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中對應的小故事

弟子規中對應的小故事

弟子規中對應的小故事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易解】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故事】“融四歲,能讓梨。”說的是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易解】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衝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故事】重 義 輕 財

  卜式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賢士,他對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顧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後,兄弟倆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財產都讓給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頭羊,後來殖到上千頭,他買了房屋,置辦了土地。而這時弟弟因經營不善而破產,卜式於是把自己的財產分了一半給弟弟。卜式不僅不貪圖財物,而且為了照顧弟弟,還把自己的財產讓給弟弟,這一行為感動了當時的人,大家都說他是個重親情、不愛財的君子。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易解】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有事時,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故事】懂 禮 的 子 路

  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學識淵博,並以懂禮貌著稱。有一天,孔子走過庭院,要到門外去,恰好子路在庭院裡讀書,子路看到老師,立刻放下手中的書,對老師行禮。那時的“禮”是要鞠躬的,孔子並沒有看到他,只是看到了庭院裡的櫻花而停下腳步,子路就躬身站著,一直等到孔子看到他,那時他的身體已經痠麻得失去了知覺。孔子稱讚他說:“子路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學生啊!”

  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做到像子路一樣恭敬有禮,但生活中有些細節也應該注意,比如:我們放學回家,一定要同父母坐下來,給父母泡杯茶,坐10分鐘後,會感到心情很愉快,也許父母這時就會有感受要同你溝通,話就可以慢慢流露出來。假如坐10分、20分鐘父母無話,我們要跟父母交待一下,如果沒事,就告訴父母我要回房間去了,這叫“長無言,退恭立”。現在的孩子很卑慢,對長者的話聽不進去,更不會恭敬地向長者請教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無形當中給自己的德行造成了很大損失。孔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是一個人立足社會、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基礎。在21世紀的今天,禮儀已成為一個文明發達國家發展或民族進步、程序的衡量及體現。今天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必須學習和講究禮儀。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易解】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稍遠,約百步之後,才可以離開(敬老尊賢)。

  【故事】粗 心 的 司 機

  劉老師有一天看到一位老者的腳受了傷,就問他:“你的腳為什麼受傷?”他說:“搭朋友的車子,腳還沒有放進車內,這個司機朋友在前面沒有看到我的腳還在外面,就用力關車門,結果腳受傷了。”這位長者的腳三個月才好。可見我們在這一方面要特別的謹慎小心,如果老者乘坐交通工具時,我們要特別謹慎,保護他們的安全。送長輩離開,我們也要記得不是隻有送出門就好了,而是要保證長者安全地離開,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晚輩應盡的責任。

  弟子規的對應小故事就先分享到這裡,現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幾個生活小妙招:

  當我們處在梅雨季節的時候,空氣中溼度偏大,這時候我們家的牆壁、璃、傢俱等就在其表面液化成小水珠,遇到吸水性強的物體水分就進入其內,於是黴菌就滋生起來了。減少的辦法有:

  1、除了早晚換空氣,平時儘量少開門窗,房間最好平時關閉。

  2、換空氣後,開一會空調,用除水功能,降低室內溼度。

  3、在室內掛一支幹溼溫度計,作點觀察記錄,以便確定什麼時候該除溼防黴,什麼時候關閉門窗。

  4、間歇通風:下午是最佳時機,陰雨天把朝南或東南方向的門窗關閉,以減少水汽進入室內。中午,外面的空氣溼度處在最高值,不宜開窗,應在下午或傍晚,氣候相對乾燥的時候,開窗調節室內空氣。

  5、石灰吸潮:陰雨天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裝生石灰後放置於室內各處,使室內空氣保持乾燥。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易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小的行為。

  【故事】劉備教子

  三國的時候,劉備臨終時對兒子劉禪不放心,除了把他託付給丞相諸葛亮,還給劉禪留下了一封信來教育他。信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維德,能服於人。”這就是說,不要認為小得壞事就可以胡作非為,不要認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讓人信服。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逐漸放縱自己,最終蜀國被曹魏滅掉,劉禪也成了俘虜。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易解】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生活習慣),要保持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故事】 聶·政·養·母

  聶政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大俠士,很孝順自己的母親,父親去世後,他和母親一起生活。由於他是一個有名的俠士,所以常有人請他出門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但是有母親在,所以遇有危險的事,,聶政總是刻意迴避。

  一次,一位朋友要他替自己去刺殺仇人,聶政告訴那人說:“現在有母親在,不能出去,以後再說吧”。幾年後,聶政母親去世,他安葬了母親,就離開家為朋友報仇去了。這次出門後,聶正在也沒有回來,他刺殺了朋友的仇敵後死在了當場。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聶政孝母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當今社會,我們為了求學或生存,不可能不離開父母一段時間,但我們的心不能離開父母,要時刻惦念著父母,常常和父母保持聯絡,以免父母為我們牽腸掛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