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精選5篇)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精選5篇)

  在各個領域,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手抄報吧,藉助手抄報可以有效培養我們的動手動腦能力。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畫的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 篇1

  祭祀的方式有:

  1、零碳祭祀

  拒絕採用焚燒冥幣、燒香化燭、燃放鞭炮等舊有祭祀習俗,倡導採用鮮花祭掃、植樹祭掃、網路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環保的方式來寄託哀思。

  2、簡樸祭祀

  倡導“簡祭”“薄祭”“公祭”等新的祭祀形式,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相互攀比,抵制庸俗愚昧、封建迷信的祭祀陋習,使清明節祭祀由注重實地實物祭掃向以精神傳承為主轉移。

  3、健康祭祀

  倡導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緬懷與追思中增強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倡導參加郊遊、踏青、放風箏等民俗活動,舉行經典誦讀,烈士陵前入黨、入團、“成人宣誓”等活動,親近自然、陶冶情操,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4、安全祭祀

  增強安全意識,嚴禁在十字路口、社群樓院等公共場所和山場、林區等禁火區域焚燒冥幣、燃放鞭炮,嚴防火災和傷亡事故的發生。倡導平安出行,遵守治安管理秩序,合理安排祭掃時間和路線,避免發生各類安全事故,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有序的節日環境。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 篇2

  1、祭掃應到指定地點燒紙、焚香、放鞭炮。焚燒完畢,要等餘火燃盡方可離去。應避免在樹林、草地和草垛附近焚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最好攜帶鐵鍬、水桶等滅火物品,以防疏忽造成突發著火。

  2、佔用和堵塞消防通道,要保持消防安全通道暢通無阻。

  3、在野外祭掃時,要嚴格遵守當地野外用火管理規定,切忌亂扔菸頭。

  4、不要選擇在斜坡上燒紙,陡坡會自然改變火的行蹤,尤其是火的蔓延速度。大風天氣絕對不能燒紙。風會颳起燒紙,成為流動的火源並且加速火勢的蔓延。

  5、燒紙前,應清理乾淨燃燒點周邊的枯枝落葉等可燃物,斷絕燃燒媒介,同時要準備好充足的水和滅火器具,燒紙後要使用滅火器具或水徹底熄滅燃燒灰燼,並觀察一段時間確信死灰不能復燃後再離開。

  6、燒紙要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圍欄或在挖好的深坑中進行。阻燃圍欄要選用不宜燃燒的材料製成,要有一定的高度,防止燃燒物隨上升熱流飄出。

  7、自行駕車前往墓地掃墓時,切莫將車輛停放在消防通道上。祭掃應到指定地點,不能選擇在重要交通幹線及路口和市區大街小巷等公共場所。

  8、不要在小區草坪上、燃氣管道旁、高壓線下、汽車旁、化糞池邊、蘆葦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燒香紙,燃放煙花爆竹,防止因燃氣洩漏或引燃沼氣而發生爆燃。

  9、一旦突遇火災,要保持鎮靜,及時拔打119或110。逃生時,不要盲目跟從人流亂衝亂撞,要判明火勢,火苗燃燒方向,逆風逃生,果斷地迎風跑出火災包圍圈,切勿順風而逃。被大火包圍在半山腰時,應當使用溼毛巾遮住口鼻,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躲避不及時,應選在附近沒有可燃物的平地臥地避煙,不可選擇低窪地或坑、洞等容易沉澱煙塵的地方。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 篇3

  有關清明節的習俗:

  1、掃墓祭祖的習俗

  中國曆,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2、踏青的習俗

  清明之時,正值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3、插柳的習俗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節插柳植樹的風習,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說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後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並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後傳入民間。雖然有著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不離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

  4、清明遊樂的習俗

  清明節除了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習俗之外,還有大量純屬遊樂的風習,千百年來,倍受人們的喜愛,如延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和盪鞦韆等,也還有曾盛行一時,惟今已不復見的射柳和蹴鞠。

  5、牽鉤的習俗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常。

  6、放風箏的習俗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繫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7、盪鞦韆的習俗

  鞦韆最早叫千秋,相傳鞦韆為春秋時齊桓公從北方民族山戎所傳入,漢以後成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節、寒食節等節日的民間遊戲。鞦韆最初是用一根繩子,以手抓繩而蕩,後發展成於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而成。

  8、射柳的習俗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9、蹴鞠的習俗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戶外活動,像踏青、郊遊、盪鞦韆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餘,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在這些活動中,蹴鞠就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相傳蹴鞠早於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並列於兵書。

  近年來,在蹴鞠的發源地山東淄博又興起蹴鞠熱,許多市民參與其中,既鍛鍊了身體,又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民俗。

  10、鬥雞的習俗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11、蠶花會的習俗

  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近幾年烏鎮香市活動中的蠶花會,僅有迎蠶神、踏白船、翹高竿等幾個專案,大有潛力可挖。

  12、拔河的習俗

  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 篇4

  有關清明節的句子:

  1.清爽的楊柳風,溫潤的清明雨,柔嫩的陽春草,懵懂的早醒蟲。攜曉風微雨蟲鳴上路吧!

  2.清明節到了,老祖宗喊你們回去掃墓!三根香,一對燭,清明不能忘祭祖。紙要燒,揖要作,工作彙報要清楚。保護老小都平安,逝者安息生者樂!清明快樂!

  3.去掃墓,祭先祖,事業順,心情好,白天晚上沒煩惱。看春日,百花香,輕鬆自在負擔少。清明節,你要凡事看開,事事自在!

  4.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家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獨在異鄉為異客,清明佳節倍思親。遙知親人掃墓時,在此場上少一人。祝清明節快樂。

  5.雲朵裝點著天空的.精彩,問候裝點著友誼的精彩,真情裝點著歲月的精彩,清明裝點著春天的精彩!盼結伴踏青去,發條簡訊問候你,折柳祈相逢!

  6.清明節到了,如果你平安,我祝你快樂;如果你富有,我祝你健康;如果你幸福,我祝你甜蜜;如果你無恙,我祝你吉祥;如果你傷感,我祝你生命中沒有缺憾。

  7.清明節,雨下或不下,我的關心在那裡;柳插或不插,我的思念在那裡;酒喝或不喝,我的情義在那裡;你念或不念,我的祝福在那裡。祝你平安!

  8.清明節,雨紛紛,話養生,多珍重;踏青遊,好時節,防過敏,花草遠;蚊蟲叮,要防護,講衛生,防疾病;休息好,精神佳,心情好,更健康!

  9.清明節,小長假,願你背上安全的行囊,順著快樂的導航,帶上健康的行裝,朝著幸福的前方,心裡裝滿喜悅,手裡握住希望,向絢麗多彩的人生,快樂前行!

  10.清明節,小長假,憂愁煩惱都放下;去踏青,去旅遊,健康安全記心頭;出遠門,衣帶足,吃飽睡好精神足;多休息,多放鬆,甜蜜快樂放心中。

  11.清明至,祭先祖。攜家人,去掃墓。緬懷意,深情訴。人生路,莫停步。勤梳理,多回顧。平常心,把握住。柳色新,春莫負。多保重,情如故。

  12.讓風箏飛,飛走憂愁。請踏青去,去除煩惱。把祖先祭,祭走哀傷。將柳枝插,插滿生機。清明節至,祝你健康平安,幸福快樂。順風順水,吉祥如意。

  13.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曾在自己生命留下回憶的人,無論過去的還是現在的。清明節了,逝去的美好,記牢;現在的歡笑,擁抱;讓溫情傳進人人的手機號!

  14.清明時節故人憶,綿綿思緒難自已。回首往事情依依,更添悲情人哭泣。鮮花紙錢墳前祭,只願天堂無別離。保佑生者體康健,快樂幸福直到底!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 篇5

  1、清明掃墓怎麼淨身、防身

  取紅包袋一個,內中放七片榕樹葉與鹽米少許。若無榕樹葉,可以用艾草、芙蓉葉替代。在出發去掃墓前,把紅包放在上衣口袋,掃墓完成後,記得將紅包丟掉,不可帶回家,這樣做有助於避開不好的氣場。

  而為了保險起見,在掃墓結束後,建議大家到外面的餐廳吃飯,或是去商場買東西,亦或是外面公廁方便都好,然後再回家,這樣來避免不乾淨的東西跟你回家。

  2、掃墓忌諱嘻笑打鬧,也不能胡亂拍照

  墓地是先人的安居之所,所以掃墓時,記住不能做出對祖先不敬之事,諸如跨過墳墓供品,喧譁笑鬧、隨處小便等都萬萬不可。另外,清明掃墓是為了紀念祖先,這是後人帶著追思之意向亡靈敬拜的時候,因此自拍或合影的舉動都不合宜,更忌諱將墳墓拍入鏡頭。

  3、清明節掃墓用什麼花,穿什麼衣服合適

  清明節掃墓通常使用有思念和懷念含義的菊花,但花色不宜太豔,一般以白色、黃色最為適合,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葉較大的鮮花,如百合、康乃馨等,更能表現對先人的追思敬意。

  清明節掃墓為尊重逝者,衣著裝扮應該以自然、素雅端莊為主,一般是穿深色衣服而忌諱大紅大紫、過於暴露的衣著。另外需要注意,除了掃墓時帶去的供品,祭祀的花束和墓地的花草、昆蟲、野果,一定不要帶回家中。

  4、清明時節忌諱探視親朋好友

  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的特殊時候,一般不應安排清明節當天去探視親朋好友,這是為了避免不吉利。若是清明節之前已經提前掃墓了,那麼清明節當天可以到附近人多的地方走走,如人多的商場、市集等,到了晚上應該早點回家。

  5、掃墓當日一早,察看自己的額頭

  掃墓當日早上洗臉之前,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額頭,若呈現有烏黑氣色,則表示時運較低,在參加掃墓時,除了按照上文所述做好淨身、防身準備,也可在右手佩戴黑色系的水晶,或翡翠觀音、佛公、開運紅繩等,以此來幫助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