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答謝中書書> 初二語文《答謝中書書》課堂實錄

初二語文《答謝中書書》課堂實錄

初二語文《答謝中書書》課堂實錄

  引導語:初二語文《答謝中書書》課堂實錄小編已經整理好了,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初二語文《答謝中書書》課堂實錄

  【課前互動】

  師:第一次見面,大家覺得拘束嗎?

  生:不拘束。

  師:老師發現大家都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在看著我,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現在站在你們面前的這個陌生老師姓什名誰啊?

  生:想!

  師:好,那老師就來考考大家。我的姓啊就“埋伏”在下面這兩個句子裡,大家來猜一猜。“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注意哦,在這兩個句子裡的某個字加起來就是老師的姓了。

  生:姓關。

  師:不對。別忘了還有一個句子哦。

  生:鄭!

  師:為什麼是鄭呢?

  生:關加耳,就是鄭!

  師:同學們真聰明,完全正確。我啊,就姓鄭。很高興今天來到這給大家上課。也希望大家能把剛才這種積極的表現帶到我們的課堂中,今天啊,讓我把我的微笑留下,把大家的精彩表現帶走,好不好?

  生:好!(不夠大聲)

  師:好不好?(做出一個傾聽的姿勢)

  生:好!(齊整、堅定)

  【教學過程】

  一啟用思維,匯入新課

  師:剛才老師是請大家動了動腦筋,現在啊,老師要請大家來欣賞美麗的風景。(出示風景圖),大家從眼前的畫面裡看到了什麼?

  生:山,水,樹……

  師:什麼樣的山,什麼樣的水,什麼樣的樹呢?請大家來具體描繪一下你眼前的這幅畫面。

  生1:翠綠的樹,清澈的水。

  生2:樹很綠,水很清,很有大自然的氣息。

  生3:水清澈如鏡。

  師:說得好,老師覺得如果能多運用我們學過的修辭手法,描繪得更具體些,那就更好了。大家都感受到了眼前這幅畫面所展現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山明水秀,綠樹成蔭。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遊山玩水,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描繪山水風光的優秀詩句。比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

  生:“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

  師:如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

  生;“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

  生:“奔流到海不復回”

  師:又如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

  生:“青山郭外斜”

  師:這些優秀的詩句真是不勝列舉。你看,好山,好水,好畫,好詩。而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篇文章,更是被稱為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既像畫又是詩,那會是一篇怎麼樣的文章呢?我們馬上一起來感受和學習這篇短文《答謝中書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課題。

  師:大家注意這個課題,“答謝中書書”兩個“書”字連一起,這題目是什麼意思啊?

  生:“謝中書”是個人名,題目的意思是給“謝中書的信”。

  師:哦,這位同學認為最後一個“書”是指信,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以及他當時寫作的背景,看看這位同學的解釋對不對。(出示課件)

  [知識拓展]

  答謝中書書

  朝代:南北朝

  作者: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夕日 一作:陽)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註釋

  1.答:回覆。謝中書:即謝微(一說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談:共同談賞的。

  4.五色交輝:這裡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5.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6.四時:四季。俱:都。

  7.歇:消。

  8.亂:此起彼伏。

  9.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10.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11.實:確實,的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

  13.復:又。與(yù):參與,這裡有欣賞領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鑑賞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全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於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雖然平和卻很自然,且立意高遠;接著的“高峰入雲,清流見底”至“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不足五十個字,卻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靜物和動物,各自躍然在目,不絕於耳;形態各異,卻渾然一體,鮮活如生。閱讀全文,則朗朗爽口,美文麗句脫口而出,頓時吐氣如蘭。“實是欲界之仙都”,這歸納之句又回首返顧,使得全文前後呼應,上下貫通。就是最後簡短的議論,也是言簡意賅,切中文義。

  統觀全文,語言精練。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組成一部分,少一字會斷章離義,多一字便畫蛇添足。一個景物,僅僅四字,便描繪恰當,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心聲一句話,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頹”,勢在必然。“沉鱗競躍”,變化突然。分析文章結構,亦不失巧妙,雜而不亂,結合有序。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盪,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並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出多麼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創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的文學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