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背影> 背景的寫作特點

背景的寫作特點

背景的寫作特點

  1、結構精美:

  作者善於捕捉瞬息間的生活感受,以“背影”為線索,選取的材料均歸匯於“背影”這一焦點上。背影,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濃縮了父子之間難以言喻的感情,是慈父愛子的象徵。

  作者不惜筆墨,對父親的背影做具體細緻的刻畫,表現的角度新穎獨特。父親的背影是兒子經常見到的,但作者選取的不是平常的背影,而是在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典賣借錢、家境衰敗的情況下,在浦口車站送別時,穿過鐵道、爬上月臺為自己買橘子的那個背影。這個背影,是在一個特殊環境下活動著的背影,它既是父親形象的素描,又是他精神的寫照,還是作者感情的觸發點和凝聚點。父親肥胖而吃力的“形”,慈愛和迂執、艱難和努力、老境頹唐、心情憂傷的“神”,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兒子對父親的理解、憐惜、懷念,全都凝聚在這個背影裡了。

  文中四寫“背影”:開頭設疑──點出背影,造成懸念,使濃重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中間敘事──望父買橘,刻畫背影,令人備受感動,熱淚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離情別緒,催人淚下;結尾思念──讀父來信,浮現背影,照應開頭。這樣就以“背影”為線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組織起來,併成功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同時反覆照應了標題,使文章貫穿一氣,渾然一體。

  2、在敘事和描寫中進行抒情:

  整篇文章的抒情氣氛是很濃的,但作者並沒有用濃墨重彩去著意渲染。本文所記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連串細小的事情:奔喪、送行、看行李、講價錢、揀位子、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等,但作者在敘事和描寫中抓住了最能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語言動作,用樸實的語言直抒胸懷,表達父子間的感情。如寫父親“攀”“縮”“傾”的爬月臺的動作,父親赤誠的愛子之心、兒子的無限感動,都融合在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之中了。又如父親買橘回來,離開前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當父親的背影找不著時,“我的眼淚又來了”,這些敘述、描寫中都飽含感情。有時作者也直接抒情,如“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表現了我的自責、追悔之情。“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抒發了對父親的.深切懷念之情。

  3、人物描寫突出行動:

  行動描寫是描寫人物、塑造形象至為關鍵的環節。本文全力塑造了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父親的形象,但作者寫父親的語言僅僅是平淡簡短的寥寥四句,他並沒有描述父親的焦灼與憂愁,以及父親的勞累與辛苦,而是主要寫父親的行動,如“……(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透過看似瑣碎尋常,實則生動典型的行動塑造、刻畫人物。因此,使得父親的形象血肉豐滿,呼之欲出,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4、語言樸實無華且蘊含深情:

  本文是在感情如潮的情況下命筆成文的。但作者表達這強烈的感情卻沒有濃墨重彩地著意渲染,而是以白描的手法記敘事實,不加任何修飾,用如敘家常般樸素平實、通俗曉暢的語言,描繪出父親對兒子的關愛,兒子對父親的感激與思念之情。如寫“我”的悔恨自責──“那時我真是太聰明瞭”;寫“我”的動情落淚──“看到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我的淚又來了”……字裡行間飽含深情,思念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顯得格外自然、真摯、感人。又如寫父親“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中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茶房次數之多,不厭其煩,反覆交代;“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枝末節都提到了。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為兒子上火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的愛子之心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