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似乎是一個外來異端,長久以來一直不是中原王朝的固定節日,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
“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也是在隋朝的時候才流行起來。
據專家考證,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這非常有道理。進入20世紀,國內外的專家相續在一些發掘的考古遺址裡面發現了具有月亮崇拜的圖案。
有專家在網上說中秋節是唐代的某個將或者說是唐代的某個皇帝發明的,這樣的論斷是毫無歷史依據的。中秋節的來源顯然要比唐代要早的多。
實際上世界各國,從東亞到西歐,歷史上都有過慶祝秋收的節日,只不過隨著時間流逝,這些節日漸漸的被各國淡忘或者說轉化成為了另外一種形式。從西歐到中東,波斯,歷史記載裡面充滿了對豐收節描述。
在3000年前的中東,農民們把最後一捆小麥收割下來,並且堆放好的時候,往往已經到了九月底十月初。你想象一下,當農民們傍晚時分站在田地裡面,勞動完以後,抬起頭往往能看見一輪金黃的.滿月。後來約定俗成,月最圓的這一天定為豐收節。這種節日全世界都有,在東亞也沒能例外。
再往後來豐收節裡面又加入了對月神的崇拜。陸陸續續、隨著時間流逝,各種神話也加入了進去。位於中東的蘇美爾文明似乎是這一切月亮崇拜的源頭。至今在世界各國的文化裡,還可以看到秋收和對月亮崇拜的遺蹟。
在東亞、在中國,對月亮的崇拜,隨著宗教在中國大陸的消退,慢慢地淡去它原有的色彩,與大吃大喝有關的家人團聚,卻變成了中秋節最本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