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的手抄報簡單又漂亮的素材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那什麼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保護環境的手抄報簡單又漂亮的素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環境保護知識講座
各位老師和同學們:你們好!
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學習環境保護知識感到非常的高興,首先感謝鎮黨委和政府給我這樣的機會,同時能夠看到學校對環境保護知識教育的重視。首先表示深深的謝意!能和大家一起來交流和學習環境保護知識,也是我們從事環境保護工作者的責任,希望我們大家能從中得到一些啟迪,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當環境保護小衛士,做一名環境保護志願者。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讓環境保護知識走進課堂》。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幾個問題。一、為什麼要保護環境?二、怎樣保護環境?三、我們應該為保護環境做些什麼?
一、為什麼要保護環境?
我們先要知道什麼是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指出:“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蹟、人文遺蹟、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透過上面的學習我們應該清楚三點:保護環境的“環境”,與環境衛生所指的“環境”不同,一是保護環境的範圍要大得多;二是環境是資源;三是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那麼,為什麼要保護環境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環境發生了不利於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變化,出現了環境問題。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有二個:一個是環境汙染,第二個是生態破壞。
1、環境汙染嚴重。
說到環境汙染,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有切身體會,或者在電視上看到過汙染的情況。比方說汽車從我們身邊開過,會揚起灰塵,還排放尾氣,這就是一種空氣汙染。還有許多工廠都要排放廢水,工廠生產需要使用乾淨的水,這些乾淨的水經過各種各樣的生產工藝,水裡邊加進了許多汙染物質,變成了廢水,工廠再把這些廢水排放到環境裡去,就會汙染河流、水渠、湖泊、水庫,甚至是大海,這就是水汙染。工廠在生產中還產生一些廢渣,我們又叫它固體廢棄物。我們生活中也產生許多廢渣,我們叫它生活垃圾,這此固體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也會汙染土壤、水域、空氣,它在自然界還發生變化,有化學變化,也有物理變化,產生惡臭、沼氣等有害氣體。這就是固體廢物汙染。還有噪聲汙染,我們都有切身體會。還存在有電磁汙染、放射性汙染等等。
由於現代農業的發展,化肥和農藥大量使用,產生了農業汙染,農業汙染最可怕的是農產品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因為農產品大量的是食品。當然農業汙染最普遍的是使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含量增加。這些有害物質我們食用後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什麼感覺,如果時間長了,就會在身體內富集,危害我們的健康。最可怕的還有這些有害物質會在自然界中透過食物鏈造成富集,長時期地積累在植物中和生物體內,最終影響到我們人類的身體健康。
環境汙染最大的危害是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也影響經濟發展。
2、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同學們,生態破壞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態平衡受到破壞。
什麼是生態平衡呢?同學們也許看過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這個欄目,由趙忠祥主持的。還有《動物世界》欄目,裡面就介紹了許多生態平衡的知識。比方說:在一片草原上,有食草動物:野羊、斑馬、野牛等等,也有食肉動物:老虎、豹子、獅子等等。它們總是按一定的比例範圍而存在的。這就叫平衡。如果我們把食肉動物都消滅掉,把老虎、豹子、獅子都消滅。那麼食草動物就會無限制地繁殖,它們要吃大量的草,會把草原吃光,吃得沒有草吃了,結果食草動物自己也就無法生存了,這就是破壞了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的問題很多,比如森林減少、草原退化、物種滅絕、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南極臭氧空洞),溫室效應、氣候異常、資源短缺等等。
森林對於保護自然界生態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個世紀世界上的森林大約減少了1/4。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最終受到威脅的是人類。我國近10年來發現已經滅絕的珍貴野生動物就達18種,受到滅絕威脅的'野生動物達近千種。
3、保護環境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發展相對落後。我國有13億人口,每個都要吃飯穿衣,都要消耗資源。同樣,每個人都要排放汙染物。如果我國每人每天多用1公斤水,一天就要多消耗130萬立方米,一年就要多消耗4.8億立方米水,相當於一個特大型水庫。同樣,如果我國每個人每天多排放1公斤廢水,多排放1公斤廢渣,全國人民一年所造成的汙染也是天文數字。
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長江、黃河,有豐富的資源,我國資源的總量,在許多方面都排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如果把這些資源除以13億人口,人均所佔有的資源量就很少了。
我國現在的生產力水平還不高,還拿不出更多的錢來進行環境建設。同時,我國治理汙染的技術水平現在也還比較落後,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還有,我國西北部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由於乾旱、森林植被破壞和不合理的開墾等原因,沙漠化嚴重。正因為這樣,黨和國家把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