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滄海> 《觀滄海》優秀教案

《觀滄海》優秀教案

《觀滄海》優秀教案

  教學目的

  一、理解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於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1.解題:題目是什麼意思?“滄海”的“滄”字怎麼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2.教師範讀後學生誦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麼情況?“東臨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臨”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麼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湧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裡”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並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麼不同?

  明確:“水何,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盪,後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麼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麼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執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湧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裡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絡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透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後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4.分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裡”“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齊讀、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