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張家口的日子
1958年,正值桃花綻放的季節,時任全國文聯主席郭沫若一行20多位藝術家走入張家口。隨後,張垣大地的熱土留下了郭老和知名藝術家的足跡。他們滋養出無數作者,許多文藝家茁壯成長,從此張家口文學藝術事業更加榮興旺。同年,在郭沫若親筆題詞下,張家口唯一的一本綜合性文藝刊物《長城文藝》誕生了。
歲月荏苒,時光如梭。50多年過去了。由郭老題寫刊名的《長城文藝》,作為一塊滋養張家口文藝事業的陣地,培養和引領著無數酷愛文學藝術的青年步入文學藝術的殿堂,有的走出山城,用辛勤的創作和豐的成果為張家口贏得了盛譽。
郭老不僅是著名的文學家、考古學家,同時還是一位具有民族風格的浪漫主義詩人。在張家口那些難忘的日子裡,郭老是一路走一路作詩,他詩情澎湃,出口成章。在懷來縣南水泉村,郭老在村裡文藝骨幹的提請下,即興作了一首《西江月》:“樹葉蕭騷作響,微風送清香。林擒樹下設課堂,傾聽農民主講。”面對官廳水庫碧波盪漾的湖水,還有岸邊綠色宜人的楊柳,郭沫若觸景生情,隨即吟詩一首:“北方產量過長江,南方風物過長城。官廳水庫魚三尺,峽庫湖山兩岸青。”在中華文明發祥地涿鹿,郭沫若被劈山開渠建設者們的精神所感動,即興給“劈山大渠”的碑文寫下一首詩:“人民得到大解放,山倒海事尋常。大力劈開黃羊山,真如屠宰一隻羊。文聯同志來參觀,適逢爆破兩座山,如聞禮炮響連天,預祝成功在眼前。”
我市的壩上草原,歷來是文人墨客嚮往和讚美的地方,那裡闊野廣袤,綠草如茵,牛羊成群,雄渾壯麗的美景激發著詩人的詩情畫意。郭沫若更是詩情激盪,他足足給這次壩上之行寫下幾首詩,如:“辭去狼窩張北行,此途古代慣行兵。於今四海天無二,無復和親頓子卿。”;“壩上草原一望蒼,草茵如海甚汪洋。海流相簿修成日,萬頃良田過長江!”;“看罷海流相簿後,炎炎日正當頭。忽然一陣西風至,頓覺草原已暮秋。”;“電擊風驅過草原,馬蘭花色作深藍。牛羊斂盡人歸去,忽車前又見山。”;“再見狼窩昔戰溝,斜陽已接遠山頭。蘇蒙烈士碑如問:今日暢遊快意不?”;“路畔群山倍有情,去時相送返時迎。黃昏不管人憎恨,漸使林減卻青。”;“燈火滿街照眼明,歸來張市晚風輕。今朝收穫兼於昔,遍地皆詩寫不贏!”
今日,輯錄這些詩,讓我們一睹郭老的.詩人風采。那些難忘的日子,郭老的詩人風采感染著張家口人。那天,在張家口招待處禮堂文藝工作者的大會上,郭老就如何開展文藝創作,文藝和政治的辯證關係,文藝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作用,文藝工作者如何為人民服務等許多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當時在場與會的楊暢同志,談起郭沫若這次講話依然一臉激動。楊暢老師說郭老非常平易近人,沒一點名人架子,當時的講話很精彩,讓在座的所有與會人員深受鼓舞。當時,時任地位宣傳部部長的張惠生同志談到張家口應該有個自己的文藝園地時,郭老表示支援,也非常贊同這個提議,隨即揮毫墨為《長城文藝》題寫了刊名。不久,《長城文藝》成為向全國發行的文藝刊物。
當年6月7日,郭沫若一行離張回京。臨行前,郭沫若對前來送行的市領導說:“我們是空手而來,滿載而歸。”送行的市領導葛啟說:“參觀團豐富和美化了張家口人民的生活,這會進一步鼓舞人民的幹勁,開出更大的花,結滿更大的果!希望你們再來澆這塊大地。”不久,郭沫若派張雷代表全國文聯送來了二十多幅著名詩人畫家精美的書畫。世事難料,儘管這些書畫大都已不復存在。可是當年郭沫若先生給予張家口的關懷和厚愛,一直激勵著張家口文學藝術者前行,也使這塊土地上的文學藝術蓬勃發展,就像《長城文藝》這朵美麗的鮮花一樣,與時俱進,常開常新,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