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滄海> 觀滄海 曹操譯文及解說

觀滄海 曹操譯文及解說

觀滄海 曹操譯文及解說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石,以觀滄海。

  水何,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解說

  《觀滄海》是後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門行》第一章。《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漢樂府中《相如歌·瑟調曲》。“ 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 · 樂志》歸入《大麴》,題作《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內容看,與題意了無關係,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豔”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 《龜雖壽》四解(章)。當作於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