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創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創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雲:“《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採其尤豔麗者以為此曲。”

  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

  張若虛的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目前具體的創作背景已不可考。

  作品賞:

  這首詩以寫月作起,以寫月落結,把從天上到地下這樣寥廓的空間,從明月、江流、青楓、白雲到水紋、落花、海霧等等眾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婦種種細膩的感情,透過環環緊扣、連綿不斷的結構方式組

  織起來。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

  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轉情換意,前後呼應,若斷若續,使詩歌既完美嚴密,又有反覆詠歎的藝術效果。

  前半部重在寫景,是寫實,但如“何處春江無月

  明”、“空裡流霜不覺飛”等句子,同時也體現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覺。後半部重在抒情,這情是在景的基礎上產生的,如長江流水、青楓白雲、簾卷不去、拂還來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結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織成有機整體。

  詩歌寫了許多色彩鮮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雲、青楓等等,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靜謐的詩境,這種意境與所抒發的綿深摯的情感,十分和諧統一。

  詩歌每四句一換韻,平仄相間,韻律婉轉悠揚。為了與纏綿的感情相適應,語言採用了一些頂針連環句式,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一唱三嘆,情味無窮。對偶句的使用如“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等等。句中平仄的講求如“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婉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變換與律詩相同,使詩歌語言既抑揚頓挫,又清新流暢。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楊廣此首借題生義,一掃豔媚。黃昏遠長江岸,暮靄沉沉,江水浩。“平不動”是水波不興。江面平坦寧靜,江邊春花如火,開得滿滿當當。他寫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將月去”,“帶星來”將水波激盪,月星交輝的`情景寫得極宏大,於寫景的壯闊中寫出了時間的流逝。寥寥四句詩,將春江花月夜收納其間,繪出一幅江月勝景圖。“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緩緩讀來,如欣賞清秋月夜之畫,風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實,一個“將”字,一個“帶”字,都是比較虛的動詞,不會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穩美感。

  總而言之,詩人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歎大自然的綺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愛情把遊子對思婦的同情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而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優美而遠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