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關於《古詩兩首》公開課教案

《古詩》公開課教案

關於《古詩兩首》公開課教案

  一、引入

  俺們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如畫。說說你都遊覽過哪些風景名勝?(生自主發言)景色秀美、山巒起伏的廬山,你遊覽過嗎?(放映廬山錄影)看了以後,你覺得廬山怎樣?今天,俺們就隨著北宋詩人蘇軾一同到廬山一遊。(板書詩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詩意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古詩的教學,離不開吟讀,因而在本環節中教師要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讀出情,讀出神。)

  2、用自身喜歡的方式練讀。(同學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藉助書上的註釋和自學任務,自讀自悟(小黑板出示學習任務)。

  (生自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播放廬山風景。假如遇到難題,可以向老師、同學求助)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糾正(培養同學互助學習的能力)

  3、集體彙報交流,感悟詩意和哲理

  (1)詩人站在什麼角度看廬山?(橫、側、遠、近、高、底)

  (2)看到的廬山分別是什麼樣子?(橫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時;側看:奇峰陡峭;遠看:隱天蔽日;近看:危崖險巖;高處俯看:身溝幽壑;山下仰望:重巒疊嶂。)

  師小節:詩人眼中的廬山,形狀、姿態各不相同。

  (3)廬山究竟美在哪裡?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還是幽秀?詩人為什麼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點撥:詩人站在廬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隻有一個面呢?所以無論詩人從什麼角度看廬山,都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個——區域性)

  同時引導聯絡《畫楊桃》,協助同學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結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師問: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四、品讀欣賞,積累詩句

  播放廬山的風景,配樂朗讀。(師引發情感:在俺們的眼前是成片的雲霧遮擋著連綿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廬山,廬山時隱時現,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你們高興嗎?讓俺們一起朗誦這首廣為流傳的《《題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