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端午手抄報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下面是端午手抄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端午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而來。當然端午節對於我這個既饞又貪玩的人來講,是一個日夜盼望的好日子。想聽聽原因嗎?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你會包粽子嗎?如果你不會,那麼請我當老師吧!首先拿一個粽葉折成鬥形,然後往裡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塊醬肉,塞一些糯米,把剩餘的粽葉包上,最後繞上帶子,一個肉粽就飛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粽子還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我從小特別喜歡划船。直到現在,每個週末都還要纏著媽媽去西湖划船。所以我也很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還有一陣陣吶喊中,選手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齊心協力快速地往前劃。瞧,紅隊暫時領先!綠隊也不甘示弱,奮起直追。綠隊趕上紅隊了……就這樣你追我趕,熱鬧非凡。
關於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五種黃顏色的食物,如黃魚、黃鱔、蛋黃、黃瓜、雄黃酒等等)啦,戴香袋啦。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香袋是避邪的,帶著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試試。
我愛過端午節,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快要到了,我很興奮。最近我們家都開始吃粽子了,像我特別愛吃粽子的,胃口可大了,一下子能吃掉兩個呢。
今天晚上我剛一到家就聞到一陣奇香,好熟悉的香味哦。一看是粽子,這不,我的“鬥志”上來了,為什麼呢?因為粽子皮是我的敵人。我每次都弄不好它,有的時候把手都纏進去了。經過幾次實踐,我終於發現了它的薄弱環節。其實有一根線系在粽子上面,我只要把線剪斷,就可以輕鬆地打開了,開啟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吃了。我咬了一大口,哇!好燙!害得我把嘴裡的全部都吐了出來。於是我打開了電風扇,粽子漸漸地“涼快”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這粽子在嘴巴里面軟軟的,鹹鹹的味道真是太好吃了。
這些來之不易的粽子是怎麼做的呢?我可知道哦。首先拿粽葉捲成一個甜筒的形狀,用手捏緊它,接著把米裝進去,直到裝得快滿為止,再拿兩片粽葉從上面蓋住封口,裹成一個三角形。用線系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最後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煮上一個通宵,早上起來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美味的粽子了。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古時候人們包粽子投到江裡,是為了不讓魚兒吃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後來,人們在過端午節時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
聽了我的介紹,你會和我一樣喜歡吃粽子嗎?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我都會早早的起床和媽媽一起去買粽子,當然,今年也不例外啦!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粽子,那個阿姨笑眯眯的問我:“小朋友,你想買什麼味的?”我清脆地回到道:“蜜棗味的。”“要多少?”阿姨又問。我對媽媽說:“媽媽,買多少好呢?”媽媽想了想說:“買一斤吧。”我說:“好。”我告訴阿姨我買一斤,阿姨幫我裝好之後遞給了我。媽媽問:“多少錢?”那個阿姨回答道:“很便宜的.,五元。”媽媽把錢遞給了阿姨,阿姨數了數說:“正好。”我們買完後,回到家,我的口水已經快流成河了。媽媽說:“等爸爸回來再吃吧,好嗎?”“嗯”我回答道。雖然我口中說嗯,可是我心裡已經很想吃那香甜可口的粽子了。趁媽媽不注意,我便躡手躡腳地走到廚房小心地拿起粽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真好吃呀!可是我剛吃完一個,就被媽媽發現了,說:“小饞貓,你不答應我說等爸爸回來一起吃嗎?”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一會兒,爸爸回來了。我一下子撲到爸爸的懷裡說:“你可回來了,都要饞死我了。”爸爸說:“怎麼了?”這時媽媽端上來一盤粽子笑呵呵的說:“小饞貓,饞粽子了。”爸爸聽見樂了,說:“來吧,小饞貓,我們一起吃吧。”我們一家人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這個端午節是我過的最開心的一個端午節!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是“端午節”。外面下著雨,但絲毫不影響人們過節的熱情。
大街上人來人往,擺滿了過節日的東西。有艾草、菖蒲、雄黃,當然少不了粽子。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過節。快到外婆家的時候,我發現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著“寶劍”,有幾戶人家的門上還插著幾根艾草。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這些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媽媽輕聲地說;“這是用來辟邪的,希望家裡人平平安安的。”到了外婆家,我看見鄰居媽媽在擺弄著一些五顏六色的布,就湊過去看了看,原來是在做香囊。她們把大的掛在小孩的脖子上,小的串成手鍊戴在孩子的手腕上,希望小孩平安,快快地長大。小孩們看著這些漂亮的香囊開心極了,還到處展示。快到中午12點了,家裡有小小孩的人家拿來雄黃酒,用手指沾了一下,塗在小孩的頭上、耳朵上。聽大人們說這也是辟邪的。
接下來就是享受美食的時刻了。媽媽端來一碗香噴噴的粽子和一碟白糖。我用筷子戳了一個粽子,蘸了一點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端午節可真有趣,還有蘊含著那麼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節日。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往河裡投粽子,讓魚、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再吃屈原的身體了。
端午節前夕,我家中便熱鬧起來,媽媽張羅著爸爸淘糯米,自己在一旁洗粽葉,外婆呢,把煮好的粽葉疊齊,準備包粽子。我湊上去一看,用料是又大又肥的豬肉,晶瑩錫透的糯米讓人不能不“口水直流三千尺”。
“饞貓!還沒開始就想吃啦?”外婆笑咪咪地說,“沒事來幫忙,不要閒著!”我向外婆吐吐舌頭,搬來椅子坐下包了起來。外婆又發話了:“糯葉疊成漏斗形……”“知道知道,您包時我瞧得可仔細呢!”沒等外婆說完,我就搶了話,一邊又忙活著包了起來。拿起幾張粽葉,我反它們疊成漏斗形,放一勺糯米,再放幾塊豬肉,剩下的又用糯米裹了起來,繞了幾下,終於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這個端午節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