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螢火·巫山秋夜螢火飛》杜甫翻譯賞析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見螢火·巫山秋夜螢火飛》杜甫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巫山秋夜螢火飛,簾疏巧入坐人衣。
忽驚屋裡琴書冷,復亂簷邊星宿稀。
卻繞井闌添個個,偶經花蕊弄輝輝。
滄江白髮愁看汝,來歲如今歸未歸。
註釋
⑴螢火,螢火蟲。
⑵疏簾,編制的較為稀疏的簾子。關於“坐人衣”,有兩種看法。仇兆鰲注認為意思是螢火蟲“坐”在人的衣服上,並舉出“黃鸝並坐交愁溼”(《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為證;浦起龍注認為這是指“坐人”之衣。兩說都有道理。總之,這裡的意思是,螢火蟲落在人的衣服上。
⑶亂,擾亂。簷,房簷。星宿稀,稀疏的星光。王嗣奭:坐,如黃鶯並坐之坐;琴書添冷,夜涼故也;星宿同希,高飛故也。
⑷弄:耍弄,炫耀。輝輝:形容忽明忽暗的光,例如“輝輝星近樓”(不寐)。邵寶注:卻繞,見聚散不長;偶經,見明滅不定。照入井中,一螢兩影,若添個個;閃過花間,其光互映,如弄輝輝。顧宸:螢尾耀光,迭開迭舍,不停一瞬,如弄光然,“弄”字工於肖物。莫礪鋒:“弄輝輝”為唐代口語。
⑸滄江,泛指江,因水面呈青蒼色,所以稱為滄江。來歲如今,明年的'此時。“滄江”與“白髮”,“來歲”與“如今”,為句中自對
鑑賞
此詩當作於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曆二年),當時杜甫56歲,生活在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
黃生認為:“此借螢火以紀侯耳,非專詠螢火也。”此詩前六句都在寫螢火蟲,末二句突然說到“發愁”,還嘆息不知道明年能否回到故鄉,顯得有些突兀。況且這裡的螢火蟲看起來生動活潑,不像晚秋時的樣子,也無法作春生秋死之嘆。王嗣奭指出:“本意全在末二,借螢發端,正詩之興也”。但未能說明為什麼借“螢”發興。其實,此詩的重點是悲秋。秋天是螢火蟲成蟲最多的時期。古人認為,秋天是隨螢火蟲出現而開始的。這從賈島的“一點新螢報秋信”(《夏夜登南樓》)可以明顯看出。所以,杜甫見到螢火蟲,感到秋天又來了,從而感慨光陰易逝。
從語言上說,此詩似乎是有意識地通篇皆用口語。如第三句中“屋裡”二字,本來也可用“堂上”、“室內”等,但“屋裡”更近口語;第六句中“弄輝輝”也是唐代口語。聲諧語儷的七言律詩竟能純用口語寫成,這是杜甫的獨擅之技。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公元767年),當時杜甫56歲,生活在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