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數學與生活的小報資料

數學與生活的小報資料

數學與生活的小報資料

  導語: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數學,比如買東西結賬、日曆上的幾年幾月幾日,還有一些數學的等式都與數學有關。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數學與生活的小報資料。歡迎閱讀!

  數學與生活的小報資料一

  ——數學小知識

  1、阿拉伯數字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0、1、2、3、4、5、6、7、8、9這些數字,數學小報資料。那麼你知道這些數字是誰發明的嗎?

  這些數字符號原來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就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因為流傳了許多年,人們叫得順口,所以至今人們仍然將錯就錯,把這些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符號叫做阿拉伯數字。

  現在,阿拉伯數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數字符號。

  2、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

  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與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數學與生活的小報資料二

  ——數學小故事

  華羅庚

  華羅庚,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華羅庚1924年初中畢業之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他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專家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範文《數學小報資料》。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蘇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1950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華羅庚還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與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華羅庚是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多複變函式論、偏微分方程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做出卓越貢獻,由於他的貢獻,有許多定理、引理、不等式與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為了推廣優選法,華羅庚親自帶領小分隊去二十七個省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達二十餘年之久,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數學與生活的小報資料三

  ——數學的'應用

  今天,由於爸爸媽媽上班,媽媽就把我送到新華書店,書店裡人頭湧動。一進門,一股熱氣迎面撲來,這種熱鬧的場面,使我一下子衝動起來。書架旁伏滿了人,十分擁擠,要想看得清,就要往裡擠。往日“文明”的我也顧不上什麼禮讓了,一有空子就鑽。我完全不顧來自後面的擠壓,盡興地挑選書籍。一會兒,我終於選到了我看的書。擠出人群,我發現,一位看著像老師模樣地抱了好多書。我有禮貌的問老師需要幫忙嗎?老師爽快的答應了。

  老師,您是給學生挑選的書嗎?是呀!你們班有多少學生?老師沒有直接告訴我,反而問我,讓我猜猜看。每人6本則剩下41本,每人8本則差29本,有多少學生?多少本書?這一下,可把我給問住了。

  我想了想,突然有了點思路,兩次的分法不同,那就導致練習本相差了41+29=70(本),每人分6本變成8本,又相差了8—6=2(本)。哦!忽然,我明白,總差額知道了,又知道了每人的差額,那不就求出總人數了?我很快求出了學生有35人,求出了學生的人數,那書本就更好求了,6×35+41=251(本)我把答案告訴老師,老師說:“你真棒!完全正確!”

  其實數學挺有意思的,特別是當你透過努力得到正確答案的時候,心裡的那個美呀,真是說不出來的高興!今後我還要在數學的城堡裡探索、發現,不斷體會成功帶來的快樂。

  數學與生活的小報資料四

  ——生活中的數學

  今天真是個好天氣!我與媽媽準備去小區對面的嘉盛廣場買東西。

  來到嘉盛廣場的信與超市,媽媽要買一瓶洗潔精,於是,我們就走到了洗潔精專區。這時,媽媽對我說:“我現在要買一瓶柑橘位的洗潔精,這裡有不同重量。考考你,那種最實惠。我就買最實惠的那種。”我心想:這有什麼難的,我看一眼就知道了。我一眼掃過去,排除了很多瓶,只剩下兩瓶了。

  我思索了一下,仔細的端詳著,發現雖然兩瓶洗潔精的大小都差不多,可是包裝紙上寫著的重量是不一樣的:一個寫著1.5千克;另一個寫著1.3千克。而它們的價格都是12元,當然是1.4千克的那瓶便宜一點啦。我對媽媽說:“這瓶最便宜,就買這瓶吧。”這時,媽媽拿著另一瓶洗潔精笑嘻嘻地對我說:“這瓶1.5千克,12.9元,這瓶最便宜。”我仔細一看,原來那是超級特價裝,哎呀!失算了。

  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一不小心就會出現錯誤,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