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對聯> 住樓房的人如何正確貼春聯呢

住樓房的人如何正確貼春聯呢

住樓房的人如何正確貼春聯呢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春聯吧,春聯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春聯怎麼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住樓房的人如何正確貼春聯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住樓房的人如何正確貼春聯呢 篇1

  春聯,俗稱門對子。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鬱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春聯始於五代,公元964年,後蜀主孟昶先是叫學士辛寅遜在桃板上題詞,又嫌他寫得不工穩,便自己動手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從此,題桃符便演變成寫春聯了。後來,由於紙張大量生產,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木板,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春聯普及盛行於明朝。據《簪雲樓雜說》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微行出觀,以為笑樂。”而且,他還為王公大臣們御書春聯。由於皇帝身體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愛,廣大群眾的傳播,春節貼春聯便作為風俗習慣流傳下來。

  朋友馬君說:臨近春節,許多地方都在發春聯,單位、商家、銀行等發的春聯加起來共有10多副,好不容易挑選了一副準備貼到防盜門上,卻發現不那麼配套,貼了上下聯之後橫批就放不下了,只好另選一副再貼,不過在張貼的時候又碰到了麻煩,由於去年的春聯粘得太牢,光撕舊春聯就花了半個多小時,“還剩那麼多春聯,真浪費。”

  按理春聯不應該貼在門上,但筆者發現,在很多城市住宅小區,不少樓房住戶沒地方貼春聯,有了春聯後,要麼貼在防盜門上、要麼貼在樓道牆壁上。在我們甘肅平涼城某小區,筆者看到很多戶人家去年過年貼的春聯還在,而且貼得很不美觀,有的乾脆貼到了內門上。仔細一看,原來是門框牆太窄,只有七八釐米寬。小區住戶趙女士說,前年貼春聯時,發現鄰居家已率先貼了一副春聯,她家的春聯就沒地方貼了,最後只好把春聯扔進了抽屜裡。她說,按老家習俗,新房第一年過年一定要貼春聯。他的新房有130多平方米,可大門卻設計得很不合理,靠牆的一邊,門邊只有8釐米寬,根本沒有地方貼春聯。

  但也有人表示,住樓房貼春聯確實是個問題,不過大家只要把它貼上去了,就算了了心願,至於貼得是否正規,沒有人太在意這事。上聯、下聯貼反了的很多,但只要是吉祥話,怎麼念都是那個意思嘛。不過,對於住樓房無法貼春聯確實也很遺憾,大家建議開發商在設計的時候多考慮一下,這也是體現人性化需求。

  住樓房的人如何正確貼春聯呢 篇2

  面對著門貼,上聯貼在門的右面

  貼春聯可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情。人們總是在臘月三十中午貼春聯。貼春聯前,要先拜山神。傳說山神能幫助人們呼風喚雨,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但反映了人們的美好祝願。拜完山神,就開始貼春聯,首先要清掃塵土,也就是用笤帚把門楣,門楹上的去年的舊簾和灰塵撣掉,清掃灰塵要從里門開始,到外門結束, 這叫從裡到外乾乾淨淨。在由家裡的長輩把一個空酒瓶在門前摔碎,意思是"歲歲平安"。接下來,就可以貼春聯了,貼完院門在貼房門,這叫從外到裡紅紅火火, 是希望家裡的孩子能有作為,光宗耀祖。貼春聯最好是5分鐘結束,表示"五福臨門"。你沒想到貼春聯還有這麼多講究吧!

  春聯的正確貼法

  通常春聯有兩幅直聯,每幅的最後一個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正確的貼法是:

  平聲(國字注音第一、二聲)在左邊,

  上聲、去聲(國字注音第三、四聲)及入聲字在右邊。

  其中入聲字的判別方法是用臺語發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所以如果兩幅的最後一字都是第一、二聲,就必須用臺語念看看是否為入聲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