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潮> 教案《觀潮》

教案《觀潮》

教案《觀潮》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如“方、倏爾、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詞語。

  2、瞭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能力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獨立譯課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提供同題材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

  3、教給學生改寫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多種形式的改寫。

  〖德育目標〗

  本文描寫了錢塘江潮的奇偉壯麗,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透過描寫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兒的不凡風采。學習它,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讚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弄潮兒。

  【教學重點】

  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讀—講—讀,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3、比較拓展法。推薦潘的《酒泉子》,與本文比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帶、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譯課文,整體感知文意;引導學生賞本文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比較閱讀,感受不同文體相同題材的文章的區別,並學習進行改寫。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錢江湧潮。

  多媒體顯示:錢江湧潮

  教師講解:錢江湧潮從海寧角度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前後,海寧潮潮頭壁立,波濤洶湧,勢如萬馬奔騰;雲移至岸,浪卷轟雷,捲起“千堆雪”。雙龍相撲“碰頭潮”、白練橫江“一線潮”、蛟龍脫鎖“回頭潮”和月影銀濤“夜半潮”吸引著無數來自海內外的觀光遊客。為此,海寧市在每年中秋節前後,都要舉辦規模盛大的“觀潮節”,現在已成為聞名於世的一大勝景。

  二、背景簡介

  錢塘江大潮,古人稱之為“壯觀天下無”。它的`形成與其獨具的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寬處過百里,窄處僅十里,巨潮被狹窄的江道約束,當然會形成波瀾壯闊的湧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攔門沙坎,潮水湧進遇到如此巨阻,當然會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後浪又上,波趕波,浪疊浪,潮水就會奔騰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嘯而來。

  南宋的國都是臨安,即現在的杭州,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於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上到宮庭下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

  三、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帶,學生聽讀,掌握正確的讀音,聽清節奏。

  2、學生大聲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意。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難句,積累詞語。

  資料如下:

  ⑴讀準字音:

  雷霆(tínɡ)楊誠齋(zhāi)(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爾(shū)一舸無跡(ɡě)善泅(qiú)

  賃(jiù lìn)羅綺(qǐ)鯨波(jīnɡ)

  ⑵辨明詞義:

  既望(望,農曆十五;既望,農曆十六)

  方其遠出海門(當……時)

  則玉城雪嶺(城牆)

  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點點)

  皆披髮文身(畫著文彩)

  江干上下十餘里間(江岸)

  珠翠羅綺溢目(滿眼)

  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逆流迎著潮水;忽隱忽現)

  3、以小組為單位,質疑解難,教師可酌情給予指導。

  4、選四位同學譯課文,其餘同學補充訂正,熟悉文意。

  5、多媒體顯示第三段譯文,學生共同評點。

  譯文如下:

  吳中地區有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一個個披散著頭髮,身上畫著文彩,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先恐後,逆流而上,出沒在萬仞高的巨浪之中,騰著身子變換各種姿態,而旗尾一點也不沾溼,以此來顯示他們的技藝。

  學生評點:“吳兒善泅者數百”應譯為“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旗尾略不沾溼”應譯為“旗尾一點也不被水沾溼”。

  教師提示:文言文譯應遵守“信”“達”“雅”三字原則。在譯的過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對應,可以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適當潤色,爭取用現代漢語表現出弄潮兒的風采。

  第二課時

  四、理清文章思路,賞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1、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齊讀課文,逐段括段意。

  明確: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第四段寫觀潮之盛。

  2、根據文章,展開想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二段,賞其精彩的場面描寫。

  選兩位同學描述,其餘同學補充。

  學生明確: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當潮水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連天湧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宇宙,滌盪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

  教師點撥:作者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由遠及近寫出了海潮的壯麗雄奇,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僅用“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把海潮在遠方、漸近奔湧到眼前時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多媒體顯示:

  學生齊讀第一段,感受畫面的壯闊。

  學生明確: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人和物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如同山崩塌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燬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教師點撥:這個場面寫得扣人心絃,其精彩之處在於參加演習的船隻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嫻熟,演習中戰鬥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最後結束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動靜相襯,起勢浩蕩,轉瞬即逝,令人回味無窮。

  學生齊讀第二段,感受水軍演習場面的壯觀。

  3、賞文章精巧的結構安排:

  提問:浙江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場面宏大,觀潮者人湧如潮,但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試分這樣安排的好處。

  學生討論,明確: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四幅圖畫各具情態,組成連軸畫卷,而且以前三幅為主,正面描寫,第四幅寫觀潮之盛側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學生齊讀課文,體會精巧的結構安排。

  五、課堂小結

  我們領略了世界第一大涌潮──錢江湧潮的雄奇壯美,感受了自然的非凡魅力。最近又獲喜訊,海寧市已於2002年4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著名旅遊景點及聯合國《世界遺產》博覽會上,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申請報告,如果申報成功,這將是浙江省第一個“世界遺產”。到那時候,與錢塘江潮有關的一切藝術作品將會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遺產”。江山如此多嬌。生活在這樣的國度中是自豪的。讓我們繼往開來,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奮發努力吧。

  六、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把下面這一首宋詞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酒泉子

  潘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教師指導:改寫是在原題材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大多隻側重於改變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換體裁,如這次訓練要求把詞改寫成記敘文;可以改換人稱,如把詞中的第三人稱改寫為第一人稱;可以改換表達方式,也可以對原文進行取捨、豐富和補充。改寫必須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和表現形式,透徹瞭解被改寫的作品和將要改寫的作品之間的聯絡和區別,把握各自的特點。

  本題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聯想,參照課文中的有關描寫進行改寫。詞的上闋寫觀潮,寫人群湧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湧的氣勢;詞的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改寫時,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視角,抓住觀潮人、潮水、弄潮兒、自己的感受四點來寫,重點應放在潮水和弄潮兒上面。

  學生構思,寫作。如時間不允許,可放在課下完成。

  七、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完成下列補充練習:

  多媒體顯示:

  譯下列句子:

  ⑴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⑵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⑶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⑷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閒也。

  3、完成課上的改寫練習。

  第三課時

  【活動與探究】

  一、說話訓練

  假如你負責海寧市有關錢江潮申報“世界遺產”一事,由你起草申請報告,你打算從哪些方面談起,申報理由是什麼。模擬申報會,組織同學發言。

  二、寫作訓練

  請你展開想像,把文中的四幅畫面改寫成四個場景描寫的片斷,用第一人稱改寫。

  三、開放探究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右溪記

  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以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荒穢,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bì,增添,補助)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1、為加粗的字注音。

  徘徊銘彰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⑴南流數十步合營溪

  ⑵悉皆怪石

  ⑶植松與桂

  ⑷遂命之曰“右溪”

  3、開發右溪的價值何在?請選原文的句子回答。

  4、全文可分兩層,如何劃分?並括層意。

  第一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páihuáimínɡzhānɡ

  2、⑴江合⑵全都⑶種植⑷就

  3、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

  4、第一層為第1自然段,寫右溪的位置、特點和兩岸的景色。

  第二層為第2自然段,敘述整治“右溪”的價值和開發的經過,點明“右溪”名稱的由來。

  〖板書設計〗

  觀潮

  海潮圖-----雄偉壯觀

  演習圖-----場面宏偉 正面描寫

  武藝高強 與側面烘

  弄潮圖-----身懷絕技 託相結合

  觀潮圖-----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