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鑑賞:《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岑參
引導語:岑參的《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中表現了作者把國事放在首位的動人心情,今天我們來做一下這首詩的高考閱讀訓練題。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
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遲,私向夢中歸。
【注】 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魯木齊。
閱讀訓練
8. 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9. 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答案】
8.本詩描寫的邊塞風光並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於想象。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於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的“聞說”二字也表明後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答出描寫是出於想象的,給3分,進行簡要分析的,給2分)
9.第一問(3分):表現詩人雖有羈旅思鄉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第二問(3分):使得詩中的思鄉之情不至於流於感傷,也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解析】詩歌前兩聯借“聞說”他人之語,想象北庭“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的朔北風光,越是極寫北庭環境之寒冷艱苦,越能凸顯自己戍邊衛國、勤王立業的豪情壯志,頸聯以“白草”“青山”兩種典型景緻寫途中所見,尾聯則把忠君報國之志和思念故鄉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昇華主題、提升格調的作用。兩道考題前者要求考生對比常見的'景物描寫角度,發現該詩間接描寫的特點,從而認識到想象力在古代詩歌藝術表達中的重要作用。後
者雖然問的是最後一句的情感,其實就是結合最後一句談談全詩的情感。那麼結合題目、作者生平、主要風格,還有最後一句,可以看出岑參把保家衛國、完成王命和同家人團聚孰輕孰重分的非常清楚,雖然思鄉思人,但依舊以國家大事為重,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翻譯】:聽說輪臺這個地方,連年都可以看到大雪紛飛的景象。春風吹不到這個地方,朝廷派來的使節也應該很少啊。沿著滿是白草的路通向疏勒,翻過青翠的山經過武威。盡力王事怎麼敢在路途中耽誤,只能 夢裡面回到家鄉看看。
【賞析】:
本詩表現了他把國事放在首位的動人心情。
岑參是一個成功的詩人,但是從前作詩並不是一種職業。以後,作詩也不應該是一種職業。因此,他覺得自己“入錯行”還是可以理解的。
岑參一生中幹得最沒勁的時候是他在朝廷裡當諫官的時候。雖然那時候他在寫詩時也展現出了比較高超的技能,但比起他當年從軍時作的詩,還是遜色很多。那時他隨軍遠征西北,面對大漠、戈壁、天山、飛雪,寫下了一生中最燦爛的詩行。
這首詩說不上有多“燦爛”,但是可以看做是岑參的“創作大綱”。讀著詩中“輪臺”、“雪飛”、“春風”、“白草”等關鍵詞,可以想起他的《輪臺歌》、《白雪歌》、《走馬川行》等幾大傑作。
詩的最後兩句很有創意,把忠君報國之志和思念故鄉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