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背影> 初二語文《背影》教學設計

初二語文《背影》教學設計

初二語文《背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詞。

  ⑵掌握作家作品的簡單情況。

  ⑶掌握本文以背影為線索,以時間、空間為順序記事寫人的結構特點。

  2、能力目標:

  ⑴反覆誦讀課文,深入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品鑑文章平實質樸的文風,寫實細膩的筆觸。

  ⑵注意詳略結合、突出重點的寫法。

  3、情感目標:

  理解本文所表現的真摯、深沉父子之情,從一個家庭的不幸瞭解當時社會陰冷、灰暗的世態。

  【教學重點】

  “背影”既是全文線索也是全文主旨的所在,抓住這一點,理清文章的線索和感情脈絡。

  【教學難點】

  車站送別場面前的文字,即課文第二、三、四節在全文中的地位與對錶達父子之情所起的作用。

  【教學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由學生自主閱讀、討論、研究,同時由教師作必要的引導、點撥。讓學生透過反覆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的推進要注意由表及裡、由淺入深以及各個步驟間的有機聯絡。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該課,給與必要的啟發、提示,對學生的討論及時總結。

  【教學媒體】

  建議使用音、影片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家生平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識

  朱自清189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縣,後定居揚州。1916年19歲時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江蘇的揚州、浙江的溫州、寧波和上虞當中學教員。1925年暑假以後到北平清華大學任國文系教授,當時只有28歲。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爆發,朱自清隨清華大學遷往大後方,在昆明任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在艱難和貧困的生活中,他在認真努力地進行中國文學的教學和研究的同時,很關心學生的愛國民主運動。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繼續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並參加爭取民主的運動,由一個愛國者走向人民,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當時,美帝國主義一面用槍炮支援反動政府打內戰,妄圖消滅中國共產黨;另一方面又把它的剩餘物資——美國麵粉運往中國,作為救濟糧來籠絡人心。朱自清為了反對美蔣反動派的罪惡行徑,在拒絕領取美國救濟糧的宣言上籤了名,並且在臨終前還囑咐家人“不要買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贊他“有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

  二、匯入課文

  作者在1947年答《文藝知識》問時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來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作者情動於衷,訴諸筆墨,文章中深摯的情感超越了時代,打動了幾代人,成為描寫父愛的.作品中的經典之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篇文章。

  三、默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解決生字、生詞,理清文章層次。

  多媒體顯示1: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於某種職務。“推卸”,用於某種責任。

  奔喪(sāng),有關死人的事,名詞。奔喪,在外地趕回辦理尊親喪事。喪,別讀sàng,丟掉,失去。動詞。

  躊躇(chóuchú),猶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於舊的準則。迂,另意“迂”,曲折、繞遠。

  蹣跚(pánshān),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頹唐(tuí),精神委,意志消沉。

  瑣屑(xiè),指細小雜的事。

  晶瑩(yíng),光潔透明。

  多媒體顯示2:

  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點題。最難忘父親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憶與父親在車站離別的情景,具體寫“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策1層(2、3段):寫送別時的家境,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2層(4、5段):寫離別前父親對“我”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3層(6段):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段):寫別後思念,再現“背影”,抒發深切的思念之情。

  教師靈活掌握,也可劃定層次後讓學生歸納意思。

  四、朗讀與思考

  播放全文朗讀動畫。

  指導學生朗讀並思考文章是怎樣緊扣“背影”來寫,使內容和題目互相照應?

  分:

  1、“背影”既是全文的寫作線索,又是文章題旨由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背影”在文中出現了四次。第一次在第一節,第二、三次在第六節,第四次在第七節。一寫“背影”,回念舊事,直抒胸,落筆點題;二寫“背影”親子之愛,情真意深,筆觸主題;三寫“背影”離情別緒,催人淚下,加深印象;四寫“背影”追憶往事,寄託思念,首尾呼應。

  2、第二次與第三次寫背影,筆墨一詳一略。第二次是描寫父親過鐵道去買橘子時的背影,極為詳細:記寫了當時父親的穿著打扮、體態動作,特別著重描繪了他過鐵道的情景──對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翔實地寫下,使人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彷彿親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關懷和體貼的情狀;第三次寫背影:“我望著他走出去……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一句帶過。這裡如再詳寫,文字難免要與前邊重複。而前邊是全文的重點,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當然是必須詳寫的;只有詳寫了,才能具體地形象地反映出當時的動人情景,才能深刻地細膩地表現出父子之間的依戀、眷念和溫情。詳所當詳,略所當略,不僅有利於突出文章的重點,而且也可使行文富於變化,產生出濃淡、張弛、疏密有機統一的美感。

  3、閃耀在淚光中的父親的背影,是特定環境下的父親的形象特徵,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表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它對作為兒子的作者來說,是不可能不給自己留下最難忘的印象的。

  五、朗讀與體會

  先由教師範讀;然後要求全班學生輕聲朗讀;再指定一個學生有表情地朗讀;教師作朗讀指導後再要求學生齊讀。

  六、佈置作業

  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感情。

  第二課時

  一、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並思考下面的問題

  既然本文是透過描寫父親在車站送別兒子的情景,特別是透過描寫“背影”來表現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的,那麼為什麼還要寫祖母死了、父親失業了、家中光景慘淡、父子一起到南京等情況,特意在文中安排進第二、三、四節呢?

  引導學生討論上面的問題。

  分總結:

  第二、三、四節交代父子當時所處的環境,提供能夠動人心絃的規定情境,為描寫“背影”作好鋪墊,顯現父子在車站依依惜別的哀愁氛圍,從而更具體地反映出舊社會貧寒知識分子的顛沛流離的生活。由此,我們也可以認識到當時社會世態的陰冷、灰暗,瞭解文章的基調之所以比較低沉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二、讓學生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時說的幾句話,聯絡上下文,討論話的深層含義

  找出原話並討論問題。

  分總結:

  1、第一句話;“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兒子已二十歲,可是在父親心目中仍是一個小孩,總覺得有人送他上車才好;自己因為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別人替代又不放心,躊躇再三,最後還是決定親自去送。“不要緊”,是對兒子的寬慰;“他們去不好”,才是他的真實想法。這句話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動,深切地體現出了他對兒子的關懷。

  2、第二句話:“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上了車,替兒子揀定了椅子,鋪好了座位,既關照兒子自己路上小心,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要做的幾乎都做了,要說的幾乎都說了,但又忽然想到兒子路上口喝怎麼辦;“我買幾個橘子去”,正是他想到這一點時自然地迅速地做出的決定。他怕買橘子回來找不到兒子,又怕車上東西丟失,於是又象關照小孩那樣,向兒子叮嚀了一聲:“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一顆慈父的心。

  3、第三句話:“我走了,到那邊來信!”分別在即,囑咐兒子寫信,父親的掛念之心在分別之前就懸了起來了。

  4、第四句話:“進去吧,裡邊沒人。”送別,則終有一別,這句既是對兒子說的又像是勸自己,惜別之情盡在言外。

  這四句話都很簡短,然而飽含感情,有豐富的潛臺詞,生動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充分地表達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

  三、朗讀全文,認真體會

  教師範讀、錄音範讀、學生朗讀均可。

  四、教師小結

  《背影》寫的是家庭遭遇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的兒子時的一番情景。作者透過樸實真切的記敘,抒寫了父子深情,表現了當時社會中小有產者雖然屢經掙扎仍不免破產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而生的感傷情緒,所寫在當時說來,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的文字也不多,可是卻很感動人,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原因何在呢?

  1、父親的來信是《背影》寫作的契機。這信曾使作者大為感動。作者在一九四七年答《文藝知識》問時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來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作者情動於衷,訴諸筆墨,文章中深摯的情感超越了時代,打動了幾代人,成為描寫父愛的作品中的經典之作。

  2、《背影》具有感人的力量,並不是憑藉了什麼宏偉的結構和華麗的文字,而是憑了它的老實,憑了其中表達的真情。老老實實,樸素自然,毫不矯揉造作,這正是《背影》的特色。

  3、作者善於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現力的形象特徵來刻畫人物、抒寫感情。祖母死了,家庭破產,父親老境淒涼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子又將各自東西,為生活去奔波,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作者選擇了父親穿過鐵道去給他買橘子時的“背影”這個形象特徵,加以集中地具體地描繪,從而充分地表達出了當時父子之間那種骨肉至情,獲得了感人的藝術效果。特別是在作品寫作發表的當時,它曾引起了經濟上同樣處於風雨飄零狀況中的廣大貧苦知識青年讀者的強烈共鳴與由衷的感嘆。

  五、拓展遷移

  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父母愛子女之事,可寫的事情成千上萬。本文以小見大,將父親的摯愛全部凝聚在這個背影裡。就像我們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遊子吟》就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複雜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臨行密密縫”這個形象上。讀了本文,你不會不想到父母平時對自己的許多鍾愛,甚至有些是自己本來不怎麼在意的事情,這時也會浮現出來,令你動心,乃至流淚,甚或慚愧。

  打出齊讀: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

  六、佈置作業

  1、讓學生識記下列詞語:“狼藉”,“慘淡”,“勾留”,“禍不單行”,“蹣跚”,“頹唐”,“晶瑩”,“東奔西走”(下節課聽寫)。

  2、要求學生用其中“狼藉”、“頹唐”、“晶瑩”“禍不單行”、“蹣跚”分別造句(課後作業)。

  3、仿寫:以本課為範例,寫一篇以人物形象的某一個特徵(如“眼睛”、“雙手”、“腳步”等等)為題目和線索的作文,要求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具體地描寫出有關事件與場景,真切地表達出對某個人物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