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說課稿(精選4篇)

歸園田居說課稿

歸園田居說課稿(精選4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歸園田居說課稿(精選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歸園田居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歸園田居》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的一首詩歌,它是陶淵明歸隱後的作品。寫的是田園之樂,實際表明的是作者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聲。學習該詩,有助於學生了解山水田園詩的特點,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說學情

  學生透過小學、初中的系統學習和本冊古詩部分的集中學習,初步掌握了讀詩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詩鑑賞能力,但是還未能形成成熟的穩定的學習方式。同時,本單元學習是高中第一次接觸古代詩歌,詩歌語言上的障礙和時間上的跨度對他們來說都是學習上的困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他們設定學習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

  三、說目標

  根據教材、學情及課標要求,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抓住重點詞句,領會詩歌真摯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透過誦讀,感悟內容;透過自主、合作、探究,體會作者的人生志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真確看待歸隱行為,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背誦並默寫四首詩。

  2、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難點:激發學生想象,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的深厚的情思。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誦讀法;

  2、問題引導法;

  3、交流討論法;

  4、點撥法。

  學法:

  1、自主學習法——蒐集資料、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2、勾畫圈點法——勾出文中的重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3、合作探究研討法——交流討論,共同研讀。

  六、說教學過程

  《歸園田居》是略讀課文,但它又是屬於高中階段學習古詩文的開始,對以後繼續學習詩歌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據此,我安排了一個課時的教學。具體步驟是:

  (一)激趣匯入

  人的一生有許多次取捨,這些取捨是否滿意不取決於他人的議論,而在於自己的心境。當一個農民,在許多朝代都會被人恥笑。但東晉的陶淵明卻辭官不做,寧可歸隱農村,做一個農民,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歸園田居》,瞭解他的思想初衷。(板書課題)

  (二)作者介紹(由學生完成)

  (三)誦讀感知

  1、一生朗讀,教師點評:五言詩歌斷句上有別於四言及雜言之處:二二一拍,二一二拍。

  2、聽朗讀錄音,學生校正。

  3、學生齊讀背誦。

  (四)合作探究

  圍繞“歸”字,回答四個問題:⑴從何而歸?⑵為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在探究這些問題時,注重圈點和朗讀。

  1、從何而歸?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為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因此十分痛苦。

  2、為何歸來?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追問:據我所知,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明確:①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②徹底悔悟。③也許是一種託詞。

  3、歸向何處?明確:歸向園田

  4、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無塵雜”/有餘閒/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五)拓展延伸:有的人說這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你有什麼看法(討論)?

  [點撥]

  學生各抒幾見,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以要根據整首詩,聯絡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明確:陶淵明辭官歸隱是在對汙濁的現實社會絕望之後選擇的一條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與當時社會的“學而優則仕”是格格不入的在當時的社會來看,陶淵明堅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種對黑暗官場的反叛,具有積極意義。

  但是,要改造社會,要清除汙濁,不能單“歸隱”與“獨善”,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從這點來說,陶淵明放棄了大濟蒼生的理想則有其消極的一面。

  (六)堂上總結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共五首,有寫農村生活風貌的,有寫詩人跟鄉鄰們交往的,有寫詩人出遊的,這一首專寫詩人的勞動,這些詩都以抒情為主,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終生隱居的意願,用語自然樸實,很值得品味。

  七、說作業:

  根據本文寫一篇關於田園生活的散文,600字以上。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方面,我力爭簡潔明瞭,採用語詞式板書,既點名本課的教學要點,又方便學生理解、識記,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歸園田居說課稿2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首詩選自高中語文必修二詩歌單元。陶淵明的詩作內容比較簡單,選入中學課本的這幾篇都是講自己嚮往的田園生活以此來彰顯自己的選擇。加上初中已經學過《歸園田居(其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學生對陶淵明已經有一定的熟知度。必修二詩歌單元選編這篇《歸園田居》,後面必修五還有陶淵明的一篇駢文《歸去來兮辭》,我希望高中可以給學生不同的視角,讓學生對陶淵明的認識有逐漸深入的瞭解,而不是拘囿於我們給陶淵明貼的標籤。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還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發散思維和表達能力上還有所欠缺。雖然對陶淵明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還不夠深入,高中再讀陶淵明希望給他們更深層的認識和引導。同時,高一孩子思維很活躍,有強烈的表達慾望,但是表達效果可能會不夠規範,需要慢慢貫徹。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針對這些,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理解全詩描寫的內容,探知陶淵明其人其文。

  過程與方法:觸控詩人隱藏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後的詩心。體味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之情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作者詩意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在激流中積極進取堅持自身。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探究陶淵明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後的詩心,學習作者詩意地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在激流中積極進取堅持自身。

  五、說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古典詩歌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來體會其文其人。在討論時,透過合作探究,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

  六、說學法

  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想象力在語文學習中尤其重要。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能力。

  七、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展示作品《我向往的生活》,初步引導: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你披荊斬棘歷經高考,你的人生規劃是什麼樣的?每個人的人生規劃不同,我們來看看陶淵明的選擇。

  (二)以文字為基礎探究陶淵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細品陶淵明其文其人,感受陶淵明的人性光輝。

  (三)探究討論:你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是贊成還是反對?

  教師再進一步追問:你的人生規劃是什麼?在現代社會中,社會難免有些許汙濁之氣和陰暗面,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學習陶淵明並不是學他的歸隱田園而是那種純淨的堅守,最後得出結論:積極抗爭,固為上策;隨波逐流,才是下策;潔身自好,不失良策。

  最後展示以積極進取為生活態度的《我向往的生活》,做到首尾照應,進一步滲透。綜合整節課內容,並聯系實際,確定本節課的題目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八、說作業設計:

  寫作文片段《我向往的生活》。

  九、說板書設計:

  十、說課後反思:

  優點:

  1、教學設計上創新,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聯絡現實生活創設情境,精心設計匯入,注重科學態度、人文精神、創新意識的教育滲透;注重學生良好精神面貌、思想情感,以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對於處於懵懂青春期的學生進行了正確的明確的價值觀的引導,這是教育最重要的意義。

  2、重難點把握準確適當,教學設計銜接較好,教學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貫徹,板書設計規範切合主題,作業設計和目標一脈相承。

  不足:

  1、詩歌是朗讀的藝術,因為課堂容量大,為學生提供的朗讀的機會有點少,朗讀的形式也比較單一,應該齊讀、範讀、請讀等多種方式相結合。

  2、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因為是公開課,學生難免緊張,加上高一的學生語文學習的思維方式並未形成,沒有形成知識體系,回答問題不積極,缺少自己的思考,回答問題欠缺自我意識,課堂少了一些靈動和精彩。

  3、上課節奏有點快,不能很好的關照到學生,放手教給學生的時間不夠,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表達和參與。

  4、教學設計可以再做修改:不再是以“陶淵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線索貫穿,而是從探究文章入手,其文—其人—延伸拓展,這樣環節脈絡更加清晰,也能節省出來時間留給學生展開討論。

  歸園田居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語文必修二《歸園田居》的第1課時,主要從教材、教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歸園田居》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第七篇課文《詩三首》的一首。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已在必修一中學習了一個單元的詩詞課文,並且在必修二中學習了一個單元的寫景抒情散文,所以學習這首詩歌,前面已有了較好的鑑賞基礎,需進一步明確寫景狀物的方法,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體會和理解詩人的情感。

  (二)、根據大綱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結合本文的特點,現制定學習目標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培養學生運用樸素平淡的語言表達情懷的能力。

  2、培養學生能夠穿透詩文把握文章的內涵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誦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

  2、掌握詩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學習他那種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學會辯證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教學重點】

  1、領悟詩人憎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自由的思想傾向。

  2、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欣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教學時數】1課時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主要採用點撥、誦讀法教學模式,這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

  依據:本課著重去了解陶淵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透過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代面。反覆朗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重點可以適當提示,寓討論、探究式教學法於一體。以學生個體情感介入來體驗陶淵明的思想。

  三、說學法

  為便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結合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故引導學生作如下準備:

  1、充分預習: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讀課文;瞭解寫作背景,作者生平。

  初步感知文章的構建。

  2、小組討論,分析評價:主要是透過重點難點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借鑑吸收:透過本文的學習,用現代的觀點來評論陶淵明的思想情趣。

  四、說過程

  (一)匯入新課。世稱靖節先生的陶淵明,以其“不為五斗米折腰”而傳為佳話,那麼當他歸隱田園後,又將是怎樣的一幅生活圖景呢?

  (二)、解題

  1、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資訊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2、提問:從這個歸字你可以挖出那些隱含資訊?

  明確: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三)朗讀背誦課文,尋找相關資訊,回答上述問題

  1、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⑴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

  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⑵追問:為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2、為何而歸?

  明確:少無適俗韻: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性本愛丘山: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3、歸向何處?——“守拙歸園田”

  思考:為什麼要守拙?言外之意是什麼?

  明確:保持自己高尚的節操和自由的'品性

  思考:詩人描寫到了哪些田園景色?這些田園景色有何特點?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清幽優美安定和諧和平寧靜。

  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4、歸去如何?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思考:從中可以見出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四)小結全文

  明確:《歸園田居》其一主要寫詩人擺脫汙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心情用一個詞來概括叫做”返璞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汙濁官場生活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五)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

  ——陶淵明

  從何而歸——塵網、樊籠

  為何而歸——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歸向何處——守拙歸園田

  歸去如何——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說課稿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這部分我將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歸園田居》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六單元《詩四首》中的一首。屬於必讀課。本單元收錄了《三峽》、《短文兩篇》和《湖心亭看雪》等都是描繪自然山水景物的優秀詩篇。透過本單元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秀美風光,理解詩人在嘈雜的社會環境中迴歸清新自然的閒適之情。透過《歸園田居其三》的學習,使學生對山水田園詩有初步的瞭解,感受田園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引導學生透過學習本詩瞭解山水田園詩的風格特徵,當是本詩的學習目標之一。

  (二)關於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情況,我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汙,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器具:多媒體投影

  四、關於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做兩個選擇題。

  1、有兩種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讀,金榜題名。B過著悠閒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學。

  2、如果走入社會,有兩條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農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捨去,又不斷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於有的人知道舍什麼,得什麼,什麼時候該舍,什麼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後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3、簡要介紹陶淵明,晉代詩人,田園詩歌的開創者。側重於其“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4、聽讀,點撥“穢”、“荷”等字的讀音,學生朗讀。

  5、理解詩意:

  (1)“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麼?

  (2)請想象“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所寫出的情景。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前2句體現了農家生活的艱辛,後2句優美的月色描寫表現出作者不以為然,反而享受著這勞作之趣。)

  (3)末句點明主旨,“但使願無違”的“願”是什麼,陶淵明有怎樣的願望?(不願同流合汙,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

  6、總結:此詩寫田園勞作之樂,表現了詩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對歸隱生活的滿足遁世思想。用語平淡自然,樸素如口語,不見絲毫修飾,但平常中富於情趣,夜色柔和優美,意境醇美。“帶月荷鋤歸”一句,展現了一幅美麗的“月夜歸耕圖”。

  7、朗讀並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