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古詩全文

春江花月夜的古詩全文

春江花月夜的古詩全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古詩的型別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的古詩全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張若虛】

  體裁:【樂府】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花搖情滿江樹

  古詩春江花月夜賞析

  初唐詩人張若虛是廣陵人,他的傳世名作只有“孤篇橫絕”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詩雖纖美,卻是從容大氣,充滿詩情畫意。

  寫於大唐初始的《春江花月夜》,既雍容又純潔,展現在眼前的是那麼富有生命活力的純潔詩意。今天,車行潤揚大橋,橋下的長江依然闊大,江面上征帆點點。只是,一切都是那麼工業化,真的很難再尋找那份初始的純美。

  瘦西湖公園亭臺錯落,美景如畫,一簇簇的遊人穿行其間。對著“錦泉花嶼”,有著宛轉碧水和鮮花青草的水岸,我不勝喜愛,試圖想象詩中的“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那樣如詩如夢的美景。今天的花嶼和昔日的芳甸也許還有些相似,那麼花嶼的邊上還找得到當初江邊那個思戀情郎的女孩嗎?我不禁恍惚了。

  《春江花月夜》的場景日日在瘦西湖邊上的舞臺上上演著,今日的揚州人以此炫耀。夜晚,我穿行在東關古街的熙攘人流。今晚沒有月光,所謂的“春江花月夜”此刻只有“夜”還在。然而,長長的街市,燈火璀璨,如明澈的月色,如繁花盛開。人們享受著這人間盛景。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月似乎也不曾相似,純潔的《春江花月夜》只是過往的曾經。然而我感到,“春江花月夜”並沒有失落,比如其中的繁華,還有人們對詩意的渴求,生命的力量……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遊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