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我最喜歡《紅樓夢》中的人物(精選5篇)

我最喜歡《紅樓夢》中的人物

我最喜歡《紅樓夢》中的人物(精選5篇)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認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後40回是清代作家高鶚所補。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最喜歡《紅樓夢》中的人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最喜歡《紅樓夢》中的人物 篇1

  在高鶚續書中,有一段江南甄家少爺進太虛幻境,見了什麼冊子,仙姑變骷髏,暗示賈寶玉也必將遭此劫,搞得甄寶玉好像是賈寶玉的提示牌,真的怎麼了,假的也好不了,有幾個疑點:

  1、賈政對甄寶玉的事必有耳聞,再加上甄寶玉的歷史與賈寶玉極其相似,討厭兒子也要打個預防針!

  2、賈寶玉夢中與甄寶玉相會,情節一樣,只是點明江南是作者原住地,被高先生這麼一寫,活像《紅樓夢》版《真假美猴王》。

  我問同學,她最喜歡《紅樓夢》中哪個人物?答案是晴雯。本是林黛玉,但她太清高了,遙不可及,畢竟是小姐,難免有“清高脾氣”,沒幾個人受得了。晴雯有林黛玉的影子,但脾氣又大眾化,至少不像林黛玉那樣話中帶刀,那樣傷人,小學生作文《重讀《紅樓夢》作文》。她身上也有一種史湘雲式的豪爽,從她敢撕寶玉扇子可以看出,雖說是寶玉自願,可拿給襲人絕對不敢撕,一撕絕對婆婆媽媽。就因為她的矛盾,使她最後慘死,黛玉和湘雲是賈母心愛的孫女,晴雯不過一小丫環,沒黛玉和湘雲的地位,搞砸人緣,像個刺球,王夫人喜歡襲人那樣低眉順眼的,晴雯自然成了“眼中釘”,又不是賈環,還有個靠山,想讓她走輕而易舉。

  可以說,晴雯的魅力和結局,都因為她的脾氣。其次是史湘雲,史湘雲的爽快和聰明,都是公認的,她沒有黛玉的嬌弱,也不會算計天下人,一般股俠義之氣,對丫環夠仁愛,說到陰陽問題,寶釵會對鶯兒說:“女孩子家,不本分做針線,問分外之事做什麼?”惜春或許愛理不理,或說:“我的丫頭不乾不淨,快攆出去!”可見,史湘雲還是個開明的主子。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我們在可憐那些冤死的丫環同時,要看她自身和處理人,一個問題,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千人不一面。

  我最喜歡《紅樓夢》中的人物 篇2

  暑假裡,我讀了曹雪芹的傳世鉅著《紅樓夢》。《紅樓夢》中人物很多,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潑辣張狂的王熙鳳,心直口快的史湘雲……。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性格直爽、高情商、講義氣的劉姥姥。書中劉姥姥曾先後五進榮國府,以一個小人物的視角見證了賈府的興衰。

  一進榮國府完全是因為劉姥姥家中缺錢,才帶著外孫板兒進榮國府來認親戚。在角門的石獅子前,劉姥姥先停下腳步,撣了撣衣服,再慢慢地蹭到了門前。她還稱守門人為“大爺”,要知道古代“大爺”可不是能隨便亂叫的,從中足以看出她的小心謹慎。

  第二次進榮國府,劉姥姥學聰明瞭,給賈母等人帶來了鄉下的野味兒。賈母見她如此客氣,便留她下來住了幾天。吃飯時,王熙鳳給了劉姥姥一雙老年四愣象牙鑲金的筷子。劉姥姥見了,說:“這叉爬子比俺們那裡鐵鍁還沉。”說的眾人都笑了起來。上好菜,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來。

  劉姥姥三進榮國府是為了弔唁賈母,四進五進榮國府則是為了救巧姐。

  應該說劉姥姥在《紅樓夢》中是一個形象非常鮮明的人,我十分喜歡她。

  我最喜歡《紅樓夢》中的人物 篇3

  林黛玉是林如海與賈敏的女兒,因母親去世,又無親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扶養。林黛玉出身於鐘鼎世家,書香之族,祖籍姑蘇,家住揚州。先祖曾世襲列侯,父親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蘭臺寺大夫,又被欽點為揚州巡鹽御史;母親賈敏是賈母的女兒,賈政的妹妹。“詩禮名族之裔”其實是賈政為兒女擇親時所強調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謂既有“鐘鼎之家”的尊貴,又不乏“書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四十歲時,僅有的一個三歲之子死了,因膝下無子,只有嫡妻賈氏生了女兒黛玉,愛如珍寶。

  黛玉從小聰明清秀,與詩書為伴,但父母讓她讀書識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母親去世後黛玉進京,與寶玉一同深得賈母關愛。不久父親病故,她便長住賈府,逐漸與寶玉相知相愛。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視功名權貴,當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 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他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王夫人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最後淚盡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個內慧外秀的女性,“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首詞中盡現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柔弱、動靜交融的美麗和氣質,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形容詞來綜合形容這樣脫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

  黛玉天生麗質,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卻又作出“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葬”的詩句,為何?就是因為太注重細節了吧,到頭來竟在無奈中香消玉殞,留下千古遺願。

  可惜了,紅顏薄命。

  林黛玉畢竟是單純天真的少女,她幻想著與賈寶玉的愛情有朝一日獲得統治階級的認可,配上一個合乎封建禮教的形式,成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無所附麗,結局如何,林黛玉沒有賈寶玉那樣樂觀自信。她擔心著“不知將來如何”,更多的是預感到這愛情的悲劇結局。沒有婚姻的愛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將愛情發展成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脅,也更加顯得無能為力。

  林黛玉的小心眼兒,尖齒利牙,得罪了周圍好多人,失去了友軍。除了寶玉和貼身丫頭紫鵑之外,賈府上下沒有人關心她,也沒有誰替她著想。她還處處不饒人,別人不敢說的話,她偏說。如寶玉和襲人的曖昧關係,大觀園中無人不知,但誰也怕捅破這層紙,只有黛玉敢一語道破,對襲人說:“你說你是丫頭,我只拿你當嫂子待。”她的性格孤傲,如他對王夫人的心腹、怡紅院中的內奸,竟一點也不顧忌,直率的驚人。封建矇昧主義最野蠻的地方,往往對人的個性施以暴虐和殘害,人性發展加以束縛。在這裡,真實的個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蓋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當她的愛情幸福被扼殺時,表現得那樣的勇敢、決絕,她以死向黑暗的社會表示強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個美麗、柔弱、勇敢、決絕的悲劇形象,便深深銘刻在讀者心中,屹立在中國文學史上。

  我最喜歡《紅樓夢》中的人物 篇4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滿懷理想和激情,傾其心血和才力創造的藝術形像;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脂硯齋稱賈寶玉是"古今未見之一人",並說"不獨於世上親見這樣的人不曾,即閱古今小說傳奇中,也未見這樣的文字。同時,賈寶玉這一人物形像既豐滿深刻,又生動鮮明,至今還流行在生活中,並且將會永遠活在人間。

  "熱愛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賈寶玉這個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徵。

  賈寶玉的這種崇拜女性的性格特點,是和他身上的整個叛逆精神一致的。傳統社會是"男尊女卑",而賈寶玉競翻了個過兒:"女清男濁"。這在封建統者看來就是一種叛逆,自然會引起"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這個人物就是處在這樣糾纏不解的矛盾痛苦中。所謂頑石幻化通靈寶玉,無非就是對於這種糾纏不解的矛盾的解釋。這就是說:賈寶玉的本質,對於封建貴族家庭來說,本來只是無用的頑石;而他的地位和天賦,卻又使他在貴族家長心目中是"寶玉"。真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我最喜歡《紅樓夢》中的人物 篇5

  史湘雲是曹雪芹在《紅樓夢》裡所著力刻劃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在“金陵十二釵”中名列前茅,在《紅樓夢》複雜的形象體系中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她的形象,對於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廣泛地表現作品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對湘雲的判詞寫著:“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轉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判詞概括了湘雲生於富貴,長於憂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楊,只能在貧困潦倒中度過苦痛一生的悲慘遭遇。由於她的一生極富變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隨生活境遇的轉變而有所變化。

  由於她自幼生活在封建統治的高牆深院內,被禁錮在侯們似海的封建記邸中,長期標準的封建教養,使史湘雲接受了一整套陳腐傳統的思想觀念。在第三十一回寫的史湘雲與丫環翠縷談陰陽的一段話中:史湘雲認為“天地間都賦陰陽二氣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變萬化,都是陰陽順逆,多少一生出來,人罕見的就奇,究竟理還是一樣。”當翠縷提出:“從古至今,開天闢地,都是陰陽了”時,史湘雲就說她“糊塗”,罵她“放屁”,接著又把自己的觀點作了進上步說明:“什麼都是些陰陽,難道還有個陰陽不成!陰陽兩個字還只是一字,陽盡了就成陰,陰盡了就成陽;不是陰盡了又有個陽生出來,陽盡了又有個陰生出來。”史湘雲的這一篇宏論,突出地表現了她受封建的唯心主義的荼毒之深。暴露出了其封建階級的本質。

  在這一湘雲與寶釵是同一思想體系的。在她第一次正面出場賈府時,還是與林黛玉同榻而眠,而到了三十七回應邀入詩社時,就被薛寶釵拉去蘅蕪苑同住了。在第二十一回,她見到賈寶玉要吃胭脂,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時罵他“這不長進的毛病兒,多早才改過。”從這就開始展露出這個貴族少女身上的封建道學氣。接著她又操著薛寶釵的腔調,來勸賈寶玉去結交賈雨村之流,走仕途經濟的道路。這一番薛寶釵式的言論,惹得寶玉大為光火,立即象過去對薛寶釵一樣,斥之為“混帳話”,給她難堪,趕她到別屋去坐。由此可見,在史湘雲骨子裡的,還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但隨著她寄食依人的不幸遭遇和四大家族的衰落破敗以及大觀園的動盪不安,在最後一次詩會上的《柳絮詞》明顯地表現了她不願封建階級的“春光別去”及對將徹底失去天堂的無限依戀和哀悼。

  不過湘雲性格的最大轉換是在七十六回,那年仲秋節的日明之夜,賈母帶領全家在大觀園裡開宴賞月。他們雖強打精神,尋歡作樂,又是擊鼓偉花,又是飲酒賦詩,又是說笑話,但一派肅殺破敗的氣氛卻緊緊圍繞著他們。再加上一陣陣傳來的嗚咽悽清的笛聲,敏感多愁的黛玉自然對寫感懷,俯欄垂淚。當更定夜闌,席散人歸時,只剩下同病相憐的史湘雲來寬慰林黛玉。說著說著,她也不禁對寶釵有所鬼抱怨“可恨寶姐姐,天天說親道地熱,早已說今年仲秋,要大家一處賞月,必要起社,大家聯句,到今日便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親歷賈府重大變故,受到寶釵冷落,體會到世態炎涼的湘雲終於對封建勢力有所隔絕了。她與黛玉共同唱出了“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貴族階級覆滅前頹喪絕望的哀歌。另外在史湘雲身上,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英豪闊大”“需月風光”的品格和橫放傑出的才華等一系列的下面形象。

  史湘雲作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典型,她辯證的人物思想性格對揭示作品本身所表現的社會矛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