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教案設計 高中

《歸園田居》教案設計 高中

《歸園田居》教案設計 高中

  一、匯入 :

  我們初中的時候,學習過一篇《桃花園記》,作者是誰?(陶淵明)在作品中,詩人為人們虛構了一個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世外桃源”,寄託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他的田園詩作的代表作品——《歸園田記》。這首詩跟《桃花源記》一樣,寫於他辭官歸隱之後,反映他清閒的田園生活,表現了他超俗不的品質和閒適愉悅的心境。

  二、簡介作者: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末年的偉大詩人,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他不願在紛亂黑暗的現實裡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後,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烙瀉蟮撓跋?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三、分《歸田園居(少無適俗韻)》的思想內容

  1、 教師範讀

  2、 學生朗讀,並參看註釋,瞭解大意。

  思考:① 這首詩可以分為哪幾層意思?

  ②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 詩人的思想感情是透過對哪些事和景物的具體描寫表達出來的?

  3、 提問並訂正;

  師明確:本詩可分為三層:第一層1—6句,寫作者的個性和思想,表達對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喜愛之情;第二層7—18句,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田園生活的喜人情趣;第三層19—20句,回答人們的疑問,收束全文。

  4、 研習第一層:

  ⑴ 釋“韻”與“誤”

  “韻”指人們的氣質性情的素養。“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與世俗官場生活不適應。“適俗”就是適應仕途中禮節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勢之爭,詩人說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和情操,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寫自己流連山水喜愛田園,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我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也不願我為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鬥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實應為“十三年”用誇大了的數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2)“塵網”、“鳥”、“池魚”、“樊籠”等詞語各比喻什麼?作者運用這些比喻,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A.“塵網”、“樊籠”,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塵世。用這種比喻,表示詩人已經看透了官場的汙穢黑暗,表達了對官場極大嫌棄。“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意在說明誤入官場,深受束縛,迫切要求擺脫束縛,迴歸農村的心志。

  B.這裡一方面表現了陶淵明對誤入官場的痛心,對黑暗官場的嫌棄,一方面表現了他渴望擺脫官場束縛,迴歸田園,獲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附]板書設計

  誤落塵網——厭惡官場

  戀舊林

  嚮往迴歸自然

  思故淵

  5、研習第二層

  ⑴ 釋“守拙”

  拙(zhuō)本義是“笨”,也作謙詞,這裡取其引申義,即原始的,本真的。“守”是“堅持”的意思,“守拙”一方面是自謙,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對虛偽技巧,嚮往歸真返樸。

  ⑵ 提出以下問題,師生共同分、完成:

  A.“方宅十餘畝”到“雞鳴桑樹顛”八句,按什麼順序來寫田園生活?

  明確:“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後房簷,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麼幽雅美麗!這裡襯托出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的情緒,這正如劉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兩文有同工之妙。

  “曖曖遠人村,依依裡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地啼叫。總之,這八句話,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裡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鬥、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B.“曖曖遠人村,依依裡煙”中的“曖曖”和“依依”在詩中是近義詞,可以互換嗎?為什麼?

  明確:“曖曖”、“依依”均為寫遠景之用語,都表示模糊不清、依稀可辯。但不可互換,因為“曖曖是寫遠處村莊的總體輪廓,這是不可能看得清楚的,只能是模糊的,而是建築物在作者的主觀感受上,它是靜止的;而“依依”寫的是炊煙,“炊煙”一是在高處,二是它是飄動的,比村莊的可見度大,因此用“依依”表示儘管炊煙在遠處,但仍依稀可辯。總之,“曖曖”著眼於“模糊”,“靜止”,“依依”著眼於“可見”,“漂動”。兩者都不可互換。

  C.“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沒寫人,你可以想象出人民這裡生活的情景嗎?

  明確:雖沒有寫人,但寫了人們生活的環境,可以讓我們想象出,生活在這裡的人必定和平安寧,生活古樸,怡然自得。

  D.“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實際上拿田園生活的什麼特點與官場對比?

  明確:這兩句寫所感,具體、寫到詩人田園生活之樂。它的兩個特點可與官場對比,一是“無塵雜”,沒有官場上亂糟糟的事,看不到今天噁心的“官場現形記”;二是“有餘閒”,可以不必作官場上的那些客套應酬之勞,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讀書做詩。這“一無一有”正是詩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

  [附]板書設計

  見:農田、草屋、柳、桃李、遠村、炊煙

  聞:狗吠深巷,雞鳴桑顛 田園生活的情趣

  感:無塵雜 有餘閒

  5、 簡第三層

  最後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作者何以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衝出羅網,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觸處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而欣慰,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也是對已經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附]板書:

  揭示熱愛田園之因——久在樊籠。

  四、小結:

  1、《歸天園居》主要寫詩人擺脫汙濁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可用一個成語來括,這個成語是“返樸歸真”。“返樸歸真”,第一是“樸”,處世要樸實,不做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這是我國曆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

  2、藝術上,一是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毫無粉飾之詞,平易如話,但恰到好處地與詩意合拍。二是情景交融。“方宅十餘畝……雞鳴桑樹顛”八句,描寫了方宅草屋、柳桃李、村落炊煙、狗吠雞鳴,富有生活氣息,構成了遠離塵世、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藝術境界。這是實境——也許的確是陶淵明歸隱後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淵銘內心追求那種恬靜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實境與心境渾然一體、水乳交融。三是比喻生動形象,詩人把統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比喻為“塵網”、“樊籠”,把誤入官場的人比作“鳥”、“池魚”,不僅形象貼切,而且蘊含了強烈的感情色彩。四是語言樸素自然。

  如:“狗吠深巷中……,隨手寫來,明白如話,正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所言:“俯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五、解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