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老師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暑期老師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期老師的心得體會1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一)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
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來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以實現創新教育。
(二)“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於動腦,善於動腦;
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幹、善幹,敢於動手,善於動手;
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於觀察、善於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於提問、善於提問;
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侷限在狹小的課堂裡,也不侷限在學校中;
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認真學習並努力實踐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於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儘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著創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暑期老師的心得體會2
人們總說相見恨晚,既已相見,不早,也不晚,正當時。就如我和蘇州大學的遇見,早了,可能也體會不到專家所說的話的精髓。正是這幾年在工作室的成長,在自己的思想急需一個思考沉澱的時候,迎來了這次培訓,剛剛好。
學習的這幾天正好趕上江南的梅雨季節。每天撐著傘,踏著青石板,來往與蘇大這座百年老校,看著那青草紅牆,彷彿時光穿越,觸手可及的歷史就在眼前。聽著教授的講座,心是如此的安靜。
蘇州園林文化中的教育之道
提起蘇州,不得不說園林。我們的第一節的講座就是圍繞園林講的。
夏駿老師從蘇州的名字講起,從鑄劍說起,現在的街道名字中還保留著歷史文化。從蘇州園林最早的主人們談起,園子不僅訴說這這些文人的生活,也反映了明清時期的文化,更讓夏教授從中看到了教育。一是自然,自然之道。二是慢。教育是屬於農業的,不是工業化的生產。我們要像農民一樣,把每個孩子當成一粒種子,春天播種,然後就是等著發芽,長大,開花,結果……這個過程是一個漫長等待的過程,和我們教育需要守望一樣。這這個過程中,農民需要不定期的進行澆水、施肥、除草、培土等,而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要給孩子講道理,指引正確的路呢?農作物多樣,每一樣的耕種方法都不一樣,我們的學生也各不相同,也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慢慢等待每一顆種子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另外夏教授就蘇州園林文化元素的聯想與啟示中得到的幾條教學方法,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首先是從蘇州園林的石頭選擇上看到教學上的四種方法。透: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明確,課堂要凸顯學科特點,我是教語文的,語文最主要的是閱讀和習作,會與人溝通交流,課堂上的聽說讀寫都是為將來服務的,一定要回歸語文字體性教學,對學科知識結構做到心中有數。要很好地研讀教材,還有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瘦:課堂教學內容要張弛有度,取捨有數,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要教,會的不教,教了也學不會的不教,以後要學的不教,把握好學段要求。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覺得哪哪都是重點,要學會合理剪裁教學內容。漏:教學要學會留白,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要給學生髮展的空間。皺:課堂要有懸念,節奏上要有起伏變化,要設計問題情境,平靜湖面起微波,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研究問題。
其次是蘇式盆景建造上。自然天成:我們老師的教學要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也許初期是學習別人的,但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要找準適合自己的,把個人魅力融入教學,形成自己獨有的,渾然天成的個性課堂。構思精巧:我們不可能每堂課都是精彩的,但我們只要關注細節處,每節課都有一個小亮點,哪怕只要一分鐘,長此下去,不斷最佳化自己,相信課堂會越來越好。文化濃郁: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沒有深厚的底蘊,有些文章是看不到深層次的東西的,也不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的,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水平,提升自己的語言品味。
三是園林的造園技巧上。借景生情:沒有景物我們借別人的,比如我們要說一個道理,可以借講故事;事物說不清,我們可以打比方等。景隨步移:隨著前行,我們看到的景物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教學中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可以做變式練習,可以聯絡生活思考問題等等。
生命是一段旅程
這是莊惠芬老師就她的工作室的開展做的報告。我們的人生,是有多段的旅程組成的。在每一段的旅程中,我們要不為彼岸只為海。不能只為了此段的彼岸,只為了終點,而忽略了沿途的風景,這樣留給我們的只有匆匆的腳步聲,而那腳步聲也隨著彼岸的到達慢慢消失在耳邊,只是記得走過這段旅程,至於是什麼,已經煙消雲散了。我們要學會在跋涉中欣賞風景,也許還會遇到不同的朋友,在這段共同的行程中,體會相遇的美好,一路的歡聲笑語,一路的淺笑低吟,都會是這段旅程中最美好的記憶。
就如我們路程中和孩子的相遇。我們到達彼岸的不僅僅是隻有期末的考試,還有我們從此岸到彼岸這段旅程中所有美好的記憶。就如工作室的相遇,每次的相聚都覺得時間過得好快。
教育原點的追問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雖然這個觀點早已知道,但今天再次敲想警鐘。看著陳國安教授那幾個大大的書房,再次震撼了。我們在要求孩子好好讀書時,我們讀了幾本書?我們在責備孩子做的不好時,是孩子真的做的不好,還是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呢?孩子出問題,百分之九十出在家長身上。時刻記住教育孩子的三面魔鏡:
1、放大鏡:把孩子的優點放大來看。孩子有好的表現,立刻稱讚,以此增強孩子的榮譽感和自信心。
2、縮小鏡:把孩子的缺點縮小來看。對孩子的無心之錯要寬容,淡化他的疏忽,安慰之餘在再陪同他一起檢討改進的方式。
3、望遠鏡:把孩子的前途放遠來看,放下焦慮和功利心態。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靜待花開!
現行教育體制不盡人意,但不是我們個人之力所能改變的,我們唯有改變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方法,在體制內做自己想做的事。好好閱讀,多讀點教育理論書和哲學書,提升自己的境界。好好學習新的知識,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
暑期老師的心得體會3
本次暑假我們中學舉辦了一場暑期對語文老師的培訓活動,我積極的參加了,在經過這次暑期對我們語文老師的培訓,讓我體會到更多有效的語文教學。現在培訓也已結束,就來簡單的談一談我的培訓心得。
作為一個初一的語文老師,在經過這個暑假之後,我就要進入初二的語文教學了,所以這次在暑假的培訓,讓我有不一樣的收穫,也讓我在新學期裡的語文教學更有信心。語文的學習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經過不斷的積累才能有一個好的語文基礎。那語文教學也是一樣的,是要不斷的去學習,去授課,去向他人課堂吸取經驗,才能去把初中的語文給教好的。初中的學生語文已經有了幼兒園和小學將近九年的基礎,因此初中的語文的學習也會變得難很多,而我在這次培訓中向老師學到的就是要把課堂教給學生去把握,在xx老師的培訓下,我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課堂在學生手中會發揮更大的效果。我在聽xx老師講課的時候,他直接把講臺給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去講課,當然我也瞭解到學生講課之前也是有去備課的,因此學生是已經熟讀課文,並且學生他們已經是對課文有自己的分析的,所以課堂上學生可以去駕馭課堂,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學生就能夠自己去思考課文中的難點知識,這很好的給了對課文的學習和了解。
這樣的一堂課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原先都是傳統式的教學,課堂也從來都是我的主場,學生只是坐在下面接收我給他們傳遞的知識,但是卻沒有給他們思考的餘地,因此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就逐漸的下降,上課回答問題也不是很積極,很多學生對於語文的學習也不是很感興趣。
我現在去細細回想一下以往的教學,才發現我在教學語文時有太多的限制了。難怪他們的語文成績一直都沒有上去。原來是我把他們學習的範文和思考的範圍給限制住,而且講臺上就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們根本無法去感受到澳課堂的氛圍,所以初一的語文是沒有教好的。那在經過這次培訓,我就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了,在暑假過後的新學期裡,我想我會做出一些改變,會逐漸的把課堂交到學生手裡,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對課文有更多的瞭解。
在初二的語文教學裡,我相信學生們在語文學習中能有更多的收穫的。
暑期老師的心得體會4
本次語文老師暑期培訓,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短短兩天,內容範圍之廣是前所未有的,從學科本位教學到“語文味”,從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名作細讀例釋道文學熱點研究,從唐宋詩詞到魯迅作品研究,還有如詩之絕句、詞之小令的“網師園”的雅韻……如今整理培訓講義,更是感覺出分量之厚重、深遠。
下面就本次培訓對當今初中語文教學最直接的幫助談談我的'一點粗淺的認識吧。
在這次培訓中,尤其是閱讀教學中的“淺閱讀”的講解,由於語文成績靠日積月累慢慢提高,短期內“漲幅”不明顯,就讓很多人“痛恨”語文,甚至覺得還不如拿語文課的時間去多補補“漲幅”大而快的理科、英語呢,其實不然。閱讀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靠教師有經驗的引導,另一方面靠學生本人自覺有效地投入,也絕非某些外行所認為的上語文課語文老師少講甚至不講、讓學生一本接著一本地閱讀名著就好了,因為閱讀教學不能等同於“閱讀”,成年人茶餘飯後讀書看報,理解內容即可,叫“閱讀”。而“閱讀教學”則要老師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最終要學生能理解,學能所用。兩者是有區別的。作為教師,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首先會說出自己的閱讀初感,然後還要讓他們學會細細揣摩、體驗、聯想,從而讀出文章的味道來,此時就不再是“初步感受”了,在以上基礎之上,讓學生學以致用,或學習理解別的作品,或自己動手來寫……
當然,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有幾個注意點:
一、排除了“滿堂灌”,又變成了“滿堂問”,結果提問、啟發、討論佔去了課上大部分時間,從而擠掉了讀寫,畢竟讀書是閱讀教學之“本”,課堂沒有讀書聲是語文教學的悲哀,課堂只要讀書聲則是語文教育的倒退,讀能使學生從中獲得意義,能使學生讀出文章中沒有的東西,從讀到發問時思維的初步,研究的動機,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而寫詩對說和讀的有效體驗,也是給學生表達的契機,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只有聽說讀寫相結合,學生才會體會深,理解透,懂得要領,不再誇誇其談。
二、當下流行“自主學習”,但應與“自由”區別開來。某些個傳統教法固然不適用了,但老師吧主決權全盤交給學生,自由讀課文、講故事、參與實踐、發起唇槍舌戰(美其名曰“辯論”)、自選喜歡的段落欣賞學習,老師成了旁觀者,不但不能使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還脫離了最基本的教學方法——言語分析法。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聽講、質疑、回答、討論、朗讀、複述等都是運用了言語分析和朗讀法訓練學生的閱讀,對學生的閱讀我們要有明確的要求,不能放任自流,應有的放矢。教師要滲透學法指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因勢利導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讀、找規律、找方法,而不要自由過了度。
三、儘量要運用多種多樣、靈活自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語文,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更新自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比如精心編制匯入語、結束語扣人心絃、耐人尋味。把學生“胃口”吊得高高的,不樂學才怪呢。教學過程中能努力尋找切入口、教出新意來,對老師和學生提高教學、學習的積極性來講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所謂教學相長嘛!比如我是否在教學《捕蛇者說》一文時作這樣的嘗試:先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直至熟讀,然後結合文中有關語句追本溯源,指導學生找出主旨句。如“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文章中作者寫了哪幾種“毒”?哪一種最毒?為什麼?教師抓住實質問題對學生啟發,提高了教學效率。
其次,教學中抓契機創設問題情境、設計開放性話題。針對我校外來民工子弟越來越多的趨勢,我在教《故鄉》時就設計如下情境: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而且對她有著深厚的情感,,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兒時的故鄉是怎樣的?當學生在美好的回憶中品嚐著對故鄉的愛意的時候,教師再設問題:作者的故鄉又是怎樣的?學生熱情頓時高漲,不由自主地學習了課文。設計開放性問題則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教會他們打破常規去分析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比如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我設計了能激發學生想象的話題:課文為我們再現了“百草園”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物,讓我們也從中感受到了無窮的樂趣。那麼,倘若我們身處“百草園”之中,會遇到哪些充滿情趣的事物呢?請以我在“百草園”為話題,展開想象的翅膀。問題一出,學生縱情想象,創造出許多奇妙而有趣的情境。
最後,平時可注重一些課外題材的滲入,如開設“三分鐘演講”、“即興一首詩”等,同時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並且如有時間儘量每週拿出一堂課進行交流。但切記:不拘泥於教材,但一定要以教材內容為主陣地,根據具體教學目的和實際情況的需要廣採博引、引進時代的“活水”啊。
說實話,上述提到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乃至於最後提到的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要不影響實效地去解決,短時間內都不是容易的事;新學期又將開始,希望我上面的一些想法就像是為我今後的教學確立的努力方向,等著我去踐行呢……
暑期老師的心得體會5
漫長炎熱的暑假已經快結束了,而我的暑期實習也該劃上一個句號。在這漫長的近兩個月中,我不僅賺到了一些生活費,而且也學到了很多在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和一些寶貴的社會經驗。這不僅讓我提早的適應了社會的環境,而且也讓為以後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對於學生而言,實習可以使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嘗試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逐步完成職業化角色的轉化,發現自己真實的潛力和興趣,以奠定良好的事業基礎,也為自我成長豐富了閱歷,促進整個社會人才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人們常說,大學是個象牙塔。確實,學校與職場、學習與工作、學生與員工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角色的轉化過程中,人們的觀點、行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適當的調整。
實習是學生在即將工作前的一段培訓階段。為了對實習有個書面的理解,我特意上網查看了實習的名詞解釋:“實習:顧名思義,在實踐中學習。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或者說當學習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學需要或應當如何應用在實踐中。因為任何知識源於實踐,歸於實踐。所以要付諸實踐來檢驗所學。”
在這次假期中,我首選擇了老師這個職業進行實習,雖然帶的都是些業餘的舞蹈愛好者,但也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角色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在學校裡我扮演的角色是名學生,而學生的任務只是學習,只要把老師教的學會,在學會的基礎上慢慢的學精。假期裡,我扮演的是名老師,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那如何教會呢?在給學生上課的前一天就要先把要教的東西自己學會,搞懂,也就是備課,上課時候,怎麼樣教才能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呢,這不僅需要一定的經驗還需要很大的耐心。從前總以為老師上課時多麼的輕鬆,現在才知道,學生上課累,主要是要靠體力,而老師不僅需要體力而且也要有很靈敏的邏輯性,這也就是所謂的老師和學生的區別。
其次,我在空餘期間也過了把演員上癮,雖然參加的都是些商業演出,但是讓我體會到了賺錢的辛苦,隨著時代的進步,商業演出的模式也不斷的更新,原來只是排練上一兩次就可以直接演出,現在可不同了,在排練過後,必須要錄影,等到商家看錄影通過後才能演出。這點其實是其次,所謂拿人的東西看人家的臉色,這句話真的沒錯。每次都說好1點準時排練,但往往排練都到2點多,其實好好排練2個小時絕對沒問題,但人家偏偏要耗到3,4個小時。這就是社會上的商演,這與我們平時的在學校的排練大不相同,在學校,有時候雖然累點,但是覺得自己很充足,最起碼時間沒有白白的浪費,這些商演,不僅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也沒有學到一些什麼東西。
作為一名學生,我想學習的目的不在於透過結業考試,而是為了獲取知識,獲取工作技能,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透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換句話說,在學校學習是為了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透過學習保證能夠完成將來的工作,為社會作出貢獻。透過實習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實際需要,使得學習的目的性更明確,得到的效果也相應更好。
透過這次實習,就我看,很多實習還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它們和將來要應聘的工作有一定的聯絡。所以我建議在實習前就要做一個規劃。在知彼知己的情況下,制定出自己的擇業目標,然後尋找和擇業目標相關的工作。唯有這樣,實習經驗才能轉化為找工作時的優勢,否則就是浪費時間、精力,做無用功。
最後談一點提高實習有效性的建議。
第一個是功利性比較強的建議,實習的公司最好是大公司,業務要好,你實習的可能是該公司的某一個工廠或部門,但它在中國還有其它工廠和部門,實習期間你的表現好,這個工廠或部門也許沒有就業機會,但其他的工廠也許會有機會。
第二個建議,要選好專案,選你能在實習期間出成果的專案。如果你選了個很大的專案,半年還沒做完,這就說不清楚是你沒做好,還是專案本身的問題了。
再有一個建議,實習的時候要更深入的瞭解實際情況和問題,結合理論和實際,要給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有一個具體的成果,讓企業真正感覺到你的專案做好了。
最後,你要有總結,最好是能發表文章,部落格和圈子,還有空間都是不錯的選擇,自己給自己做推廣、營銷。
暑期老師的心得體會6
暑假裡我們學習了網路教研並且欣賞了徐老師的課--《退中的數學》。讓我認識了網路教研的重要性,瞭解了它的操作方法,特別是徐老師的課讓我久久回味,這是我從沒有見過的數學課,他的笑臉、語言、生動活潑的動作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他傳授的不僅是一種數學的思維方法,也是一種人生態度。上這節課的學生和我都會終生受益。
一、授人以漁------知難而“退”
這節課中徐老師圍繞兩個問題開展活動:
1、將一張紙撕成4份,拿出一份再撕成四份,這樣不斷的往下撕,能撕出2008份嗎?2009份呢?2010份呢?
2、一億零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然而,在徐老師的課堂中,並沒有把解決這兩個問題作為最終目的。老師用生動形象的動作、風趣幽默的語言向學生傳達:“退、退、退,大踏步的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質。進、進、進,小步子的進,回頭看,找規律”的數學思想。課上徐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反覆強調,告訴學生的不僅是一種數學的思維方法,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如:他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了哪些圖形的內角和,學生從三角形的內角和開始驗證,再研究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當學生一步步探究、交流得出結論,爭先恐後要說出“100000004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時,老師說:“答案已經不重要了,記住今天的學習法寶,碰到難題——“退、退、退,大踏步的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質。進、進、進,小步子的進,回頭看,找規律。”學生獲得了知識,更獲得了法寶。
二、教師學會等待-----“不著急,耐心等待,很多同學還在思維的路上。”
一上課徐老師變了一個魔術,在桌子下面撕紙片。
“猜猜,現在是幾張紙?’’學生思考片刻。
生1:是四張。
師:為什麼?
生1:因為我聽到了兩聲“哧啦”聲,第一聲是撕成了兩張,第二聲應該就是四張。
繼續問“還有嗎?”“不著急,耐心等待,很多同學還在思維的路上。”
生2:是三張,第一聲撕成了兩張,第二聲是把另一半撕成了兩張,這樣合在一起就是三張。
生3::是二張,第一聲撕成了二張,第二聲沒有撕開。”
生4:是一張,第一聲沒有撕開,第二聲還沒有撕開,所以是一張。
徐老師說:“你們說的都對,只要是你們認真思考的想法都對,可是活動只進行了一次,因此,答案是唯一的。”學生跟著徐老師的手勢一張一張地數起來。
“學生還在思維的路上”多麼珍貴的等待,多麼耐心的等待,徐老師的寬容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猜想答案,正因為有了足夠的時間,正因為有了老師的寬容,才讓學生有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才有了種種答案,才挖掘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三、教師的臉千萬不要變成“天氣預報”-----------“猜想無罪”
在整節課中,徐老師告訴學生“你們說的都對,只要是你們認真思考的想法都對,答案不是唯一的······猜想無罪。”解放了學生思想,讓學生有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大膽的展示了自己的思想,更可貴的是不管學生說出什麼樣的答案,從徐老師臉上看到的是喜悅,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自信。的確是教學生一天,就是教一輩子。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課堂,多讀書、多欣賞名師的課,提高專業素養,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課堂的魅力,努力讓學生上終生受益的課。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