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教案 課堂實錄
白居易的《長恨歌》本詩取材於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這首詩創作於元和元年,當時詩人正在山西周至任縣尉。
長恨歌教案 課堂實錄1
學習目標:
1.學會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鑑賞詩歌主題。
2.掌握詩歌抒情所採用表現手法。
學習重點、難點:詩歌主題的理解。
【知識連結】
1.作者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倡導新樂府,作品有諷諭詩、閒適詩、感傷詩等,風格平易自然、淺切流暢。作品多收錄於《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出身於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親都是朝廷官員。他自幼聰明,五六歲便學寫詩,九歲便能夠辨別聲韻,讀書也特別刻苦。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時期,曾經集中、統一而強大的唐帝國,已逐步滑坡。
2.李、楊的故事:
唐玄宗是開創開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楊玉環是蜀州司戶楊玄瑛的女兒,隨叔父楊玄琰入長安,及笄,嫁與玄宗第十四個兒子壽王李瑁為妃,後為李隆基看中。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鬆弛。得楊玉環後,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天寶十四載(755),手握重兵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的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公元756年,李隆基偕楊玉環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陝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難,先殺了楊國忠及楊貴妃的兩個姊妹,又逼著唐明皇將楊貴妃賜死,以謝天下。迫於情勢,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縊死楊貴妃。
3.歌行體:
“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篇幅可短可長,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聲韻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比較靈活。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長恨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適的《燕歌行》。
【方法指導】
1.課前根據註釋閱讀課文,劃出不懂的句子,上課時透過與同學討論或詢問老師解決。
2.熟讀成誦並仔細閱讀知識連結部分,試著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探討詩歌主題。
預習案
一、 給加點的字注音
漁陽鼙鼓霓裳羽衣千乘萬騎因利乘便跨下坐騎花鈿委地
翠翹金雀天旋日轉椒房阿監監視監獄耿耿星河翡翠衾寒
臨邛道士西廂玉扃珠箔銀屏仙袂飄含情凝睇釵擘黃金
二、 給加點的詞注音並解釋
1.黃埃散漫風蕭索
2.雲鬢半偏新睡覺
3.遂教方士殷勤覓
4.臨別殷勤重寄詞
三、 結合註釋閱讀課文,移注重點字詞,劃出不理解的句子。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結合註釋理解文意並理清文章思路。
一、訂正預習案的'內容
二、誦讀正音(聽錄音,指名讀,齊讀)
、合作探究:
小組內討論解決疑難句子,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師生合作解決。
請你試著用詩化的語言來概括一下各層次的大意。
第一部分:開頭到“盡日君王看不足”
概括:
第二部分:“漁陽鼙鼓動地來”到“夜雨聞鈴腸斷聲”
概括:
第三部分:“天旋日轉回龍馭”到“魂魄不曾來入夢”
概括:
第四部分:“臨邛道士鴻都客”到最後
概括:
四、課堂檢測:
(一)名句默寫。
1.,六宮粉黛無顏色。
2.雲鬢花顏金步搖,。
3.,在地願為連理枝。
4.遂令天下父母心,。
5.天長地久有時盡,。
6.,對此如何不淚垂。
7.,驚破《霓裳羽衣曲》
8.,兩處茫茫皆不見。
9.玉容寂寞淚闌干,。
10.,天上人間會相見。
(二)、解釋加點的字詞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2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3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4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5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6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7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8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9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10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