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答謝中書書》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答謝中書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冊語文《答謝中書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及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精當的語言、佈局的匠心,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背誦、默寫全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 透過誦讀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透過想象再現景象,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純淨美好,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景色美、意境美。
【教學難點】
本文佈局的巧妙,設想透過學生再造想象來突破。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5分鐘
1、今天老師要來考考大家,多義詞掌握的情況。
請大家看大螢幕,上面有個“書”字,試試看你能用這個書字,組哪些詞語。
書本、書寫、書信、書桌、書包、書皮、判決書、楷書等。
2、請大家一不做二不休,繼續透過查工具書來解釋這些詞中“書”的意思。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書的註解:
書(shū) ①寫字;記錄;書寫。②字型。③裝訂成冊的著作。④書信。⑤檔案。
給剛才大家所組的詞語對號入座。例如:
書本——③裝訂成冊的著作 書寫——①寫字;記錄;書寫
書信——④書信 楷書——②字型
判決書——⑤檔案
二、引入課文,感知內容 10分鐘學生齊讀感受
(一)、下面要來考一考大家,讓大家“學以致用”。
1、請大家看大螢幕:“答謝中書書”中的兩個書該如何理解?
請大家根據自己的認識,猜想一下兩個書分別該怎樣去理解。(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
2、讓大家這樣憑空猜想兩個書的意思,似乎有些為難大家了。這樣吧,老師把“答謝中書書”的出處告訴大家,可能幫助大家正確理解“書”的意思。(大螢幕上展示《答謝中書書》一文)
請大家齊聲朗讀這篇文章,瞭解一下以“答謝中書書”為題的文章,會是一篇怎樣的文章,你能從中得到啟示嗎?
明確:本文屬於書信體裁的文章。
3、請同學們再來說說,讀了文章以後,你想怎樣理解這兩個“書”字?
書①:中書,南朝時候的官員稱謂。
書②:即書信,是文體的一種。
所以由此我們知道,“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給謝中書的一封信。
(二)、關於文章的一些知識介紹: 10分鐘 教師口述
1、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諡號貞白先生,丹陽秣(m)陵(今江蘇江寧縣)人。
2、謝中書,名謝微(或作徵),字元度,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豫章王記室,因曾任中書鴻臚(lú),故稱“謝中書”。
(三)、請大家齊聲朗讀這篇文章,來感受一下讀古人的書信的滋味吧。
三、深入探究,解析課文內容 15分鐘 講授和討論
(一)、根據課文導引部分的語言,引導學生在細讀語文的基礎上,全面品析文章。
有人評價《答謝中書書》“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請大家再讀課文,回答:
1、說它“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那麼這幅山水畫中有那些景色呢?
2、說它“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那麼這又是怎樣一首詩呢?
請將文中描寫山水美景的語句找出來,並使其呈現為詩歌的形式: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沈鱗競躍。
請大家來朗誦這首詩歌,領略一下詩歌所描繪的美景。
(二)比較《答謝中書書》和現在書信的聯絡點和不同之處,從而更深入地瞭解作者的內心世界。
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 請大家說說《答謝中書書》和一般現在的書信有什麼不同?
明確:描述的重點不同。一般書信重在透過文字,或說明寫信者的意圖,或闡明寫信者自己的觀點來勸說收信者,寫信有明確的用意。本文則大篇描繪美麗綺麗的景色,似一篇寫景散文。
2、兩者的相同之處是什麼?
明確:本文在最後一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點明作者的寫作意圖。
3、請大家帶著我們對文章的理解來品味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樣的文章?認真讀,仔細思考,相信大家會在我們共同學習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收穫。
明確:學生可以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的理解,要言之有理。
四、課外延伸
請大家用現代文來大膽地擴充套件描繪文中的景色,可以合理運用想象。
五、佈置作業:
A(學優生):完成練習冊
B(中等生):背誦課文,理解內容
C(後三分之一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句式整齊之美 四字駢句
↗ 山水相映 讚美
文章意境之美→色彩相配
↘ 晨昏變化 自豪
八年級上冊語文《答謝中書書》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文章多角度寫景、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
[能力目標]:
1、能夠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2、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優美的意境,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標]: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文章多角度寫景、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優美的意境。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教學匯入
集體背誦《三峽》後,教師匯入:同學們,學習了《三峽》這篇課文後,我們領略到了三峽的奔放之美、清幽之美以及悽婉之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山水美文《答謝中書書》,再一次感受中華大地如詩如畫般的美景。
(二)、明確教學目標
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1、多媒體配音示範朗讀(教師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奏,語調,感情等);
2、自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模仿朗讀的節奏、語調、感情等;
4、分兩大組進行朗讀比賽;教師做出評價;
5、全班齊讀;
(四)、文字解讀
1、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幻燈片出示問題)
教師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請用一個詞來概括?
(2)、文章可以分為幾層?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層層意?
(3)、文章是按照怎樣的結構來佈局的?
2、合作、探究學習,感悟文章之美。
1)、感受文章的畫面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教師提示: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文中一共描繪了幾幅風景圖畫?結合課文內容,給每一幅風景圖畫取名。
(教師舉例,如:高峰入雲圖)
(2)、根據課文內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畫面。
2)、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1)、課文中作者給我們描繪了優美的意境。細細品味文中寫景部分,分析文章的意境美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2)、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山川之美的?
3)、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文章語言清新凝練,言簡意賅,極富特色。細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並說一說,好在哪裡?
(例如:我認為“高峰入雲”,這一句中的“入雲”一詞用得很好。因為它寫出了山高聳挺拔的特點。而且“入”字把靜止的山給寫活了,顯得生動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見底、亂(“亂”可不可以用“齊”來替代)、躍、實是”等詞語。
4)、感受文章的人情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文章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麼知道的?
3、質疑問難:
你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你不理解的問題,請大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討論解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共同討論釋疑)
七、知識遷移:
1、教師提示:這篇課文不僅景美情真,語言凝練,而且在寫作方面給了我們不少啟發。請同學們回顧一下,這篇課文在寫作方面有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去借鑑呢?(學生歸納,教師板書)
2、練筆:教師播放一段有關長城的影片影象,要求學生運用多角度寫景、寓情於景的方法寫一段文字。
3、朗讀學生作品。
八、小結
同學們: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們膾炙人口的文章寫盡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讓我們去品味,讓我們去感懷。其實,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靈性感染著我們,只要我們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寬廣的胸懷去發現,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們的陽光將會變得更加燦爛,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無限的美好。
九、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題組訓練;
十、板書設計:
結構嚴謹:總 分 總
俯仰結合
多角度寫景: 動靜結合
視聽結合
借景抒情:熱愛自然之情,歸隱山林之趣
八年級上冊語文《答謝中書書》教案3
【導學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瞭解兩篇短文的思想內容。背誦並默寫兩篇短文。
2.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及佈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課時計劃】
2課時,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授課。
第一課時學習《答謝中書書》
學生齊讀導學目標,圈點關鍵詞,做到對學習任務心中有數。
情景匯入生成問題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碌於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的一剎那,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天的高遠,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水的澄澈……無不讓你心旌搖曳。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流動的山水詩,像畫又像詩,讓我們一同去欣賞吧!
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欲頹(tuí)沉鱗(lín)能與其奇者(yù)
2.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曉霧將歇(將:將要。歇:消散)
沉鱗競躍(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參與,這裡指置身其中)
3.一詞多義
欲夕日欲頹(將要)
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間。欲,可以理解為七情六慾)
4.古今異義
四時俱備古義:季節
今義:時間曉霧將歇古義:消散
今義:休息
夕日欲頹古義:墜落
今義:消沉,萎靡
5.詞類活用
五色交輝(輝,名詞作動詞,輝映)
6.朗讀指導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7.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他曾經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後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8.背景介紹
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任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徵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字
1.疏通文意
看課文註釋,瞭解大意。小組合作,結合註釋,翻譯全文。
2.整體感知
課文可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內容分別是什麼?
【交流點撥】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雲”,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後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後以感嘆總括前文。
步驟三:文字精讀把握情感
1.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交流點撥】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添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清幽雅靜,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麼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多麼清靜幽寂的暮景。三種美交替出現,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卷。
2.深入研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交流點撥】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實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字裡行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總言之,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用寥寥數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絢爛,生命勃發,靈動飛揚。透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山林,歸隱林泉的志趣。
積累古詩詞裡描寫山和川的詩句。
①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②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附:板書設計】
總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寫景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變化之美
抒懷——欲界之仙都;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課後反思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不足之處在於:
八年級上冊語文《答謝中書書》教案4
教學目標:
1 、瞭解作者的有關情況,背誦課文。
2 、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體驗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
感知景物描寫方法,體驗歸隱情趣。
教學準備:幻燈機,錄音機,練習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同學們,我們曾隨著酈道元一起暢遊三峽,領略了它的雄奇險拔、清幽秀色。其實,莽莽神州,高山大嶽,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畫的風光無不讓人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再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二、(首先看文章的題目和背景)
出示大螢幕
1題解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徵)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出示陶弘景照片)大螢幕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陶隱居。南朝齊梁間文學家,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好讀書,喜道術。20歲前曾擔任諸王的侍讀,37歲(齊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辭官隱居於句容茅山,繼續鑽研學問,煉丹習道,並遍遊名山,尋訪仙藥。粱武帝蕭衍早年曾和他交遊,即帝位以後經常向他諮詢國家大事,時人謂為“山中宰相”。著有《陶隱居集》。
三、齊讀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理解背誦課文。
3、品味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純淨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四、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
(1)多媒體顯示優美的山水圖畫,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奏。
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2)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奏。
(3)選一學生讀課文,其餘同學點評。
(4)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質疑答疑。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並向全班質疑問難。
(3)多媒體顯示下列詞句,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內容如下:(重點測試)
四時俱備:俱,全都
曉霧將歇:歇,消散夕日欲頹 : 頹,墜落。沉鱗競躍 :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爭著跳躍(出水面)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yù ,參與,文中指欣賞。譯為: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理清背誦思路(介紹你背誦的竅門)
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佈局,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看看應該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間有何聯絡?
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雲”,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後以感嘆總括前文。
結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學生自己背誦,然後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背誦競賽,看誰背的又快又準確。
五、賞析寫景,體驗感情
1 、找出文中寫景的語句,體會作者寫景的特點。
提示從以下幾方面賞析:描繪的景物;優美的意境;點睛之詞;
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點撥。
明確: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繽紛的色彩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麼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