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1
1、在本次培訓中,蘇老師從拼音與識字教學、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等幾方面給了大家很可行教學建議,使我對新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識字寫字朗讀閱讀的教學研究,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提高語文素養的空間。
2、教材培訓建立了一個平臺,同行與同行交流的平臺,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單打獨鬥”變成了齊心協力,把自己的閉門造車變成了資源共享,使教育資源得到最佳化,對新教師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對老教師是一個新的教學理念的學習與舊的教學理念碰撞與融合的機會。作為一名中年教師,我將努力向新教師學習,改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講授新教材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材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材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教材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4、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老師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課堂才會充滿生機。
5、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根本改變,使語文課堂成為探究課堂,充滿生機,充滿生命活力。
總之,這次小學語文教材培訓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平臺,我一定會珍惜本次學習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充分利用時間給自己“充電”,為將來更好的從事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小學語文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2
xxxx年3月18日,我校在科組長XX老師的組織下進行了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網路培訓,透過培訓,我對語文教學的新要求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也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這次培訓會自上午九點開始。上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編輯室編輯、部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下冊責任編輯張沛專家主講,張沛老師就"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背景、創新點以及用好“部編本”教材進行詳盡的解說。重點介紹“部編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內容,並就各個板塊提出詳細、具體的教學建議甚至是教學的操作步驟,使老師們有路可循,少走彎路。
下午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上海市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市青語會副會長薛峰老師就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習作教學等方面進行培訓指導,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我對教材的認識更加深刻,教育視野更加開闊。
聽了專家的講座後我才深深感到:不聽不知道,一聽才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學的東西太少了。這次培訓,不僅給我們教師創造了良好的機會,也讓我們有充裕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給教師回顧反思的平臺。透過一天的認真學習,我對課標的理解和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以達到有效教學有了認識上的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要鑽研教材,體會新教材的意境,要將情感教學融入課堂,組織好自己的語言,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在教法上應有改革,做到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管齊下。
2、在設計課堂教學的時候,要不留痕跡地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解放頭腦,讓學生能想;解放學生的眼睛,讓學生能看;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能說。
3、探究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好辦法。新教材十分重視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應從實際出發,適時適當的應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今後的教學,將理論結合實踐,讓理論指導實踐,明確教學方向,以提高學生素養為責任,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總之,這次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培訓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平臺,我一定會認真閱讀筆記加強消化理解,並在今後的教學中結合實際,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已的教學技能,成為一名真正掌握教學真諦的好老師!
小學語文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3
我參加了部編本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培訓。雖然只有半天的時間,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了朱文彪老師、厲超敏老師對教材的分析及具體的指導,自己對二年級教材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使我的教育觀、價值觀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在一年級語文教材方面又有了更新,比如在識字表、寫字表的基礎上,多了詞語表;本冊要求認識的生字450個,要求會寫的字250個,比一年級多了很多;口語交際的編排,話題的選擇大多來自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直接運用到直接的生活實踐,學有所用;課後練習的編排,重視與生活的聯絡,也更加註重語言運用的適切語境,避免單調、枯燥的機械操練。如《植物媽媽有辦法》的練習設計:“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可以選用下面的詞語,仿照課文說一說。”
最讓我覺得創新的是,二年級上冊的選文內容非常豐富,不再是外國人物和故事佔主流,本冊教材滲透了很多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社會主流價值:如讚美祖國壯美河山的《日月潭》《黃石奇石》,表現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的《朱德的扁擔》,表現中華民族聰明才智,頌揚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的《大禹治水》;再如,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麼》《植物媽媽有辦法》;還有傳說故事《寒號鳥》,表現家人之間相互關愛、相互體貼的《一封信》《媽媽睡了》,還有充滿無拘的想象和浪漫童心的《霧在哪裡》。
這些內容進一步發揮了教材的育人功能,自然滲透立德樹人。因為當今社會各種文化的衝擊,各種價值觀的衝撞,讓學生都忘記了我們中華傳統美德的源遠流長,甚至不知道很多物質文化遺產其實來自於我們中國,可惜,可悲!如今,當我們把這些從低段學生開始滲透,其實也是在拯救我們小學生的價值觀,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能繼續延續下去!
小學語文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4
10月21日我參加了三年級語文教材培訓,透過聽課、評課、聆聽專家報告,深刻地體會到本次培訓培訓模式的新穎,交流互動頻繁,反饋及時,體驗深刻,成效顯著。透過學習,聽專家們的講座,使我深刻認識到: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自己的教學理論。透過培訓,使我進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條捷徑。我們教師在新的課改中任重而道遠,即如何把資訊知識同其他課程整合起來,教師首先要有課程整合的意識,在備課、上課、課餘的輔導中要合理利用資訊資源。其次,教師應教學生如何正確應用資訊資源,如何教會學生學習,學科之間如何融合貫通,學以致用,如何與別人溝通與交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新課程理念真正貫徹落實到教學當中來,這和老師的學習與引導是分不開的。
從四節語文閱讀教學的公開課,我深刻體會到閱讀教學要做到迴歸本位,即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要集中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主體觀從“教師為中心”到“學生為主體”。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就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這一目標,應注意以下幾點:
(1)師生關係民主、合作、和諧。
有的學者指出,現代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必須成為開放型的民主平等的主體間性的關係,其基本要求是:師生的相互尊重,師生的相互理解,師生的互動作用。教師的角色也應由知識的傳授者和權威變為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學習過程的調控者、學習氣氛的營造者、學習興趣的激勵者、學習資訊的交流者和學習探究的協作者。
(2)全體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
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要做到:樹立並體現“差異參與”的教學觀念,使全體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程度參與教學過程;學生的參與應是全程參與,要努力創造機會,使學生參與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流向的調整、教學效果的評價;保證學生以不同方式參與教學,以充分的學生個體學習為參與的主要方式,輔之以小組學習、全體學習的方式;切實保證學生參與的程度、時間,避免形式主義的膚淺的參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保護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力求做到:目標儘可能讓學生確定,“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想學到什麼呢?”問題儘可能讓學生提出,“讀了這篇課文,針對課文的題目和內容,你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嗎?”問題儘可能讓學生解決,“有了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那麼,你打算怎樣去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呢?”方法儘可能讓學生掌握,“我想透過讀書來解決問題。”“我透過查閱資料來解決問題。”“我們小組可以透過討論來解決問題。”過程儘可能讓學生參與,自學、質疑、探究、合作、彙報、品讀、體驗等都讓學生來參與。知識儘可能讓學生髮現,“我讀懂了這個問題。”內容儘可能讓學生選擇,“老師,我想彙報這個問題。”
(3)切實保證學生充分、自主、獨立的語文實踐。實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學將學生的語文實踐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夥伴、學習進度,學生可以有充分的讀書、思考、質疑、討論、練習的時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創造力、想象力。
2.閱讀觀從“還原”到“建構”。
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的讀者,對於他們,閱讀具有兩重意義,一方面是學生要透過閱讀,解釋本文話語的結構方式,從詞到句到篇章,學生將在教師的指導下給於恰當的解釋。另一方面,學生在閱讀中要透過語言的結構方式探求本文的話語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3.過程觀從“傳話”到“對話”。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間言語與精神的溝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對話教學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話教學改變了兒童作為工具、手段、奴隸的處境,使學習活動成為促進兒童言語和精神成長的一部分。三是對話教學順應了開放教學的需要。開放教學實行的是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其他學科以及校外生活的溝通。這樣,教師作為知識壟斷者的權威被消解了。“對話”的本質不是用一種觀點來反對另一種觀點,也不是將一種觀點強加於另一種觀點之上,而是一種“共享”,是師生之間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等。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不只是一種知識傳授的過程,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的精神交流,透過“對話”獲得人生體驗和生活智慧的過程。
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教學,包含著“閱讀對話”和“教學對話”兩層意思。“閱讀對話”,其主要形式是“師本對話”和“生本對話”。“教學對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過程,其主要形式是“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在“對話”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一樣,都是對話的主體,彼此接納與分享,互動交流,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4.方式觀從“肢解分析”到“整體感悟”、從“理性分析”到“情感體驗”。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關注的是文字的區域性細節,忽視對文字內容的整體把握。教師在教學一篇課文時,將完整的課文肢解成字、詞、句、段。學生學完一篇課文,除了掌握若干字、詞、句、段的意思以應付考試而外,對課文中蘊含著的深刻思想和生動的形象缺乏整體的把握和感悟。這樣的閱讀教學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針對這一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整體把握和感悟,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就教學方法而言,整體把握和感悟的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有的課文可以採用誦讀的方法,讓學生整體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品味美妙的語言文字。有的課文可以採用思路教學的方法等等。
總之,這幾天的小學語文教材培訓中,為我們完善自我,提高理論水平提供了難得的平臺,在教學中,作為一名實施者,我一定積極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路子,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提高,讓我們的教學工作腳踏實地,讓我們的教育落到實處,為推動我校語文閱讀教學,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