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人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義證
《大方廣佛華嚴經·人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者,即《華嚴經·人法界品》善財童子所參第四十三善知識文。晉譯《華嚴》六十卷,原缺九知識,此章亦在所缺中。
唐垂拱中地婆訶羅對勘梵本,始補譯會人,是為第一譯。證聖中實叉難陀所譯《華嚴經》八十卷之文為第二譯,貞元中般若重譯“人法界晶”文,名曰《普賢行願品》四十卷,為第四譯。今所釋者,乃不空三藏別譯,為第三譯。考之天竺文字,積文成名,積名成句,故曰名句文身。文身者,字母是也。綜觀諸經所論字母,凡有二種:一者五十二字母,二者四十二字母。說五十二字母者,有《大般涅槃經》、《普曜經》、《佛本行集經》、《毗盧遮那成佛經》、《金剛頂經》、《文殊問經》等,是天竺基本字母,凡十有六音三十六母,由此基本字母二合三合,重重相呼,則有一萬六千五百五十字母。說四十二字母者,有《大般若經》、《大集經》、《守護國界主經》、《華嚴經》等,乃於一萬六千五百五十字母中選出四十二字母,即是毗盧遮那海印三昧所顯也。唐清涼大師《華嚴疏鈔》釋此字門,雜用《涅槃》等義,勘之梵音,頗多乖舛。今之唱誦華嚴字母者,以四十二字與十四音疊相轉和,成五百八十八字,不知始於何時,疑是元人所作。亦雜用五十二字母法,大非所宜。法門既異,經論無本,不應雜揉。成慢法罪,是故今釋此品全用《般若》、《智論》、《大集》等文。庶幾法門分齊、轉則有序也。《光贊》、《放光》及《大般若》,既是般若流派,今不具引,須者可閱。自來古德於此字門不多解釋。昔南嶽思大師有四十二字門兩卷,唐釋靜法有章名為洲液。六門分別,一釋名、二體性、三建立、四釋相、五利益、六問答。二書今皆不傳。智者大師《梵網戒疏》雲:南嶽師雲,四十二字門是佛密語。何必不表四十二位?諸學人執釋論無此解,每疑不用,但論本文千卷,什師九倍略之,何必無此解。深應冥會。又云,廣乘品明一切法皆是摩訶衍竟,即說四十二字門,豈非圓菩薩從初發心,得諸法實相,具一切法,至妙覺地,窮一切法底,此義與圓位甚自分明。今釋此觀門,略宗斯義,釋文多是摘取《華嚴經》文,既前後糅集,不及一一標舉也。
序 分
依教趣求章第一
爾時善財童子從天下,向迦毗羅城,至善知眾藝童子所。
“迦毗羅”,此雲妙德,又云黃頭居處。謂上古有黃頭仙人,依此修道,故因為名,即如來下生之地,淨飯王所治之境也。善財既於三十三天參天主光天女竟,故云“從天下”。據《華嚴經》從天下已,初謁童子師,名曰遍友,次方謁眾藝童子也。
見敬諮問章第二
頭頂禮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學攝於解,破見所斷所知煩惱二障,修攝於行,破修所斷所知煩惱二障。教者教授以成解,誨者誨示以成行。
[唐地婆訶羅譯]爾時善財即至其所,頭頂禮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唐實叉難陀譯]爾時善財即至其所,頭頂禮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唐般若譯]爾時善財即至其所,頂禮其足,繞無數匝,於前合掌,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正宗分
授法標體章第一
時彼童子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善知眾藝。
“善知眾藝”者,謂以無礙智窮世出世間之技藝也。眾藝是所知所解。世間技藝,則文字等也。善知者,是能知巧智。善謂善巧,知謂通達,以善巧智通達世間眾藝,成出世般若,故以為名,以善巧量智為體。
[唐地婆訶羅譯]時彼童子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善轉眾藝。
[唐實叉難陀譯]時彼童子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善知眾藝。
[唐般若譯]時彼童子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具足圓滿善知眾藝。
根本業用章第二
我恆稱持人此解脫根本之字。
字母是眾藝之勝、書說之本,故偏明之。《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名之為“海印陀羅尼門”,《摩訶般若經》名之為“字等語等諸字入門”。《守護國界主經》卷三雲:“複次,善男子,何等名為海印陀羅尼門?”善男子,如大海水印現一切,謂四天下所有色相,或眾生色相,或非眾生色相,山澤原阜、樹木叢林、藥草百穀、日月星辰、摩尼雲電、村營聚落、城邑王都,及與諸天男女宮殿一切資具、香林池沼、渠河泉流、綺麗嚴飾,如是等類上、中、下品一切色相,於大海中平等印現,故說大海為第一印最勝妙印,希奇殊特,無等無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此海印甚深三昧,得與一切眾生身平等印,得與眾生語平等印,得與眾生心平等印,十方世界諸佛語業轉妙*輪,菩薩皆眾海印所流,於口門中平等演說,隨於所說皆與諸佛法印無違,亦無疑惑,能令法界一切眾生皆悉悟解,故說此印諸印中上。”《摩訶般若經》卷六雲: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字等語等諸字入門。《大智度論》釋曰:字等語等者,是陀羅尼於諸字平等無有愛憎。又此諸字因緣未會時,亦無終歸,亦無現在,亦無所有,但住我心中,憶想分別覺觀心說,是散亂心語不見實事,如風動水,則無所見。等者,與畢竟空涅槃同等。菩薩以此陀羅尼於一切法通達無礙,是名字等語等。問曰:若略說則五百陀羅尼門,若廣說則無量陀羅尼門,今何以說是字等陀羅尼名為諸陀羅尼門?答曰:先說一大者,則知餘者皆說。此是諸陀羅尼初門,說初餘亦說。複次,諸陀羅尼法皆從分別字語生,四十二字是一切字根本,因字有語,因語有名,因名有義,菩薩若聞字,因字乃至能了其義,是字初阿後茶,中有四十。”
[唐地婆訶羅譯]我恆唱持人此解脫根本之字。
[唐實叉難陀譯]我恆唱持此之字母。
[唐般若譯]我恆唱持此之字母。
阿字門章第三
阿(上聲)字時,名由菩薩威德人無差別境界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界不生故。
皆言般若波羅蜜門者,以字人於無相智故,字義為門故,然初五字即全是文殊真言。《文殊五字經》雲:“受持此陀羅尼,即人一切法平等,速得成就摩訶般若。才誦一遍,如持一切八萬四千修多羅藏。”《毗盧遮那成佛經》雲:“甚深,相無相,劣慧所不堪,為化是等故,兼存有無說。”從字人者是有,無相智是無,故唸誦瑜伽字者,先觀字相,後人字義。阿字相觀曰:八葉白蓮一時開,炳現阿字素光色。斯即字相也,而智表菩提心,悟本不生,圓滿具足,猶如月輪,即是字義,相有而義無也。今經唱阿字時即是相,人般若門即是無相;又唱字即名字般若,人般若門即觀照般若,悟不生等即實相般若。初唱阿字時人般若門名威德等者,相語威德名阿答摩,是故唱世阿字時,便即轉入般若威德也。夫阿者是無住義,以無生之理,統該萬法。故經雲:無差別境,而菩薩得此無生,則能達諸法空,斷一切障,故云威德。《華嚴經》雲:“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斯人見如來。”所有二意:一,以無生即般若,般若一法每門不同,或無生門,或無滅門,如是無住無依等皆般若門。今以無生為門,若見無生,即見般若。二,以無生為門,不得無生,方具般若。其無滅等諸法例然。《守護國界主經》雲:“婀[上短]字印者,以一切法性無生故。”《摩訶般若經》雲:“阿字門,一切法初不生故。”《大智度論》釋雲:“得是字,陀羅尼菩薩,若一切語法中聞阿字,即時隨義。所謂一切法從初來不生相。”阿提,秦言初,阿耨波陀,秦言不生。複次,“悟一切法不生”者,發真無漏,斷無明初品,修持於心,猶如虛空,即是住法性,即是住實相,住於圓滿清淨菩提之心,住於三德涅槃秘密之藏。所謂究竟離虛妄,無染如虛空,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即是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了達諸法真實之性,所有聞法不由他悟,是名由菩薩威德人無差別境界,即圓初住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阿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菩薩威德各別境界。
[唐實叉難陀譯]唱阿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以菩薩威力人無差別境界。
[唐般若譯]所謂唱婀字時,能甚深入波若波羅蜜門,名以菩薩勝威德力顯示諸法本無生義。
囉字門章第四
囉字時,人無邊際差別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離塵垢故。
《文殊五字經》雲:“噦字是清淨無染離塵垢義。”若有塵垢,即有分別。若有分別,即有邊際。若無塵沙微細垢者,則無處不解,唯是平等一味,方名真實清淨矣。諸譯第二皆作噦字,唐譯《華嚴》作多字,今世通行遂皆作多,實誤。《守護國界主經》雲:“囉字印者,以一切法無染著故。”《摩訶般若經》雲:“羅字門,一切法離垢故。”《智論》釋雲:“若聞囉字,即隨義知一切法離垢相。”羅闍,秦言垢。複次,若能“悟一切法離塵垢”者,則能真正發菩提心,慈悲誓願,憐愍一切,發十種心,所謂利益心、大悲心、安樂心、安住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同己心、師心、導師心,是名人無邊際差別,即圓治地住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囉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平等一味最上無邊。
[唐實叉難陀譯]唱多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無邊差別門。
[唐般若譯]唱囉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遍顯示無邊際微細解。
跛字門章第五
跛字時,人法界際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勝義諦不可得故。
《文殊五字經》雲:“波者第一義諦。”諸法平等,謂真俗平等,是真法界。諸法皆等,故能普照,前無生無塵以第一義遣俗顯真,今此真相亦不可得,真俗雙亡,是真勝義矣。《守護國界主經》雲:跛字印者,勝義諦門不可得故。《摩訶般若經》雲:波字門,一切法第一義故。《智論》釋雲:若聞波字,知一切法人第一義中。波羅末陀,秦言第一義。複次,若“若悟一切法勝義諦不可得”者,則能勤修正觀,成一切萬行,所謂觀三界、四大、五陰等,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無作無味,不如名,無處所,離分別,無堅實,是名人法界際,即圓修行住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波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法界無異相。
[唐實叉難陀譯]唱波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照法界。
[唐般若譯]唱跛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照法界平等際微細智。
左字門章第六
左(輕呼)字時,人普輪斷差別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無諸行故。
《文殊五字經》雲:“四者者,諸法無有諸行。”謂諸行即生死體,是無常法,諸行既空,故遍摧差別。《守護國界主經》雲:“者字印者,眼及諸行皆清淨故。”《摩訶般若經》雲:“遮字門,一切法終不可得故,諸法不終不生故。”《智論》釋雲:“若聞遮字,即時知一切諸行皆非行。”遮梨夜,秦言行。複次,若“悟一切法無諸行”者,則遍破諸惑,了知三世佛法,修習世佛法,圓滿三世佛法,了知一切諸佛平等,是名人普輪斷差別,即圓生貴住位。
[唐地婆訶羅譯]唱者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普輪斷差別。
[唐實叉難陛譯]唱者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普輪斷差別。
[唐般若譯)唱者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輪能斷差別色。
曩字門章第七
曩(舌頭呼)字時,人無阿賴耶際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性相不可得故。
《文殊五字經》雲:“五那者,諸法無有性相。”言說文字皆不可得,謂性相雙亡,故無所依。能所詮亡,是謂無上,是則生死自性本來清淨。無染無著,離我我所分別之相,心無所住,亦無住不住,《守護國界主經》雲:“娜字印者,名色性相不可得故。”《摩訶般若經》雲:“那字門,諸法離名性相不得不失故。”《智論》釋雲:“若聞那字,知一切法不得不失,不來不去。”那秦言不。複次,若“悟一切法性相不可得”者,則止心澄靜,一切得失通塞之相白現,所修善根皆為救護饒益安樂、哀愍度脫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離災難,出生死,生淨信,得調伏,證涅槃,知眾生無量無邊無數不思議、無量色不可量、空無所作、無所有、無自性,是名入無阿賴那際,即圓具足方便住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多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得無依無上。
[唐實叉難陀譯]唱那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得無依無上。
[唐般若譯]唱曩鼻字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證得無依無住際。
攞字門章第八
攞字時,入無垢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出世間故,愛支因緣永不現故。
出世間故無依,愛不現故無垢。世間所謂名色,即是十二有支,生死之體。四蘊曰名,羯羅藍等名色。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如是二法,展轉相依,如二束蘆,俱時而轉。故生死體不出名色。名色離者則識、名色、六人、觸、受五支現在果滅,愛不現則愛、取、有三支現在因滅。又出世間故報障滅,愛不現故煩惱障滅,則道品次等增長,善根不退不沒,凡有所作皆人般若矣。《守護國界主經》雲:“攞字印者,愛支因緣連續不斷皆不現故。”《摩訶般若經》雲:“邏字門,諸法度世間故,亦愛支因緣滅故。”《智論》釋雲:“若聞邏字,即知一切離輕重相。”邏求,秦言輕。有愛名為粗重,愛滅名輕。無愛無愛盡故,名離輕重相。若“悟一切法出世間”者,“愛支因緣永不現”者,則聞贊佛毀佛、贊法毀法、贊菩薩毀菩薩、贊菩薩行毀菩薩行,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眾生有量無量、有垢無垢、易度難度,聞說法界有量無量、有成有壞、若有若無、於佛法中心定不動,以知一切法無相無性無體、不可修、無所有、無真實、無分別,空如幻如夢故。是名人無垢,即是圓正心住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邏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離依止無垢。
[唐實叉難陀譯]唱邏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離依止無垢。
[唐般若譯]唱攞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離名色依處無垢汙。
娜字門章第九
娜字時,人不退轉加行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調伏寂靜,真如平等無分別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娜字印者,悟入清淨十力門故,即是調伏寂靜義。”《摩訶般若經》雲:“陀字門諸法善心生故,亦施相故。”《智論》釋曰:“若聞陀字,即知一切法善相。”陀摩,秦言善,真如平等,善之極也。無分別者,三輪清淨,故云施相,亦是調伏寂靜義。複次若“悟一切法調伏寂靜,真如平等五分別”者,則能善修一切助道,開三解脫門,聞有佛法僧、無佛法僧、有菩薩行、無菩薩行、得出離、不得出離、有三世佛、無三世佛、佛智有盡、佛智無盡、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如是聞已,於佛法中心不退轉,知一多文義有無,有相、無相、有性、無性、悉相即故,是名人不退轉加行,即圓不退住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茶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不退轉之行。
[唐實叉難陀譯]唱拖(音輕呼)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不退轉方便。
[唐般若譯]唱娜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不退轉方便。
摩字門章第十
摩字門,人金剛場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離縛解故。
“一切法離縛解”者,如佛人金剛三昧,斷如金剛惑,在金剛圓智道場。縛解雙絕,為真斷也。”《守護國界主經》雲:“摩字印者,力及菩提分皆清淨故。”《摩訶般若經》雲:“婆字門,諸法離故。”《智論》釋曰:“若聞婆字,即知一切法無縛無解。”婆陀,秦言縛。夫悟一切法離縛解者,則能防增上慢,離諸重逆,三業無失,隨意受生,知眾生種種欲解界業,知世界成壞,神足自在,所行無礙,一切剎能知能動能持能觀,能詣遊行無數世界,領受無數佛法,變化自在,出廣大音,一剎那中承事無數諸佛,是名人金剛場,即圓童真住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婆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金剛場。
[唐實叉難陀譯]唱婆(音蒲我切)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金剛場。
[唐般若譯]唱婆(摹我切)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金剛輪道場。
拏宇門章第十一
拏(上)字時,人普遍輪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離熱矯穢得清涼故。
“普遍輪”者,普遍摧伏圓滿義也。《守護國界主經》雲:“拿字印者,離諸怨敵及憂惱故。”《摩訶般若經》雲:“荼字門,諸法荼字淨故。”《智論》釋曰:“若聞茶字,即知諸法無熱相。”南天竺荼闍他,秦言不熱。夫“悟一切法離熱矯穢得清涼”者,則能內外惡法皆不得生,悉能善知眾生受生、煩惱現起、習氣相續、所行方便、無量諸法、無量威儀、世界差別前後際事,演說世諦及第一義諦,善學法王善巧軌度、宮殿趣人、觀察灌頂、力持無畏、宴寢讚歎,是名人普遍輪,即圓法王子住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茶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曰普輪。
[唐實叉難陀譯]唱荼(音徒解切)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曰普輪。
[唐般若譯]唱拿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圓滿輪。
灑字門章第十二
灑字時,入海藏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無礙故。
“入海藏”者,如海含像,像之與海不相障礙也。《守護國界主經》雲:“灑字印者,六通圓滿無裡礙故。”《摩訶般若經》雲:“沙字門,諸法六自在王性清淨故。”《智輪》釋曰:“若聞沙字,即知人身六種相。”沙,秦言六。六根互用,如六自在王,心海湛然,不礙見聞覺知,猶如湛海,不礙眾像。若“悟一切法無礙”者,即不愛著所得淺近法門,恆求勝果,震動照耀住持,往詣乃至嚴淨無數世界,開示觀察,無數眾生,亦知彼根,普令調伏趣人,亦能善學佛智,是名“人海藏”即圓灌頂住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沙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為海藏。
[唐實叉難陀譯]唱沙音史我切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為海藏。
[唐般若譯]唱灑(史我切)字時,能甚深人般若波羅蜜門,名為海藏。
嚩字門章第十三
嚩字時,入普遍生安住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言語道斷故。
“言語道斷”者,謂理圓言遍。若隨於言,言一之時不得其二,由人無言無所不言,故普遍出生,無所不住。《守護國界主經》雲:“囀字印者,不二之道言語斷故。”《摩訶般若經》雲:“和字門,人諸法語言道斷故。”《智論》釋曰:“若聞和字,即知一切諸法離語言相。”和波他,秦言語言。夫“悟一切法言語道斷”者,則能無人想、無法想,不見施者受者施物,不見福田福業果報,不見大果小果,而能為平等惠施,無有悔吝,救護攝取饒益眾生,於佛本行隨學憶念,清淨受持,顯現廣說,欲令一切離苦得樂,是名“人普遍安住”,即圓歡喜行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他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生安住。
[唐實叉難陀譯]唱嚩(音房可切)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生安住。
[唐般若譯]唱嚩(無可切)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遍勤求出生安住。
多字門章第十四
多(上)字時,人照曜塵垢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真如不動故。
“一切法真如不動”者,則無不照,如密室燈定,如止水影圓,如星月圓滿,凝空不動,流光遍照。《守護國界主經》雲:“多字印者,悟一切法真實義故。”《摩訶般若經》雲:“多字門,人諸法如相不動故。”《智論》釋曰:“若聞多字,即知諸法在如中不動。”多他,秦言如。夫“悟一切法真如不動”者,心淨如佛,堅固正念,離諸非行,現一切佛平等深法,得一切智,為眾生說,斷除顛倒,具足佛法,安住佛果,正觀眾生平等,了法亦空,遠離諸惡,永舍虛妄,除滅煩惱習氣,成妙方便,得無量囀,正深空慧,如是持戒清淨,不染六塵,廣為眾生說無染法,出離生死,不負眾生,諸佛歡喜,究竟成就無上菩提,是名“人照耀塵垢”,即圓饒益行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那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圓滿光。
[唐實叉難陀譯]唱多(音我多切)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圓滿光。
[唐般若譯]唱哆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星宿月圓滿光。
野字門章第十五
野字時,人差別積聚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如實不生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也字印者,稱如實理而演說故。”《摩訶般若經》雲:“夜字門,人諸法如實不生故。”《智論》釋曰:“若聞夜字,即知諸法人實相中不生不滅。”夜他跋,秦言實。夫“悟一切法如實不生”者,則能修習忍辱之法,離於三毒,能自調伏,能自守護,明瞭寂靜,正定真實,以知無我無我所,若苦若樂皆無所有,諸法空故,而為愍傷饒益、安穩、攝取於眾生故,修行忍辱,是名“人差別積聚”,即是圓無恚恨行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那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差別積聚。
[唐實叉難陀譯]唱多(音以可切)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差別積聚。
[唐般若譯]唱也(移我切)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差別積集。
瑟吒字門章第十六
瑟吒(二合上)字時,人普遍光明息除熱惱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制伏任持相不可得故。
“一切法制伏任持相不可得”者,若有所伏,不能白除,了惑性空,能照體寂,方能究竟息滅煩惱。《守護國界主經》雲:“瑟吒字印者,制伏任持不可得故。”《摩訶般若經》雲:“吒字門,人諸法制伏不可得故。”《知論》釋曰:“若聞吒字,即知一切法無障礙相。”吒婆,秦言障礙。夫“悟一切法制伏任持相不可得”者,則能勤修精進,不為煩惱之所惱亂,念欲舍離煩惱結使習氣故,欲知眾生果報煩惱界欲根業故,欲知諸佛實法、平等法、三世法、清淨法故,欲以一方便門知一切佛法故,欲知佛不思議大智慧善方便故,欲為眾生廣分別故,修行精進,是名“普光明息除熱惱”,即是圓無盡行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史吒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光明息諸煩惱。
[唐實叉難陀譯]唱瑟吒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昔光明息煩惱。
[唐般若譯]唱瑟吒(二合上聲)字時,能甚深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照光明息除煩惱。
迦字門章第十七
迦上字時,人差別種類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作者不可得故。
“一切法作者不可得”者,若定有作者,作業無差,由無作者作業差別,如雲不斷,不可承攬。故《淨名經》雲:“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守護國界主經》雲:“迦字印者,遠離世論無作者故。”《摩訶般若經》雲:“迦字門,人諸法作者不可得故。”《智論》釋雲:“若聞迦字,即知諸法中無有作者。”迦羅迦,秦言作者。夫“悟一切法作者不可得”者,以能成就第一正念,未曾散亂,舍離痴冥,受持經論,流轉受身,學諸佛法,覺離魔事,皆無痴亂,聞受正法,未曾退忘,無量種聲不能嬈亂,無宿障故,善觀察故,三業寂靜,安住諸禪,智慧成就,無量三昧以為眷屬,長養大悲,於念念中得無量三昧,究竟成就一切種智,是名“人差別種類”,即圓離痴亂行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迦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差別一味。
(唐實叉難陀譯]唱迦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無差別雲。
[唐般若譯]唱連(上聲)字時,能甚深人般若波羅蜜門,名普雲不斷。
娑字門章第十八
娑上字時,人現前降霪大雨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時平等性不可得故。
“一切法時平等性不可得”者,謂時若至矣,大雨降霪,百卉齊潤,是為平等,而雨無心,故不可得。得平等性,即證一切智。《守護國界主經》雲:“娑字印者,悟四真諦皆平等故。”《摩訶般若經》雲:“娑字門,人諸法時不可得故,諸法時未轉故。”《智論》釋曰:“若聞娑字,即知一切法一切種不可得。”娑婆,秦言一切。夫“悟一切法時平等性不可得”者,則能成就寂滅,三業體用皆空,無所依住,等同法性,不生不滅,長養善根,人無著法門,人真實法門,人離世間法門,分別一切世間法,瞭解眾生無性、諸法無為、佛剎無相、三世無性,真實法界安住三世平等正法,亦不捨菩提心、教化眾生心,大慈大悲,救度一切,是名“人現前降霪大雨”,即圓善現行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娑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霈然法雨。
[唐實叉難陀譯]唱娑(音蘇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降霪大雨。
[唐般若譯]唱娑(蘇我切)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降注大雨。
莽字門章第十九
莽(輕呼)字時,人大迅疾眾峰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我所執性不可得故。
“我所執性”即我慢高舉。若峰齊峙,我慢則生死長流,湍馳奔激。《守護國界主經》雲:“莽字印者,悟一切法清淨道故。”《摩訶般若經》雲:“摩字門,人諸法我所不可得故。”《智論》釋雲:“若聞摩字,即知一切法離我所。”磨磨迦羅,秦言我所。夫“悟一切法我所執性不可得”者,則於淨佛剎禮敬諸佛,心無染著,行無所行,住無思法,於佛無著,於法無著,於僧無著,攝意不亂,心無所行,見不淨剎,心不憎惡,寂滅平等觀諸法故,教化眾生,受持諸法,住佛所住,諸語言道,諸眾生道,無量三味,無量佛土,悉皆不著,以無著心解佛實教,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觀察無我,化度眾生,以無所著故,自利利他,清淨圓滿,是名“人大迅疾眾峰”,即圓無著行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摩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大流湍激眾峰齊峙。
[唐實叉難陀譯]唱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大流湍激眾峰齊峙。
(唐般若譯]唱莽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大速疾現種種色如眾高峰。
誐字門章第二十
誐字時,入普遍輪長養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行取性不可得故。
五蘊名行,行即取蘊,能取生死故。“普遍輪”者有二義:一約所空,即屬行取,圓滿名輪;二約能空,即摧瓖,遍摧行取為不可得。《守護國界主經》雲:“識字印者,入甚深法無行取故。”《摩訶般若經》雲:“伽字門,人諸法去者不可得故。”《智論》釋雲:“若聞伽字,即知一切法底不可得。”伽陀,秦言底。夫“悟一切法行取性不可得”者,則能尊重善根,愛樂佛法,願求菩提,行菩薩行,魔不能壞,得不退轉,轉生死苦,長養大願,觀察眾生,了達非有而不捨一切,於眾生數心無所著,行無盡功德,入清淨法界,行於寂滅甚深之法,悉與三世諸如來等,令一切眾生永離惡道,教化成就安住三世諸佛法中,是名“入普遍輪長養”,即圓尊重行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伽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上安立。
[唐實叉難陀譯]唱伽(上聲輕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安立。
[唐般若譯]唱誐(音迦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輪積集。
佗字門章第二十一
佗(上)字時,入真如無差別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處所不可得故。
真如等理無差別智,此二是萬德依處,今智契合亦不可得,無智無得真般若故。《守護國界主經》雲:“娑他字印顯示勢力不可得故。”《摩訶般若經》雲:“吔字門,人諸法處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他字,即知四句如去不可得。”多陀阿伽陀,秦言如去。夫“悟一切法處所不可得”者,則能為諸眾生作清涼池,得無量陀羅尼,以廣長舌隨時說法,一切問難心無所畏,言不虛妄,人法界身、未來身、不生身、不滅身、不實身、離痴妄身、無來去身、不壞身、一相身、無相身,成就十身為一切眾生為舍、為護、為歸、為導、為歸、為燈、為明、為炬、為光、為趣,是名“入真如無差別”,即圓善法行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娑他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真如藏遍平等。
[唐實叉難陀譯]唱他(音他可切)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真如平等藏。
[唐般若譯]唱他(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真如平等無分別藏。
惹字門章第二十二
惹字時,入世間流轉窮源清淨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能所生起不可得故。
能所生起即是世間,悟不可得,故遊行清淨。《華嚴·賢首品》雲:“能緣所緣力,一切法出生,速滅不暫停,念念悉如是。”《守護國界主經》雲:“惹字印者,超過老死能所生故。”《摩訶般若經》雲:“闍字門,人諸法生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闍字,即知諸法生死不可得。”闍提闍羅,秦言生老。夫“悟一切法能所生起不可得”者,則如說能行,如行能說,隨順如來一切智慧,成十力智,不捨本願,隨所應化,悉能滿足義身味身,不可窮盡,住大悲心習深妙法,寂滅究竟,得佛十力,是名“人世間流轉窮源清淨”,即是圓真實行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社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入世間海清淨。
[唐實叉難陀譯]唱社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入世間海清淨。
[唐般若譯]唱惹(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遍入世間海遊行清淨。
娑嚩字門章第二十三
娑嚩(二合)字時,入念一切佛莊嚴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安隱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溼囀字印者,煩惱所行皆遠離故。”《摩訶般若經》雲:“簸字門,人諸法簸字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溼波字,即知一切法皆不可得。如溼波字不可得,溼波字無義故不釋。”夫“悟一切法安穩性不可得”者,則能修六度四攝無量善根,作如是念,所修善根悉以饒益一切眾生,究竟清淨,究竟永離無量苦惱,怨親平等,無有差別,一切愚蒙無量過惡,不能動亂菩薩道心,以明淨心圓滿意日,清淨調伏一切眾生,信心清淨,長養大悲,解一切法離於顛倒,得諸善根,以無二法觀察法界,迴向彼迴向,不生諸法不滅諸法,舍離一切動亂覺觀僑慢放逸,隨方便智以諸善根迴向眾生,是名“念一切佛莊嚴,即圓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室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諸佛正念莊嚴。
[唐實叉難陀譯]唱鎖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念一切佛莊嚴。
[唐般若譯]唱娑囀(二合)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念諸佛一切莊嚴。
馱字門章第二十四
馱字時,入觀察法界道場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能持界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馱字印者,法界體性不雜亂故。”《摩訶般若經》雲:“馱字門,入諸法性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馱字,即知一切法中法性不可得。”馱摩,秦言法。夫“悟一切法能持界性不可得”者,則能安住不可壞,信於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如來正教一切眾生,如是等無量境界,種諸善根,迴向一切智,於念念中見一切佛,如佛所應而以供養,成就善根,出生善法,不壞業報,明見真實,善能迴向,以方便力出生業報,究竟法性,得到彼岸,了達諸法,迴向大智諸業善根,其心清淨,行無所行,迴向度脫一切眾生,是名“觀察法界道場”,即圓不壞迴向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柁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圓滿法聚。
[唐實叉難陀譯]唱拖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簡擇一切法聚。
[唐般若譯]唱馱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微細觀察一切法聚。
舍字門章第二十五
舍字時,入隨順一切佛教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寂靜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舍字印者,人深止觀皆滿足故。”《摩訶般若經》雲:“賒字門,入諸法定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賒字,即知諸法寂滅相。”賒多,秦言寂滅。夫“悟一切法寂靜性不可得”者,則能隨順修學三世諸佛迴向,願諸佛具不思義佛所住樂,復以如是善根迴向一切菩薩、一切眾生,如佛迴向開化一切眾生、聲、聞、緣覺及諸菩薩,菩薩善根迴向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所行善根,以諸大願攝取,行等行,積聚等積聚,長養等長養,皆悉廣大具足充滿。處在家位,攝取善根,一心迴向無上菩提,今集、已集、當集善根,皆悉迴向,於一念中解一切法,無性為性,常樂習行普門善根,具足圓滿功德顯現一切,如是隨學三世佛所學,迴向諸善根,是名“隨順一切佛教”,即圓等諸佛迴向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奢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諸佛教授輪光。
[唐實叉難陀譯]唱奢(音屍奇切)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順一切佛教輪光明。
(唐般若譯]唱舍(屍我切)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順諸佛教輪光明。
佉字門章第二十六
佉(上)字時,入現行因地智慧藏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虛空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佉字印者,悟如虛空無盡法故。”《摩訶般若經》雲:“佉字門,入諸法虛空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佉字,即知一切法虛空不可得。”佉伽秦言虛空。夫“悟一切法虛空性不可得”者,則能以諸善根遍至一切如來所,供養三世一切諸佛,莊嚴清淨一切世界,悉無有餘。如是莊嚴,令一切眾生超出生死,成就如來十種力地,於諸法中得無礙明。如是善根,迴向了無所有,是名“人現行因地智慧藏”,即圓至一切處迴向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佉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淨修因地現前智藏。
(唐實叉難陀譯]唱佉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因地智慧藏。
[唐般若譯]唱佉(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因地現前智慧藏。
訖灑字門章第二十七
訖灑(二合)字時,入抉擇息諸業海藏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窮盡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乞叉字印者,人於盡智無生智故。”《摩訶般若經》雲:“叉字門,人諸法盡不可得故。”《智論》曰:“若聞叉字,即知一切法盡不可得。”叉耶,秦言盡。夫“悟一切法窮盡性不可得”者,則能以諸善根悉皆迴向,於一世界中三世一切莊嚴佛剎,具足如一世界中無量無邊虛空法界等世界,悉以三世諸佛莊嚴佛剎而莊嚴之。以如是無等等迴向,趣薩婆若,心淨如虛空,不動如大地,人不可思議迴向,樂觀一切業報皆悉寂滅,無盡功德迴向,平等隨順一切法界;如是起諸善根決定迴向,成熟具足等觀取相,善取境界,分別稱量,離諸虛妄而無取著。如是迴向,得無盡善根,復得十種無盡功德之藏,是名“人抉擇息諸業海藏”,即圓無盡功德藏迴向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叉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息諸業海藏蘊。
[唐實叉難陀譯]唱叉(楚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息諸業海藏。
[唐般若譯]唱乞叉(二合)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息諸業海出生智慧藏。
娑多字門章第二十八
娑多(二合上)字時,入摧諸煩惱清淨光明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住持處非處,令不動轉性不可得故。
清淨光明為處,諸煩惱障為非處也。《守護國界主經》雲:“婆多也阿字印者,遠離昏沈懈怠障故。”《摩訶般若經》雲:“哆字門,入諸法有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哆字,即知諸法邊得何利。”迦哆度求那,秦言是事邊得何利。夫“悟一切法住持處非處,令不動轉性不可得”者,則為王時得勝國土,離諸業障,得清淨業,具足修行一切佈施,攝取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無量阿僧只饒益眾生,令佛法不斷,以大悲心救護眾生,修習大慈,具菩薩行,建立一切諸如來論,令一切眾生皆悉不斷諸佛善根,令一切眾生離毒害心,安穩快樂得真實義,得無上菩提,悉得平等,得賢善心、得賢善摩訶衍心,所行悉善,具普賢願行,覺十力乘。以此善根迴向時,於身、口、意業無著、無縛解脫迴向,以一切善根迴向一切種智,普遊十方,教化眾生,是名“入摧諸煩惱清淨光明”,即圓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婆多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蠲諸惑障開淨光明。
[唐實叉難陀譯]唱娑(蘇紇切)多(上聲呼)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蠲諸惑障開淨光明。
[唐般若譯]唱娑(蘇紇切)多(二合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開淨光明蠲諸惑障。
娘字門章第二十九
娘(輕呼)字時,入生世間了別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能所知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枳娘字印者,一切眾生智慧體故。”《摩訶般若經》雲:“若字門,入諸法智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若字,即知一切法中無智相。”若那,秦言智。夫“悟一切法能所知性不可得”者,則能行無量善根,修習究竟積集無差。廣開解已,復作是念,如此善根若有果報,當盡未來際行菩薩行、不捨眾生、修行大舍、迴向一切眾生、悉無有餘,令一切眾生滿足佛智,得清淨心,智慧分別,內心寂靜,外緣不亂,得在三世諸佛家生,是名“人生世間了別”,即圓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壤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作世間了悟因。
[唐實叉難陀譯]唱壤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作世間智慧門。
[唐般若譯]唱娘(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出離世間智慧門。
囉佗字門章第三十
囉佗(二合上)字時,入逆生死輪智道場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執著義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賀字印者,摧惡進善體皆離故。”《摩訶般若經》雲:“拖字門,入諸法拖字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他字,即知一切法義不可得。”阿利他,秦言義。夫“悟一切法執著義性不可得”者,則能正念修習智慧功德,為調御師,具足出生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迴向眾生,慧眼清淨,悉能觀察一切善根,悉能正持十力所乘,修習如是種種善根,一觀無,二一切智境。以此善根,迴向佛剎,令一切眾生充滿;迴向分別,受持智慧,如為己身,為眾生迴向亦復如是。亦不分別種種善根,巧妙方便清淨迴向,示現無量諸行善根,當念一切未曾忘失眾生境界,如善根平等善根如是迴向,不著世界,不著眾生界,等觀三世,順如來道,未曾忘失修習正業,常樂寂靜,正趣離生,是名“人逆生死輪智”,即圓如相迴向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頗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智慧輪斷生死。
[唐實叉難陀譯]唱曷攞多(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生死境界智慧輪。
[唐般若譯]唱曷攞他(三合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利益眾生無我無人智慧燈。
婆字門章第三十一
婆(引去)字時,入一切宮殿道場莊嚴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可破壞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婆字印者,慣習觀察覺悟體故。”《摩訶般若經》雲:“婆字門,人諸法破壞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婆字,即知一切法不可得破相。”婆伽,秦言破。夫“悟一切法可破壞性不可得”者,則能於一切善根不生輕心,常樂攝受彼諸善根,以無縛無著解脫心。彼善根迴向,具足普賢身、口、意業,修習普賢勇猛精進,以無縛無著解脫心善根迴向,無縛無著解脫身、口、意業報世界佛剎眾生法智,是名“入一切宮殿道場莊嚴”,即圓無縛無著解脫心善根迴向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婆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宮殿具足莊嚴。
[唐實叉難陀譯]唱婆(蒲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智宮殿圓滿莊嚴。
[唐般若譯]唱婆(蒲我切)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圓滿莊嚴一切宮殿。
蹉字門章第三十二
蹉(上)字時,入修行加行藏蓋差別道場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欲樂覆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者車字印者,遠離貪嗔痴覆性故。”《摩訶般若經》雲:“車字門,入諸法欲不可得故,如影五眾亦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車字,即知一切法無所去。伽車提,秦言去。夫“悟一切法欲樂覆性不可得”者,則能受離姤繒系頂,受大法師記,能廣法施於彼善根迴向廣大而無限礙,令一切眾生具足薩婆若,安住薩婆若,令一切眾生成就功德智身,迴向妙寶莊嚴一切佛剎,以此法施等所攝善根迴向,長養善根故迴向,嚴淨佛剎故迴向,令一切眾生清淨平等故迴向,是名“人修行加行藏蓋差別”,即圓法界等無量回向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車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戒藏各別圓滿。
[唐寶叉難陀譯]唱車(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方便藏各別圓滿。
[唐般若譯]唱車(車者切上)字時,能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增長修行方便藏普覆輪。
娑麼字門章第三十三
娑麼(二合)字時,入現見十方諸佛旋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可億念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娑莽字印者,念不散動,無忘失故。”《摩訶般若經》雲:“魔字門,入諸法魔字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溼麼字,即知諸法牢堅如金剛石。”阿溼麼,秦言石。夫“悟一切法可億念性不可得”者,則能厚積善根,為得一切種智故。以大悲為首,過凡夫地人菩薩位,生在佛眾。念諸佛故,生歡喜心;念我轉離一切世界境界,生嘆喜心;於一切眾生心無嫌恨,直心堅固,自然清淨,轉復勤修一切善根,發諸大願,生決定心。供養諸佛,守護佛法,奉迎諸佛,行菩薩行,教化眾生,一切世界皆現前知,淨諸國土,行智慧道,行不退行,行佛道事,以十不可盡法而生如是諸願,樂以信分別功德,信諸佛本所,行道諸佛正法,如是甚深。凡夫心墮邪見,菩薩隨順大慈悲法,能行大施,心無疲懈,如諸經書,善解世法,慚愧堪受,供養諸佛,如所說行。此諸功德皆迴向薩婆若轉益明顯,善知一切菩薩淨地法,作閻浮提王能以大施攝取眾生,是名“入現見十方諸佛旋”,即是圓歡喜地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娑摩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十方現見諸佛。
[唐實叉難陀譯]唱娑(蘇紇切)麼字時,人般若波羅蜜門,名隨十方現見諸佛。
[唐般若譯)唱娑麼(二合)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順十方現見諸佛旋轉藏。
訶嚩字門章第三十四
訶嚩(二合)字時,入觀察一切眾生堪任力遍生海藏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可呼召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訶婆字印者,可以呼召請命體故。”《摩訶般若經》雲:“火字門,入諸法喚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火字,即知一切法無音聲相。”火婆,秦言喚來。夫“悟一切法可呼召性不可得”者,則能直心清淨,自然遠離一切殺生,護常善道,行十善道,求一切智,思惟十不善道皆是眾苦大聚因緣,即離十不善道,安住善道,亦令他人住於善道,隨順持戒力,善能廣生大戀悲心,淨修功德,轉復明淨作轉輪王,能除一切眾生破戒之垢,是名“入觀察一切眾生堪任力遍生海藏”,即圓離垢地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訶婆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一切無緣眾生方便攝受令生海藏。
[唐實叉難陀譯]唱訶婆(訶婆二字皆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一切無緣眾生方便攝受令出生無礙力。
[唐般若譯]唱訶嚩(無我切二合)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一切微細眾生方便力出生海藏。
哆娑字門章第三十五
哆娑(二合)字時,入一切功德海趣人修行源底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勇健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娑哆字印者,勇猛驅逐諸惑體故。”《摩訶般若經》雲:“蹉字門,人諸法蹉字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蹉字,即知一切無慳無施相。”末蹉羅,秦言慳。夫“悟一切法勇健性不可得”者,則能淨深念心,觀一切有為法如實相,無作無起,於一切有為法轉復厭離,趣佛智慧,於一切眾生殊勝悲心,發大精進應救應解。如是厭離一切有為法,深念眾生,見一切智無量利益,即時欲具佛智慧,救度眾生,勤行菩薩道,一切求法轉加精進,日夜聽受無有厭足,如所聞法心常喜樂,悉能正觀,順諸法行而不樂著,行無量心遍滿十方,於諸禪定解脫三昧,能人能出而不隨生,有助菩提法處,以願力故能生其中,一切善根增轉明淨,多作釋提桓因,能以方便轉諸眾生,是名“入一切功德海趣人修行源底”,是圓發光地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訶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
[唐實叉難陀譯]唱縒(音七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
[唐般若譯]唱哆娑(二合)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自在趣入諸功德海。
伽字門章第三十六
伽去字時,入持一切法雲堅固海藏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厚平等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伽字印者,散滅重雲無明翳故。”《摩訶般若經》雲:“伽字門,入諸法厚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伽字,即知諸法不厚不薄。”伽那,秦言厚。夫“悟一切法厚平等性不可得”者,則能得十法明門,行十智心,生如來家,轉有勢力,修行道品,以不捨眾生心故,行所有身見等著皆悉斷滅,轉倍精進,智慧方便所生助道法,知恩報恩,成不退轉精進,直心清淨,善根轉增,多作夜摩天王,教化眾生,破於我心,是名“入持一切法雲堅固海藏”,即圓焰慧地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伽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持一切法雲堅固海藏。
[唐實叉難陀譯]唱伽(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持一切法雲堅固海藏。
[唐般若譯]唱伽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持一切法雲堅固海藏。
奼字門章第三十七
奼(上)字時,入願往詣十方現前見一切佛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積集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奼字印者,積集諸行窮盡體故。”《摩訶般若經》雲:“他字門,入諸法處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哋字,師知諸法無住處。”南天竺哋那,秦言處。夫“悟一切法積集性不可得”者,則能得十平等心,善修菩提法故,深心清淨故,轉求勝道故,以信解力如實知諸諦,以諸諦智如實知一切有為法虛偽誑詐,假住須臾,誑惑凡夫,於眾生中大悲轉勝,生大慈光明,不捨一切眾生,常求佛智慧,不忘諸法,善集福德資糧,以四攝法教化眾生,利益眾生,一切福德善根轉勝明淨,多作兜率陀天王,摧伏外道,是名“人願往詣十方現前見一切佛”,即圓難勝地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十方諸佛隨願現前。
[唐實叉難陀譯]唱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願普見十方諸佛。
[唐般若譯]唱吒(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願力現見十方諸佛猶如虛空。
儜字門章第三十八
儜(上)字時,入字輪積集俱胝字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離諸喧諍,無往無來,行住坐臥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波羅字印者,隨順最勝寂照體故。”《摩訶般若經》雲:“拿字門,人諸法不來不去不立不坐不臥故。”《知論》釋曰:“若聞拿字,即知一切法及眾生不來不去、不坐不臥、不立不起,眾生空、法空故。”南天竺拿,秦言不。夫“悟一切法離諸喧淨,無往無來,行住坐臥不可得”者,則能以平等法觀一切法效能忍,觀一切法如是相大悲為首;增長大悲故,觀世間生滅相,世間有所受身生處皆以貪著我故,能離著我則無生處;隨順觀十二因緣生大苦積聚,是十二因緣無作者、無作事,三界虛妄,但一心作,十二緣分是皆依心有作,助成三道不斷,有三世轉,十二因緣說名三苦,從因緣起,以性空故,生縛滅縛無所有,觀盡觀,隨十二因緣修三解脫門,悲心轉增,勤行精進,欲令滿足菩提法深心轉勝,隨順菩提,一切善根轉妙明淨,多作善化自在天王,能破一切增上慢者,是名“入字輪積集俱胝字”,即圓現前地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拿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不動字輪聚集諸億字。
[唐實叉難陀譯]唱拿(奶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字輪有無盡諸億字。
[唐般若譯]唱儜(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入字輪際無盡境界。
頗字門章第三十九
頗字時,入成熟一切眾生際往詣道場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遍滿果報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頗字印者,周遍圓滿果報體故。”《摩訶般若經》雲:“頗字門,入諸法邊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頗字,即知一切法因果空故。”頗羅,秦言果。夫“悟一切法遍滿果報不可得”者,則能從方便慧生諸妙行,修集諸佛無量大勢力,起一切佛法故,具足助菩提法,過貪慾等諸煩惱垢,於念念中具足修集方便慧力,及一切助菩提法,轉勝具足無量,身、口、意相行,得無生法忍,照明諸法,雖行實際而不證實際,於念念中能人寂滅而不證寂滅,雖愛涅槃而現身生死,一切善根以方便智慧生,轉勝明淨,多作他化自在天王,能發眾生悟道因緣,是名“入成熟一切眾生際往詣道場”,即圓遠行地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娑頗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化眾生究竟處。
[唐實叉難陀譯]唱娑(蘇紇切)頗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化眾生究竟處。
[唐般若譯]唱頗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教化眾生究竟圓滿處。
塞迦字門章第四十
塞迦(二合上)字時,人無著無礙解辯地藏光明輪普照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積聚蘊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娑迦字印者,悟解一切蘊聚體故。”《摩訶般若經》雲:“歌字門,人諸法聚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歌字,即知一切五眾不可得。”歌大,秦言眾。夫“悟一切法積聚蘊性不可得”者,則能得無生法忍,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諸佛為現其身,與無量起智慧門因緣,能起無量智業,皆悉成就,從大方便慧生無功用心,於一世界身不動搖,乃至不可說諸佛世界,隨眾生身信樂差別現為受身,而實遠離身相差別,常住平等,為不可思議智者,常為諸佛神力所護,人大智慧善根轉淨,多作大梵天王,與諸眾生三乘波羅蜜道,是名人無著無礙解辯地藏光明輪普照”,即圓不動地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娑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諸地滿足無著無礙解光明輪遍照。
[唐實叉難陀譯]唱娑同前音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廣大藏無礙辯光明輪遍照。
[唐般若譯]唱娑迦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廣大藏無礙辯遍照光明輪。
也娑字門章第四十一
也娑(二合下)同字時,入宣說一切佛法境界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衰老性相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也娑字印者,能除老死一切病故。”《摩訶般若經》雲:“醛字門,入諸法醛字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醛字,即知醛字空,諸法亦爾。”夫“悟一切法衰老相不可得”者,則能以無量智慧善觀佛道,如實知法行,知菩提心所行難,知煩惱難、業難、諸根難、欲難、性難、直心難、使心難、生難、習氣難、三聚差別難,知眾生如是諸行差別相,隨其解脫而與因緣,用無量慧方便、四無礙智,言辭說法,常隨四礙智而不可壞,得佛法藏,為大法師,一切善根轉勝明淨,多作大梵王,善能宣說三乘波羅蜜,是名“人宣說一切佛法境界”,即圓善意地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宣說一切佛法境界。
[唐實叉難陀譯]唱也夷舸切娑蘇舸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宣說一切佛法境界。
[唐般若譯]唱夷娑(二合)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演說一切佛法智。
室左字門章第四十二
室左(二合上)字時,入一切虛空以法雲雷震吼普照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聚積足跡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室者字印者,現前覺悟未曾有故。”《摩訶般若經》雲:“遮字門,人諸法行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遮字,即知一切法不動相。”遮羅地,秦言動。夫“悟一切法聚集足跡不可得”者,則能無量智慧,善修行佛道,近佛位地,阿僧只三昧皆現在前,最後三昧名益一切智位,即時其身妹妙,在大蓮華座、眷屬蓮華上皆有菩薩,十方震動,惡道休息,光明普照,一切世界皆悉嚴淨,見聞佛會,諸佛出眉間毫光,照一切世界已,示大神通莊嚴之事,入菩薩頂,名大智慧職地,如實知一切法差別集,如實知分別無分別化,如實知加持智、諸佛微細智、密處智、入劫智、入道智皆如實知,得無量無邊解脫三昧陀羅尼神通,十方無量佛所無量法雨皆能受持,以自願力生大慈悲福德智慧以為密雲,滅諸眾生隨心所樂無明所起煩惱焰,一切佛事隨所度眾生皆現神力,轉復明勝,多作摩醯首羅天王,於法性中有問難者無能令盡,是名“入一切虛空以法雲雷震吼普照”,即圓法雲地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多娑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虛空法雷遍吼。
[唐實叉難陀譯]唱室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於一切眾生界法雷遍吼。
[唐般若譯]唱室者(二合)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入虛空一切眾生界法雷大音遍吼。
吒字門章第四十三
吒(上)字時,入無我利益眾生究竟邊際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驅迫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吒字印者,斷生死道得涅槃故。”《摩訶般若經》雲:“吒字門,入諸法驅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吒字,即知一切法此彼岸不可得。”多羅,秦言岸。夫“悟一切法驅迫性不可得”者,則能善知他心智明、無礙天眼智明、深入過去際劫無礙宿命智明、深入未來際劫無礙智明、無礙清淨天耳智明、安住無畏神力智明、分別一切言音智明、出生無量阿僧只色身莊嚴智明、一切諸法真實智明、一切諸法滅定智明,安住此十智明,悉得三世無礙智明,成就十種忍,能得一切無礙忍地,又得諸佛無盡無礙之法,所謂隨順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電忍、如化忍、如虛空忍,是名“入無我利益眾生究竟邊際”,即圓等覺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侘(恥加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曉諸迷識無我明燈。
[唐實叉難譯]唱侘(恥加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以無無我法開曉眾生。
[唐般若譯]唱侘(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說無我法開佛境界曉悟群生。
茶字門章第四十四
茶去字時,入*輪無差別藏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究竟處所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瑟奼字印者,悟解無邊無盡體故。”《摩訶般若經》雲:“荼字門者,諸法邊竟處故,不終不生,過茶無字可說。何以故?更無字故。”《智論》釋曰:“若聞茶字,即知一切法必不可得。”波荼,秦言必。荼外更無字,若有者是四十二字枝派。夫“悟一切法究竟處所不可得”者,則能有無量無數清淨妙住,安住無量自在,於一切事未曾失時,悉能平等轉淨*輪,四辯說無窮盡諸法,不可思議清淨音聲無所不至,悉能分別無量法界,光明普照,所說皆人甚深法界,有十蓮華藏世界海微塵數佛大人相,於諸支節種種妙寶以為莊嚴,是名“人*輪無差別藏”,即圓妙覺位也。
[唐地婆訶羅譯]唱陀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輪出生之藏。
[唐實叉難陀譯]唱陀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輪差別藏。
[唐般若譯]唱茶(去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輪差別藏。
總結多門章第四十五
善男子,我稱如是入諸解脫根本字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蜜為首,人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
[唐地婆訶羅譯]善男子,我唱如是入諸解脫根本字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蜜門為首,人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
[唐實叉難陀譯]善男子,我唱如是字母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蜜門為首,入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
[唐般若譯]善男子,我唱如是字母之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蜜門為首,一切章句隨轉無礙,能甚深入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
顯示超勝章第四十六
又善男子,如是字門,是能悟人法空邊際。除如是字,表諸法空更不可得。何以故?如是字義,不可宣說,不可顯示,不可執取,不可書持,不可觀察,離諸相故。
《摩訶般若經》雲:“諸字無礙無名亦滅,亦不可說、不可示、不可見、不可書。須菩提,當知一切諸法如虛空。須菩提,是名陀羅尼門。所謂阿字義。”《智論》釋曰:“是字常在世間相似相續故,人一切語故無礙。”如國國不同,無一定名,故言無名。聞已便盡,故言滅。諸法人法性皆不可得,而況字可說。諸法無憶想分別,故不可示。先意業分別,故有口業。口業因緣,故身業作字。字是色法,或眼見、或耳聞,眾生強作名字。無因緣,以是故不可見、不可書。諸法常空,如虛空相,何況字,說已便滅。是文字陀羅尼,是諸陀羅尼門。
虛空解脫章第四十七
善男子,譬如虛空,是一切物所歸趣處,此諸字門亦復如是,諸法空義皆人此門方得顯了。
善巧總持章第四十八
若菩薩摩訶薩於如是入諸字門得善巧智,於諸言音所詮所表皆無罣礙,於一切法平等空性盡能詮持,於眾言音鹹得善巧。
殊勝功德章第四十九
若菩薩摩訶薩能聽如是人諸字門印列阿上字印,聞已受持讀誦通利,為他解說,不貪名利,由此因緣得二十種殊勝功德。何第二十?謂得強憶念,得勝慚愧,得堅固力,得法旨趣,得增上覺,得殊勝慧,得無礙辯,得總持門,得無疑惑,得連順語不生恚愛,得無高下平等而住,得於有情言音善巧,得蘊善巧、處善巧、界善巧,得緣起善巧、因善巧、緣善巧、法善巧,得根勝劣智善巧、他心智善巧、得觀星曆善巧,得天耳智善巧、宿住隨念智善巧、神境智善巧、生死智善巧,得漏盡智善巧,得說處非處智善巧,得往來等威儀路善巧,是為得二十種殊勝功德。
《摩訶般若經》雲:“若菩薩摩訶薩,是諸字門印阿字印,若聞、若受、若誦、若讀、若持、若為他說,如是知當得二十功德。何等二十?得強識念,得慚愧,得堅固心,得經旨趣,得智慧,得樂說無礙,易得諸餘陀羅尼門,得無疑悔心,得聞善不喜、聞惡不怒,得不高不下住、心無增無減,得善巧知眾生語,得巧分別五眾、十二人、十八界、十二因緣、四緣、四諦,得巧分別眾生諸根利鈍,得巧知他心,得巧分別日月歲節,得巧分別天耳通,得巧分別宿命通,得巧分別生死通,得能巧說是處非處,得巧知往來坐起等身威儀。須菩提,是陀羅尼門、字門、阿字門等,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以不可得故。”《智論》釋曰:“問曰:知是陀羅尼門因緣者,應得無量無邊功德,何以但說二十?答曰:佛亦能說諸餘無量無邊功德,但以廣說般若波羅蜜故,但略說二十。得強識念者,菩薩得是陀羅尼,常觀諸字相修習憶念,故得強識念。得慚愧者,集諸善法,厭諸惡法,故生大慚愧。心得堅固者,集諸福德智慧故,心得堅固如金剛,乃至阿鼻地獄事,尚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餘苦?得經旨趣者,知佛五種方便說法故,名為得經旨趣。一者知作種種門說法,二者知為何事故說,三者知以方便故說,四者知示理趣故說,五者知以大悲心故說。得智慧者,菩薩因是陀羅尼分別破散諸字,言語亦空,言語空故名亦空,名空故義亦空,得畢竟空,即是般若波羅蜜智慧。樂說者,既得如是畢竟清淨無礙智慧,以本願大悲心度眾生故樂說。易得陀羅尼者,譬如析竹,初節既破,餘者皆易,菩薩亦如是,得是文字陀羅尼,諸陀羅尼自然而得。無疑悔心者,人諸法實相中,雖未得一切智慧,於一切深法中無疑無悔。聞善不喜、聞惡不嗔者,各各分別諸字無讚歎無毀呰故,聞善不喜,聞惡不嗔。不高不下者,憎愛斷故。善巧知眾生語者,得解一切眾生言語三昧故,巧分別五眾、十二人、十八界、十二因緣、四緣、四諦者,五眾等義如先說,巧分別眾生諸根利鈍,知他心天耳宿命。巧說是處非處者,如十力中說。巧知往來坐起等者,如阿鞟跋致中所說。日月歲節者,日名從旦至旦,初分中分、後分,夜亦三分。一日一夜有三十時,春秋分時,十五時屬書,十五時屬夜,餘時增減,五月至書十八時、夜十二時,十一月至夜十八時、書十二時。一月或三十日,或三十日半,或二十九日,或二十七日半。有四種月,一者日月,二者世間月,三者月月,四者星宿月。日月者三十日半,世間月者三十日,月月者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星宿月者二十七日加六十七分之二十一。閏月者,從日月、世間月二事中出,是名十三月。或十二月、或十三月名一歲,是歲三百六十六日,週而復始。菩薩知日中分時,前分已過,後分未至,中分中無住處無相可取,日分空無所有。到三十日時,二十九已滅,云何和合成月?月無故,云何和合而成歲?以是故佛言世間法如幻如夢,但是誑心法,菩薩能知世間日月歲和合,能知破散無所有,是名巧分別。如是等種種分別,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唐般若譯]善財白言:聖者,云何修行得此解脫?答言:善男子,若諸菩薩勤修十法,具足圓滿,則能得此善知眾藝菩薩解脫。何等為十?所謂具足智慧、勤求善友、勇猛精進、離諸障惑、正行清淨、尊重正教、觀法性空、滅除邪見、修習正道、具真實智。若諸菩薩於此十法具足圓滿,則能速疾得此解脫。所以者何?由諸菩薩具足智慧,勤求善友,見已親近,歡善愛敬,生如佛想;以親近故,常蒙教誨;蒙教誨故,則能難行,勇猛精進;得精進已,能以善法滅諸不善;滅不善故,令眾善法皆得圓滿;善圓滿已,則能遠離一切障惑;離諸障故,令身口意得大清淨,正行相應;由此清淨,能於一切諸佛菩薩善知識教心生尊重;尊重教故,勤求觀察諸法空寂;悟法空已,其心所向皆無裡礙,深達緣起,離無因見,滅邪見心,修習正道;入正道已,得真實智;得實智故,得此解脫證深法界。善財復言:此真實者名為何等?答言:善男子,即此語言是名真實。善財復言:云何語言名為真實?答言:善男子,不虛誑語是名真實。復言:云何不虛誑語?眾藝答言:彼語真實體常不變,恆一性故。復言:云何不變異性?答言:善男子,自身證悟解法性故,復言:法性相貌云何?能所解法為一為二?答言:善男子,如是菩薩自所證法不一不二,由此力故,則能平等利益自他,猶如大地,能生一切,而無彼此能所利心,然其法性亦非有相、亦非無相,體如虛空,難知難解。善男子,此法微妙,難以文字語言宣說。何以故?超過一切文字境界故,超過一切語言境界故,超過一切語業所行諸境界故,超過一切戲論分別思量境界故,超過一切尋伺計度諸境界故,超過一切愚痴眾生所知境界故,超過一切煩惱相應魔事境界故,超過一切心識境界故,無此無彼,無相離相,超過一切虛妄境界故,住無住處,寂靜聖者境界故。善男子,彼諸聖者自證境界,五色相、無垢淨、無取捨、無濁亂,清淨最勝,性常不壞,諸佛出世若不出世,於法界性體常一故。善男子,菩薩為此法故行於無數難行之行,得此法體,善能饒益一切眾生,令諸眾生於此法中究竟安住。善男子,此是真實,此不異相,此是實際,此是一切智體,此是不思議法界,此是不二法界,此是善知眾藝圓滿具足菩薩解脫。
謙己推勝章第五十
善男子,我唯知此入諸解脫根本字智,如諸菩薩摩訶薩能於一切世間善巧之法,以智通達到於彼岸,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唐地婆訶羅譯]善男子,我唯知此善知眾藝菩薩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能於一切世出世間善巧之法,以智通達到於彼岸。殊方異藝,鹹綜無遺。文字算數,蘊其深解。醫藥咒術,善療眾病。有諸眾生,鬼魅所持、怨憎咒詛、惡星變怪、死屍奔逐、癲癎羸瘦,種種諸疾,鹹能救之,使得痊癒。又善別知金玉、珠貝、珊瑚、琉璃、摩尼、硨磲、雞薩羅等一切寶藏出生之處,品類不同,價值多少。村營鄉邑,大小都城,宮殿苑園,巖泉藪澤,凡是一切人眾所居,菩薩鹹能隨方攝護。又善觀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凶、鳥獸音聲、雲霞氣候、年穀豐儉、國土安危,如是世間所有技藝,莫不該練,盡其源本。又能分別出世之法、正名辯義、觀察體相、隨順修行、智人其中、無疑無礙、無愚闇、無頑鈍、無憂惱、無沈沒、無不現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摩竭提國,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咀那。有優婆夷,號曰賢勝,汝詣彼問,云何菩薩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唐實叉難陀譯]善男子,我唯知此善知眾藝菩薩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能於一切世出世間善巧之法,以智通達到於彼岸。殊方異藝,鹹綜無遺。文字算數,蘊其深解。醫方咒術,善疔眾病。有諸眾生,鬼魅所持、怨憎咒詛、惡星變怪、死屍奔逐、顛癇羸瘦,種種諸疾,鹹能救之,使得痊癒。又善別知金玉、珠貝、珊瑚、琉璃、摩尼、硨磲、雞薩羅等一切寶藏出生之處,品類不同,價值多少。村營鄉邑,大小都城,宮殿苑園,巖泉藪澤,凡是一切人眾所居,菩薩鹹能隨方攝護。又善觀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凶、鳥獸音聲、雲霞氣候、年穀豐儉、國土安危,如是世間所有技藝,莫不該練,盡其源本。又能分別出世之法、正名辯義、觀察體相、隨順修行、智人其中、無疑無礙、無愚闇、無頑鈍、無憂惱、無沈沒、無不現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摩竭提國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咀那,有優婆夷號曰賢勝,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唐般若譯]善男子,我唯知此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能於一切世出世間善巧之法,殊能異藝,文字算數,鹹綜無遺。又善了知醫方咒術。有諸眾生鬼魅所持、怨憎咒詛、妖幻所迷、死屍奔逐、癲癎羸瘦,及諸蠱毒種種異疾,鹹能救之,使得痊癒。又善別知殊珍異貨,金玉、珠貝、珊瑚、琉璃、摩尼、硨磲、玻璃、瑪瑙、銅鐵、鉛錫、雞薩羅等一切寶藏出生之處,品類不同,價值多少。村營國邑,大小都城,宮殿苑園,巖泉藪澤,凡是一切人眾所居,菩薩鹹能隨方攝護。又知其身具有六百六十三相,於諸相中校其優劣,知其苦樂,定其吉凶,辯其修短,雖具眾相,不及好聲,雖多好聲,不如勝福,及知此福所修之業,可轉檔轉,定不定報。又善觀察天文地理,讖緯陰陽,人相吉凶,惡星變怪,雲霞氣候,鳥獸音聲,水陸往還,徵應休咎,年穀豐儉,國土安危,如是世間所有藝能,靡不該練,盡其源本。又能分別出世之法,正名辯義,觀察體相,微細甚深,抉擇宣說,隨順修行,智人其中,無疑無礙,無愚闇,無頑鈍,無憂惱,無沈沒,無不現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摩竭提國有一聚落,名為有義。彼中有城名婆咀那,有優婆夷名最勝賢,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流通分
戀德禮辭章
時善財童子頭面敬禮眾藝之足,繞無數匝,戀仰而去。
[唐地婆訶羅譯]善財童子頭面禮敬眾藝之足,繞無數匝,戀仰辭去。
[唐實叉難陀譯]時善財童子頭面禮敬知藝之足,繞無數匝,戀仰辭去。
[唐般若譯]時善財童子禮眾藝足,繞無數匝,殷勤殷勤瞻仰,一心戀慕,辭退而去。
華嚴經四十二字觀門義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