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潮> 課文觀潮的教學設計

課文觀潮的教學設計

課文觀潮的教學設計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感情。

  能力目標 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思其序的觀察方法,從而掌握觀察事物必須有順序的規律。

  知識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橫貫、浩浩蕩蕩、猶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詞語的意思。會用“逐漸”“恢復”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認識塘江大潮的壯觀情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思其序的觀察方法,掌握觀察事物必須有順序的規律。

  四、教學用具

  1.錢塘江大潮的軟體片。2.對比重點句的幻燈片。3.錢塘江大潮的錄影片。

  五、教學方法:變序式。

  六、課時安排:三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言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領你們去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看一看那裡壯麗、奇特湧潮,好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讀後釋題

  課題《觀潮》的“觀”什麼意思?“潮”指什麼地方的潮水?(觀:觀看。潮:指錢塘江大潮。觀潮:觀賞錢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教師檢查、指導。

  ①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亭、屹、罩、昂、盼、崩、鎮、若、逐、顫、餘、吼、恢、漲”的讀音,並組詞語。

  字音難點:多音字“顫”在本課讀(ch4n),避免讀成(zh4n),“鎮、罩、若、逐、顫、漲”為翹舌音,注意讀準確

  ②字形難點:“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錯寫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錯寫成“日”。

  ③理解詞義。

  天下奇觀:奇觀、奇異、少見而又壯觀景象。本課是指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見的壯觀的景象。

  橫臥:橫躺著。原是表示人的動作的詞語,課文裡用來描述錢塘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樣子,這裡把錢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線在一起。形容水域廣闊。

  橫貫:橫著透過去。課文裡是說大潮滾滾而來,橫著漫過整個江面。

  浩浩蕩蕩:課文裡是講大潮滾滾而來,水勢很大的樣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開。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發生在地震的時候,用來形容很響時,便帶有誇張的意味。

  頓時:立刻。

  人聲鼎沸:形容許多人在一起大聲講話,聲音喧鬧,像開了鍋一樣。

  若隱若現:若,好像,彷彿。隱:藏起來,看不見。現,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見。本課指幾座小山在雲霧中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又看不清。

  餘波:本課指潮頭過去後,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課指遠遠看去,潮水像連著天地卷滾過來。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風號浪吼:狂風在號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風浪大,叫聲響。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層次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後”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後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

  分三層:第一層(2自然段)寫潮來之前。

  第二層(3、4自然段)寫潮來之時。

  第三層(5自然段)寫潮過之後。

  (四)佈置作業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後面第1、2兩個問題。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言

  今天上《觀潮》的第二節課,在上節課我們分了段,列舉了提綱,哪位同學能上黑板前來板書?

  (二)講讀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課文。

  2.教師講解: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所以吸引了許多人來這裡觀潮,這個“觀”是什麼意思?(看)看什麼?(潮來時的景象)

  (三)講課課文第二段

  1.觀潮這部分分幾層?每層都寫了什麼?

  2.講讀第一層

  (1)自由讀課文。思考:江面上是什麼樣的?人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畫出來)

  (2)學生議答。(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濛濛的薄霧。)

  ①給人什麼樣的感覺?(靜的感覺)

  ②作者寫“江面越往東越寬”是什麼意思?(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問題,可作如下點撥:潮從哪個方向來?從書中找出句子來說明。(從“大家昂首東望”“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從東邊來。)潮從東邊來,江面越往東越寬,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會產生什麼現象?(潮水越往西越急)。

  ③出示錢塘江口地形圖,補充錢塘江大潮形成的有關知識:錢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水底還有一道人們看不見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傳來,受到很大的約束,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陽、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對漲潮影響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這段時間海面上常常刮東南風,所以潮波來勢特別猛烈。

  ④人們的心情怎樣?(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說明非常著急心情十分迫切。)急到什麼程度?(昂首東望,學生可做一做動作。)

  3.講讀第二層

  (1)談話: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這天下奇觀?好,老師就領你們去看看。

  (2)放潮來時的錄影片。思考:潮來時,給你留下了什麼深刻的印象?(聲音大,浪大)

  (3)默讀第二層,邊讀邊畫出描寫潮水樣子和聲音的詞語。

  (4)學生自由發言。(找出三處描寫聲音的句子,讓學生上黑板板書,找出四處描寫樣子的句子後,也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

  板書:悶雷一條白線

  越來越大橫貫江面

  白色城牆

  山崩地裂千萬匹白色戰馬

  (5)提問:大潮是從哪個方向來的?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具體寫潮水到來時的樣子和聲音的?(由遠至近)你能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說一說嗎?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寫遠處的聲音。“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是此時此刻的`景象。

  過了一會兒,聲音“越來越大”,“凍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這是描寫稍近時潮水的聲音和樣子。“移動”、“拉長”、“變粗”便很快出現了橫貫江面的情況。

  一瞬間,“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這是再近前時潮聲的樣子。

  大海來到近前時,那樣子“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動得顫動起來”潮水越來越近,潮水越來越大,潮頭越來越高,潮勢越來越猛。)

  (6)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

  作者用一條線、白色的城牆、白色戰馬來比喻由遠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樣子,說明潮大、雄偉。水來時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牆,氣勢雄偉,聲勢浩大。

  板書:浪罕見,聲巨大。

  (7)談話:如果你就在這觀潮的人群中,當你聽到像悶雷的隆隆響聲,看到一條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時,你的心情怎樣?會說什麼?會怎樣做?(再放潮來時的錄影片。)

  (8)學生議答。(人聲鼎沸,都在喊:“潮來了,潮來了!”都踮起腳往東望去,人群又沸騰起來。當人們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興,又驚歎不已。)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層。

  4.講讀課文第三層。

  (1)自由讀課文。思考:潮來之時,聲勢浩大,潮過之後呢?

  (2)學生談自己的想法。(一眨眼的功夫,潮頭就向西奔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平靜。)

  (3)這裡的“靜”和第一段的“靜”一樣嗎?

  (4)停息後是什麼景象?說明什麼?(潮水大。)

  5.練習讀第二段。

  第三課時

  (一)導言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作者是怎樣觀察表達的?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二)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是怎樣表達的?

  2.提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是怎樣表達的?

  (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觀看“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的經過。課文采用先總述後分述的表達方法。先總述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接著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時”、“潮過之後”的順序,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運用恰當的比喻重點描寫了“潮來之時”大潮的瞬息變化和雄偉氣勢。)

  3.思考:全文貫穿著一個什麼字來寫的?(奇)奇在什麼地方?(錢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農曆八月十八這一天潮來時聲巨大,浪罕見,水位高。)什麼是“天下奇觀”?(天下少有的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

  4.小結:

  從課文有條理地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發展變化的順序,有次序、有重點觀察的。我們要認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發展變化順序確定觀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發展變化順序有重點地敘述,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重點突出,條理分明。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讀同學看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錄影片,使學生身臨其境,進一步理解課文。

  (四)讀寫練習

  練習用課後第3題中帶點詞語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