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是誰?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是誰?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是誰?

  導語:《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的作者是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前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布林什維克戰士。

  作者介紹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前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布林什維克戰士。1904年9月22日出生於工人家庭。因家境貧寒,11歲便開始當童工 ,15歲上戰場,16歲在戰鬥中不幸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僅32歲。歷時三載,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不朽的傑作,實現了重返戰鬥崗位的理想。 小說的結尾說,保爾在近乎絕望的期待中,終於迎來了州委的電報:“小說備受讚賞,即將出版,祝賀成功。”現實生活中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卻沒有那麼幸運,而是經歷了更多的磨難。小說寄給出版社之後,開頭吃了個閉門羹——退稿。後來經過朋友們的努力,才被一家雜誌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家鄉烈士墓前的一段獨白,成為了千百萬青年的座右銘:“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內容介紹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描寫保爾·柯察金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嚴峻生活。

  保爾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工人。保爾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受盡了欺凌。

  十月革命爆發,老布林什維克朱赫萊在鎮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萊給保爾講了關於革命、工人階級和階級鬥爭的許多道理。

  朱赫萊被匪徒抓去了。保爾與朱赫萊一起逃跑。由於維克多的告密,保爾被投進了監牢。從監獄出來後,保爾跳進冬妮亞的花園。冬妮亞和保爾產生了愛情。

  在激戰中,保爾頭部受了重傷。出院後,他參加恢復和建設國家的工作。冬妮亞和保爾思想差距越來越大,便分道揚鑣。

  在築路工程快要結束時,保爾得了傷寒,體質越來越壞。1927年,他幾乎完全癱瘓了,接著又雙目失明。他一方面決心幫助自己的妻子達雅進步;另一方面決定開始文學創作工作。這樣,“保爾又拿起了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同冬尼婭的愛情糾葛,同麗達磊落的友誼,以及對達雅誠摯的`感情表現了保爾精神世界的純潔。

  主題思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新人成長曆程和揭示新人優秀品質的優秀小說。該書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光輝形象,歌頌了他在革命戰爭時期自強不息、意志剛強、歷經磨難、勇鬥病魔的精神。書中洋溢著革命激情和理想主義精神,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並因此影響了幾代人……

  當一位英國記者問作者為什麼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書名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堅硬的,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這個書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自己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思想性格。

  透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蹟,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鬥爭中百鍊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透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解去努力奮鬥。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保爾在憑弔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可以這樣來概括小說的主題思想:人的一生應當象保爾·柯察金那樣去度過。

  人物介紹

  保爾·柯察金

  出生於貧困的烏克蘭鐵路工人家庭,早年喪父,十分貧苦。全憑母親替人洗衣做飯維持生計,直到哥哥工作之後,才有所改善。後到省肅反委員會工作。妻子是達雅·柯察金娜,第三個戀人。

  保爾性格:頑強、執著、刻苦、奮進、勇敢、奉獻、寬容、誠實、堅強、不為命運所屈服。

  保爾精神:自我犧牲的精神,頑強堅韌的意志,堅定不移的信念,熱愛讀書的精神。

  冬妮婭

  保爾初戀物件,是一個林務官的女兒;純潔善良,美麗動人。她曾把《牛虻》這部小說介紹給保爾看。這部書啟發了他的思想。冬妮婭是在偶然的相遇裡認識保爾·柯察金的,由於他的倔強和熱情,她不自覺地喜歡他,但由於階級出身的關係,她沒有和當時許多的青年一樣去參加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斗爭,保爾因此放棄了他們的感情。

  朱赫來

  共產黨員,一個堅強的紅軍戰士,善於領導和組織群眾,他在革命鬥爭中很好地團結了廣大的工人和教育了無數的青年,保爾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養而成長起來的。

  阿爾焦姆

  是保爾的哥哥,一個火車司機,鉗工,市蘇維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階級的高貴品質,和敵人進行了不懈的鬥爭,他是朱赫來最好的助手。

  麗達

  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是保爾深愛的物件;漂亮、機智,打扮簡單而幹練,心地善良而堅定。她酷愛工作,善於出謀劃策,能夠積極應對突發事件,不讓私人的感情影響工作大局。她愛憎分明,熱愛自己所信仰的共產主義,與保爾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人物經歷

  1904年9月29日,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帝國(今烏克蘭)沃倫省奧斯特羅格縣維里亞村,祖籍為俄羅斯。1910年,就讀於家鄉當地教會初級學校。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父親逃難,來到小城舍佩托夫卡,就讀於二年制學校,後在教神學的神父堅持下被開除,在火車站食堂當鍋爐工。

  1919年7月20日,加入烏克蘭共產主義青年團;8月9日,加入紅軍並參與蘇俄內戰。

  1920年8月,在戰鬥中身負重傷,於10月回鄉休養。1921年,擔任烏克蘭共青團支部書記;同年赴基輔當電工助手,並進入電力技校學習。

  1922年,因過度勞累,患上嚴重的關節炎,被診斷為重度殘疾。1923年,擔任烏克蘭別列茲多夫共青團支部書記和全民軍訓第二營政治委員;10月27日,成為烏克蘭共產黨預備黨員。

  1924年8月9日,正式加入烏克蘭共產黨;同年,擔任伊賈斯拉夫共青團區委書記。

  1927年,病情加劇至全身癱瘓,開始創作關於科托夫斯基師團的中篇小說;12月,參與函授大學學習。1928年,雙目失明。1929年,畢業於函授大學,並赴莫斯科休養。

  1930年4月,開始創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一部。1932年6月,開始創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二部;次年5月,完成創作。

  1934年4月,發表文學評論《爭取語言的純潔》;6月1日,當選蘇聯作家協會會員;12月,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

  1935年5月,參與編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電影劇本;10月1日,被蘇聯政府授予列寧勳章。

  1936年5月,返回索契,入住烏克蘭政府所贈的別墅;8月,完成《柯察金的幸福》的創作;12月15日,突發腎結石和膽汁中毒;12月26日(一說22日)晚7時50分,病逝,年僅32歲。

  創作特點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形象地為青年一代闡述了共產主義理想,以及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鬥。革命戰士應當有的人生。書中,“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的自白反映了一名勇敢堅強的共產主義者的人生觀。20世紀30年代,蘇聯人懷著對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美好期望和憧憬掀起了大規模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潮,這種時代呼喚了一大批具有自我犧牲和奉獻精神的人物。奧斯特洛夫斯基深刻地理解時代的要求和精神,創作出保爾·柯察金這位符合時代的呼喚和時代的精神的英雄人物。保爾·柯察金就是他同時代青年的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不但符合時代的要求和精神,也符合20世紀30年代蘇聯人民對人生的審美追求。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再現了當代蘇聯人民的信念、理想和情操,描繪了蘇聯人民在那個時代的奮鬥精神和忘我的勞動熱情。

  主要作品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3年)、《暴風雨所誕生的》(1933年),短篇小說《柯察金的幸福》(1936年),以及文學評論《爭取語言的純潔》(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