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讀後的感受
《背影》是朱自清在上個世紀20年代寫的作品。雖然時代離我們很久遠,但仍能感覺到他們父子間那濃濃的感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背影》讀後的感受,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篇一:《背影》讀後的感受
收到老師要求家長寫篇關於讀《背影》隨感作文的簡訊,頗感意外。整整25年了,不曾應老師要求寫過作文了,可這回卻不一樣,是女兒的老師讓的,自然不能不寫。提筆之時,窗外天空陰鬱,秋雨綿綿,瑟瑟之感。雖是午後,卻也須點燈,燈下獨自思量,感慨這如流的時光。
我讀朱先生的《背影》好象是26、7年前的高中,語文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他陰陽頓挫、搖頭晃腦地為我們朗讀完,便開始獨自感慨好文章,還讓我們必須背下來。那時15、6歲的我們,其實真的沒覺得寫得多好,不就寫老爸有點迂腐,老爸送他到車站,為他買桔子,還寫信給他嘛。甚至在心中還暗暗怪,買個桔子就掉眼淚了,當時我老爸給我送輛腳踏車也沒掉淚呀。再說文中最後老爸來信說連寫信都困難了,為啥不回去看看,為啥不將老爸接來同住呀……如此想著,如此胡亂揹著,為了應付可恨的考試,也就這樣過去了!
前些日子的一天傍晚,我和幾個朋友到清華,還特地去了朱先生舊居處,居前便是那荷塘,初秋荷花已凋,但水清葉綠,門前古樹參天,曲徑通幽,物是人非,唏噓不已。便遙想先生當初《荷塘月色》的心境,想《春》的蓬勃,想《匆匆》的無奈,便也聯想到《背影》的深沉。隨著自己經歷的愈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朱先生這些文章便如他的品質,愈來愈打動著我。現在想來,不是先生的文章不好,是自己的感悟太淺。
今天,已不用重讀《背影》這樣的好文章了,因為其文字已刻在腦中,其深情已浸在心裡。已過不惑之年的自己,何嘗不被父親的背影深深觸動……
我的父親是一個老好人,不善言辭,也不做文章,一輩子只做了普通的糧站會計直到退休,由於家境貧寒,父親一輩子都極其節儉。18歲我高考進軍校便也參軍入伍了,從此便離開了家,離開了父母。22歲畢業分配到邊疆一干就是6年,那時沒有電腦,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話,一封信來回要1個月。每次來信都是父親親筆寫的,字跡特別工整。28歲我在新疆結婚,父親沒來,他說捨不得花來回的路費,給我寄來了他全部的積蓄2萬塊錢。後來我調到了北京、總參,父親每年冬天都會大包小包地來看我,在我這過年後就回老家,而每次來京,我都因他到處跑去買便宜菜、便宜貨而責怪他。老家的同學朋友每年春節都看不到我,問我為什麼不回家了,我說父母來京了。而我不知道父親來京是因為擔心老家條件差、冬天沒暖氣,我和老婆、孩子回老家不適應;擔心我們過年回家春運擁堵,來回辛苦……這樣又過了15年……
今年春節後,我送父母回老家,父親說明年春節不來了,我說為啥?他嘆了一口氣,喃喃地說:“孩子,爸老了,不想跑了,也跑不動了!”我忽然一陣揪心,想掉淚的感覺,嘴上還故作輕鬆地說:“老爸永遠不會老呵!”。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是我參加工作22年來第一次節日休假回老家,也是第一次7天都陪在父母身邊。我哪也沒有去,就陪在父母身邊,陪他們吃飯,陪他們散步,陪他們聊天。中秋節那天,我陪父母一起暮送夕陽,迎來一輪圓月,我們一起坐在公園空曠的草地上,躲過那些繁雜和喧囂,象小時候一家人坐在故鄉的小院一樣,舉頭望月,品嚐月餅,輕聲敘聊……父親說好多年都沒有這樣過中秋節了,這是他最好的中秋節。我心中一陣愧疚,一陣心痛。過完中秋,我要回北京了,父母送我,我右手拉著母親,左手攙著父親,一起過車流如織的馬路,父親說不是你拉著可不敢過這樣的馬路。晚上,我上了車,父親和我擺手,我分明看見父親眼裡含著淚,滿頭銀髮被晚風吹亂。車行了,走了很遠,我回頭,依然能看見晚風中父親略略彎曲的背影……
此時的.我,也如先生寫父親的《背影》時一樣,流下了眼淚,一份感動、一份悲傷:我在成長,父親在蒼老;我在遠方,父親在守望;我在奮鬥,父親在祈福!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先生的《背影》都向我們道出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父愛親情,向我們道出:“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感謝老師,給我們佈置這樣的作業,好讓我們能稍停一下匆匆的腳步,來感受這份親情這份愛,發自內心地為先生《背影》樸實無華的文字感動!感動豈在聲嘶力竭的歌裡,感動豈在光怪陸離的霓虹裡,感動豈在富麗奢華的物慾裡,感動就在我們如流的歲月裡,感動就在我們的身邊:父愛如山!如今身為父親的我,也一樣為女兒撐起一片天!
篇二:《背影》讀後的感受
記憶深處,總抹不去朱自清的《背影》,他細膩的文筆看似平淡卻令人刻骨銘心,像雲絮輕輕劃過天際,留下永遠拭不去的雲天愛語。
濃濃的父愛,讓人深深地懷念。在《背影》中,一位父親對兒女至深的愛,在朱自清筆下卻溢著獨特的傷感。父親家境貧寒,又遭突變,卻依然像每個父母一樣默默地關愛著兒女。在火車站上,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爬上月臺的背影,深深地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父親面對貧苦的家境,在一個人挑起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的同時,對兒子更是愛護有加。當作者去北京求學之時,年邁的父親還執意把作者送到北去的月臺,臨走時,留下了那一道耐人尋味的背影。
那是一道愛的背影,溫暖著每位讀者的心房,也觸動著每個兒女最柔軟的情感芳草地。
那也是一道愛的背影,在推開現實大門的那一刻,我們被深深地震撼!那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山崩地裂,摧倒生命無數!汶川,一個讓人聽到它便無限悲痛的地方。有多少父母,為了兒女的安危,留下了這一幕幕壯麗的背影。在樓房塌陷的那一刻,一位母親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僅有15個月大的孩子。她用精神肉體築成了一座永摧不毀的堡壘。沉重的水泥板、石塊砸下來,她紋絲不動。而更讓人驚異的是,孩子竟在母親的庇護下安靜地睡著了!母親最後留下的背影,那樣艱難卻又那樣堅強地匍匐著,守護著她身下摯愛的幼小生命。這是生命中最亮麗的背影,留給世人最偉大的母愛芬芳!
背影,無數的背影。抗洪搶險時,一個又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氾濫的生死關頭,日夜兼程趕赴災區。他們赤著腳走在嶙峋的石片上,被石子劃破了,咬咬牙,繼續在茫茫洪水中尋找受災人群;鐵釘深深地扎進了他們赤裸的雙腳,咬咬牙把鐵釘一拔,跟上隊伍接著扛沙袋 輕輕地來,默默地走,不留下一個姓名,只留下一個個在洪水中浴血奮戰著的背影,那樣疲倦卻又那樣巍然的背影,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精神長城,屹立在災難面前,抵擋!奮進!無畏!不屈!那一道生命中最壯美的背影啊,留給祖國的是晴空萬里、風和日麗!
背影,靜靜地來,悄悄地去。無論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水乳交融般的真摯情感,那是自然賦予人類最美的情感 愛!
背影,在我們的心頭蕩起那愛的柔波,一圈又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