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關於《古詩兩首》的公開課教案

《古詩》的公開課教案

關於《古詩兩首》的公開課教案

  《古詩兩首》公開課教案

  課題:《古詩兩首》

  教材簡析:

  蘇教版的第5冊《古詩兩首》中收集了《山行》、《楓橋夜泊》,在研究了教材之後發現,這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作者分別是杜牧和張繼,這兩首都是描寫秋天景色的,於是我想到了不按常規教學,而是選取同一題材進行對比教學。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溢生氣的秋景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楓橋夜泊》是詩人張繼進京趕考落榜後,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楓橋邊的所見、所聞、所感。

  明月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秋夜,陪伴著舟中的遊子,讓他感到是多麼淒涼。詩人透過所見、所聞、所感,描繪出了一幅悽清的秋夜羈旅圖。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這兩首都是千古流傳的佳作,而不同詩人對於秋天的不同感受可以讓學生好好感受。

  目標預設:

  1、透過想象,感受詩中美的意境,體會作者寫詩的情感。

  2、學會4個生字,理解四個新詞語的意思。

  3、理解兩首詩的意思,能用自身的話說出古詩描寫的主要內容。

  4、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通過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古詩的情感。

  教學準備: 有關的課件 課前收集有關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

  設計理念: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我們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議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搭建師生間民主平等交流的平臺,以實現學生、老師和文字之間的對話,達到三者情感的交融。而古詩教學的關鍵與難點都在如何引領學生在吟誦淺顯的詩句中,披文入情、披文入境,從而觸控詩句背後所蘊藏的積澱千年文化內蘊。

  因此,本課公開課教案努力引領學生在自讀自悟,教師適時點撥中入“詩言”,品“詩意”,悟“詩韻”。還要重誦讀品悟,重內化積澱。詩歌的境界是情趣與意象的融合。因此,教學中努力透過反覆吟誦、想象補白、情境對話、切己體悟,探詢詩歌傳達出的情趣,在學生腦海植下一個個生動而充溢文化內涵的意象。

  設計思路 :

  1、談話:讓同學們拿出課前收集的詩句來讚一讚他們喜歡的季節,由此出示老師給帶來的一首詩《山行》 。引導生讀通、讀好、讀精,在讀中體會。感知詩意,體會詩境。2、過渡匯入學習《楓橋夜泊》,讓生自讀自悟,體會詩人的感情。迴歸整體,體會借景抒情。對比朗讀,感受詩人不同的心情帶來的不同感受。

  教學過程:

  1、談話匯入

  大自然是神奇的,更是美麗的。隨著季節的更迭,它不時的變換著美麗的容顏。在這絢麗多姿的季節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請你用課前收集的詩句讚一讚它。

  瞧同學們說的這麼起勁,老師也忍不住要加入你們的行列,也給你們帶來了一首詩。(板書:山行)(課件出示詩)同學們想讀嗎?趕緊讀吧。

  (課外鼓勵學生大量蒐集資料,閱讀資料,使學生對離我們生活較遠的古詩和詩人有更多的瞭解,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有效利用語文資源的意識。)

  2、初讀課文。

  (1)、自由讀詩。

  (2)、誰願意讀給全班同學聽一聽,誰還想讀。

  老師聽的還不過癮,同桌一起來讀讀。

  四人小組來試試。

  都說人多力量大,一組同學來,如何。

  還想讀的同學一起來。

  (古詩有其獨特的韻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應該讓學生多讀、想讀、喜歡讀。教師富有激勵的語言更能提高朗讀的效果。)

  3、感知詩意,體會詩境。

  匯入:聽同學們讀的這麼有感覺,老師也忍不住要表示一下,行嗎?(師範讀)

  跟著老師一路游來,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基於學生已經掌握一些學懂詩句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身感興趣的,有能力學習的內容,充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相互合作中學生取長補短,在合作中享受快樂,獲得提高)

  (隨學生所說隨機教學)

  ⑴、生:看到山、石徑、白雲、人家。

  教學: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A:寒山:你理解這個詞嗎?(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你是怎樣學懂的嗎?)

  B:石徑:這是怎樣的石徑,課文用哪個詞修飾它?你是怎樣理解的,石徑斜就是…

  我們再讀讀這句話,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它的`意思嗎?

  C:白雲生處有人家又是怎樣的畫面,誰能將它美美的描述出來。請你讀一讀。我們也跟著作者去看一看。(播放課件)你看到了嗎?那把它讀出來吧。

  讓我們再來欣賞欣賞,引讀: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⑵、(這麼美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驅車前往一探究竟呢,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怎樣一幅美景。)

  生:霜葉

  ①、霜葉就是… 是呀,霜葉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一道奇麗的風景線,經霜打之後就有了這火紅的楓葉。請再讀詩句,你還感受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霜葉紅於二月花。)

  ②、二月花是什麼季節的花,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嗎?

  是呀,春花是五顏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這麼美的春花在杜牧眼裡卻遠比不上那似火的霜葉。這是為什麼呢?請再讀詩句,或許會有所發現哦。

  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愛

  愛到何種程度,你體會到了嗎?請把它讀出來。還有更喜愛的嗎?(請一兩個學生讀)

  在黃昏夕陽的映襯下,那楓樹林越發顯得火紅,不由的使作者駐足欣賞,久久不願離去,不只如此,還給我們留下了這千古絕句。讓我們也來欣賞欣賞。(播放課件)

  ④、你被吸引了嗎?是呀,這麼美的霜葉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有詩句: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可這多比不上杜牧筆下紅似火,豔的連二月春花也無法比擬的霜葉。

  面對這一派迷人的景色,請再次抒發內心的情感。請生讀詩句。個別讀,合作讀(這麼美的風景,假如邀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賞,感覺是否會更好呢?)男女生賽讀。(看誰感受到的更美。)

  ⑶、在跟隨作者美美的遊覽一番後,讓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試著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更深的感受作者眼裡的秋天。請生說感受再讀詩。

  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秋天,請把它讀出來。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詩的理解感悟,不同讀者,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都存在著差別,不同的學生,課堂上允許學生存在這種差別,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體驗,不求統一,鼓勵學生做學習的探究者)

  4、學習《楓橋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