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雨後池上》古詩詞鑑賞答案

《雨後池上》古詩詞鑑賞答案

《雨後池上》古詩詞鑑賞答案

  這首詩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後池塘圖,下面為大家分享了《雨後池上》古詩詞鑑賞,一起來看看吧!

  雨後池上

  劉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簷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注】劉攽(bān),慶曆六年進士,曾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鑑》。

  【試題】

  1.詩的前兩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2.三四句描寫了作者在雨後池上所見的具體景物有哪些?詩中所寫景物勾勒的是哪個季節的圖畫?

  【參考答案】

  1.形象地寫出了雨後後池水平靜、明淨(清澈)的狀態。

  2. 垂楊、荷葉,春季。

  (20XX年廣東省肇慶市中考語文試題)

  【補充註釋】

  (1)淡磨:輕磨拂拭。古代用銅作鏡子,銅磨光以後能清楚地照見人影。(2)簷楹(yányíng):屋簷下廳堂前部的樑柱。

  (3)垂楊:楊柳。荷心:荷葉。

  【譯文】

  春雨過後,池塘裡漲滿了水,幾乎與地面相平。那平靜的水面如淡磨的明鏡,光亮耀人,倒映出屋簷下的樑柱。池邊垂柳蒼翠欲滴,忽然一陣春風拂過,萬千楊柳枝條頓時嫋娜地舞動起來。它們紛紛抖落一身晶瑩的水珠,灑向那池中的荷葉,霎時傳來很多清脆的響聲。

  【作者簡介】

  劉攽(1023~1089)北宋史學家,劉敞之弟。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號公非。臨江新喻(今江西新餘)人,一說江西樟樹人。慶曆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鑑》,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

  【鑑賞】

  這首詩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後池塘圖,從詩中寫到的東風、垂楊、荷花等物象來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確切些說是一幅雨後池塘春景圖,給讀者以清美的藝術享受。 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後池塘春景圖。

  首句展示的是雨後池上春景的靜態美。第一句寫雨後池塘水面的平靜,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讀這一句,會覺得它過於平常,但在這句之後緊接以“淡磨明鏡照簷楹”,卻境界頓出。“淡磨”二字頗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經春雨洗滌過的池面,好比經人輕磨拂拭過的明鏡,比中有比,比中有擬人,這就使“水如鏡”這一淺俗的比喻有新鮮之感。不僅能使讀者感受到春雨後池上異常平靜、明淨的狀態,並能進而聯想到前此濛濛細雨隨著微風輕拂池面的輕盈柔姿。“淡磨明鏡照簷楹”,創造的正是非春雨後池塘莫屬的藝術境界。與此相適應,這兩句語勢平緩,無一字不清靜,連略帶動感、略為經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給讀者以一種輕淡的心理感受,顯得毫不著力。

  三四句由靜而動,進一步寫雨後池上的動態美。“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雨停了,風住了,池邊垂柳蒼翠欲滴。忽然一陣風起,萬千楊柳枝條嫋娜飄動。楊柳似有知,風雨中洗盡汙濁,欣喜中乘風起舞。舞動時抖落一身水珠,灑向池中荷葉,傳來嗒嗒萬點聲。風狂雨驟時,楊柳枝條不停擺動不會引人注目,雨打荷葉響聲一片也不會聲聲入耳。只有在風停雨住之後,一切歸於沉寂,才會留意那突然風穿楊柳出現的舞動,才會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拋向荷葉時發出的點點聲響。

  由風起而垂楊舞,由垂楊舞而荷聲萬點的連鎖反應,反映了作者雨後靜觀自然的怡然心態。後二句則由靜而動,寫雨後池上的動態美。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後池上的`一種動態之美。

  這裡,詩人筆下盪漾的東風、婆娑起舞的垂楊、荷心的萬點聲,無一不具有一種流動的韻致和盎然的生意,與前二句相比,別是一番情趣。與此相隨,語勢節奏也由平緩而轉向急促,字字飛動起來。“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勢,展示出景物瞬息間由靜而動的變化,給人以強烈的動感;隨後再用“更作”二字作呼應迴旋,造成一種急促的旋律,從而把上述有形的與無形的、動態的和聲響的景物聯貫起來,組成一幅形聲兼備的藝術畫卷。

  雨後池上景物之美,詩人既寫其靜態,又寫其動態,不僅顯得豐富多姿,而且構成對比,收到以靜顯動,以動襯靜,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首句平直敘起,次句從容承之,而以第三句為主,盡宛轉變化工夫,再以第四句發之,詩人用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語言結構形式與內容和諧統一,成因勢置景、筆隨景遷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