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的由來

弟子規的由來

弟子規的由來

  國學《弟子規》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錢文忠老師說:它和《百家講壇》講過的《論語》,《莊子》,《老子》相比,稱不上是經典,從來沒有聽說過科舉考試要考國學《弟子規》的。國學《弟子規》跟《三字經》來比,從歷史悠久的角度來講,也無法相比。《三字經》出現在南宋,到今天已經有八九百年的歷史,而國學《弟子規》出現在清朝康熙年間,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小冊子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潛,號採三,生於康熙年間,卒於乾隆年間。一般認為是公元 1662 年出生,公元 1722 年去世,活了六十歲,也有人說他活了八十三歲。一個離我們這麼近的人,生卒年限不確定,居然前後相差二十三年,說明當時對他並沒有明確的記載。

  李毓秀,終其一生,獲得的最高學位是秀才。舉人沒有考取過,進士跟他沒關係,更別說狀元,榜眼,探花,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秀才能幹什麼呢?教書啊!秀才不是舉人,舉人老爺,有時候可以當官,進士當然是當官的。秀才只能當孩子王,還教不了什麼好書,當不了書院的三長,只能開個私塾。

  那麼,為什麼他能寫出國學《弟子規》呢?李毓秀,他畢生研究《大學》,《中庸》。李夫子,學位不高,學歷不高,其實,有時候科舉不成功的人,恰恰在某一個方面學有所成,李夫子就是一個典型。在科舉道路上他是一個失敗者,但是,在研究《大學》,《中庸》方面,卻是一個很棒的學者。後來,他創辦過一個學校,叫《敦復齋》,講學取得了巨大成功。

  李毓秀,是清朝早期傑出的教育家和學者。他根據傳統對於蒙童的規範方面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一本書,叫《訓蒙文》,訓者教訓也,蒙者啟蒙也,是教育孩子,啟蒙孩子的一本書。當然這位老夫子還有好多研究四書方面的成果,他還寫詩,比如他留下的一部叫《水仙百詠》書,寫了上百首詠水仙的詩歌,這些書現收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以及他的家鄉山西省圖書館。在他那麼多的著作裡,流傳最廣的是哪一部呢?是《訓蒙文》。

  既然李毓秀先生是國學《弟子規》的作者,又為什麼說在他所留下的眾多著作中,流傳最廣的是《訓蒙文》呢?那是因為《訓蒙文》後來經過了另外一個人的修訂,修訂後改名為國學《弟子規》。從此以後,開始在一些私塾裡被廣泛採用,逐漸流行。應該說,這個人是國學《弟子規》的大功臣,如果沒有他的修訂和改名,就不會有後來的廣泛採用。

  現在,書店裡的國學《弟子規》,各種版本有幾十種之多,我買到的就有十幾種。我發現,書上印的是國學《弟子規》原著李毓秀,修定者是誰呢?在眾多版式本里,居然出現兩個人,一個叫賈有仁,一個叫賈存仁。哪個對?哪個錯?按照我的意見,應該是賈存仁。其中的考據太複雜,就不在這裡說了。

  一部並不古老,作者和修訂者,又沒有鼎鼎大名的'國學《弟子規》,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呢?當然,這是由這部書的本身所決定的。國學《弟子規》這部書是以《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開始的,是接著孔子來講的。核心思想是四個字:孝,悌,仁,愛,以三字一句的押韻方式形成。

  國學《弟子規》採用《三字經》的形式,用了僅僅三百六十句, 1080 個字的篇幅,對我們孩子的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等等方面的規範,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

  國學《弟子規》的文字,淺顯易懂,押韻順口,樸實無華,說理透徹,循循善誘,內容又來自於中國傳統的基本道德,基本的倫理,基本的規範,所以,極有影響,從清朝中晚期以後,就成為廣泛流傳的兒童讀本和啟蒙讀物。

  這樣一部書,也是我們今天所迫切需要的,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形成良好行為規範,懂規矩,守規矩的一部傳統教材。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