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讀弟子規《入則孝》心得體會(精選3篇)

讀弟子規《入則孝》心得體會

讀弟子規《入則孝》心得體會(精選3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弟子規《入則孝》心得體會(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弟子規《入則孝》心得體會1

  ”百善孝為先“,《弟子規入則孝》細緻而全面的闡述了孝道的各個方面,以今天的視角來看,仍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它告訴我們要有孝心、懂孝儀、守孝道。

  對於父母,相信每個人都有一份難以言說的情感,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並將我們養育成人,寸草心難報三春暉啊!我們該做什麼來報答父母的恩情呢?

  在我內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讓他們得到安慰。但總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時常給父母臉色,幹活回來還得為我們燒飯……他們是我最親近的人啊,為什麼要這樣?我不禁自問。在今天的社會,諸此種種,或許習以為常,但這不應得到發揚。與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確實大為衰弱,還有人叫囂著人人平等、全盤西化,殊不知東西方文化有別,西化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陰謀。

  學習了《入則孝》,孝的觀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如今,求學於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內心多有不忍,但這非我所能改變,我最應該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將自己照顧好,以免父母擔憂,記得多和家人聯絡,體諒父母。

  對於孝的行為,應由內及外,真正從心裡感恩父母,並將行動落實到點滴之中,如和父母說話柔和一點,父母的願望多滿足一點,對自己的身體多愛護一點……如此才能避免出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

  參加了讀書會,感覺蠻好的。

  讀弟子規《入則孝》心得體會2

  今年,我們按學校的要求親子一起學習《弟子規》。《弟子規》的確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時也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它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我們的家庭,規範著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為了使學習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我們逐字逐句誦讀、理解、背誦。將《弟子規》的行為規範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切實從行為習慣上抓好孩子的基本道德品質的培養,努力使傳統道德精華滲透到孩子的心田,讓潤育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經典文化和啟蒙讀物提升孩子的生命質量,薰陶氣質,從而學會為人處世,懂得尊敬師長。

  〈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我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的飯菜已經涼了。於是媽媽急匆匆的又為我去熱飯菜……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讀弟子規《入則孝》心得體會3

  我讀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和出則弟,我知道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揹著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裡一定十分難過。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一般人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後,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當父母親有了疾病,熬好的湯藥,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嚐嘗,是否太涼或太熱。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應該侍奉在父母身邊,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在父母重病時,最需要有人照顧,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在父母臨終病重之際,為人子女的我們,豈能因為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這種機會呢?

  當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因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傷哭泣起來,自己住的地方也改為簡樸,並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不可草率馬虎,祭祀時要盡到誠意。對待已經去逝的父母親,要像對待父母生前一樣的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