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後感3000字
摘要:《邊城》作者在文中淡化了翠翠與爺爺孤獨清貧的生活,卻儘量展現他們與自然和鄉人的和諧關係,構成了一幅像詩、像畫、更像音樂的優美意境。
《邊城》讀後感3000字(1)
前些天一場瑞雪,讓初春的空氣裡更沁著涼意。走進鳳凰以前,高高低低的懸樓吊腳,看不懂的苗族文字,在現代傳媒的渲染中勾魂攝魄,卻仍舊比不上此刻我眼前的神秘而真切。腳下這青灰色的石板路,說是後來翻新的,走的人多了,顏色也便漸漸淡了,再無法瞭解它的原貌。但這無關緊要,走在路上,還是有薑糖血粑鴨可以嘗,樓閣飛簷可以賞。
這裡青磚烏瓦,飛閣垂簷,纖道駁岸,自是與別處不同。江穿城,水面靜若琉璃,江底油油青軟泥清晰可見。款款行舟,兩畔吊腳懸樓,船伕山歌一曲,與吊腳樓上姑娘遙相應答。白塔青山,舟過之處,豔影盪漾,伊人如期。
一種浪漫情結融入進來。生之於詩,發之於天地山川,渾然天成。我快要在這詩畫入眠了,一覺醒來,興許又是一個別樣風情的好地方。
跳巖,江,吊腳樓,土家新娘,低吟著深遠悠長的牧歌,穿越時空緩緩走來。這安靜而憂鬱的牧歌,滋潤了沈從文的文筆,黃永玉的畫筆。沒有吶喊,卻喚醒了這裡的山川流水和這裡以花的姿態生活著的鳳凰人,喚醒了曾經樸素的歲月。
一路走走停停,停停寫寫,便遠落在隊伍後頭。工藝品店裡觀者如織,我在外頭怕是進不去,只好眯著眼睛站在日光下,享受淡淡的暖意。天上的雲,陌生地看著我,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我的尷尬。我以仰望的姿態與它對視,慢慢的竟是臉紅了。興許是怕我把它錯當棉花糖,它也行色匆匆地飄去。它的離開,似乎帶有一點責怪,在紛繁和喧囂裡呼吸太久,連冒險的勇氣也沒有。我低下頭來,大口地吸了一口氣。空氣裡天南海北的塵土,卻分明帶著一種民俗的芳香。
是的,我們深深知道,一個遊子無論身處何方,只要能夠聞到民俗的芳香,就彷彿回到了故鄉,疲憊的心安頓下來。一個民族只要守住自己的民俗文化,就能找到自己永恆的精神家園。
黃昏的光,覆蓋在這裡。小城披上了晚霞,氣氛開始變得曼妙而溫潤。一塊薑糖在舌尖上慢慢消融,微微的辣和恰到好處的甜,口齒留香。看過那手藝人制作薑糖時候的樣子,軟熟的薑糖搭在鉤子上,較重的一邊垂下來。手藝人見遊人噝溜溜地咽口水,便是毫不介意捏下一截新鮮薑糖來,贈與遊人。
古城牆下挫花的老婦,朋友給她拍照,她嘿嘿地笑起來,抬起眼來不自然地直視鏡頭,又總是很快低下頭去。還有揹著大豬的土家阿妹,以前只在很多書上看到過。那天黃昏,她向我迎面而來,與我交臂的時候,我看到她溼的睫毛,土家銀色的掛飾叮鈴作響,那些關於淳樸和心動的記憶又強烈了一些。
有人剪紙,有人作畫。有人手下能生出些肥嫩大鯉魚和精細雕花,有人,依山傍水,以青磚灰瓦作筆,以古老拙樸的石頭作畫。這裡的人,大多懂得手藝。一卷畫,在黃永玉的收藏館裡,置中央。畫裡讀鳳凰,又是別一番風采。挫花剪紙作畫唱山歌做薑糖的風景,把遊客也繡了進來。想起來,走在青石板路上,路過的風景,也會是這樣的一幅版畫,就像古老的膠片電影一樣演出,倒帶,重新演出,代代相傳。每一次重新演出,都需要帶著不一樣的心情去看,千年不變。鳳凰人自覺地恪守著文化的血脈,一些自由的程式,一個自己的姿態、一種自己的腔調、一些自己的手法,直通著遠古。
不只想把他們的容顏和輪廓留在我的相機裡,更想刻進我的生命裡,融入我的文字裡。
萬古悲風。鳳凰就這樣恬靜安然,以一種和祥和無爭的生活姿態,默默地詮釋著一種獨特的文化價值取向,而這種文化價值取向在今天顯得彌足珍貴。
天黑了。隔江吊腳樓掛起的紅燈籠亮起來,一盞盞,像夜裡柔情的眸。江淋漓,兩岸的.光和影倒映在江面上,影影綽綽,倒像一部在咿咿呀呀的電影。河燈漂游,江上不見鳥,舟多不泊在岸邊,遊人在走木頭樁,過到江的對岸去。露出水面的木頭樁不及成人小腿,沒有護欄,兩邊便是流水,若是不慎墜入水中,今夜選擇痛快地沐浴在江,也沒有什麼不好。
《邊城》讀後感3000字(2)
我所來自的城市,前些年建起了地下鐵。城裡的人是很鍾愛它。人們似乎願意起得很晚,然後在趕著上班,在地下鐵裡擠擠挨挨。有時候我站在地下鐵的扶手電梯下,仰著頭,能看到電梯的盡頭有一個發光的出口。我總是願意以為那是另外一個安靜的世界。只是,每次電梯把我緩緩送到岸來,外面車水馬龍的街口和日無暇晷的面容,像些離離的野花與伶仃的浮草,讓我在來來往往的人群裡,不知所措。
風貼著江面吹過來,我不自覺地縮縮腦袋,一滴淚掉進我的脖子裡。看明瞭眼前的遊船漂盪和細水長流,想清楚了,儘管這裡的石板路不會記得我,這裡的琉璃江鏡不會留住我,那塊陌生的雲也害羞地躲我,儘管,這裡的所有,我只是能夠看一看,摸一摸而已,便也足夠!沈從文先生說,美,總不免讓人傷心。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面對這裡的風土人情和綠水青山,此時卻有同樣的感受,淚流滿面。
還有什麼不滿足呢?我沒有給這裡帶來些什麼,卻載著滿行囊的民俗記憶,帶著這種對美的獨特感悟,回到天南海北去。也許再次仰望地下鐵的出口,閉上雙眼,一個別樣風采的世界又在眼前。
一天下來,除了看老太太挫花,給柴門輕叩內的三隻懶貓拍了一下午照,走過一些文人故居和密密麻麻的工藝品店,只是把相機的電量用得一格不剩。兩個朋友一回賓館,把淘來的寶貝嘩啦啦倒在床上,爭著一件一件數給我聽,我卻無心入耳,滿腦子都是那隻貓的慵懶的姿態,和一個老婦給一個少女纏頭巾時候的模樣。朋友看出了我的不在意,她們開始掰烏油板栗,大半袋飽滿得圓鼓鼓的樣子,香味誘人。吃空了烏油板栗,仍是不過癮,又齊齊鑽進夜鳳凰的五光十色裡。
我們一行三人,大刺刺地開始吃起米豆腐來。一個朋友同往常一樣提醒農家要加量的辣椒,農家呵呵笑著回應,上了近乎滿滿一碗。朋友呼嚕呼嚕地享受著,說是從未這樣盡興。我看見他眼裡落滿了光,不知道是因為過辣了還是愧疚了還是感動了。
著名攝影師卓雅曾說,鳳凰這裡的人,會傾心傾力地幫助你照顧你,即使他們貧窮得所剩無幾。卓雅到過這裡,便再也不想走了。這個女子,把她最美好的二十年青春,都留給了鳳凰。她的照片,讓人看到了沈從文先生文字世界裡的鳳凰,鳳凰最原始的模樣。
沈從文先生讓更多的人知道鳳凰,走進鳳凰,可手中筆卻並非為了匆匆留下鳳凰那水墨青山的姿態而已。先生大筆一抖,為後世人留下了及其寶貴的精神要素和思維模式,而這些,來自於鳳凰的靈魂。“文學來自民間”,民間的感動照亮文學的未來,也正是這些傳統文化的力量,震撼人心。先生懂得,可他早已仙去。
“《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的很深的悲劇感。”一種光線從不同角落照射過來投下暗影。小街幽深而神秘的氛圍裡,恍然依稀,回溯到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歲月。
腳步聲,嘆息。朦朧中,沈從文先生向這邊走來,朝他的故居走去。
《邊城》是沉重的。邊城何嘗不是。在現代物慾擠壓的世界裡惶恐和失措,寂寞與怨忖日甚一日吃空精神家園裡理想和夢,我們開始思考這個時代的憂慮。邊城的感性和原始性,它代表的真淳古樸,寧靜悠然,和諧浪漫的文化理想和歸宿,消逝的聲音沒在後來的喧囂裡。去鄉十八年,物是人已非,叫人痛定思痛。
鳳凰一日,人間千年。後來我站在一棵樹下很久很久。仰頭看到的那片天空,原屬於青藍,卻在一片青瓦灰牆裡,愈顯絨黃。歲月的痕跡留守在這裡,變了色的雲面面相覷,道不出個答案。
離開的時候,看見一個老漢,吧嗒吧嗒地吸著旱菸。香草清澈甘冽的味道,沁入肺部。
然後,深深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