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淺論《紅樓夢》中薛寶釵的人物形象

淺論《紅樓夢》中薛寶釵的人物形象

淺論《紅樓夢》中薛寶釵的人物形象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論《紅樓夢》中薛寶釵的人物形象,歡迎閱讀和收藏!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甚至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其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上。《紅樓夢》探索人物靈魂的深處,描寫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出眾的、不朽的藝術形象。本文將對薛寶釵的形象作簡要分析。

  一、天生麗質,才華橫溢

  論長相,薛寶釵是豔冠群芳,別具風流。原文中對寶釵的外貌是這樣寫的:“生的肌膚瑩潤,舉止嫻雅”(第四回)、“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第八回)。如果說林黛玉的美是一種病態美,那麼她則鮮豔嫵媚,是一種健康美。

  此外,她天資聰慧、博學宏覽。幼年時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環境和聰慧的心靈,造就了她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廣博的知識,可謂是“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唐詩宋詞無所不能。如元妃歸省親時讓寶玉把詩中“綠玉”改為“綠臘”,可見她對典故遠比以“雜學旁收”著稱的賈寶玉熟悉。她在詩歌創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見”、“不與人同”、“要命意新奇,別開生面。”其詩構思新穎,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深厚的風格。在大觀園的詩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與之抗衡。

  二、為人寬厚、豁達大度

  第七回講寶釵的“熱毒”後緊接著說“幸而先天壯,還不相干。”(甲戌側批:渾厚故也,假使顰、鳳輩,不知何如治之。)意思明顯是說,寶釵比黛玉、鳳姐要寬厚。林黛玉對於後進賈府的寶釵,一直存著戒心。第八回《探寶釵黛玉半含酸》、第四十二回《瀟湘子雅謔補餘香》等回數,儘管黛玉一次次挖苦譏笑寶釵,可是寶釵卻“渾然不覺”,從未心存芥蒂。後來黛玉自己也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 論口才,寶釵不比黛玉差,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開一個“負荊請罪”的玩笑,就搞得寶玉、黛玉二人面紅耳赤的。然而看到“寶玉十分羞愧,形景改變,也就不好再說,只得一笑收住。” 從上面這些都可以看出她待人的寬厚,為人的真誠。

  史湘雲要開社做東道,但是缺錢不好辦事,寶釵資助她辦了螃蟹宴;林黛玉的藥需要燕窩,但是又不便和賈母鳳姐張口要,寶釵從自己的月錢中撥出銀兩;邢岫煙的冬衣當掉了,處境窘迫,她命鶯兒瞞住眾人取了回來。在大家有困難時,寶釵都給予了及時的援助。不但如此,她非常小心不把這些事張揚,給當事人留足體面。

  遺憾的是,有些評論者運用了非白即黑的邏輯來評價《紅樓夢》中人物形象,戴著有色眼鏡來評判,割裂了人物的性格,認為薛寶釵是陰險狡詐之人,認為寶釵做這些全是為了拉攏,為了博得一個好名聲。然而,寶釵為何不在拉攏了人之後大膽地在其它事務上面下決斷,當第二個“王熙鳳”或“賈探春”。相反卻依然是‘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其實,她根本就看穿了世事,不願意去趟這灘渾水。我想寶釵“山中高士”的名謂應該是她真實寫照。

  三、封建禮教下的受害者

  《紅樓夢》中寶玉、黛玉是愛情悲劇,寶玉和寶釵是婚姻悲劇,寶釵同樣是受害者。在那樣的時代,叛逆者的愛情是悲劇,安分順時、維護封建道德者的愛情照樣是悲劇,兩類青年都沒有好的出路, 我要強調的是,悲劇是封建倫理道德造成的,寶釵又有什罪呢?她也應該有愛情、有幸福,她也象其他人一樣,有著一顆少女的心。

  在一次和黛玉的談話中她說道“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兒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極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姐妹弟兄也在一處讀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瑟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揹著我們偷看,我們也揹著他們偷看。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丟開了。”從純潔的少女到封建倫理道德的維護者,不是很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和禮教的罪惡嗎?儘管如此,她心中仍有一些愛情的火焰, “寶釵撲蝶”的寓意不是很清楚嗎?在大觀園和寶玉的接觸中,她也產生了違反封建禮教的愛情。寶玉捱打後,寶釵去看他,對寶玉親切稠密,大有深意,說道:“別說老太太、,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 ,剛說了半句又忙嚥住,不覺眼圈微紅,雙腮赤,低頭不語了。在紅香圃宴席上, “寶玉可巧和寶釵對了點子,寶釵便覆了一個‘寶,字方 ,意指寶玉所佩的“通靈寶玉” ,這就引的寶玉必須射一個“釵”字,意指寶釵的金鎖,這就觸到了“金玉姻緣”問題。又如,三十六回裡描寫寶玉正睡午覺,寶釵進屋坐在寶玉旁邊幫寶玉繡鴛鴦兜肚,能說寶釵對寶玉沒有心思嗎?就是勸寶玉注重功名富貴,也是寶釵愛寶玉的表現,勸得切是因為愛得灤,誰不希望自己的戀人變得更好一些,更符合自己的理想呢?正因為愛得深才勸切,不然象她這樣一個“不干己事不張口,一間搖頭三不知”的女子,是不會討人厭、惹人唾罵的。

  在那樣的環境裡,寶釵接觸到的異性只有寶玉,在她那少女的心中產生愛情是自然的事。所以,我想寶釵對寶玉的愛未必不純潔,也不一定是象有些人說的那樣,是想爬上“寶二奶奶粉的座,因為書中並沒有這方面的描寫。寶玉是不是一點也不愛寶釵呢?我看未必。就連黛玉也說“我很知道,你心裡有‘妹妹’ ,但只是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那麼寶玉自己的行動又如何呢?

  一次,寶玉想看寶釵香串子,可巧寶釵左腕上籠著一串,見寶玉問她,少不得褪來。作品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寶釵原生的肌膚豐澤,一時褪不下來,寶玉在旁邊看著雪白的胳膊,不覺動了羨慕之心,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還有一次,寶玉捱打,寶釵去看他,幾句肺腑之言使得寶玉非常動情,“聽得這話如此親切,紅著臉,越覺心中感動”。這些都說明寶玉是愛寶釵的。

  那麼為什麼說他們的婚姻是悲劇呢?因為寶玉愛的只是她的容貌,而討厭他的封建正統思想。這樣一來,他們難免會產生矛盾,他們的婚姻不肯幸福。所以寶釵也是封建制度下的被損害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更為不幸。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薛寶釵是一個才貌雙全、心地善良、寬宏大度的人,但同時也說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形象。

  【拓展內容】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淺析的論文

  摘 要: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任情率性,清高孤傲,單純坦誠,執著地迫求自主的人格和美好的人生理想。可惜紅顏薄命,情路坎坷,她的自尊叛逆與封建社會格格不入,終以悲劇收場。本文將從林黛玉的`氣質個性、性格成因以及她的悲劇意義三個方面進行簡析。

  關鍵詞:林黛玉;人物形象;悲劇意義

  引言

  在《紅樓夢》中,薛、史、林三位是描寫較多的角色,其中林黛玉的個性使她從大觀園的眾姐妹中脫穎而出,“瀟湘妃子”表現了曹雪芹想要描繪的不食塵世煙火、跳出人世間的仙子形象,又把竹子安排在瀟湘館以襯黛玉之品格。如此精心安排,黛玉的一生卻以悲劇收場,這不得不讓我們有所思考:林黛玉的魅力從何而來?她的悲劇又有什麼意義?

  1、氣質個性

  1.1 容顏嬌美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便是曹雪芹呈現的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嬌俏柔弱,惹人憐愛。鳳姐一見就驚歎道:“天下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寶玉的眼裡:“嫋嫋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婉轉風流,嬌美動人,即使是自小混在胭脂粉裡的寶玉也動了情。作者借鳳姐的讚揚和寶玉動情的痴態,側面描繪了她天仙似的美貌,使得多少後人對林妹妹心馳神往。

  1.2 才華出眾

  黛玉的詩才不只是《紅樓夢》眾人知道,所有讀過《紅樓夢》的讀者都為之傾倒。

  《紅樓夢》動用大量筆墨、創造了大量詩詞來顯示黛玉才華橫溢、頗具“詠絮才”的詩人氣度。在貴妃省親時,借元春對黛玉替寶玉所作的詩的另眼相看,側面體現黛玉的才華在園中姐妹的超然地位。她觸景生情所作的《葬花吟》、《桃花行》、《秋窗風雨夕》等佳作,一一體現了她的多愁善感和高超的詩才。而且黛玉寫詩往往是“一揮而就”。寫詩時她信手拈來之作總能引來喝彩,這襯托出了她的才思敏捷,且高於大觀園中眾才女,也可見她積澱之深。黛玉的詩並不侷限於傷春悲秋, 還會寫出像“毫端蘊秀臨霜寫, 口齒噙香對月吟”這樣瀟灑的,像“孤標傲世偕誰隱 ,一樣花開為底遲”“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種富於哲學意味的詩;也有“鐵甲長戈死未忘”“馳城逐塹勢猙獰”的錚錚之意, 也有“盛世無飢餒, 何需耕織忙”這樣頌聖的。這些詩反映了她性格的多面性,使形象更立體,也表現了她能夠駕馭多種題材的強大能力更可以從詩中看出她所具備的不屈服於世俗的傲骨。因為這些,紅學家贊她“才、情、性三者具備”,是一個作品既有質量又有數量更有性情的詩人。

  1.3 清高孤傲

  林黛玉被許多人認為尖酸刻薄,實際上這只是她率真、不做作的表現。她不像趙姨娘一樣,為了尋求在賈府中的一席之地,違背自己的本性,最後連自己的女兒也瞧不起她了。她也瞧不起劉姥姥,將其稱為“母蝗蟲”,並不是因為對方身份低微,而是因為劉姥姥為了巴結賈府作踐自己以逗趣取樂。她自尊自重,也尊重別人,所以對於香菱的請教,她能熱枕相接,並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她給香菱耐心地講解詩的做法以及要求,她還將自己珍藏的詩集借給香菱,為她挑選出閱讀篇目,乃至幫她批改習作,堪稱“誨人不倦”。對香菱尚可如此,可見她的孤傲並不絕對。在元妃省親時,她奉旨作了一首五言律詩應景,顯示了她的潔身自持,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更反映了她對地主階級的大膽叛逆思想。

  1.4 多愁善感

  初入賈府,林黛玉就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她明白雖然自己作為賈母的外孫女,可以得到她的“呵護”,但畢竟不是其“孫女”,自己不可能享受到作為賈府人員的各種待遇,自己的生活是寄人籬下的。在生活瑣事中,林黛玉能夠用敏感的心去洞察人情世故,但面對各種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也只能自哀自嘆。在愛情中,寶釵和寶玉的“金玉之說”使敏感的她更感威脅,一次次耍小性子也是為了試探對方的真心。後來賈府的一系列變故、封建家長們的一系列手段對她身心造成的傷害因敏感而多愁的性格放大得更大,本來就體弱多病的她最終加重病情,吐血而亡。

  2、性格成因

  黛玉的美貌是她的先天優勢,她的氣質是後天培養的。首先,她的才華來自於父母對她的教養。林家因為“支庶不盛,人丁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且“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又於去歲亡了”,“命中無子”,對唯一的後代黛玉“愛之如掌上明珠”,“使她識幾個字”,“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充男孩養的辦法讓黛玉有更多的機會學習,也是她才華出眾的原因。且年幼喪母,先生可以教他讀書,卻無法傳播封建禮教,這樣讓她的思想與一般傳統女性有所不同,她不順從於封建思想,她要叛逆,要爭取自由。

  黛玉的清高是從父親林如海那耳濡目染來的。林如海的身份是前科的探花,生前又是巡鹽御史,林家更是書香世家,他的嫡妻是賈家人,但林如海與賈家的接觸並不親密。可見他對賈府的腐敗奢靡是不屑的,他是清高的。黛玉作為他的女兒,對金銀之物需要卻並不上心。孤傲則來源於從小被捧在掌心上的她對逢源別人的不屑。另外,她對寶玉一心一意,寶玉雖對她也有情有義,但寶玉對眾女兒是博愛的,黛玉的孤傲不失為小女兒吃醋的表現。

  黛玉也是自卑的。從掌上明珠到父母雙亡寄人籬下,是“外孫女”不是“正主兒”,背後缺少家族的支援,這些都是她自卑的根源。她將自己寄託在與寶玉的“木石情緣”上,這一寄託又被更讓大家看好的“金玉良緣”打破。她的自卑使她小心翼翼敏感多疑,她的敏感又讓她多愁,註定了最後的悲劇。

  3、悲劇意義

  林黛玉的悲劇是註定的,這一點從全文開篇的“還淚之說”便可以看出。作為封建體制下的貴族小姐,她的思想中卻很少有封建的色彩。她的思想行為與她的生活環境格格不入,自然逃不了被環境吞沒的悲劇。黛玉象徵了封建社會女性的獨立意識,她的死是用最決絕的方法來證明她與封建制度抗爭的意志。她是封建家族文化的叛逆者和犧牲者,也代表了女性擺脫封建束縛的自我意識的開始。賈府的衰敗意味著封建體制的沒落,也意味著新時代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