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

  家長對於自己兒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許多人之所有會犯罪,就是因為從小生活在一個沒有教育的家庭。我們教導孩子不能夠用武力。而是要用理智來教育孩子。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和複雜的問題。俗話說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麼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她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好處。假期裡,針對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我閱讀了一本《家庭教育》,下面是我的讀書心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自人類文明誕生至今,無限存在的永恆課題。她延續至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日,仍是我們無法迴避。異常重視的問題。

  “人生如夢,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應完成的任務,總結起來不過區區兩件,一是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後代,完成自我延續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從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間,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每一位家長都任重而道遠。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又是一項異常複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個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要求家長懂得怎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潛力完全發揮出來。

  想為孩子好,就要培養他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讓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應儘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範圍內有充分表達情緒的權利,因為孩於能夠充分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正是孩子心理發育基本健康的標誌。但畢竟是孩子,他的情緒表達方式難免會有偏頗,有時會發生對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緒過激現象。

  遇到這些情況時,父母不應視而不見,而要採取一致意見進行嚴厲制止,讓孩子知道發洩情緒也應有一定的界限,自己發洩情緒不應損害別人的利益和損害物品。孩子長大一些時,則儘量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他遇到問題時要講道理,說原由,而不要動不動就亂鬧、發脾氣。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2

  讀了陳鶴琴的《家庭教育》一書後,深知“怎樣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是一門需要用熱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積起來的學問。書中對於小孩的生活教育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睡,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從遊戲到學習等,種種問題都深入淺出的進行了講解,使我受益匪淺。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和複雜的問題。俗話說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麼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好處。“小孩子實在難養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難養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難教得很”,在《家庭教育》中,作者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則是一門更深的學問。

  書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孩子的觀察力和學習能力有時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經意間我們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得另外一套,這樣她就會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你問:“為什麼爸爸可以這樣、媽媽可以那樣?,我不可以呢?”

  她的是非觀會混淆,對你以後的話也會將信將疑、不會那麼採納聽從的。所以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很重要,但以身作則說來簡單,實施起來卻著實不易,我們自己應在從生活習慣、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習慣,更稱職地為人父母。

  自私似乎是現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裡她愛吃的東西最好只給她一人留著別人是不能碰的,喜歡的玩具也不肯給別人玩,而且有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壞習慣。所以書中提到教育兒童要教他們掃除自私自利心理,對於食物不要爭多嫌少,對於玩具不要強奪霸佔,需善事曉喻,教兒童推己及人,引導他們設身處地的思想,養成大氣無私的習慣,認識到分享比獨佔更快樂。

  書中的核心觀點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認識和尊重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倡導“遊戲式教育法”。作者認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以遊戲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應遵循這一規律,“遊戲就是學習,學習就是遊戲”。例如作者提出應該給孩子塑泥的機會,小孩子玩汙泥,雖有時會汙及身上的衣服,卻可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對照今天很多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就大大縮減了玩耍和遊戲的時間和機會,怎不令人感慨!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3

  今天,我的女兒已經成為一名中學生了,走入了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於由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期,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及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此,這一階段的我們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對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響,而且對提高整個社會素質也有一定的影響。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沒有什麼經驗可談,只是想把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說出來,目的於與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此我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幾點自己的粗淺認識。既然做好中學生家庭教育是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家長們要怎麼做才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 重視孩子的“健康”。

  這裡的“健康”不僅指身體的健康,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養從自己的行為習慣做起,克服煩躁心裡和怕苦畏難心理,糾正粗心大意的習慣;生活中按時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亂花錢,不亂拋亂扔,不以自我為中心,要經得起批評與挫折。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第二,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在家裡我一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有相對獨立的、安靜的學習場所。以平常心對待孩子,與孩子交朋友,讓孩子感到親情,驅除壓力感,有話樂意向你說,有苦願意向你訴;二是採取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方法。多一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多一些溝通。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少指責。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貪玩是天性,我們大人也一樣,一天工作累下來你也想休息休息,和朋友們打打牌,聊聊天……所以,對於孩子的貪玩不能一味指責,而是要鼓勵他快些把手頭的學習做完了再去玩。不定時的檢查作業,抽查功課讓孩子知道我們在時刻的關注著他。家長在有些時候還是要做出犧牲的,陪著孩子看看書、看看電視,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懷和愛意,我相信“有失必有得”,你會發現孩子的心和你近了,孩子也變得懂事了,你還會發現自己所付出的是值得的。以前,兒子不愛和我交流,有事不主動說,問起來他也不知道,不做生活的有心人。問得多了,他也慢慢注意觀察了,學會思考了。現在學校發生什麼事,他都主動跟我講。三是培養健全的人格,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如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我建議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參加讓他們有強烈的團隊協作精神。因為只有在活動中孩子們才能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樂!

  第三, 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交流的,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益。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常對孩子講“我們不求無怨無悔,但求問心無愧”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踏實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第四,積極配合老師和學校。

  老師是孩子的知識傳授者,道路指引人,做為家長一定要積極配合老師,配合學校做好工作。老師也不是聖人,和我們家長一樣無法做到完美無缺,而且老師都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試想,在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我們經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難教育,一個班也有幾十個孩子,其責任之大,難度之大應該是可以想象的。我們家長只有與學校積極配合,才能與學校形成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大合力,才能讓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第五首先,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在當今這個以升學率來衡量教育成果的時代,家庭教育的實質往往被學業成績所掩蓋。大多數家長只關心中學生的分數,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導中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我,從而走向成功。其實,對於每個學生來說,並不都是學習成績好、考試分數高,就一定能體驗到成功。是體驗到成功,還是體驗到失敗,還取決於學生對考試成績的態度。因此,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只要平時上課用心聽講,學習認真、努力,無論最後考試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進步了,就都應該感到滿意。因為,進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種成功。

  第六,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透過親近自然、接觸社會,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鍛鍊了身體,錘鍊出了堅強的性格,培養了對大自然、對人類的博愛之心;他漸漸懂得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真切地認識到自然與生命的價值,感受到人生的奧秘,開始了對理想的追求。

  當然,作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不是找一本教育方面的書來看看就是學習來,學習是與時俱進,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她的想法會變,教育的理念要求會變,時代的要求也會變。我喜歡大方、瑞思等教育機構為父母創造的交流學習的平臺,享受在湖北圖書館聽國學大師、教育專家的講座,在北京心理學課堂迴歸當一名學生,和家長們聚會交談孩子們的趣事、在網上接受網友的推薦讀一些好書瀏覽一些部落格美文、留下一點時間和空間為孩子的事情思考……我因為孩子,又有了學習的動力和收穫。為人父母,我們其實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看著孩子一天天的變化,作為家長,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我知道,她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離不開同學們的無私幫助,也離不開家長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們的陪伴,有老師的科學指導,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她將會是我們的驕傲!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4

  愛孩子是天性,是與身俱來的,是連母雞都會的事。但是教養好孩子卻是需要足夠的耐心,淵博的知識與不斷進取的心。

  《家庭教育》這本書不但是我們家長的好幫手,裡面所講的故事,連孩子都非常喜歡閱讀。每次,讀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時,我會及時與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讓她體驗故事情節的同時也可以得到重要的例項教育。

  我非常感謝《家庭教育》這份家長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優秀的母親靠攏;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如何配合老師的工作,做好互動;如何使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更和諧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它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這份刊物將成為我的良師益友。

  這本書就象一盞指路明燈,為我們做家長的指引了一條怎麼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從此幫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長有了明確的方向,再也不走彎路,走錯路。我們愛這本書,從中我們學到了外國、中國的一些名人、古人、現代的一些好家長怎麼樣教育孩子的範例。

  其中也有許多反面的教材,對我們也是一種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們教育孩子的態度粗暴,孩子犯了錯誤不是打,便是罵,結果孩子是越打越不聽你的話,經常和你講“道理”認為是他做的對,和你唱對臺戲,形成對立面。後來我們學習了這本書中的好多文章,怎樣對待犯了錯誤的孩子,使我們明確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方法,應耐心說服教育,還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後,我們要不斷遵循《家庭教育》一書的道德行為準則,在平時要從“言行舉止”、“待人處事”、“文明禮貌”、“寬厚待人”、“勤儉節約”、“積極向上”等方面做好帶頭人,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師,使孩子健康向上。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5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有一詞“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媽媽”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詞很難下定義,母親對孩子的品格形成影響究竟有多大我們還沒有確鑿的資料,加以判定,但是我們可以從偉人的言辭中感受點什麼,拿破崙說:“一個孩子的好與壞完全取決於他的母親他認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母親對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練,他母親是透過諸多的溫柔、嚴厲又極有分寸的方法,讓他熱愛、尊敬和服從自己,從母親那裡,拿破崙學會了順從。”

  歌德也把自己的愛好和品格的形成歸功於他母親,他們說他的母親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潑,洋溢著母愛的'智慧,她具有激發孩子形成積極上進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親的偉大絕不僅僅在於她賦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於她對生命的培育與呵護,在於她盡心盡力尋找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做母親難,做一個好母親更難,如今衡量一個母親是不是一個好母親,心理學上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給的太多也不好,給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給到足夠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給予的都是孩子能夠完全自願接受的一切。”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算是一個好媽媽呢?

  首先我認為應該理解多一點,要求少一點,理解必須在瞭解的基礎上,母親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所以我更應該全面客觀地瞭解孩子,瞭解他的學習狀況,瞭解他的與人交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真實感受,我們應像教育家魏書生所倡導的那樣“讓自己高興地活著,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這樣的心態,對自己、對孩子、對家庭都大有益處。

  其次是表揚多一點,批評少一點,說到表揚,我們都知道表揚能使人創造奇蹟,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過多的自責,陪孩子一起長大,感受孩子的點滴變化,這應該是母親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親的應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及時鼓勵和更多的表揚,其實,不管是我們做教師的還是做其他行業的媽媽對孩子要求大都嚴格過度,批評過多,殊不知毀滅一個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斷批評,不斷地挑錯,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得多一份表揚,少一份批評,讓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自強自立的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6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第一期剛出版時,我就有幸拜讀了。中間的幾期卻錯過了,3月份在小一班家長會上又很榮幸的見到了它,便毫不猶豫地把它帶回了家,真是有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孩子從出生便要接受的。孩子三歲以前所接受的教育都來在自己的父母,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但是父母卻是所有職業中唯一沒有經過培訓直接上崗的,育兒經驗的缺乏是所有父母的共性,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在影響和教育著孩子。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問題也隨之增多,好多時候我們都變得舉足無措。《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中很多案例幾乎都在我們身上發生著,面對專家的分析,我們彷彿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專家的出招、專家的指導不禁讓我看得心服口服,我不禁試著去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育兒觀念。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愛也是一門藝術。愛也要選擇恰當的方式和正確的方法。願每位父母都能夠選擇科學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去愛孩子,讓孩子真正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7

  這個假期,我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透過家庭教育的學習我終於明白畢業證書或是高學歷都是你身份的一個象徵,那些東西往往是給別人看的,而學習和充電才是最重要的,學習是一個長期堅持才會有的收穫的,學習不是給別人看,最重要的應該是個人成長了,學到的東西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了,每個活生生的案例都在教育著我。

  小學的孩子們是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的獲得的知識層面是不同的,透過和孩子以及家長的長期接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家長和老師都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知識層面,不斷積累,對於認準的事情就一定做好,堅持到底。面對生活反思而不抱怨,我感到學習後的最大變化就是:心態變好了,學會了心平氣和的生活和學習,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改觀。

  自從學習家庭教育後,我時常注意我們老師和孩子家長的談話,常常會感慨很多。如果我們孩子的家長、老師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我們的孩子會怎麼樣,還會這麼難管教、難理解甚至是這麼的害怕老師和家長嗎?孩子的問題,根在家長身上。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給孩子上課時更多的能冷靜下來去看孩子,突然發現孩子們所提出來的問題都是事出有因,而孩子們也不是很搗蛋了,變的很可愛。他們更喜歡上我的課了,也更喜歡跟我聊天了,學習讓我更深刻的明白理解和尊重他們,蹲下身子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用愛的目光注視著她們,用我們溫柔的手去摸摸孩子的臉蛋……這樣我們的孩子會和我們走的更近。我們需要教給他們的不單單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應該是教會他們學會交流和溝通,用愛來教育孩子。

  學習的最初很簡單,就是為了養育好自己的孩子和方便工作,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我看到家庭教育網路為社會發展做出的努力,而我作為社會的一員,我也將腳踏實地的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希望多多去和那些有教育問題的家長進行溝通和指導,希望每一位家長都是一位很棒的家長,願每一個可愛的孩子都能因為家長的轉變而變得快樂福!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8

  在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總是好的,不好的孩子總是不好的,至於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開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壓力,所以要培養教育好孩子,就先得從自身做起。

  現代的許多年輕父母十分自私,打著給孩子創造富裕生活條件的幌子,擺著疲於奔命的姿態,好像是為了孩子願意付出一切,但其實卻很少捨得多為孩子花一點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動物,動物尚且需要關愛更何況是孩子。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有責任關心他愛護他。現在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不在父母身邊長大,而是由老人們代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時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倒不是說長輩們不關愛他們,但是此愛非彼愛。慚愧地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時也抱怨也覺得很累,看著別人在瀟灑的享受生活,我過著圍著家庭轉的日子,而且還總是有個小尾巴跟在身邊。現在想來,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帶孩子,如若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邊放手不管,將來我一定會後悔的。以前孩子都因為讓老人帶慣的不聽話,脾氣太犟了,還好現在孩子還小,改正還不晚。千萬別小看孩子,別以為他小小的,貌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心裡都明白,只是說不出來而已。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也非常羨慕作者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書中談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有想過,但是沒有那麼透徹。讀完這本書可以說給我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也是對我這個不太稱職的媽媽啟蒙教育了一翻。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從個體教育而言,沒有標準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適自己孩子特質的教育方式。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麼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是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