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資料集錦

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資料

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資料集錦

  有人問:文明禮儀是什麼?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下面是我們為大家帶來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古代文明禮儀名言

  1、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2、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3、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4、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5、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6、利益,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愚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愛默生

  7、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10、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1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12、入於汙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13、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郭沫若

  14、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德謨克利特

  15、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爾基

  16、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17、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馬克思

  18、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

  19、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 鄒韜奮

  20、知恥近乎勇。 —— 孔丘

  文明禮儀標語

  1) 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用於文明禮儀)

  2) 花兒小草也怕疼!(保護環境用語)

  3) 每一棵花草都是一個生命,別讓自己的手腳犯罪。(愛護植物)

  4) 環境好一點,心情美一天。(保護環境)

  5) 海洋,需要江河的彙集;文明,需要大家來共建(用於文明禮儀)

  6) 請別讓狹小的地方變成大海。(衛生間的洗手盆)

  7) 垃圾,我的最愛,請滿足我的肚子的慾望吧!(垃圾桶的標語)

  8) 禮貌伴我行,天天好心情。(用於文明禮儀)

  9) 花兒的笑容只為惜花的人綻放。(保護環境)

  10) 點點頭,微微笑,文明禮貌真需要。(用於文明禮儀)

  小學生文明禮儀規範

  1、稱謂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準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老師、叔叔等。

  (2)不給他人取綽號、說花名。

  2、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時間、場合、節慶不同,採用不同的問候。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4)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5)過新年:祝爸爸、媽媽新年愉快。

  (6)當爸爸、媽媽外出時說: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

  (7)當爸爸、媽媽外出歸來時說: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別家人時:您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離家時間較長,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

  3、 餐桌禮儀

  A、在家時:

  (1)請長輩先入座。

  (2)等長輩先拿碗筷後,自己再拿碗筷。

  (3)吃東西或喝湯時要小口吞嚥,閉嘴咀嚼,儘量不發出響聲。

  (4)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

  (5)主動給長輩添飯加菜。

  (6)先吃完飯要說“大家慢慢吃”。

  B、在學校:

  (1)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進入餐廳。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兩腳自然併攏,雙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靜、文明進餐。

  (4)飯、菜、湯要吃淨;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輕拿輕放,擺放整齊。

  4、待客禮儀

  (1)客人來訪,要事先有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要熱情接待,幫助父母排座、遞茶後可告辭離開,待父母送客時應與客人說“再見”。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學、朋友來訪,應熱情迎接。初次來訪,應給父母逐個介紹,然後把最佳座位讓給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圖書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帶小孩子來訪,應同小孩一同玩,或給他講故事,和他們一起聽音樂、看電視。

  (4)吃飯時,同學、朋友來訪,應主動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過,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書報或雜誌給他看後再接著吃飯。

  (5)接待老師應象接待長輩一樣熱情莊重。

  (6)送客要送到門外,並歡迎客人下次再來。

  5、做客禮儀

  (1)去親友家做客要儀表整潔,儘可能帶些小禮品,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2)在親友家,不能大聲大氣說話,要談吐文明。

  (3)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裡的東西,即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徵得主人同意後才能動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禮儀,不能搶先入座,不能先動食物;

  (5)告別時,要說感謝的話,如“今天真高興”、“歡迎到我家去”。

  6、 穿著禮儀

  (1)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

  (2)著裝整齊,樸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間,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褲衩在校園行走和進入教室。

  (4)課堂上不敞衣、脫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時裝鞋,以球鞋或平底鞋為好。

  (6)不佩戴項鍊、耳環(針)、戒指、手鍊、手鐲等飾物。

  (7)不塗脂抹粉,不畫眉,不紋眉,不紋身,不留長指甲,不塗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頭髮,不染髮,不燙髮,不留長髮。

  7、行走禮儀

  (1)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樓、過樓道靠右行,出入教室、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各功能室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需要交談,應靠路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4)行人互相禮讓,主動給長者讓路,主動給殘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讓路。

  (5)向別人打聽道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說:“謝謝您!”如果被陌生人問路,則應認真、仔細回答,自己不清楚,應說:“很抱歉,我不知道,請再問問別人。”

  8、尊師禮儀

  (1)見老師主動問好,分別時說“再見”。

  (2)進出校及上下樓梯給老師讓行。

  (3)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後方可進入;問老師要用“請問”,老師答後要道謝,說“再見”後再離開;不隨便翻閱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開啟教師電腦。

  (4)指出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

  (5)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接受師長的教育。

  (6)對老師說實話、真話,不欺騙老師。

  (7)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

  (8)服從老師管理,不頂撞老師。

  (9)在校道上遇見老師主動停下,微微鞠躬問好。遇見兩個以上的老師,問“老師們好”;排隊在行進中遇見老師,由領隊帶領全體同學問“老師好”。

  (10)與老師交談時,要起立並主動給老師讓坐。

  (11)老師在辦事或與別人在交談時,不可隨意打擾老師,躬身站立一側,等老師辦完事或談完話後再找老師。

  (12)老師進入學生宿舍,學生主動站起問好讓坐;老師離開時起身送出。

  9、同學禮儀

  (1)同學間要互相問候“你早”、“你好”可點頭、招手。

  (2)與同學說話態度誠懇、謙虛,語調要平和,聽同學說話要專心,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3)同學間的交往應使用禮貌用語。問同學問題,問前要用謙語“請問”、“對不起”、“打擾你一下”、“向你請教個問題”等,問後要道謝;同學回答不上來,說“不要緊,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耽擱了你的時間,謝謝”等。

  (4)尊重同學,不給同學取綽號,或叫同學的綽號,不說使別人感到傷心羞愧的話。

  (5)同學之間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6)尊重和照顧女同學,不欺侮女同學。

  (7)向同學借東西,要先徵得同學的同意。對同學的東西要特別愛護,且按時歸還。

  (8)不在同學面前說長論短、搬弄是非。

  (9)不斤斤計較,對同學的過失或冒犯要寬宏大量。

  (10)講究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辦到。

  10、 升旗禮儀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禮。

  (3)認真聽國旗下講話。

  (4)唱國歌時要嚴肅,聲音要洪亮。

  11、 集會禮儀

  (1)集合時,提前到達,準時進入會場,列隊快、靜、齊,並在指定位置坐好。

  (2)聽報告聚精會神,保持肅靜,不亂議論,不亂走動。

  (3)不在會場吃零食,不亂扔果皮紙屑。

  (4)報告或演出結束,要鼓掌致謝;精彩之處適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聲喧譁。

  (5)學生上臺發言要向主席臺領導和場內同學鞠躬行禮,少先隊員行隊禮。發言結束後道謝。

  (6)會議、演出進行中不擅自離場;演出結束後,等演員上臺謝幕後再有秩序地退場。

  (7)確實有特殊情況需要離開會場,先取得老師的同意才能離開。

  12、 購物禮儀

  (1)進超市購物,要按規定存包。

  (2)購物時,若對已選購的商品感到不滿意,應主動將其放回原貨架區,不能隨意放置。貴重商品應輕拿輕放。

  (3)超市內的商品不能隨意品嚐、試用。

  (4)付賬時要自覺排隊。

  (5)對售貨員的熱情服務要表示感謝。

  (6)所有商品都要付賬,不“順手牽羊”,佔小便宜。

  13、 賽場禮儀

  (1)文明觀看。有秩序地進場和退場,比賽精彩處要熱烈鼓掌,不喝倒彩,不向賽場內投擲物品,離場時主動清理自己使用過的物品,不亂扔垃圾。

  (2)文明參賽。遵守比賽規則,不弄虛作假,騙取榮譽。尊重競爭對手,不故意傷害對方,對對方的冒犯要剋制。如果認為裁判有問題,要按照程式向有關人員提出。

  (3)文明裁判。要公平、公正。

  14、 網路禮儀

  (1)認真學習網上知識,不瀏覽不良網站和資訊。

  (2)與網友進行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3)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4)上網時間要控制,不沉溺虛擬時空。

  (5)不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式。

  15、 假日旅遊禮儀

  (1)文明行路。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聽從交通民警和交通訊號指揮。要走人行道,不跨越交通隔離護欄,不搶行機動車道,不三五成群並排行走,在行人擁擠的路段,不追跑打鬧,橫衝直撞。

  (2)文明乘坐。主動配合乘務人員維護公共秩序,要按順序、慢步輕聲地登車、登機或上船,扶老攜幼,不搶佔座位,不大聲喧譁。

  (3)文明觀光。在旅遊景區,要講究社會公德,不亂丟垃圾,要舉止文明,要使用禮貌語言,要愛護公物,特別要注意保護文物古蹟,不亂刻亂畫。

  (4)文明住宿。

  文明禮儀的內容

  1、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

  2、從物件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因此,要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常識

  文明禮儀常識之一——基本禮儀

  個人禮儀是其他一切禮儀的基礎,是一個人儀容光煥發、儀表、言談、行為舉止的綜合體現,是個人性格、品質、情趣、素養、精神世界和生活習慣的外在表現。總的規範為:整潔清爽、端莊大方。

  一、儀表儀態禮儀

  保持頭髮清潔,修飾得體,髮型與本人自身條件、身份和工作性質相適宜。男士應每天修面剃鬚。女士化妝要簡約、清麗、素雅,避免過量使用芳香型化妝品,避免當眾化妝或補妝。表情自然從容,目光專注、穩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潔,在正式的場合忌有長指甲。

  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坐姿

  入座時動作應輕而緩,輕鬆自然。

  離座時,應請身份高者先離開。

  走姿

  行走時應抬頭,身份重心稍前傾,挺胸收腹,上體正直,雙肩放鬆,兩臂自然前後擺動,腳步輕而穩,目光自然,不東張西望。

  二、交談禮儀

  態度誠懇,表情自然、大方,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

  三、服飾禮儀

  著裝是一門藝術,正確得體的著裝,能體現個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

  男士著裝

  男士穿著西裝時務必整潔、筆挺。

  襯衫的領子要挺括,不可有汙垢、汕漬。

  領帶結要飽滿,與襯衫領口要吻合。

  穿西裝一定要穿皮鞋,鞋的顏色不應淺於褲子。

  女士著裝

  辦公室服飾的色彩不宜過於奪目,應儘量考慮與辦公室色調、氣氛相和諧,並與具體的職業分類相吻合。服飾應舒適方便,以適應整日的工作強度。

  飾物

  佩戴飾物要考慮人、環境、心情、服飾風格等諸多因素間的關係,力求整體搭配協調。遵守以少為佳、同質同色、符合身份的原則。

  文明禮儀常識之二——社交禮儀

  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為尊重、遵守、適度、自律。

  一、問候禮儀

  二、稱呼禮儀

  三、介紹禮儀

  四、握手禮儀

  五、名片禮儀

  六、電話禮儀

  七、網路禮儀

  文明禮儀常識之三——工作禮儀

  一、接待禮儀

  接待來訪

  引見介紹

  乘車行路

  二、同事禮儀

  領導對下屬禮儀

  下屬對領導禮儀

  同事之間禮儀

  三、會務禮儀

  會場安排禮儀

  會場服務禮儀

  與會者禮儀

  文明禮儀常識之四——公共場所禮儀

  一、辦公室禮儀

  二、閱覽室禮儀

  三、影劇院禮儀

  四、商場禮儀

  五、旅遊觀光禮儀

  行路

  住宿

  進餐

  六、賽場禮儀

  七、乘車禮儀

  上下車

  座次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