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岑參> 岑參 逢入京使

岑參 逢入京使

岑參 逢入京使

  岑參的《逢入京使》創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徵性境界,表現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原文: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註釋:

  1、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2、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3、龍鍾: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鍾。”這裡是沾溼的意思。

  4、憑:託,煩,請。傳語:捎口信。

  詩意: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

  熱淚溼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

  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賞析:

  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慾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鍾淚不幹”,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麼也擦不幹,以至於把兩支袖子都擦溼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www.lz13.cn)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乾淨利落,但簡淨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餘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是有這一特色。

  拓展閱讀:岑參七古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

  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徵,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