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讀書筆記4篇

弟子規讀書筆記

弟子規讀書筆記4篇

  【第1篇】弟子規讀書筆記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不錯的,書確實能領導人類進步。在我的家裡,映入眼簾的全都是書的身影,尤其是我的房間,簡直是一個書的世界。從我小時候到現在,我已經讀過了許許多多的書,有《史記》,有《論語》,有《後漢書》……但是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那本“國學經典”《弟子規》了!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他規定了學生主修的六門課和輔修的一門課,這本書裡不知含有多少人生哲理。其中,“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需順承。”這兩句令我深表慚愧。記得有一天放學後,我約了幾位小夥伴一起去工商局痛痛快快的打了一場籃球,一直打到了晚上10點才回家,回到家之後,媽媽大聲斥責我,而我不但不聽從,反而破口大罵:“你以為你誰啊!瞎嚷嚷!”現在,我一想起這件事,就感到非常對不起媽媽,媽媽頭上那一絲絲白髮都是因為我造成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影片:一個沒有錢上學的孩子,卻被父母教育得那麼井井有條,他和父母每天都去撿別人扔掉的菜,拿回家洗了洗,自己用刀切成片,放進鍋裡炒,炒好了,聞一聞,真香啊!自己試一試燙不燙才有條不紊地喂媽媽吃,媽媽吃飽以後自己才吃,弟子規中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他們家做到了!而我們呢,等爸爸媽媽做好飯菜之後,還要爸爸媽媽請我們吃。

  這次語文期末考試的口語交際,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和媽媽一起坐地鐵,中途一位阿姨帶著小寶寶上車,小男孩主動讓了座,然後在媽媽休息時,用手為媽媽墊著頭,還幫媽媽揹包。這個小男孩真是一個孝道,懂得感恩的人,我真敬佩這小男孩,我一定要向他學習,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尊敬老師,孝敬父母!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覺得《弟子規》對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第2篇】弟子規讀書筆記

  “弟子規 ,聖人訓 ;守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從幼兒園開始,我就能隨口吟誦《弟子規》,背得琅琅上口。然而那時,我並不大明白裡面所講的含義。

  上了小學後,學校讓我們多誦讀國學經典,瞭解我們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每天晨讀都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之類的國學經典。漸漸地,我便對《弟子規》內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弟子規》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作。它是中國舊時的啟蒙課本,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它讓我們不僅瞭解古文化知識,還能汲取先人的智慧。

  讀了《弟子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兩句的含 義是:在家中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回應,不能慢吞吞地回答。父母有事要我們 去做的時候,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懶得去做。

  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 恭恭敬敬地將父母的話記在心裡。當我們犯錯的時候,父母責備時,我們應當順從地聽父母 的教誨,並且承擔自己所犯下的過失,不可以頂撞父母,再讓他們傷心生氣。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帶我去看中醫,帶回幾包中藥回家煎熬。藥煎好後,媽媽盛了一碗藥湯讓我喝,我剛喝感覺有點燙,就說:“那麼燙叫我喝!我不喝!”媽媽急忙去把藥湯降溫,我喝了一口太苦了,大鬧不喝了。媽媽苦口婆心的勸導,我不停頂撞,氣在心頭我就把藥湯倒掉;媽媽兩眼充滿淚光,默默無言的走進房間傷心落淚!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是好。父母含心茹苦把我養育,我尚末為他們分擔,還讓他們生氣,真不該。此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我心中迴響,我急忙去廚房煎藥。

  學習《弟子規》,可以引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常常讀《弟子規》等國學經典,真是讓人受益匪淺啊!

  【第3篇】弟子規讀書筆記

  我愛書,更愛讀書。因為書是階梯,更上一層樓;書是麵包,給人精神上的養料。讀書如水,滋潤你的心田;讀書如火,點亮你的希望;讀書如翅膀,幫助你遨遊天宇。閱讀優秀的書,可以助人圓夢。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美的語言,我會記住它,並學會運用它。下面我就拿我讀了《弟子規》以後的'感受談談我的體會吧!《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其中,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這一段“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這一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即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叫你做事的時候,應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對父母親的教誨,要恭敬的聆聽;父母的責備,要順從接受。奉侍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太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向父母親問好。我回家之後要向父母親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覺得自己以前是多麼不懂事,不聽話。父母教訓我時,還時不時的頂嘴。父母叫我做事時,我總在那抱怨說:“為什麼不叫哥哥做,偏偏叫我做,難道我就是你們的奴婢?”學習了《弟子規》後,我懂得了每當父母親喚時,恭恭敬敬的回答不能蠻橫無理;父母親教訓時,應認真改正,不能強詞奪理!可見,讀書是一種增長知識的途徑,也是一種提高修養的過程。所以,現在的我,一定要把書讀好!人們常說:“一日無書,百日荒蕪。”也就是說,現在的我,一天沒有書看,做什麼事都枯燥無味。

  書是精神食糧,這可不是我們吃的那個飯,而是我們精神上的支柱。書不能給你物質上的財富,但它卻能給予你精神上的安慰。展示你自身最高尚的修養;讀書是一把開啟心靈深處的鑰匙,開啟你內心最豐富的情感。多讀一些好書,可幫助我們在圓夢的路上走得更快!

  【第4篇】弟子規讀書筆記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讀好書,使人受益匪淺。近段時間來,我在誦讀學校發給的國學經典教育讀本《弟子規》中,使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這一本書中,我切身收穫到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現在,電腦、手機已經普及,網際網路也無處不在了,很多大人,也有很多小朋友成了電腦迷、手機迷。我也不例外。在家時,我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只想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有時爸爸媽媽不允許我玩,或者網路不能連線時,我就感覺十分無聊,就反覆地說一句話:“好無聊啊!”媽媽聽了就說:“你覺得無聊,就來幫媽媽做家務啊。”我很不樂意,自己跑到房間裡,關上門。無聊中,我翻弄書包,看到學校發的《中華經典誦讀讀本》這本書裡《弟子規》的內容:“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老師說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就趕快答應,不要慢吞吞的;父母讓我們去做事,就趕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父母教我們道理,就一定要恭敬地聽;父母批評我們,就要虛心接受。書裡的這句話不是在說我嗎?媽媽叫我幫忙做一些家務,我應該樂意答應才對。於是,我走出房間,幫媽媽掃地、收拾東西。媽媽非常高興,表揚我長大懂事了。我發現,讀《弟子規》這本書很有趣,她的每段話都教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從此以後,我漸漸喜歡上看這本國學經典書了,一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讀《弟子規》的經典語句,領悟語句的意思。漸漸的,我改掉了痴迷玩手機、玩電腦的壞習慣。

  平時我放學回到家,把鞋子一脫,隨便扔;寫完作業後,草稿子、作業薄、書本等到處亂丟,一片狼藉;有時早上起床後,衣釦沒扣好,就上學了,早讀時同桌說我的衣釦七上八下的,我覺得好尷尬。我就想起《弟子規》中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慢慢地,我改掉了起居生活的一些壞習慣,注意生活的衛生細節了。

  從讀詩中,我體會了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道理--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

  從讀詩中,我還領悟到了不能以勢壓人,要以理服人的道理--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從讀《弟子規》中,使我在學習生活中學到了很多很多……

  《弟子規》真是一本神奇的書,誦讀後,我領悟到了很多日常中為人處事的道理。不訪大家也去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