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送崔子還京賞析
《送崔子還京》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二句寫崔子獲歸長安的喜悅;後二句寫自身仍得滯留異域的苦悶。全詩採用了詩家慣用的對照手法,寫喜用“揚鞭只共鳥爭飛”,寫苦用“雪裡題詩淚滿衣”,一喜一憂都反映出久成塞外之人的戀鄉心情。全詩寓情於景,渲染得力,餘韻悠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岑參送崔子還京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送崔子還京
岑參 (唐)
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裡題詩淚滿衣。
【注】
此詩作於西州。西州屬於唐朝北庭節度使轄區。此詩應是詩人在北庭任職時所作。
天外:指塞外離家鄉遠得好像在天外一樣。
交河:指河的名字。
爭飛:爭著和鳥兒飛,比喻急切的心情。
1、第二句中的“爭”字用得好,好在哪裡?請簡要分析。(3分)
2、“雪裡題詩淚滿衣”一句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爭”爭搶之意,運用擬人手法,把好友得以從天山返回京城時一路策馬揚鞭,疾馳飛奔,彷彿要與天山鳥兒一道爭相在空中自由飛翔的情狀生動地表現出來,細膩地刻畫出了好友獲歸時的急切、激動與欣喜若狂的心理。
2、詩人描寫風雪中題完詩不覺淚水已經沾滿了衣服這一情景有兩層含義,一是抒發了對好友還京離去的不捨,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詩人由朋友的迴歸想到自身仍得滯留異域的苦悶和久戍塞外的思鄉之情。
解析
1、共鳥爭飛。此中爭字顯示詩人好友騎馬好似要和鳥比速度,可見其急切的心情。答題時要先點出表現手法,再結合送君九月交河北及註釋,描繪出作者疾馳飛奔的情景,最後點出其心情。
2、這句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對友人的依依不捨易答,還要注意其另一層含義。此詩應是詩人在北庭任職時所作,詩人在外很久了,既有思鄉之情,又有無奈。所以答題時要答全面才能得分。
句解:
揚鞭只共鳥爭飛:一句說明岑參想還京的欣喜急切的心情,揚起馬鞭拼命趕路像和鳥兒爭先一樣。
雪裡題詩淚滿衣:一是對好友還京離去的不捨,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滯留異域的苦悶,久戍塞外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送崔子還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一首送別詩作,描寫了詩人送友人崔子歸京的情景。即寫出了友人崔子即將回京的喜悅,又寫出了詩人對於自己不能回京的苦悶心情,抒發了戍邊之人對故鄉的思戀。
前二句寫崔子獲歸長安的.喜悅,後二句寫自身仍得滯留異域的苦悶。這一喜一憂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戀鄉心情。由於寫喜用“揚鞭只共鳥爭飛”,寫苦用“雪裡題詩淚滿衣”,極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為人所愛賞。
古代交通、通訊不發達,別離是人生中一件大事,因而送別詩、留別詩也特別多。然而“別雖一緒,事乃萬族”(江淹《別賦》),從故鄉送朋友外出是一種別,在異鄉送朋友回鄉又是一種別。在後一種情境下,送行者往往更加傷情。此詩所寫,就是後一種情形。
詩的前兩句寫崔子還京時的欣喜輕快之情,遙想他人在長安所見詩人歸去的情形。按理說,送別詩本該是從分別之地起筆方是正宗,由此及彼以見別離之意。作者卻偏偏從長安的視角寫起,一匹馬從西面飛奔而至,好似從天外歸來。言“天外”者,一方面形容西域距長安路途遙遠,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崔子似乎從天而降的風采,陡增一股“神氣”,同時還照應著第二句“揚鞭只共鳥爭飛”。揚鞭時雙臂的起落富有節奏感,彷彿要與鳥爭飛,動作如此飄逸,心情之愉快自不必說。
詩的後兩句轉寫詩人自己,因送崔子還京而思念家鄉。“送君九月交河北”,補寫送別的時間和地點。作者有詩云“胡天八月即飛雪”,九月下雪自然更不稀奇。奇的是“雪裡題詩淚滿衣”的意境,雪是冷的,淚也是冷的,白雪中清淚灑滿衣衫,清苦之情寫的形象生動,感人至深。
此詩採用了詩家慣用的對照手法,前後彼此的心情形成對照。崔子一路飛馳,詩人自己卻“送君九月交河北”,被定在這一時一處,動靜相形,亦相映成趣。
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荊州江陵(今屬湖北)人。出身於官僚家庭,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遊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742~756)年間,兩度出塞,居邊塞六年,頗有雄心壯志。安史之亂後回朝,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轉起居舍人等職,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與高適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其詩題材廣泛。有《岑嘉州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