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背影> 《背影》是破產家庭的縮影

《背影》是破產家庭的縮影

《背影》是破產家庭的縮影

  《背影》是作者於1925年10月在清華大學任教時寫的,它描寫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喪之後與父親在車站上別離時的情景。全篇文字洗練,意境深,雖以記事為主,但充滿著溢於言表的真摯感情。同時,雖取材於家庭平淡瑣事,卻能於細微處見精神。作者憑著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看透了時代和社會的沉,將哀傷和憤凝聚於筆端,淋漓盡致地勾勒出父親的背影,描繪出自家光景慘淡的圖畫。在這幅圖畫中展示了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在中外反動派的殘酷壓榨下朝不保夕的苦況,深刻地反映了這一時期處在社會下層的小私有者日趨破產的真實生活。

  文章劈頭一句就開宗明義,落筆點題,顯得乾淨利索,沒有閒筆。“不能忘記”的前邊再加上一個“最”字,表明父親的背影在作者心靈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蘊含著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發端,用追敘的手法,再現兩年前作者終生難忘的往事。

  點題之後,但作者接下去並沒有緊鑼密鼓地直接寫背影,而是開一筆,從祖母去世的那年冬天寫起。這樣寫,一方面能住讀者的心,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下文描述事物、抒發胸作鋪墊。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變賣典質還虧空,又添新債辦喪事,這接二連三的災難劈頭蓋腦地襲來,小小的家庭能經受得了嗎?寥寥幾筆,給整幅畫面敷上了慘淡的、衰敗的、哀傷的灰冷色彩,從而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由於家庭的猝然變故,父親即使有三頭六臂,能呼風喚雨,也無法振興家業,恢復原有的生活水平。父親在“我”悲傷至極、落淚之時,以“天無絕人之路”的話來勸慰“我”,也用來聊以自慰。一般而論,人若處在貧困潦倒和無可奈何之中,往往寄幻想於外力的恩賜,希望化險為夷,又重新踏上坦途。父親被生活所逼迫,懷著“天無絕人之路”的幸心理,到南京去找差事。但是,由於帝國主義的瘋狂掠奪,封建主義的殘酷壓迫,又加上軍閥的連年混戰,使得廣大人民在死亡線上掙扎。在餓殍盈野,難民雲集的時勢下要想找個差事,那真是比登天還難啊!他父親為謀事得求爺爺拜奶奶,忙得不可開交,故說定不送行,權且叫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這對“我”也算是夠關心的了。後來父親又不放心,躊躇再三,執意決定還是親自送“我”去,“我”兩三回阻止也不頂用。到了浦口車站,父親忙著為“我”照看行李,又為“我”僱請腳伕,還親自送“我”上車,並揀定一張座位。已經照顧得如此細緻周詳,父親還有點牽腸掛肚,於是又不厭其煩地向“我”囑咐一大堆像叮囑從來未出過遠門的稚童那樣的話語,以至“我心裡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作者如此細針密線地描繪父親的行動、語言、性格,突出了父親對“我”的體貼和關懷,把一個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樹立起來了。

  父親的形象更為感人的地方,表現在他老態蹣跚地為“我”來回買橘子,那真摯而灼熱的感情達到了最高點。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為之多次流眼淚。

  父親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又是一個胖子,加之穿著腫,行動起來該是多麼困難。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我們看到他這種艱難的、毫不利索的動作,實在於心不忍,為之難過。他為什麼這樣完全丟掉了作為尊嚴的父親的架子,心甘情願地在大庭廣眾之中爬上爬下呢?原來是為了買橘子給兒子。前人有云:“子騎父作馬,父願子成龍。”在這裡我們又找到了最好的註腳。再看下邊的兩個細節吧:父親抱著硃紅的橘子往回走,“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下,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把橘子放下又抱起,一點也不怕麻煩。他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父親用幾番辛苦買來的橘子,連一個也不品嚐,全部留給兒子受用,並因此感到很輕鬆。在父親的心目中,兒子就是一切了!直到分手時,父親又對兒子叮囑:“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最後又幾步一回頭,囑咐我:“進去吧,裡邊沒人。”這時還一直為兒子在旅途上的安全而分心。這樣一位至情至善、愛子如命的父親,當他的背影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群裡的時候,作者當然然淚下了。

  那麼,父親是不是一直這樣疼愛著兒子呢?請看作者最後一段回憶父親近幾年來的印象吧。近幾年來,儘管“我”和父親勞碌奔波,家中光景還是江河日下。由於家道中落,父親老境頹唐,免不了產生“觸目傷懷”“情鬱於中”的哀傷情緒。中外反動勢力的敲骨吸髓,使父親喝夠了人生苦酒,滿腹怒氣,又能夠向誰發洩?向社會吧,弄得不好會招致飛天橫禍。向親友吧,大家都在逆境裡過日子,何必去勾動別人的隱痛呢。但是,滿腔鬱怒如魚鯁在喉,不吐不快,因此,家庭便成了他發怒的惟一場所,“待我漸漸不同往日”,在感情上產生了隔膜。所有這些,難道能去責難父親嗎?當然不能!父親是出於無可奈何,促使父親這樣做的,是當時的罪惡的社會。“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這幾句照應開頭,父子倆雖相隔千山萬水,但心有靈犀一點通。特別是父親,不僅惦記著兒子,而且還惦記著孫子。讀到這裡,我們才瞭解父親百般愛“我”的全部用意。近兩年來父親之愛“我”,除了人的本性之外,社會給他無情的壓力和磨難,也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父親在貧窮據之中,回顧自己一生的坎坷歷程,原來尚能“獨立支援”的小康之家,隨著時間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致破產了。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呀!痛定思痛,既不敢回首往事,又不敢望前途。希望在哪裡?光明在哪裡?飽嘗人生痛苦與目睹世態炎涼的父親,只得靠兒孫們出人頭地,寄殷切希望於未來了。

  在文章的結尾,我們又看到了作者淚光晶瑩,嘆息不已。這與其說是針對父親的,毋寧說是針對下層社會里千千萬萬的破產貧民的。

  在文藝創作上,一個高明的作家應是獨具慧眼,苦運匠心,所描寫的社會現象不停留於外表,而是如解衣剝筍,鞭辟入裡,從一家一戶而看到整個社會,從一滴水反映出大千世界,這才是藝術的典型。我們縱觀《背影》全文,作者所精心刻畫的僅是父親背影這個動態形象,但由於委婉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灰暗的社會世態,竟構成了千千萬萬破產的小私有者家庭的縮影。這正是作品的社會意義之所在。《背影》在當時影響極大,以後又備受推崇,看來是很有道理的。《〈背影〉破產家庭的縮影》(唐嗣德)

  《背影》是作者於1925年10月在清華大學任教時寫的,它描寫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喪之後與父親在車站上別離時的情景。全篇文字洗練,意境深,雖以記事為主,但充滿著溢於言表的真摯感情。同時,雖取材於家庭平淡瑣事,卻能於細微處見精神。作者憑著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看透了時代和社會的沉,將哀傷和憤凝聚於筆端,淋漓盡致地勾勒出父親的背影,描繪出自家光景慘淡的圖畫。在這幅圖畫中展示了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在中外反動派的殘酷壓榨下朝不保夕的苦況,深刻地反映了這一時期處在社會下層的小私有者日趨破產的真實生活。

  文章劈頭一句就開宗明義,落筆點題,顯得乾淨利索,沒有閒筆。“不能忘記”的前邊再加上一個“最”字,表明父親的背影在作者心靈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蘊含著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發端,用追敘的手法,再現兩年前作者終生難忘的往事。

  點題之後,但作者接下去並沒有緊鑼密鼓地直接寫背影,而是開一筆,從祖母去世的那年冬天寫起。這樣寫,一方面能住讀者的心,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下文描述事物、抒發胸作鋪墊。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變賣典質還虧空,又添新債辦喪事,這接二連三的災難劈頭蓋腦地襲來,小小的家庭能經受得了嗎?寥寥幾筆,給整幅畫面敷上了慘淡的、衰敗的、哀傷的灰冷色彩,從而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由於家庭的猝然變故,父親即使有三頭六臂,能呼風喚雨,也無法振興家業,恢復原有的生活水平。父親在“我”悲傷至極、落淚之時,以“天無絕人之路”的話來勸慰“我”,也用來聊以自慰。一般而論,人若處在貧困潦倒和無可奈何之中,往往寄幻想於外力的恩賜,希望化險為夷,又重新踏上坦途。父親被生活所逼迫,懷著“天無絕人之路”的幸心理,到南京去找差事。但是,由於帝國主義的瘋狂掠奪,封建主義的殘酷壓迫,又加上軍閥的連年混戰,使得廣大人民在死亡線上掙扎。在餓殍盈野,難民雲集的時勢下要想找個差事,那真是比登天還難啊!他父親為謀事得求爺爺拜奶奶,忙得不可開交,故說定不送行,權且叫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這對“我”也算是夠關心的了。後來父親又不放心,躊躇再三,執意決定還是親自送“我”去,“我”兩三回阻止也不頂用。到了浦口車站,父親忙著為“我”照看行李,又為“我”僱請腳伕,還親自送“我”上車,並揀定一張座位。已經照顧得如此細緻周詳,父親還有點牽腸掛肚,於是又不厭其煩地向“我”囑咐一大堆像叮囑從來未出過遠門的稚童那樣的話語,以至“我心裡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作者如此細針密線地描繪父親的行動、語言、性格,突出了父親對“我”的體貼和關懷,把一個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樹立起來了。

  父親的形象更為感人的地方,表現在他老態蹣跚地為“我”來回買橘子,那真摯而灼熱的感情達到了最高點。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為之多次流眼淚。

  父親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又是一個胖子,加之穿著腫,行動起來該是多麼困難。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我們看到他這種艱難的、毫不利索的動作,實在於心不忍,為之難過。他為什麼這樣完全丟掉了作為尊嚴的父親的架子,心甘情願地在大庭廣眾之中爬上爬下呢?原來是為了買橘子給兒子。前人有云:“子騎父作馬,父願子成龍。”在這裡我們又找到了最好的註腳。再看下邊的兩個細節吧:父親抱著硃紅的橘子往回走,“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下,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把橘子放下又抱起,一點也不怕麻煩。他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父親用幾番辛苦買來的橘子,連一個也不品嚐,全部留給兒子受用,並因此感到很輕鬆。在父親的心目中,兒子就是一切了!直到分手時,父親又對兒子叮囑:“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最後又幾步一回頭,囑咐我:“進去吧,裡邊沒人。”這時還一直為兒子在旅途上的安全而分心。這樣一位至情至善、愛子如命的父親,當他的背影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群裡的時候,作者當然然淚下了。

  那麼,父親是不是一直這樣疼愛著兒子呢?請看作者最後一段回憶父親近幾年來的印象吧。近幾年來,儘管“我”和父親勞碌奔波,家中光景還是江河日下。由於家道中落,父親老境頹唐,免不了產生“觸目傷懷”“情鬱於中”的哀傷情緒。中外反動勢力的.敲骨吸髓,使父親喝夠了人生苦酒,滿腹怒氣,又能夠向誰發洩?向社會吧,弄得不好會招致飛天橫禍。向親友吧,大家都在逆境裡過日子,何必去勾動別人的隱痛呢。但是,滿腔鬱怒如魚鯁在喉,不吐不快,因此,家庭便成了他發怒的惟一場所,“待我漸漸不同往日”,在感情上產生了隔膜。所有這些,難道能去責難父親嗎?當然不能!父親是出於無可奈何,促使父親這樣做的,是當時的罪惡的社會。“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這幾句照應開頭,父子倆雖相隔千山萬水,但心有靈犀一點通。特別是父親,不僅惦記著兒子,而且還惦記著孫子。讀到這裡,我們才瞭解父親百般愛“我”的全部用意。近兩年來父親之愛“我”,除了人的本性之外,社會給他無情的壓力和磨難,也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父親在貧窮據之中,回顧自己一生的坎坷歷程,原來尚能“獨立支援”的小康之家,隨著時間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致破產了。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呀!痛定思痛,既不敢回首往事,又不敢望前途。希望在哪裡?光明在哪裡?飽嘗人生痛苦與目睹世態炎涼的父親,只得靠兒孫們出人頭地,寄殷切希望於未來了。

  在文章的結尾,我們又看到了作者淚光晶瑩,嘆息不已。這與其說是針對父親的,毋寧說是針對下層社會里千千萬萬的破產貧民的。

  在文藝創作上,一個高明的作家應是獨具慧眼,苦運匠心,所描寫的社會現象不停留於外表,而是如解衣剝筍,鞭辟入裡,從一家一戶而看到整個社會,從一滴水反映出大千世界,這才是藝術的典型。我們縱觀《背影》全文,作者所精心刻畫的僅是父親背影這個動態形象,但由於委婉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灰暗的社會世態,竟構成了千千萬萬破產的小私有者家庭的縮影。這正是作品的社會意義之所在。《背影》在當時影響極大,以後又備受推崇,看來是很有道理的。《〈背影〉破產家庭的縮影》(唐嗣德)

  《背影》是作者於1925年10月在清華大學任教時寫的,它描寫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喪之後與父親在車站上別離時的情景。全篇文字洗練,意境深,雖以記事為主,但充滿著溢於言表的真摯感情。同時,雖取材於家庭平淡瑣事,卻能於細微處見精神。作者憑著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看透了時代和社會的沉,將哀傷和憤凝聚於筆端,淋漓盡致地勾勒出父親的背影,描繪出自家光景慘淡的圖畫。在這幅圖畫中展示了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在中外反動派的殘酷壓榨下朝不保夕的苦況,深刻地反映了這一時期處在社會下層的小私有者日趨破產的真實生活。

  文章劈頭一句就開宗明義,落筆點題,顯得乾淨利索,沒有閒筆。“不能忘記”的前邊再加上一個“最”字,表明父親的背影在作者心靈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蘊含著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發端,用追敘的手法,再現兩年前作者終生難忘的往事。

  點題之後,但作者接下去並沒有緊鑼密鼓地直接寫背影,而是開一筆,從祖母去世的那年冬天寫起。這樣寫,一方面能住讀者的心,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下文描述事物、抒發胸作鋪墊。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變賣典質還虧空,又添新債辦喪事,這接二連三的災難劈頭蓋腦地襲來,小小的家庭能經受得了嗎?寥寥幾筆,給整幅畫面敷上了慘淡的、衰敗的、哀傷的灰冷色彩,從而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由於家庭的猝然變故,父親即使有三頭六臂,能呼風喚雨,也無法振興家業,恢復原有的生活水平。父親在“我”悲傷至極、落淚之時,以“天無絕人之路”的話來勸慰“我”,也用來聊以自慰。一般而論,人若處在貧困潦倒和無可奈何之中,往往寄幻想於外力的恩賜,希望化險為夷,又重新踏上坦途。父親被生活所逼迫,懷著“天無絕人之路”的幸心理,到南京去找差事。但是,由於帝國主義的瘋狂掠奪,封建主義的殘酷壓迫,又加上軍閥的連年混戰,使得廣大人民在死亡線上掙扎。在餓殍盈野,難民雲集的時勢下要想找個差事,那真是比登天還難啊!他父親為謀事得求爺爺拜奶奶,忙得不可開交,故說定不送行,權且叫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這對“我”也算是夠關心的了。後來父親又不放心,躊躇再三,執意決定還是親自送“我”去,“我”兩三回阻止也不頂用。到了浦口車站,父親忙著為“我”照看行李,又為“我”僱請腳伕,還親自送“我”上車,並揀定一張座位。已經照顧得如此細緻周詳,父親還有點牽腸掛肚,於是又不厭其煩地向“我”囑咐一大堆像叮囑從來未出過遠門的稚童那樣的話語,以至“我心裡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作者如此細針密線地描繪父親的行動、語言、性格,突出了父親對“我”的體貼和關懷,把一個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樹立起來了。

  父親的形象更為感人的地方,表現在他老態蹣跚地為“我”來回買橘子,那真摯而灼熱的感情達到了最高點。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為之多次流眼淚。

  父親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又是一個胖子,加之穿著腫,行動起來該是多麼困難。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我們看到他這種艱難的、毫不利索的動作,實在於心不忍,為之難過。他為什麼這樣完全丟掉了作為尊嚴的父親的架子,心甘情願地在大庭廣眾之中爬上爬下呢?原來是為了買橘子給兒子。前人有云:“子騎父作馬,父願子成龍。”在這裡我們又找到了最好的註腳。再看下邊的兩個細節吧:父親抱著硃紅的橘子往回走,“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下,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把橘子放下又抱起,一點也不怕麻煩。他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父親用幾番辛苦買來的橘子,連一個也不品嚐,全部留給兒子受用,並因此感到很輕鬆。在父親的心目中,兒子就是一切了!直到分手時,父親又對兒子叮囑:“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最後又幾步一回頭,囑咐我:“進去吧,裡邊沒人。”這時還一直為兒子在旅途上的安全而分心。這樣一位至情至善、愛子如命的父親,當他的背影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群裡的時候,作者當然然淚下了。

  那麼,父親是不是一直這樣疼愛著兒子呢?請看作者最後一段回憶父親近幾年來的印象吧。近幾年來,儘管“我”和父親勞碌奔波,家中光景還是江河日下。由於家道中落,父親老境頹唐,免不了產生“觸目傷懷”“情鬱於中”的哀傷情緒。中外反動勢力的敲骨吸髓,使父親喝夠了人生苦酒,滿腹怒氣,又能夠向誰發洩?向社會吧,弄得不好會招致飛天橫禍。向親友吧,大家都在逆境裡過日子,何必去勾動別人的隱痛呢。但是,滿腔鬱怒如魚鯁在喉,不吐不快,因此,家庭便成了他發怒的惟一場所,“待我漸漸不同往日”,在感情上產生了隔膜。所有這些,難道能去責難父親嗎?當然不能!父親是出於無可奈何,促使父親這樣做的,是當時的罪惡的社會。“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這幾句照應開頭,父子倆雖相隔千山萬水,但心有靈犀一點通。特別是父親,不僅惦記著兒子,而且還惦記著孫子。讀到這裡,我們才瞭解父親百般愛“我”的全部用意。近兩年來父親之愛“我”,除了人的本性之外,社會給他無情的壓力和磨難,也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父親在貧窮據之中,回顧自己一生的坎坷歷程,原來尚能“獨立支援”的小康之家,隨著時間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致破產了。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呀!痛定思痛,既不敢回首往事,又不敢望前途。希望在哪裡?光明在哪裡?飽嘗人生痛苦與目睹世態炎涼的父親,只得靠兒孫們出人頭地,寄殷切希望於未來了。

  在文章的結尾,我們又看到了作者淚光晶瑩,嘆息不已。這與其說是針對父親的,毋寧說是針對下層社會里千千萬萬的破產貧民的。

  在文藝創作上,一個高明的作家應是獨具慧眼,苦運匠心,所描寫的社會現象不停留於外表,而是如解衣剝筍,鞭辟入裡,從一家一戶而看到整個社會,從一滴水反映出大千世界,這才是藝術的典型。我們縱觀《背影》全文,作者所精心刻畫的僅是父親背影這個動態形象,但由於委婉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灰暗的社會世態,竟構成了千千萬萬破產的小私有者家庭的縮影。這正是作品的社會意義之所在。《背影》在當時影響極大,以後又備受推崇,看來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