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幼兒園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2017

幼兒園元宵節手抄報圖片

幼兒園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2017

  喜慶的元宵節到了,人們吃元宵,打燈籠,真是太好玩了。下面是幼兒園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每年的元宵節都重複著同樣的事情,那就是吃湯圓、看花燈、放煙花等,許多人都熟悉元宵節的活動,但對於元宵節的來歷還是不明白,下面就是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想要了解的可以看看。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發展到了全國。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雖然元宵節的來歷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演變到現在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節日,人們把這一天看做是團圓的一天,都會吃湯圓的。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祝新春的延續,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我和奶奶、爸爸一起做“元宵”,我認為元宵其實是和湯圓一樣的。都是那麼園,那麼白,像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我覺得包元宵好好玩,在元宵裡放入各種餡兒:芝麻,豆沙,桂圓,果仁等等,然後再包好。我想“元宵”這個“元”和團圓這個“園”是諧音,大概就是要把元宵搓得很圓才行,包好的元宵再放入鍋裡煮。這樣元宵就做好了,家家戶戶就圍在一起吃元宵了。就像這句話“鬧元宵,煮元宵,骨肉團聚,滿心喜。”

  元宵節那一天最熱鬧的無過於放禮花了。街上人很多,每個人都站在了最佳觀賞煙花的位置。放煙花的人來了,他點燃了煙花,“呯呯”開始放了。看,一隻像老鼠一樣的煙花衝上天了,一炸五顏六色的花點兒就在天上飛舞,過了一會兒又不見了。

  緊接著,又飛上了一朵花像流星雨一樣從天而降,就像天女散花……人越來越多了,笑聲越來越響了,一朵朵“花”也越來越好看了……大夥兒沉浸在歡聲笑語的元宵夜之中。

  元宵節家家戶戶聚在一起,累了,困了,一會兒就進入了美妙的夢鄉,我想,人們也一定會笑得很開心的。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人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迷、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在呂后死後,平除了呂后勢力,擁劉恆登基,稱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後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吃過晚飯,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樓去。小區的花壇邊,人群早已聚在一塊兒,熙熙攘攘的。我高興極了,因為我這位猜謎高手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放過鞭炮,燈謎會正式開始了,人群早已把花壇圍得水洩不通。我抬頭看見一張謎條,上面寫著“我的心打一字”。我想:“我就是吾,心用豎心旁,那不就是個悟字嗎?”我趕緊撕下謎條,擠進兌獎處對答案,果然是“悟”,太棒了!突然,我被一道“攔路虎”難住了,我只好請來爸爸媽媽幫忙。爸爸一讀題“一口咬破皮打一字”就得出結論,一定有個“皮”字。媽媽卻說“皮”一定被“咬破”了。我說一定有“口”字旁。我們一致決定是“嘆”,去對了一下答案,錯了,真掃興!

  “替爺爺站崗打上水滸人物”,這是誰呢?我絞盡腦汁地想啊想,怎麼也想不出。還是求助書本吧,我趕緊跑上樓找出《水滸傳》,在書中我查到了,這是病蔚遲孫立。看來,我的知識還不夠豐富啊!

  經過一個晚上的腦力勞動“苦戰”,我們一家三口捧回了八件“戰利品”。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同學們一到學校就迫不及待地互相交流著自己準備過來的燈謎。今天下午,我們還將與一年級同學一起猜燈謎,吃湯圓呢!

  毫不容易熬到了下午。同學們爭先恐後地領走了“燈籠”。一隻只燈籠如火般耀眼,我們小心翼翼地拉開燈籠,上面有個巨大的“福”字。

  據說元宵節掛燈籠,也是有來歷的。正月十五時,有一群害獸襲擊人間,人們反抗時不慎射死了一隻神鳥,天帝十分生氣,下令火燒人間。善良的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看到人間災難,便冒著危險告訴了人們。人們苦思冥想,就用掛紅燈籠,放火炮,使天帝以為火已經燒了人間。為了紀念此日,人們到了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掛燈籠,放鞭炮。

  我們來到了對口班級 — 一(1)班。我被分配到了紅組,組裡共有6名小朋友,個個活潑又可愛,有的做好了猜燈謎的姿勢,有的戴著眼鏡洗耳恭聽,還有的睜大眼睛躍躍欲試。

  我的謎語是“雙木非林心相連”(打一字)。小朋友們苦思冥想卻百思不得其解。我只好一步一步地提醒他們。終於,其中一個小朋友大聲說出了“想?”“答對了!”“耶!”同學們歡呼起來,一蹦三尺高。接著,我們繼續猜燈謎,歡笑聲此起彼伏。我將燈籠送給了猜對答案的小難孩。

  猜燈謎的`活動結束了,該吃湯圓了,碗裡裝著六個純白的小湯圓,小巧玲瓏,十分可愛。舀起一個,放入口中輕輕一咬,哇!真好吃!薄薄的皮裡流出了一點芝麻的香味,真是回味無窮啊!

  今年的元宵節裡,我不僅吃到了香甜可口的湯圓,瞭解了元宵節掛燈籠的歷史來歷,還當了一次小老師,給一年級小朋友們猜燈謎,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啊!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圖書館舉行了猜燈謎活動。中午12點,在同學的電話聲中,我出發了。

  來到圖書館,只見一排排的燈籠紙高高掛,上面寫著各種各樣的燈謎,有化學、物理、體育、明星、地名……唉,這些我都不懂,只好向成語與猜字方向努力。在我走馬觀花之後,答案源源不斷地寫在了我的本上,有蒙的,有推理的,還有確定後肯定拿穩的。

  我來到兌答案處,那裡真是人山人海,擠得是水洩不通,我以老鼠的家傳秘方——鑽,順利地到達了正點位置。我雖過來了,但心裡卻擔心,對方能否看清我那龍飛鳳舞的狂草寫法。但並沒如我所料,火眼金睛的對號員竟對出了兩個正確,此時的我已經樂得手舞足蹈,獎品比較實用——廚房用的調料盒,嘴巴用的佳潔士。

  這邊剛剛要繼續,那裡卻催得急,只因媽媽要領我上姥姥家,如不這樣,我還要大戰三百回合。但母命難違,最後只能以知足常樂來安慰自己。好有趣的猜燈謎啊!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今天是元宵節,媽媽上班的單位轄區舉行了猜燈謎活動。我也跑去湊熱鬧,去之前媽媽還給了我紙、筆。

  剛到中心花園,就看到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氣球隨風搖擺,更增加了節日的氣氛。哦,看,每個氣球上都有一條謎語呢。於是,我就按媽媽的吩咐,把不會的抄下來,跑媽媽那問答案,我記住答案後又飛奔花園,忙的不亦樂乎。這時謎語開始揭曉了,已經有好多人都抓著自己的氣球了。我一個個找,沒想到我知道答案的就一個氣球了,我快步上前,趕緊守住,等主辦方說開始,我一把拽下氣球去排隊,前後看了一下,呵呵,沒想到我排在第三名呢!看,有的人還在解氣球繩子!你們可能納悶了,為什麼我解的那麼快呀,其實,我早就解好了,只不過一直把繩子捏著。我正在想著,就到我了,我把紙條遞給阿姨,然後順利說出正確答案,登記後就領到了獎品,開心極了!到媽媽辦公室開啟一看,哇,原來是個很漂亮的紫砂杯呀!

  透過這件事情,媽媽告訴我說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呵呵,今年的元宵節過的真是與眾不同呀!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