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全詩
全文一:
登雀樓
唐代·李益
雀樓西百尺,汀洲雲樹共茫茫,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
【作者簡介】: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廣德二年(764)隨家遷居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授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尉。多次從軍邊塞出任幕僚,脫離軍府後漫遊江淮,入長安歷任中書舍人、集賢殿學士、右散騎常侍等職,終於禮部尚書銜。中晚唐的重要詩人,尤以七言絕句和邊塞詩著稱。有《李君虞詩集》。《唐才子傳》卷4有傳。
全文二:
登雀樓
盛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註釋】
1.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依:依傍。
4.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5.窮:盡,使達到極點。
6.千里目:眼界寬闊。
7.更:再。
【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全文三:
登雀樓
唐·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註釋
⑴(guàn)雀樓:古名鵲樓,因時有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
⑵迥(jiǒng)臨:遠道而來。飛鳥:指雀。
⑶天勢:天體的勢。圍:這裡有“籠蓋”的意思。
⑷斷山:指西山之間。
譯
遠道來登雀樓,樓閣高比人間。天空籠蓋著遼闊的原野,奔明的黃河瀉入群由之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