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岑參> 古代詩人岑參的讀音

古代詩人岑參的讀音

古代詩人岑參的讀音

  岑參以好奇的熱情和瑰麗的色彩表現塞外之景。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那麼除了岑參的詩歌,大家對於他的其他方面有哪些瞭解呢?

  古代詩人岑參的讀音

  曾子即曾參,生於公元前505年,卒於公元前436年,春秋魯國人,孔子學生。據宋代鄧名世的《古今姓氏書辨證》,太子巫居魯國南武城(即今山東費縣)“巫生夭,為季氏宰;夭生阜,為叔孫氏家臣;阜生點,字晰;點生參,字子輿;參生元,申”。

  《孔子家語》卷九: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參後母之無恩,而供養不衰。及其妻不賢,因出之終身不取妻。

  曾參父子同為孔子學生,而曾參學問見長於其父。孔子的“弟子三千”中有其父,而“賢人七十二”中卻以曾參為首。曾參除學問外,尤以仁孝著稱。《論語》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曾參首先提出,而為孔子採納的修身養性方法。據傳《大學》的作者就是曾參,曾參也是《孝經》的作者,有人說曾參實為孔孟學說的承上啟下者,所以世人尊其為“宗聖”,稱為“曾子”。

  曾參的“參”的讀音究竟是shen,還是 can?

  我就此事,問過我的祖輩,他們念過私塾,聽他們的老師口耳傳授——都說讀“shen”。就習慣而言,曾參之“參”是念作shen的。清初學者車萬育(1632-1705,湖南邵陽縣人,康熙三年進士,授戶部給事中,後升掌印)著《聲律啟蒙》是私塾教科書,也是舊時習詩作對的入門書。《聲律啟蒙》的 “十二侵”—— 眉對目,口對心。錦瑟對瑤琴。曉耕對寒釣,晚笛對秋砧。松鬱郁,竹森森。閔損對曾參。……

  毫無疑問,這裡“曾參”押的是“侵韻”,參讀作shen。那麼車萬育編書依據什麼呢?我認為是依據唐宋詩。

  在唐詩中有一首宣揚孝道的五言古風——白居易《慈烏夜啼》: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畫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這首影響深遠的詩,解放前國文教科書選過,今天仍用作臺灣省的初中課文,押的還是“侵韻”。

  到宋代,王安石兩次把“曾參”寫入詩作,如:留犁撓酒得戎心,並夾通歡歲月深。奉使由來須陸賈,離親何必強曾參。《次韻平甫喜唐公自契丹歸》,《全宋詩》卷556): 東浮溪水渡長林,上坂回頭一拊心。已覺省煩非仲叔,安能養志似曾參。(《初去臨川》,《全宋詩》卷562)。

  可見,唐宋詩人的作品中的曾參之“參”念 shen,不可動搖。

  北宋有位詞人叫高似孫,對此質疑過,他認為:曾子者曾參……予讀先太史《史記注七十二弟子傳》參字子輿,晉灼讀音“如宋昌驂乘之參”因並及之。(《子略》卷一“曾子”條)。高的觀點是——曾參之“參”通“驂”(獨轅車所駕的三種馬),念can;可惜這一觀點後世應者寥寥,只有明末清初人周亮工(1612--1672)筆記集《因樹屋書影》轉載了一下,這是學者在書齋裡的發現“趣味”,社會知曉面不廣。而清初人把“曾參”編入教科書,家弦戶誦,三尺童子皆知,所以積非成是,約定俗成。所以解讀《論語》的權威著作——楊伯峻《論語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所附《論語詞典》,以及《論語辭典》(安作璋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頁310,2004年7月)都注作“音 shen”。

  至於有關漢初名相“曹參”名字的讀音,《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歷史卷》注作讀音“shen”。筆者應該讀can,因為曹參字敬伯,理所應當念“參拜”之“參”。 有關詩證見蘇軾寫給黃庭堅的作品,如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且復歌呼相和,隔牆知是曹參” (蘇軾《再和二首》, 《全宋詩》卷81)句,押的'就是“覃”字韻,足可證。

  還有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其人資料缺乏,故很難從他本人身上得到有效資訊。已故文史學者蔣逸雪先生認為“岑有高峻義,故連類相屬名參商之參”(王驤:《懷念蔣逸雪前輩》,《鎮江史志通訊》1985年),《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注作讀“shen”。這說法值得商榷。筆者查到岑參曾祖文字、伯長清、父植,特別是乃兄岑況頗有文名。杜甫詩讚曰;“岑參兄弟皆好奇”。岑參幼年喪父,由岑況教養長大30歲,應舉登進士第。與哥哥取名“況”(“況”作“比況之況” 義)相聯絡,岑參之“參”有“比勘、驗證”義。著名華人學者葉嘉瑩教授2004年7月25日在題為《杜甫詩在寫實中的象喻性》的講演中說:岑參的 “參”字,有不同的讀音。由於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參”讀作“深”,所以西方很多人在翻譯的時候都把岑參的“參”也拼成“深”的讀音。可是根據考證,這個字不應該讀作“深”而應該讀作“餐”。因為岑參曾寫文章說他的祖先有很多人都參與公卿之位,他們家裡希望他也能夠參與公卿之位,所以取名岑參。

  因此,從俗以及歷史傳統,曾參之“參”念shen,曹參、岑參之“參”念can;如果嚴守古人名字解詁的規矩,三人名字的讀音應該一樣,都念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