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觀滄海編故事
參考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明爭暗鬥。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我率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當時,我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我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石。
這正是河朔一帶的風土景物。我們遠道而來,登上石山頂,東望大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在這浩的海面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立在岸邊的礁嶼起伏錯落,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礁嶼上樹木茂,百草豐美,叢生的草木在秋風中搖曳。定神細看,在秋風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顯得渺小了。日月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的海洋中出發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它們的執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島上蕭瑟的秋風掀起洶湧的波濤,洶湧喧騰海面是多麼浩無際。真是幸運極了,我們讚美不已,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情意。
參考二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明爭暗鬥。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我率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當時,我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我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石。
這正是河朔一帶的風土景物。我們遠道而來,登上石山頂,東望大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在這浩的海面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立在岸邊的礁嶼起伏錯落,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礁嶼上樹木茂,百草豐美,叢生的草木在秋風中搖曳。定神細看,在秋風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顯得渺小了。日月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的海洋中出發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它們的執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島上蕭瑟的秋風掀起洶湧的波濤,洶湧喧騰海面是多麼浩無際。真是幸運極了,我們讚美不已,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情意。 “啊,太壯觀了.但也只有這種氣勢才能同我打敗袁向的氣勢相比”。這便是在柳城大勝途中登上滄海石上的我--曹操發出的感嘆。
遠望三十里外的滔滔渤海,覺得山與海之間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了,大海像一面具鏡橫嵌在山前,從河口至秦皇島之間上百里的海面盡收眼底,近山處雪浪推湧,如在眼前卷,由於山高海近,仙台頂前錯落疊立的眾多低山矮嶺,有如山海之間的一座座樹木叢生的山鳥;而生長著茂密莊稼的海畔平原,恰似鋪設在海灘與這山島之間的一條綠毯。秋風颳了起來,聲音又響又大。巨大的波濤洶湧澎湃,萬分宏偉,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渤海很大,天連水,水連天,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他們的執行不也離不開大海的擁抱嗎?大海宛如日月星辰的母親。我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我如同滄海一樣昂揚奮發,最終,我一定會統一這天下的。啊,真是好極了,讓我有機會用詩來表述自己的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