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初一語文手抄報圖片大全

初一語文手抄報圖片

初一語文手抄報圖片大全

  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初一語文手抄報圖片大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初一語文手抄報篇一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詩——《左傳》

  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

  我國第一部語錄體儒家經典散文作品——《論語》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我國第一部專記一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書》

  我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曹丕的《典論·論文》

  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劉勰的《文心雕龍》

  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鍾嶸的《詩品》

  我國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夢溪筆談》

  我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水經注》

  我國第一部著名的戲曲作品——關漢卿的《竇娥冤》

  我國第一部日記體遊記——徐宏祖的《徐霞客遊記》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吳承恩的《西遊記》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我國第一部中篇小說——魯迅的《阿Q正傳》

  我國第一部雜文集——魯迅的《墳》

  我國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魯迅的《吶喊》

  我國第一部散文詩集——魯迅的《野草》

  我國新文學史上影響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詩集——郭沫若的《女神》我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

  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我國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寫成的民歌體敘事長詩——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

  我國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魯迅的《狂人日記》

  我國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我國第一個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1921年成立,發起人沈雁冰、鄭振鐸、葉紹鈞

  我國第一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

  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我國第一位女詩人——蔡文姬

  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

  我國第一位著名女詞人——李清照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郭沫若

  我國第一位兒童作家——冰心

  我國第一個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葉聖陶

  我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

  初一語文手抄報篇二

  1.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 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4.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5. 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聖陶

  6.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遊記

  7. 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龍鬚溝

  9. 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 墨

  10. 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聖和亞聖。

  11. 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 以王維,孟在為代表的其風格,前者雄渾豪,後者恬淡疏樸

  12. 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後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14. 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裡 我國的魯迅

  15. 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 奧德賽

  16. 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 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17. 三從四德中三從: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品德 辭令 儀態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後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 君為臣綱 夫為妻綱

  五常:仁 義 禮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師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藥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農

  五帝:黃帝 顓瑣 帝嚳 堯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佛 九流:儒家 道家 陰陽 法 名 墨 縱橫 雜 農

  23.三山五嶽: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嶽:東嶽泰山 南嶽衡山 西嶽華山 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25.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於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述說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28.三省六部: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六部:吏 戶 禮 兵 刑 工

  29.三蘇:蘇洵 蘇軾 蘇轍 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30.三吳:吳郡 吳興 會稽(丹陽) 三國:魏 蜀 吳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東) 瞿王(陝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吳-東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紅 綠 藍

  34.三墳五典:三墳:伏羲 神農 黃帝

  五典:少昊 顓頊 高辛 唐堯 虞 舜

  35.三體石經:尚書 春秋 左傳

  初一語文手抄報篇三

  寫作是人類有意識地使用語言和文字來紀錄資訊、表達意向。紀錄資訊的工具和方法數之不盡,一般寫作會用筆在紙上寫作,但過去也有人在石版、竹簡、龜殼、牆壁等材質上寫作。隨著科技發展,使用打字機或電腦記錄文字也可稱為寫作。

  1.以景起興,借景抒情。

  以景起興,寓情於景,借景抒情。詩中所寫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於心中思慕的“伊人”,主人公知其地,而莫定其所。他就不斷克服艱難險阻,希望與“伊人”一遇。詩的每一章開頭都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追尋,用清秋蕭瑟的景象來烘托主人公空虛和惆悵的感情。

  2.重章疊句,迴環往復。

  本詩所採用的重章疊句形式,不僅有迴環往復、一唱三嘆之美,有一種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而且有層層推進、步步深化詩歌意境的作用。白露之“為霜”、“未晞”、“未已”,體現了時間的推移,暗示了追尋時間的延伸;“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體現了空間的移動,暗示了追尋物件的飄忽難覓,雖然只用了幾個字來表現,但其間的微妙變化和幽深意蘊卻十分耐人尋味。

  3、詞彙豐富,富於變化。

  描繪蒹葭的繁茂,三章分別用“蒼蒼”、“悽悽”“采采”三個同義的疊詞,表現道路的艱難。分別用“長”、“躋”、“右”,描述道路的遙遠、陡峻、迂曲,表現“伊人”的可望不可即。分別用“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以及“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等句子,顯示“伊人”位置的移動。在重複中有變化,在變化中有重複。

  4.意境矇矓,含蘊不盡。

  《蒹葭》主旨含蓄,意境矇矓。“伊人”飄忽不定,給人以撲朔迷離、悠渺難測之感。其實,如果把 “在水一方”視作一種象徵,它就涵蓋了世間各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這樣,賢才難覓、情人難得的悵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實現的失望等心靈的迴響,也就都可以從《蒹葭》矇矓的意境中得到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