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原文翻譯賞析及閱讀答案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1.這段詩歌共描述了哪幾種景物?
答案: 春、江、花、月、夜五種景物。
2.“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段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體現了詩人對宇宙生成、人類本源的思索,對人類在宇宙間生存狀態的思考:宇宙永恆,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暫;而整個人類又是代代相傳,無窮無盡,與明月共存於天地之間!感情哀而不傷,充盈著熱烈、達觀之氣。
3.“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這四句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案:
4.這一詩段描寫了哪幾種人物形象?刻畫了他們怎樣的內心情感?
答案: 遊子、思婦。羈旅之愁,相思之苦。
二:
1、體會《春江花月夜》深沉、寥廓、寧靜、悵惘的藝術境界,並找出有關詞句,具體說明
(①景。詩人把遊子與思婦之間的離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春江潮水”“海上明月”“芳甸”“花林”形成了寥廓、寧靜的意境。 ②情。以良辰美景襯出遊子與思婦之間的離愁之苦,“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悵惘;又以細節描繪“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表現一種愁苦。③感。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裡那離愁就越發顯得濃郁。“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現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種對於宇宙和人生的真摯的探索,深沉而有意味。)
2、《春江花月夜》,題目共五個字,代表五種事物。你認為作者重點寫的是哪一個字?為什麼?
(《春江花月夜》,題目共五個字,代表五種事物。全詩便扣緊這五個字來寫,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圍繞著月作陪襯。詩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後就月下的思婦反覆抒寫,最後以月落收結。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配合著,構成完整的詩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藝術境界。)
3、下面兩句詩中,在流傳的不同版本中出現了不同的用字,請結合你對詩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為它們選擇最為妥帖的字,並說說理由。
(1)“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你覺得作“只”好還是作“望”好?
(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覺得作“待”好還是作“照”好?
(“只”字寫出了月圓而缺;月缺而圓,年年相望,只是如此,從來沒有兩樣的明月,人哪裡比得上明月之長在永恆的情景,而且與“無”字相對。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豐富多彩的人生卻是“代代無窮已”的,這樣也就與“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樣獲得了永恆。“望”字雖然也寫出了江月互望的動作神態,也包孕瞭望月之人的悵惘之情;但從前後對應、簡潔來說,還是選“只”好。)
(“待”字表現出了明月徘徊,像是在等待什麼人似的,但又永遠不能如願的情境;而“照”字只表現出了月光照人的情景,缺乏“待”字的悠遠和悵惘的意境。)
翻譯: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春江花月夜》,題目共五個字,代表五種事物。全詩便扣緊這五個字來寫,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圍繞著月作陪襯。詩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後就月下的`思婦反覆抒寫,最後以月落收結。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配合著,構成完整的詩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藝術境界。
這首詩對景物的描寫,採取多變的角度,敷以斑斕的色彩,很能引人入勝。同是月光,就有初生於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覺的月光,有妝鏡臺上的月光,有搗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麼富於變化!詩中景物的色彩雖然統一在皎潔光亮上,但是因為襯托著海潮、芳甸、花林、白雲、青楓、玉戶、閒潭、落花、海霧、江樹,也在統一之中出現了變化,取得班斕多彩的效果。
詩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遊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
全詩以月為中心,春、江、花、夜作為月的陪襯,主客巧妙地配合,敷以斑瀾的色澤,構成一幅如夢如幻般的空明純美的詩境。全詩由皎潔的月光,鋪寫到海潮、芳甸、花林、白雲、青楓、玉戶、閒潭、落花、海霧、江樹、良辰美景又與人生的短暫與愁苦構成對應,抒發了詩人淡淡的感傷和幽幽探索的心境。
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詩歌史上的地位,聞一多稱“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孤篇壓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