辭” 意思。
【設計意圖】
疑者,覺悟之機也。質疑環節有助於提煉研度專題,體現課標提倡的順學而導的課程理念。
四、賞析儷句,入境悟情
賞析“煙花三月”
1、引導學生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的畫面,並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2、共議“煙”的豐富內涵。(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3、出示多媒體課件,配樂欣賞煙花三月的揚州如詩如畫的春景。
【設計意圖】
介入音樂元素,播放揚州春景影片,欣賞“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由“形真”到“意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字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透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係。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裡哪裡,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著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彙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瞭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瞭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著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著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註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蒐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李白寫的《贈汪倫》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很好,孩子們,把後兩句有感情的再讀一遍。是啊,汪倫送別李白的情誼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還要深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去感受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題:
1、學習題目中的三個生字,齊讀課題。
2、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三、初讀古詩。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1、學習詩中兩個生字。
2、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
課件範讀。
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課件,根據劃分好的節奏,自己先學著讀一讀。
指名讀、教師範讀、齊讀
四、理解詩意
自由的讀一讀第一、二句,想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辭?
在西邊辭行,往東走。課件出示黃鶴樓和揚州的的位置圖。
3、煙花?形容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的煙霧。煙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嗎?
師: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這對好朋友會做什麼?
剛才我們瞭解了這兩句詩中一些詞的含義,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在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這鶯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賞美景,吟詩作畫的好時候,可是老朋友就要離開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引讀
4、儘管依依不捨,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嗎?你從哪裡知道?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詩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小船不見了?
孤帆什麼意思?
這麼大長江上難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這條小船嗎?為什麼詩人卻說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還久久地佇立江邊,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此時此刻他在想什麼呢?
指名讀、引讀、齊講習
五、感悟詩情
帶著這種感受,這種感情把整首詩讀一讀。
指名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六、課外拓展
讀得真好,讀出了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一年後,李白回憶起當時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又寫下了《江下行》這首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詩詞裡,還有很多關於離別的佳作,請同學們回去後蒐集一些描寫送別的古詩,用我們今天的學習方法仔細品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所描繪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這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並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詩仙李白曾經寫過的一首送別詩你們還記得嗎?(《贈汪倫》)指名背。這情誼比桃花潭水還要深啊!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齊背後兩句。
今天我們要學習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
二、解題
1、齊讀課題。你從題目讀懂了什麼?
2、指名說。
3、齊讀。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後就很難再見,於是呀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啊。為什麼這麼著名呢?這裡有三名,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歲,然而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麼依依不捨。
三、聽古詩朗誦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注意聽準字音。
四、學習生字
1、我們先和生字朋友打聲招呼,誰願意讀?容易讀錯的再給大家提個醒。
2、齊讀。
五、初讀古詩
1、指名讀,注意讀準字音。
2、齊讀。
六、節奏朗讀
1、指名讀
2、師範讀
3、學著老師的樣子讀給你的同桌聽。看誰能讀出節奏美。
4、誰願意展示給大家聽?指名讀。
5、齊讀。
七、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1、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哪個同學能幫我找出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指名上臺貼出黃鶴樓·揚州·貼對了嗎?生:對。評價:真厲害!師板書:揚州、黃鶴樓。為什麼貼在這兒呢?能結合詩句說一說嗎?指名說。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
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
故人是什麼意思?從哪知道的?生:註釋(老朋友)在這指誰?(孟浩然)再讀讀這兩句詩。
2、煙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時節。想去看看嗎?邊看邊想有哪些優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播放江南春圖配樂。你們的眼前是一個怎樣的煙花三月?指名說(繁花似錦,楊柳如煙,五彩繽紛……)哪個同學更厲害能用詩句來形容這美妙的春天?指名說,教師相機導讀: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楊柳如煙,可詩人卻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師:楊柳依依,可詩人仍然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3、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麼啊?指名說:船。幾隻?生:一隻。師:對!孤帆就是孤孤單單的一隻船。板書: 詩人稱這隻孤孤單單的船為?生:孤帆。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只課件點選:江上千帆。為什麼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裡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點選課件去掉千帆。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誰來再讀讀,指名讀。你的眼裡有孤帆了。誰再來讀?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讀出心裡只有孤帆的感覺?你再試試。很好,範讀,再來一遍。齊讀。
4、孟浩然的孤帆漸漸遠去,漸漸消失了。師板畫。李白還在看什麼啊?生:江水。哪個詩句告訴我們?生:唯見長江天際流。一起讀一讀。唯見是什麼意思?只看見。對,只能看見江水了了為什麼李白還不離開啊?生:捨不得。這又是怎樣的情啊?生:依依惜別、難分難捨。是啊,怎樣才能讀出難分難捨的感情?自己讀看看。指名讀。帆盡了可情未盡啊,碧空盡和天際流降下來,延長來讀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組讀。我彷彿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組讀。我彷彿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綿綿不斷的厚誼。男同學站起來吧。讓我們一起送孟浩然。這是豪壯的相送。女同學你們也來送送他。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賽讀。
導讀:我的眼前是那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個個翹首東望的李白:
⑴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沒有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湧起——
⑵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消失在藍天碧水的盡頭,李白還不肯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唸——
⑶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唸——
5、此時李白的心中在想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那分別得畫面。邊看邊想。播放課件。
帆盡了可情未盡啊!此時,李白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孟浩然說,拿起你手中的筆用幾句話寫出李白的心情。
出示:故人的船已漸漸遠去,李白不禁想:————
指名說:
(1)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麼希望你不要走。我們可以一起在這天下名樓飲酒作詩,吟詩作畫。師:那是多麼愜意啊!
(2)孟浩然啊孟浩然雖然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揚州但我的心早已隨你去了。我們的友誼就像這滾滾長江東水。師:情深意長永不停息。
(3)孟浩然啊孟浩然沒有你相伴我怎麼能開心呢?和你在一起的時光是那麼美好又那麼的短暫。師: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憂愁。
這深深地情,這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老師情不自禁想吟誦。師範讀。你們也來讀一讀。生齊讀。師生配合讀。老師讀一、三句,你們讀二、四句。
八、拓展
1、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輕一些再來一遍。帆去遠,心相隨啊!多麼的情深意長啊!我們再來讀一讀。我來讀你們接。
2、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吟誦——
3、短短的四十分鐘過去了。我們也要說再見了。離別之際把這首動聽的歌曲送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在音樂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真情,體會友誼給我們帶來的溫暖與感動。
九、作業:
收集送別詩句。抄一抄,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